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713章

大明1937-第713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小强已经和熊鼎铭谈过了。熊鼎铭当然也是个巨舰大炮主义者,对向小强的这个计划几乎是嗤之以鼻,认为就是胡闹。但是他毕竟没有太过分的表露出来。向小强还是他极力搞好关系的对象,也是他必须要十分尊重的人。更重要的是,这个计划得到了女皇陛下的支持。再加上熊鼎铭看来,这个计划虽然有些荒唐,但并不对现阶段的海上作战构成太大干扰,也就勉强的配合了。
    熊鼎铭向向小强推荐了几个人,他们都是海总参里平时不太得志的参谋。但是这些参谋有个共同特点,都是比较年轻,喜欢鼓吹“歪门邪道”也就是航母为海战主力,用制空权代替制海权。也正因为如此,平时这些人都不太受重视,比较边缘化。这次熊鼎铭趁机把他们打给向小强。
    '  '
第88集 空中初次交锋
    沈阳的陆航部队效率奇高,从官到兵,从飞行员到地勤技师,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儿尽自己的职责。飞行员们端着饭盒聚在机库里,一边吃早饭一边听长官简报。地勤兵们像一群忙碌的蚂蚁,小车推着弹药在机场上奔跑着,为战斗机检查、装弹、加油。一辆辆电瓶车在跑道上行驶着,拖着炸弹,开到俯冲轰炸机旁,七手八脚地往上装。机场的播音喇叭里传输着各种指令,不时有几架战斗机轰鸣着爬上跑道,飞上天空,去参加远方的战斗。
    而为安东明军空投补给的运输机中队,也在进行着紧张准备。地勤士兵们光着膀子,把一个又一个大圆筒往dc…3运输机上装。圆筒上带着伞包,里面是各种补给物品。
    第二轮空投准备完毕。指挥塔一颗信号弹飞上天空,十五架运输机轰鸣着依次爬上跑道,滑行升空。
    运输机在空中盘旋、编队,然后机场上的战斗机两个中队的“翠鸟”也一架接一架地爬升。一个中队运输机和两个中队的战斗机会合后,朝东南飞去。
    与此同时,辽南长山列岛机场上的一个中队“苍鹰”战斗机也已经起飞,朝着东北方向飞去。两大机群将在安东以西的海上会合,共同飞向安东,实施空投。
    ……
    明军两个机群在路上都各自遇到了一次空战。保护运输机的翠鸟机群在本溪和凤城之间的山区上空,遭遇了日军的轰炸机群。日军战斗机刚好也是两个中队。双方被保护的大飞机都立刻四散躲避,双方的护航战斗机立刻缠斗在一起。
    明军战斗机飞行员丝毫不敢懈怠。因为在之前,他们都被反复警告过,虽然日军飞行员没有实战经验,但是平时训练及其刻苦,飞行时间也比很长。果然,现在一交战,明军战斗机飞行员立刻感受到了对手的实力。
    明军战斗机飞行员采取新老搭配制,带队的中队长都是经验丰富的王牌飞行员。然后下边四机分队的分队长虽称不上“王牌”,但也都是空战老手。每个四机编队是由两个双机编队组成的,各有一对长机僚机。其中一个长机飞行员既是四机编队的队长,也是这个双机编队的长机。
    而另一个双机编队的长机,不要求是王牌或老手,但至少都是有过实战经验的飞行员。两个僚机,一般都是没有实战经验的新手,刚从航校出来的“实习生”。他们的任务就是紧跟长机,并且在长机攻击敌机的时候掩护长机。总的来说,明军飞行员的搭配就是“王牌带老手、老手带新手、新手带菜鸟”。
    而在空战中,明军不同层次的飞行员,立刻也有了不同的感受。王牌和老手感觉日军飞行员比较菜,比想象的好打。虽然不至于是“打鸭子”,但起码比苏军飞行员好对付多了。而明军的新手和菜鸟却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觉得日军飞行员简直就是高手,自己每一分钟都有被打下来的危险。
