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734章

大明1937-第734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向小强就大声呵斥自己零号办公室的人,训斥秀秀,责问她怎么搞的,怎么跟人家说的,肯定没好好说。要是好好说了,人家潜艇部队又不是傻子,可能当成耳旁风吗?肯定是你说的时候敷衍了事,没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亏你还在潜艇部队干过!现在坐办公室了,就不把那些在海上拼命的官兵们当回事了?
    在暴风骤雨般的训斥中,秀秀只是站在那里,低着头,咬着唇,面无表情。她心里也有数,知道在这时候,自己只能当个倒霉的靶子。其实向大人训自己的话,都是说给齐司令的那个副官听的。特别是最后一句“现在坐办公室了,就不把那些在海上拼命的官兵们当回事了”,更是直指潜艇司令部里“坐办公室”的那些人。
    齐司令的副官坐在那里,感到自己身上汇聚了越来越多的目光。他也觉得实在坐不下去了,于是干笑着,以打圆场的姿态笑道:
    “呵呵,向大人,您也别生气了……这事也怨不得公主殿下……唉,齐大人跟公主殿下谈后一直很重视,专门向各舰队的潜艇基地发布命令,让她们警惕敌机,遇到敌机后优先选择下潜……唉,下面那些艇长,一个个的太自信了。总觉得日军的飞机也跟清军的飞机差不多,不能怎么样……这次也算是给全军的一个惨痛教训吧。”
    ……
    看到潜艇司令部的人也表态了,向小强这才点点头,停止了训斥秀秀,让她坐下。接着,他目光扫了一下在座众人,一字一句说道:
    “因此,现在是该拉开潜艇战新时代大幕的时候了!”
    说完,他拍了两下手掌。
    随即,旁边的一扇门开了,两个小女兵抬着一个东西进来,小心翼翼地放在会议桌上。然后,掀开了蒙在上面的布。
    众人一下子都向前坐了坐,盯着这个东西。
    这是一个潜艇的模型,木制的,还没上颜料。不过,上面的各种构件细节,做得都很精致到位。一看,这就是军工总局之类的研发单位做的专业模型。
    而在座的几个来自军工总局的人,也显得胸有成竹,淡定自若。其他人便明白了,这果然是他们研发部门搞的什么东西。大概原来还想继续保密着呢,现在提前拿出来了。模型连油漆还没来得及涂上。
    这模型看长度,应该是一艘千吨以上的远洋潜艇。但是仔细一看,却又好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不过这毕竟是零号办公室,在坐的即使不是研发人员,也都是熟悉潜艇的人。他们立刻看出了门道。
    潜艇的前后甲板上、还有指挥塔上,多出来了好几门炮。
    向小强用眼神示意了一下,秋湫站起来,说道:
    “各位大人请看,这是‘射水鱼级’防空潜艇。前甲板通常都会安装的75毫米炮,射水鱼级去掉了,换装了一门双联装40毫米‘博福斯’机炮。后甲板的双联装20毫米机炮也去掉了,换装了一座四联装20毫米‘厄里孔’机炮。这里,指挥塔的长度加长了,后面增加了一块,作为一个炮位,安装一门四联装20毫米‘厄里孔’机炮。前指挥塔上,就在通常嘹望手值班的地方,装有四门双联装12。7毫米M2重机枪。一旦发现敌机,就由值班的嘹望手直接操作。也就是说,在这种防空潜艇上,是由机枪手担任望哨的。
    “每一门高射炮和机枪上,都装有轻装甲挡板,在不妨碍灵活转动的情况下,尽量增强防护能力,能够完全抵挡子弹扫射和弹片冲击。‘射水鱼级’防空潜艇可以专门建造,也可以用其他潜艇改装。专门建造的话,就不设鱼雷发射管,也不装鱼雷。节省出的重量,用于增强指挥塔和甲板的装甲,以及增强耐压艇壳的抗冲击波强度。确保只要不被炸弹直接命中,不会出现大的损伤,不会妨碍下潜。
