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624章

大明1937-第624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顺心中仍狂跳着,但头脑稍微清醒了点。他听对方的语气还算和气,而且话语好像也并没有恶意,就大着胆子,颤声道:
    “是……是,我就是……你是谁?你……你要干什么?”
    “先生不要问我是谁,”强光后面那个声音说道,“我只是一个不消看到未来满汉两族之间充满新仇恨的人。人民卫队司令向小强已经向女皇陛下建言,考虑未来借鉴德国处理犹太人的做法,对全明境内的旗人进行若干限制。具体措施我只记得几条:包括禁止旗人改汉姓;对旗人征以汉人三到五倍的税;禁止旗人进入高档的公共场所;让旗人在专门的聚居区内居住;禁止旗人在城市拥有独栋住宅;还有,要把旗人从公务、国防、教育、卫生、新闻出版、金融、商业等行业内清除出去……对了,还有一个,禁止满汉通婚。……那顺先生,这些只是我记得的部分,实际的肯定不止这么多≈在女皇陛下正在考虑。以陛下对向小强的宠信程度,那顺先生,你应该能想得到结果。”
    那顺听得心惊肉跳的,声音打着颤道:
    “你……你胡扯,这怎么可能……这……这根本不现实……你胡扯……”
    走廊上的脚步又是一阵纷杂,好像是宾馆的电工在检查电路,还有好多住客在走廊上抱怨。
    强光后的声音显得有些紧张,低声道:
    “那顺先生……我进来一次不容易,我能到你跟前说出这几句话,已经是我能做到的极限了。至于先生信不信我就无能为了。我不求别的,只是不想看着未来的大明毁在向小强的手里……向小强仗着他去过一次德国,见过希特勒、戈培尔、希姆莱,见过那帮纳粹头目,就觉得自己学到了疵‘低等民族’的经验,迫不及待想成为大明的希姆莱了……”
    这时候门外脚步声更近了』然,有人在外面敲门,同时很恭敬地说道:
    “客官,您休息了吗?您需要蜡烛吗?”
    手电光“啪”地熄灭了。那顺眼前一片漆黑。只听得床前的那个声音回头说道:
    “嗯,我睡觉了,蜡烛不要了,谢谢!”
    门外的声音说道:
    “哦,客官对不住,打搅您了,祝您晚安。”
    ……
    那顺脸贴在地毯上,满脸的冷汗直往下流。
    也不知过了多久,突然房间里灯火通明,四下大亮。走廊上传来一阵满意的小欢呼,然后是纷纷的关门声。
    来电了,走廊上的客人们都关门回房间了。
    那顺依然喘着粗气,慢慢把脸前的床单挑起来了些,往外望望。只见门口的墙角里,那个保护他的东厂特工歪斜的靠着,正不省人事。
    他咽了口唾沫,大着胆子慢慢从床底钻出来,环视整个房间,竟然没有第三个人的影子。连窗徊是关得好好的。
    那顺接连打开了衣柜、壁橱、还有套间卫生间的门,都没有一个人影。刚才那个人好像蒸发了一般。很明显,那个人在宾馆服务员走后,拧开房门,就这么无声无息离开了。
    他浑身酥软,一下坐到床上。看看自己的两只手,又掐了一把大腿。
    说真的,要不是大腿被自己掐的剧痛,那顺真要以为刚才是在做梦了。
    ……
    第二天中午,首辅大臣官邸,沈荣轩招待自己的老下属:现任东厂督、原一局局长陈秉新一起吃饭。
    沈荣轩本来以为把沐虎的使者打发回去、就可以坐等北京起事的,没想到今天早上起来就接到了下边报告,事情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句俗话叫“癞蛤蟆蹦到脚面上,不咬人,恶心人”≈在沈荣轩的心里就颇有这种感觉。这件事挺恶心人的。
    陈秉新一边吃菜,一边跟沈荣轩汇报这件事。
    “……到现在,那个值班特工也没说清对方的体貌特征。因为是停电之后对方才出现的,当时走廊上可以说一团漆黑,没有多少光……他只能回忆起对方个头有一米七几,肯定不到一米八,但也不算矮……隐约能分辨出,那人好像穿着宾馆服务员制服……他当时以为停电了,人家来处理的,就没怎么防备。”
    沈荣轩也吃着菜,问道:
    “化验了吗,是乙醚吧?”