    满天的无线电命令、呼号、叫骂中,明军飞行员们渐渐明白了,日军飞行员的水平都比较平均,很少有太拔尖的,也很少有太菜的。反正不像明军这样有明显的水平阶梯。这也符合日军的实际情况。日军飞行员之前都没参加过战争,都没有实战经验。所有的经验都源于训练和演习。虽然日本飞行员训练强度很大、很刻苦,但训练毕竟比不了实战,而且每个人的水平都向从流水线上下来的一样,悬殊不大。
    而明军飞行员是经历了战争洗礼的。一群菜鸟打上几仗,有的阵亡了,有的活下来了。不行的头几仗就被淘汰掉了,而行的经过几场空战,也完成了菜鸟到新手、到老手的蜕变。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成了王牌。层次拉得很开。
    而这次空战也是,明军飞行员的老手们大展手脚,不断地击落日军飞机,而新手和菜鸟们则不断地被日军飞机击落。
    短暂的空战过后,双方战斗机群距离拉远,也不和对方纠缠了,都各自和自己的护送机群会合,然后奔着相反的目标去了。日军36架战斗机被击落了12架,明军32架战斗机被击落了1o架。
    而从辽南飞来的苍鹰战斗机中队,则取得了骄人的战果。这一个中队的新式战斗机,也是被明军的老手飞行员驾驶的,是作为精锐部队存在的。他们在海上遇到了从朝鲜飞来的日本机群。日本机群有一个中队的水平轰炸机、一个中队的战斗机,目标就是旅顺,明军东江舰队。日军的目的倒不是偷袭,而是对主战场的一种配合,对明军南侧基地的袭扰。他们的目的是不断轰炸明军东江舰队的港口、舰船,让明军舰队在港内也呆不住。
    但是显然,日军对明军的空中力量估计不足。尤其是对明军新列装的新式战斗机了解甚少。在黄海上的一场空战中,明军16架苍鹰战机击落了日军13架轰炸机、1o架战斗机,自身只损失3架战斗机。
    日军残余的5架轰炸机、3架战斗机依然顽强地飞向明军东江舰队基地。而明军的苍鹰中队并未追击,而是把会合护航的任务放在位,继续向东北前进。他们只是用无线电对基地进行了报告,让基地提前做好防空措施。
    两股机群在安东以西3o公里处会合了。然后一起向东。
    他们先是飞到大东沟港口区,在漫天高射炮爆炸中,投下了一批弹药和补给。然后继续向东北飞,很快又飞临安东城上空。
    这次是大白天,下面明军已经用彩色烟幕弹标明了空投范围。而周围也还没有日军战斗机拦截。日军飞机总量远逊于明军,而且各种协调、预警、调配等等,也不如明军有经验。现在日军前线的作战飞机都深入北边和西边了,剩下的也都在朝鲜的机场休整。鸭绿江一带此刻正好是真空区。
    明军战斗机一部分高空警戒,一部分向下俯冲,扫射压制高射炮。而运输机则驾轻就熟地飞过明军控制区上空,飞快地往下扔圆筒。天空立刻被一个接一个的降落伞挤满了。
    等到15架运输机全部空投完毕,整个机群开始爬升,掉头向西南返航了。地面的日军高射炮仍在拼命地射着。明军机群屁股后面的密集黑云依然意犹未尽地爆炸着,直到飞出了好几公里,日军才不甘心地停火。
    安东城里的明军阵地上,一片排山倒海的欢呼。上百个大圆筒坠着降落伞次第落下,基本都落在了明军控制区内。明军士兵们兴高采烈地围上去,打开圆筒,从里面取出了炮弹、子弹箱、子弹链、子弹夹、手榴弹、压缩饼干、罐头、巧克力、各种药品、绷带、手术器具……每取出一样,周围就是一阵欢呼。
    不到十分钟内,明军阵地上,各挺机枪重新开始密集射击了。
    '  '
第89集 航母分舰队
    经过了8日一天的激战,安东的明军依然坚守着阵地,正面进攻的日军第四师团又是一步也没有前进。但是死伤也不多。双方几乎是成一种半对峙状态。有时候虽然隔着废墟看不到,但都能听到对面士兵的说话,对方做饭的时候,能闻到对方锅里煮的是什么。