    “普通潜艇的问题,就是发现飞机后,艇长会处于两难选择之中。抵抗飞机吧,潜艇明显太吃亏。下潜吧,又不知道是否来得及。因为潜艇在开始下潜、到完全没入水中,这段时间是完全没有抵抗能力的。为什么呢?因为防空武器都在前后甲板上,而甲板最低,是最先被淹没的地方。一旦下达紧急下潜令,前后甲板的炮手必须立刻进入潜艇,一秒也不能耽搁。那么这段时间里,潜艇就完全成了靶子。只要飞机赶得过来,就可以尽情攻击,不必担心遭到反击。
    “现在这艘‘射水鱼级’完全没有这种问题了。首先它就是为了猎杀飞机而设计的,遇到单独巡逻的敌机,根本不必下潜,可以直接跟它战斗。其次如果敌机真的占了上风,射水鱼级在下潜的时候也可以持续射击,不至于一点抵抗能力没有。大家看,射水鱼级有一门四联装20毫米机炮装在指挥塔上,还有四门双联装12。7毫米机枪也装在指挥塔上。这些武器都装在全艇最高处,都可以在下潜过程中持续射击,直到海水淹没指挥塔的最后一刻才停止。
    “还有,射水鱼级的甲板两侧、还有指挥塔周围,装了一圈发烟罐。如果在对抗飞机的时候感到难以支撑,就可以在下潜的时候施放烟幕。这么多发烟罐,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大量烟幕,把潜艇完全包裹起来,遮挡飞机的视线。能让潜艇在下潜过程中尽可能的安全。”
    ……
    秋湫说了这么一大通,在座的还是面面相觑,觉得匪夷所思。
    一个军官犹豫着转向向小强,问道:
    “向大人,这个防空潜艇……既然没有鱼雷,那么设计它的目的是什么?”
    向小强早知道这个问题会被提出来。他笑道:
    “普通潜艇的主要武器是鱼雷,是以船只为主要目标的。而射水鱼级防空潜艇不一样,它的主要武器是高射炮,是以飞机为主要目标的。主要就是猎杀那种以反潜为目的的、单独巡逻的敌机。以射水鱼级的防空武备,击落一两架敌机而自身没有大的损伤,还是不成问题的。而且这种潜艇在高空看去,和我们的普通潜艇基本没有区别。但是当敌机俯冲下来准备攻击的时候,才会发现上当了迎接它的是极其强大的防空火力。这种近距离的防空火力,已经超越了现在大多数驱逐舰,甚至堪比一些轻巡洋舰了。博福斯和厄里孔这两种机炮,都是目前全世界最顶尖的小口径防空火炮,射速高,性能好,电力驱动,是我们以前老式的家伙不能比的。
    “可以肯定,在我们的防空潜艇服役后的一段时间内,日军会有大量的这种单架、或者双架巡逻的轰炸机被击落。问题是从高空中,是看不出下面是防空潜艇还是普通潜艇的。这样会导致日军海航部队对明军潜艇整体产生一种发怵的心理,以至于每一次出航反潜,都要做好必死的准备。由此会导致三种可能:
    “一是日军高层认定飞机反潜行不通,从而恢复以驱逐舰为主的反潜巡逻。这是我们最想要的。因为这样,我军潜艇白天在水面被发现的几率就又大大降低了,又和海空时代之前的情况差不多了。
    “二是日军的飞行员从此对我军潜艇心生恐惧,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免和我军潜艇近距离交锋。这种结果当然也很好。不过日本人打仗的那股不要命劲儿,会不会因为害怕就退缩?我们不能太乐观。
    “三是日军仍然坚持飞机反潜巡逻,但是改变巡逻方式,从原来的一架两架一起巡逻,改为更大的机群一起巡逻,比如四架一组。或者一旦发现潜艇,单架飞机不能展开攻击,要在上方盘旋,呼叫友机增援。这样当然又重新夺回了对潜艇的优势。但是这样一来,原本分散巡逻的飞机就不得不集中起来了。
    “比如原来一个中队16架飞机,单架巡航的话,可以巡逻1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现在四架在一起巡航,就只能巡逻2万5千平方公里的海域了。当然,海航也可以抽调更多的飞机用于反潜。但是其他方面的飞机就少了。那么固然潜艇部队的压力大了,但是正面战场,我们水面舰艇部队的压力就小了,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海空战优势。要么能更加痛击日本海军,要么还得逼迫日军把海航飞机调回来。总之,是让他们顾此失彼。”