    “对,没错,医用乙醚,医院做全麻用的。我们的行动处在外面‘干活’,有时也会用到。那个特工当时就觉得是乙醚,但没挣扎两下,就没知觉了≈在我们也化验了,沾到他领口上的残留物就是乙醚。……沈公,我们几个都认为这是我们内部人做的。”
    沈荣轩抬起眉毛看着他:
    “为什么?就因为是乙醚?”
    陈秉新点头道:
    “对。当然喽沈公,这只是属下们的一点粗浅分析。我们觉得,以对方的老练,完全可以不用乙醚药水,而只是用钝器击打颈部,或者直接用手掌劈砍颈部,就能让我们的人昏迷的。这样干净利索,速度快,而且我们的人还基本没有反抗的机会∶乙醚的话就麻烦多了,怀里还得装一个药水瓶子,动手前还得掏出瓶子、打开瓶盖,把乙醚药水倒在手帕上。这东西挥发得快,倒早了不行,倒晚了也不行▲且味道很大,加上那一连串动作,搞不好就会被人发现……关键的是,用乙醚手帕捂住口鼻后,要几秒到十几秒才能见效,这段时间我们的特工就有可能反抗成功的。
    “所以说,沈公,这个人一开始就打定主意,不想伤人击打颈部很简便,但是很容易致死。他宁可冒着失败的风险用乙醚,也不愿意用可能死人的手段。因此,我们认为他可能是我们内部的人,不想把事情闹大,另外对自己人也抱有感情,不忍下狠手。如果是北清的人,那他不会在乎死人不死人的。”
    沈荣轩听着他的分析,点点头,说道:
    “嗯,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你说的‘内部的人’,是指什么范围?东厂?”
    陈秉新摇头道:
    “不,沈公,我说的‘内部人员’,只是说他不是北清的人,或者说也不是国外组织的人。就是我们大明内部的人。……也就是说,泛指大明内部的各个单位或个人。”
    沈荣轩皱着眉头,沉吟道:
    “你说泛指‘各单位或个人’,那么这个‘各单位或个人’,肯定只包括有能力做这件事情的‘单位或个人’▲且,这个‘单位或个人’还得知道北京政变这回事,得知道组织者是沐虎,得知道沐簧来的使者是那顺,得知道那顺的住处,得知道保护那顺的只有一个人▲且,从他说的内容看,他也得知道沐虎关心的重点就在未来的旗人政策上。”
    陈秉新赞同道:
    “沈公分析得不错,这样一来范围就缩得很小了▲且,这个‘单位或个人’不消看到北京和平光复,消阻止政变。他想让沐虎彻底怀疑我们的‘民族和解’政策,因此打消政变的念头。换句话说,他消把仗打下去。”
    沈荣轩微微一笑,说道:
    “矛头很明显嘛≈在在京津唐打仗的唯一一支部队就是人民卫队。你是想说,这个‘单位或个人’就是向小强?因为他消独吞攻克北京之功,因此不消北京是因为一场内部政变而和平光复的?”