    相反,担任助攻的第十师团,死伤惨重。鸭绿江上漂满了日军士兵的尸体,还有很多打得千疮百孔的橡皮筏子,一块儿顺流而下。
    第十师团长矶谷廉介两天中不停地打电话网第四师团师部,质问、怒斥、咒骂,说他们都是胆小鬼,罔顾了“皇军”这个称号。用矶谷廉介的话说,“进攻的第二天就和绝对劣势的敌人形成胶着对峙,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矶谷廉介还是不了解实际情况,不然他就不会这么说。实际情况并不是两军形成“胶着对峙”,而是城中的一个团明军完全有能力把日军第四师团击溃。完全是因为第四师团这个“友好的敌人”很难得,明军让着他们,怕把他们打跑罢了。
    7日,日军占领了阜新,到了8日晚上,日军四个师团从东北面攻打义县,近逼锦州。同时,日军六个师团也从正北面逼近了沈阳。
    锦州和沈阳,原都只有明军一个师。锦州是连接关内关外的陆地门户,而沈阳是整个奉天的行政中心。也就在这个时候,明军关内的增援部队从南面抵达了沈阳,开始同日军先头部队接战。而抵达锦州的明军增援部队,也继续北上,在义县同日军展开战斗。
    直接进攻这两个城市的日军,共有十个师团。而明军已经抵达的援军,也已经达到了七个师。这七个师都是摩托化步兵师,火力是日军甲种师团的一倍以上。每个师配有一个坦克营,共有32辆中型和重型坦克。而日军进攻沈阳和锦州的师团,每个师团也都配备了一个独立坦克联队,共3o辆三式坦克。
    在正常的历史时空里,日军三式坦克要到四十年代才会研制出来装备部队,是为了对付美军和苏军的主战坦克而设计的。在正规历史中,由于长期以来日本陆军的潜在敌手民国陆军几乎没有装甲部队,请重武器也极其落后,日军坦克不需要对付坦克,甚至连反坦克炮的威胁都不大。因此展出了类似95坦克的“薄皮乌龟壳”。但是在这个时空里,明军有着强大的装甲力量,也有着强大的炮火火力。日本陆军的头号假想敌自然是明军。为此,本来要到几年后才会诞生的三式中型坦克,现在提早出现了。
    但是,双方都没把这区区几十辆坦克集中使用,而是分散到各营、连里,当作掩护步兵的武器使用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给这些步兵师配备坦克,也就是干这个用的。像人民卫队那样专门的装甲师,一个师就有一两百辆坦克的,毕竟不多。现在双方的坦克都分得很散,很难的见到一辆,而且后面都跟着大群的步兵,提着机枪、推着小炮,猫着腰向前冲。双方的坦克站根本打不起来。
    明军虽然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又有着更强的火力配备,但是也强烈感受到了日军强大的战斗力,以及那打起仗来不要命的劲头。双方火炮互射一通之后,双方冲锋。对面成千上万的日军端着刺刀,高喊着“万岁”玩命冲上来,那股气势让每个明军官兵看了都胆寒。虽然他们手里的冲锋枪很多,但是对方好像根本就不怕死人,前赴后继的向前冲。明军士兵经常是一梭子打完,来不及换弹夹,就被日本兵的刺刀挑死了。而明军的步枪兵和日军拼刺刀,根本拼不过。日本士兵好像个个都是白刃战大师,三两下就把一个明军士兵扎死了。
    虽然总的来说,明军凭着重武器优势、轻武器优势,能够取得比较好的交换比,但是每个人的精神上都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怎么也想不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