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659章

大明1937-第659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头上,“伊犁帝国”的“国旗”仍在猎猎飘扬。那是一面绿色的旗帜,下方是一座金色的山峰,象征着盛产黄金的阿尔泰山,上方是一弯白色的新月,代表这个国家是信奉伊斯兰的。金山上面,交叉着两把阿拉伯弯刀,象征着绝不畏强敌、捍卫家园的决心。
    向小强坐在汽车里,用望远镜远远地看着,发现这个“国旗”设计的还是蛮好看的。不管从配色还是构图,都很是那么回事。就算拿到国联、拿到奥运会场上,都拿得出手。
    很显然,这不是那帮土匪、土包子设计的出来的。设计的人一定是个见过世面、喝过洋墨水的人∷成还就是莫斯科的某位“同志”。
    一辆75毫米自行火炮开到了离城门二百米的地方,慢慢胰逍∷低炮口,对准了城门。
    “大人,”高大义偏过头来问道,“先喊话还是直接攻进去?”
    向小强犹豫了一下,说道:
    “等一下,等几个城门都用大炮堵住之后,再喊话。但不要多喊,喊一遍就行。不要显得像求着他们开城门似的。”
    “遵命!”
    高大义说着拿起话筒,命令下去。
    过了一会儿,无线电里报告,说四座城门都用大炮对准了,就等开火了。
    高大义命令道:
    “按原稿喊话。就用汉语和哈萨克语各喊一遍,给他们五分钟时间。”
    ……
    远处的扩音器开始喊话了。第一遍是汉语,很简短,主要是命令守军开城门投降,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保证他们享受国际公约规定的战俘待遇,保证城内所有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进城后秋毫无犯,保证他们的信仰自由,等等。
    汉语很快念完了,然后又用哈萨克语念了一遍。最后向小强看了一下怀表,开始计时。
    一分钟过去了。
    两分钟过去了。
    到了第三分钟的时候,突然远处城头上飘起一丝淡淡的白烟,随即,一个人从上面扔了下来,摔在城门口,死了。
    周围的明军马上都用望远镜看,发现那是个穿军装的,是对方的兵,半个脑袋都被掀掉了,血糊糊的。
    看来,刚才的那一丝白烟,是有人开了一枪,把他给毙了。至于究竟是怎么回事,谁也猜不到。
    向小强在心里盼望,这是对方的小兵“临阵起义”,杀了长官,马上就要开城门了。但是等来等去,还是没有动静,一点也没有想开城门的样子。
    直到五分钟的最后一秒走过,向小强看着高大义,点了点头。
    高大义对着无线电命令道:
    “开火!”
    四声强弱不等的炮响,从远处先后传来◎小强看到,正对着自己的这座城门已经炸开,正在卷起黑烟和火球。城头上的好几个敌兵被炸死了,半耷拉挂在城头上。
    远处四个方向,也都升起了同样的黑烟。四座城门都被轰开了。
    就在高大义下令往里冲的时候,城头上伸出了一面白旗,紧接着,一排排的步枪从城头上稀里哗啦的扔下来了。
    向小强从望远镜里看着,微笑道:
    “还以为会英雄到底,要投降何必挨完这五分钟,早投降不就行了么,还省得死人,唉。传令,侦察营先派一个连进去,控制几座城门。确定没有埋伏大部队再进去。”
    ……
    但是事实证明,这项防范措施是多余了。侦察连很快控制住了四座城门,把城内的几百个守军押解出来,然后又迅速地在城里搜索了一番,没有发现什么猫腻。
    这时候,明军的几千主力才进城了。
    向小强最关心的,自然是逮捕额尔敦木图。他也和其他官兵一样,弃车就步,提着枪在空荡荡的街道上飞奔着,由向导带路,直奔额尔敦木图的“皇宫”。
    城内建筑都很低矮,一般都是土房子,好一点的是二层石房子,都是汉式和伊斯兰式的混合风格。街道两侧全部是门窗紧闭,只有地上零散的一些瓜果、打碎的鸡蛋、踩烂的篮子框子、驴粪马粪羊粪,还有没人管咯咯叫乱飞的鸡鸭……可以想见,当地的百姓恐惧到了极点。
    大队明军在街道上奔跑着,凌乱的大皮靴声回荡在街道里。终于,一座较为华丽的建筑出现在眼前。
    这就是“伊犁帝国皇宫”了。
    向小强一挥手,几百明军端着冲锋枪就冲进去了▲向小强不知道里面会不会还有猛烈地抵抗,便多了个心眼,和师部守在外面,没往里进。
    ……
    半个钟头过去了。
    向小强和师部的军官们越来越烦躁,越来越不安。“皇宫”就这么点大,充其量也就是内地的大户人家的宅子那么大,又不是真的皇宫大内,怎么搜一个人都那么难?
    这时候,无线电又响起来了:
    “师长大人,有额尔敦木图的消息了。”
    向小强和高大义对视一眼,心都一沉:不好。不是直接抓到人,而是“有消息”,这多半是不祥之兆。
    高大义拿起话筒:
    “怎么?”