    '  '
第122集 通气管
    向小强的这个方案公开之后,遭到了不少质疑之声。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种质疑的根据,正是向小强亲手提供给别人的他一手主导的海空战大巡航,让大家看到了:在飞机面前,看似强大的舰艇其实是多么的脆弱。
    现在让向小强苦恼的是,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总是容易从一个极端一下子到另一个极端。开始是对飞机完全没信心,但是看到了几场漂亮的海空战后,立马又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信心都跑到飞机那边去了,又对舰艇一点信心没有了。这种极端认识,光靠嘴上解释没用,非得等时间来冲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场又一场战斗的真实展现,双方的利弊强弱完全展示出来之后,人们才能有一个较为可观的认识。
    现在的反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战术反对”,就是认为你潜艇想跟飞机对打,没戏,根本打不过。再装几门防空炮也打不过。因为双方的机动性不是在一个对等层面的。尽管你潜艇的火力强过飞机几十倍,但是人家飞机多灵活,速度多快。飞机可以高速灵活闪躲,在空中从容地调整距离、调整方位,选择自己最有利的方向进攻。而你潜艇和飞机相比,机动性可以忽略不计,基本就是静止的。也就是说,完全没法躲闪,目标又大,只能在那里被动挨打。
    第二种是“战略反对”。意思就是,就算你打得过飞机,一次打下一两架敌机没问题,可是专门造潜艇跟飞机较劲,这毕竟不是正途。真正能对付飞机的,还是飞机。也就是航母。如果真想对付日军飞机,那就派两艘航母过去,正儿八经的夺制空权才是真的。现在要封锁日本,要击沉日本货轮,现有的潜艇本来就不够,再拨出一部分来专门搞对空型,那真是本末倒置了。
    向小强把这些质疑都听进去了,但是暂时一概不理,继续进行他的计划。他虽然不能直接指挥作战,但是对于装备研发、后勤这一块,他还是能直接作主的。因为这都属于“军政”这一块。向小强命令,加快速度,紧锣密鼓,先改装出几艘防空潜艇出来。一开始数量不须多,几艘就行。大型潜艇和中型潜艇分别改装两三艘,放到海上去试验一下。究竟效果如何,还得靠事实说话。而向小强知道,在二战历史上,邓尼兹的这一手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英国飞机收敛了很多,德国潜艇进出比斯开湾也安全了很多。
    当然,向小强也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他就想用这一手作为过渡手段,从现在直到他心目中真正的“理想潜艇”服役之前,拼着折本也要狠狠打击日本巡逻机,不让日本尝到“飞机反潜”甜头。一旦让他们尝到这个甜头,那就不得了了。那就不是几艘防空潜艇的事了。
    ……
    听着向小强的叙述,秋湫忍不住问道:
    “小强啊,你这个‘理想潜艇’,我都听你说了好几次了。到底是什么样的潜艇啊?”
    向小强没理她,只是吩咐道:
    “去,把那几位技术研发的都给我找来。”
    秋湫有些不甘心,又追问了一句:
    “就不能跟我说啊?”
    向小强抬起头,瞪了她一眼。秋湫一缩头,很老实地跑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