    陈秉新一凛,低下头去,说道:
    “沈公……属下可没敢妄加猜测。”
    沈荣轩点起了一支烟,靠在椅子里喷云吐雾,望着窗外慢慢说道:
    “向小强,这个人是比较争强好胜,但是还没有过争抢战功的记录。……现在以他的地位和前途,似乎也不会为了一个‘攻克北京’的功劳,就冒险干这种事情的◎小强如果想要战功,那么在整个战争中,他有无数次机会把战功争得更大。但是他好像最终都选择了队北伐最有利的做法。你要知道,向小强这个人脑子里是有浪漫理想的,他对北清政权一贯仇视,甚至比我们南方的这些政客、将领要仇视得多。他现在最消看到的,就是尽快灭掉北清政权。他有什么理由阻止这样一场政变呢?要知道,这场北伐战争就是他奔走促成的。可以说就是他一手发起的。大明统一后,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
    陈秉新听得连连点头。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沈荣轩说道,“向小强要是想阻止政变,他只要直接把那顺杀掉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让人讲那一番话?”
    “哦,对对,”陈秉新连连点头,赞同道,“沈公说的是。这一条我漏掉了。”
    片刻后,陈秉新说道:
    “那么……且不论那个人是谁派来的,他说的话有没有可能是真的?”
    沈荣轩抽着烟,眯着眼睛想了一会儿,又摇头道:
    “不可能◎小强仇视满清,但也没到那个程度。不至于傻到把德国的那一套搬到大明来。至于什么向陛下建言,那更不可能◎小强又不是不了解陛下,就算他心里真这么想,也不可能对陛下这么说。这不是找骂么。再说,辽阳公主和他走得那么近,已经是左膀右臂了……辽阳公主可是满人◎小强真想搞德国那一套,辽阳公主不会不知道,更不会无动于衷。”
    过了一会儿,他接着说道:
    “分析一件事是谁做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查找动机,看谁会从中得益。但现在讨厌就讨厌在这儿,找不到动机。这件事谁会得益?除了广武,看似谁也不会。但这总不能是广武做的吧。”
    陈秉新点头附和道:
    “唉,这事儿确实恶心。”
    沈荣轩摇头叹了口气,把半截香烟掐灭在烟灰缸里。然后捡起筷子,招呼道:
    “来,秉新,吃菜。”
    ……
    '  '
第169集 奏请公主下嫁
    卫子衿等待的机会来了。
    9日晚上,她接到了东厂督陈秉新的一个电话,陈秉新请卫子衿代为奏询陛下,向小强是否向她建言过关于借鉴德国经验、在战后对旗人施加若干**。
    虽然沈荣轩作出了否定的判断,但那只是推理。出于严谨,东厂还得查证一下。要是一般人,东厂派个人或者打个电话,直接就问了。可现在被调查的是陛下,陈秉新可不敢就这么直接去问。他要通过卫子衿代为奏询,这样显得恭敬一些。
    卫子衿心中自然什么都清楚。这件事从头到尾就是向小强‘四格格、武炎彬他们几个策划的,卫子衿自然也知道≈在她仍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应承下来。
    于是,在服侍朱榕用晚膳的时候,卫子衿把陈秉新的问题“代为奏询”了。
    朱榕有些觉得受到了侮辱,听着听着,眉头皱了起来,然后抬起眼睛看着她。
    “子衿,”她拿起餐巾,轻轻沾了沾嘴角,问道,“是谁来问的?陈秉新还是沈阁老?”
    “陛下,是陈秉新。”
    朱榕把餐巾扔到桌上,愠道:
    “这种事情,他们自己也不思考一下!不知从哪儿听来几句不着边的东西,还跟真的似的,问到我这儿来了……彤他……我又不是不了解他,纳粹的那一套东西他都很反感,怎么可能向我建议学纳粹呢!……我也知道沈阁老不至于问出这种*问题,多半是东厂那帮庸才自作聪明……子衿,回电话的时候,替我说他们几句。”
    卫子衿恭敬地说道:
    “是。”
    然后,卫子衿昂挺胸,款款走到餐厅外间的休弦内,拿起小花梨木架上的电话听筒,命紫禁城的总机直接接通了东厂,而且是直接接进厂督陈秉新的办公室。
    电话那头传来陈秉新恭敬地声音:
    “喂,卫小姐吗?在下秉新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