    “师长大人,我们这里审问额尔敦木图的卫队长,他招认了,说几十分钟前,苏联大使馆来了一辆小车,把他们皇上接到苏联大使馆去了。”
    周围几个人面面相觑,呆若木鸡。
    苏联大使馆……苏联驻伊犁帝国大使馆……把这茬忘了。这边“伊犁帝国”一建国,那边苏联就承认了,并且互派使节了……
    现在,这事情上升到政治层面了。
    '  '
第14集 来自北方的恐惧
    一个多月前额尔敦木图宣布“建国”的时候,苏联就以闪电般地速度承认了。4月0号上午“建国”、“加冕”,当天晚上斯大林就发去了贺电,然后一周内双方就互派使节,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全世界承认“伊犁帝国”的,只有苏联一家。苏联这显然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没有哪个国家不清楚苏联打的什么算盘。
    向小强第一个念头就是:“伊犁帝国”你苏联承认了我大明可不承认,你“苏联驻伊犁帝国大使馆”也自然不被大明承认的。他当时就想命令部队冲入苏联使馆抓人。
    但是冷静下来一想,这难保不是苏联正消的。苏联要想侵吞北疆的话,那么这个借口可太合适了。这官司就算打到国联去,大明都不一定能赢:目前只有苏联一家承认又怎么样?苏联大使馆就不是大使馆了?这世界上总有一些国家不受另一些国家承认,那是不是前者土地上的外国大使馆就都不受保护了?
    真要诡辩起来,还真是这个道理。
    他思量了一会儿,让人把苏联大使馆包围起来了,并在周围安排了当地向导,仔细辨认每个从使馆出来的人,防止额尔敦木图被化妆送出去。并且设置路障,不允许使馆的车辆开出来,防止额尔敦木图躲在车里,并且苏方以“外交车辆也属于苏联领土”的理由拒绝搜查。
    紧接着,向小强联系迪化基地的十四格格,让她往内地发密电,回报战况,并报告此事。
    接下来怎么办,那就是内阁那帮政客的事情了。这件事一到了内阁那里,向小强相信他们不大可能让部队冲使馆抓人的。他们多半还是采取外交手段。
    ……
    这一次,向小强消内阁不要那么“鹰派”,最好克制一点‖时,他感到了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比较安全,距离苏联边界40公里。但是十四格格那里距离苏军重兵囤集的南疆,也就是不到一百公里〈照苏军那种机械化兵团的速度,也就是两三个小时的车程◎一苏军也玩个夜间闪击战,她可能连跑都来不及。
    向小强立刻下令,让还在路上开着做幌子的坦克部队原路返回,部署在迪化到吐鲁番之间的天山山口地带,警戒这几百公里内南疆和北疆的唯一通道。这也等于是保护十四格格了。
    同时,他在阿勒泰城建立一个临时指挥部,驱使手里的俘虏在城南几公里外开始修建机场,同时调派迪化那边的推土坦克等工程车辆前来,加快机场建设。
    机场有三个作用:、侦查国境线的那一边,苏军是否开始集结。2、一旦苏军进犯,为明军提供空中掩护。3、关键时候方便高大义撤出,不至于把个将军落到苏联人手里。
    向小强安排高大义率领这一半兵留在阿勒泰,然后自己带着另一半兵力返回迪化基地,和十四格格会合,着手安排接下来的事情。
    当天深夜,向小强回到了迪化基地,然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统帅部发电报,请求增兵。
    他狮子大开口,一下就要求先派三个轰炸机航空团、和三个战斗机航空团来。这加一起就是几百架飞机。地面部队调动时间较长,先调来几百架飞机,起码能形成较强的战斗力,也能对苏联形成一定的威慑,让他们知道明军已经有所准备。
    然后,向小强跟张照先商量,想把自己的人民卫队全部调来,五个装甲师和五个机械化师,十几万兵力进疆。他认为越是这样,越是可以不用打仗而能北疆平安。
    但是,现在已经是深夜了。也不知是国内“有关部门”都睡觉了,还是他们没研究出个统一意见来,向小强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一个有内容的回电。发了几封电报催促,秀秀的回电都是“已转交”、“已送达”、“请耐心”等等。
    向小强焦急之中,也能理解秀秀的无奈。自己不在南京,很多事情不能参与其中▲秀秀区区一个尉官,人微言轻,这些国家级的决策,她根本插不进去▲肚子疼、李根生那些人,现在估计也在熟睡中,向小强也觉得不便立刻把人家从被窝里做来。说实话,他能在大半夜毫无顾忌的指使的人,也就是秀秀一个人。
    ……
    这一天中,内阁的精力都放在研究如何应对“苏联大使馆事件”上了,对于向小强大半夜突然要增兵,谁都没顾得上理会。
    但是,这一夜总算被向小强折腾过去了。尽管没折腾出什么结果来。
    4日上午,向小强睡了一觉。中午起来,十四格格就交给他了一封电报,是上午南京发来的回电。
    电报是张照先的。老头根本不赞成往北疆大举增兵,他的意见是,这样会刺激苏联,加剧天山南北的紧张气氛,形成军事对峙。不过目前北疆的军队是少了点,只有一个师,用来剿匪都不够,可以酌情增派两到三个师。但是不建议派装甲师。一来装甲属于人民卫队,属于明军最精锐的武装,政治含义过大。一动用人民卫队,要说只是剿匪,谁都不相信。第二,装甲师调动困难,速度太慢,这个从装甲一师进疆的艰难旅程就看得出来。
    最后,张照先又敲打了他两句,说当然了,人民卫队归彤你直接指挥,如果你一意调动的话,老夫也是阻止不了的。不过,因为“增兵北疆”这件事已经完全能影响到外交层面了,所以老夫还是不愿意看到你太过任性,做出难以挽回的决定。
    向小强看完后,把电报纸递给十四格格,靠在椅子里长叹一声,没有说话。
    十四格格看完电报后,沉吟了一会儿,笑道:
    “小强,张照先说的有一定的道理。眼下的形势,并没到那种十万火急的程度。你的这个庞大的增兵要求,别说南京不理解,就是我都不理解。小强,你为什么就总是认准了大明会被人偷袭呢?先前你认准了日本会偷袭大明,紧张得不得了,我不便说什么。后来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