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742章

大明1937-第742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刺鼻的硝烟味中,渐渐混进了一股淡淡的汽油味,还有一些说不清的焦糊气味。那是十几公里外重磅燃烧弹的味道。那些地方想必已经成一片火海了,味道现在才飘过来。
    观测窗外的强光不停闪在两人的脸上,周围的大地和原木墙壁都在颤抖着。
    这样也不知过了多久,突然,秀秀一下子松开他,飞也似地跳到一旁,站好。
    向小强回过头来,看到胡炯推开厚木门进来,小跑到他身边,抬起手腕给他看了看手表,指了指外面。向小强点点头。他知道现在已经四点五十五分了,五分钟后,火力准备就会停止,前方的装甲部队就要冲锋了。
    果然,凌晨五点整,外面的炮声在十几秒内陆续停了下来。转眼间,整个世界似乎又陷入了一片死寂。
    掩体桌子上的野战电话响铃起来。胡炯抓起话筒,片刻后,把话筒递给向小强:
    “大人,是长春的李司令。”
    向小强接过话筒:
    “根生啊,是我。”
    李根生在话筒中说道:
    “大人,请您下达进攻令吧!我让人跟您接到各师师部!”
    向小强一怔,没想到李根生想得这么周到,正中他下怀。他笑道:
    “好,接过来吧。”
    片刻后,就听到话筒里接线女兵的声音:
    “大人,已经接通,您可以讲了。”
    向小强望着观测窗外弥漫的硝烟,深吸一口气,高声说道:
    “我是向小强,现在我命令,各师向预定目标,进攻!”
    随即,就听到话筒里各种口令交织成一片。个师的师部都在向下面部队下达进攻令。
    这时候,向小强又感到脚下的土地震动起来,只不过这次随之传入耳朵的不是爆炸巨响,而是前方远处传来的成千上万台引擎的吼叫。无数的坦克、装甲车、突击炮、汽车……大大小小的柴油和汽油引擎交织在一起,在天地间形成一种“嗡嗡”的吼叫声。几公里外都听的很清楚。
    而向小强听到的,只是这一小段进攻正面的引擎而已。
    很快,另一种轰鸣声响彻天际。大片大片的引擎声出现在天上,从脑后快速掠到前方。向小强赶紧趴到窗口向天上看。观测窗里狭窄的“一条”天空上,不断飞过一个又一个的机群。不过这次都是小机群,三架一组,三四组一群,快速掠过。那是俯冲轰炸机。
    更高的天空上,还有四架一组的战斗机。
    从大致外形向小强勉强判断出来,这次轰炸机已经全是清一色的“兀鹰”,而战斗机也大部分都是“苍鹰”了。大明统一后庞大的生产能力展现出了效果。自从量产后,这两种飞机还是首次这么大量的使用。
    一小时前的轰炸机,那都是水平轰炸机,又是在凌晨,不求准头,为的是在日军阵地上大面积投弹,起到远程火力准备的作用。现在的俯冲轰炸机群,则就是为了直接支援地面战斗,对日军防御阵地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了。
    “唉……”向小强双手扒着观测窗口的原木,满怀惆怅地叹道,“真想坐着坦克,跟他们一起向前冲啊!”
    “大人……”秀秀在后面轻轻拉住他胳膊,温柔地笑道,“在脑子里想想,也是一样的。”
    “……”
    ……
    就在东北的明军以钢铁洪流平推日军的时候,远在南方的舟山群岛,东海舰队基地的海军船厂里,最初的两艘“射水鱼级”防空潜艇改装好了。
    不过,这不能叫真正的“射水鱼级”。这只是用两艘普通潜艇改装的,并不是专门建造的。先改装两艘试用一下,效果好的话再专门建造。这两艘并没有取消鱼雷发射系统,首尾仍然有鱼雷管,只是出海的时候就不带鱼雷了。而且,取消了前甲板75毫米主炮。省下的重量,在甲板和指挥塔上加装了一层装甲,用来防止弹片、扫射和近距离冲击波。
    其余的火力配备,都和设计的一样,即2门40毫米博福斯机炮、8门20毫米厄里孔机炮、8门12。7毫米M2重机枪。这些防空武器对于一艘潜艇来说,已经是空前强大了。
    卸下了十几条重型鱼雷和前甲板主炮,增加了一层装甲和两台机炮、八挺机枪,总重量略有增加。经过试验,潜艇的水面最高航速并没有怎么下降,只是从原来的17。5节下降到了17节。但是水下航速大为下降,由原来的最高7节,下降为最高5。5节。毕竟潜艇上部加装了两台机炮,增加了不少水下阻力。
    就在15日明军在陆地向日军总攻的这天凌晨,两艘防空潜艇乘着拂晓的天色,静悄悄地驶出了潜艇基地。艇上的女孩子们戴着钢盔、穿着沉重的防弹背心,戴着安全带,心情忐忑地望着四周天空,心里在不停地祷告。
    她们祷告看最好别出现日本飞机,就算出现了日本飞机,也最好就一架,好让自己两三下就被打下来。
    这两艘潜艇是经过特地挑选的。不同的是,这次挑选的标准并不是王牌艇长——不看之前击沉过多少吨敌船,而挑得是王牌炮组——就看之前击落过几架敌机。这两艘潜艇炮组的一帮女孩都是“***”的好手,可尽管如此,她们也不过分别击落过两架和三架飞机而已,还是清军飞机。
    现在要面对的,是据说比清军飞机“厉害十倍”的日军飞机。前不久还击沉了黑鱼号呢。黑鱼号那些丫头被捞回来后,整个东海舰队潜艇部队的女生们,无论是食堂还是寝室,都把黑鱼号的事情当作话题,神神叨叨地相传。渐渐地,连水面舰艇部队的男兵们也有些紧张了。整个东海舰队,都弥漫着一股对日本飞机的恐惧情绪。
    也就在这个时候,东海舰队的高层将领们,也开始理解了向小强执意要搞防空潜艇的意义。现在,打破潜艇部队对日本飞机的恐惧,就要靠这几艘防空潜艇了。当她们顺顺当当揍下来几艘日本轰炸机、凯旋而归并大肆吹牛的时候,潜艇部队女孩子们的心态才会恢复正常。
    '  '
第132集 目标,飞机!!!
    被改装成防空潜艇的两艘分别名叫“倚天号”和“青G号”。艇名源自三国时期曹操的两把宝剑:倚天剑和青G剑。青G剑据说后来落到了赵子龙手里,成为了赵子龙的佩剑。
    两艘防空潜艇结伴而行,绕过舟山岛南端,然后从普陀山和朱家尖之间的水道向东穿了过去。前方已经是一望无边的东海了,只有北边还时不时地看到一个个的小岛浮现——那是中街山列岛,是舟山群岛最靠东的一个子群岛。舟山群岛中,像这样的小群岛有很多,除了稍大的岛子有渔村外,大部分小岛都无人居住。很多这样的无人岛上,东海舰队都修筑了炮台,或者观测哨所,派驻少量陆战队驻守,每天的补给都要靠快艇运送。
    三个小时后,上午九点钟,北边大约8000米处,依稀看到了四姐妹岛。这是四个凑在一起的小岛,是中街山列岛最东边的一组小岛了。也可以说,是整个舟山群岛最深入东海的小岛了。驶过四姐妹岛,再向东边,都是一望无际的东海了。
    四姐妹岛的炮台守军看到了倚天号和青G号。炮台闪烁起了信号灯:
    “保重!平安!”
    倚天号和青G号一边拖着白浪向东行驶,一边回了信号灯:
    “多谢!”
    北方的炮台渐渐远去了,落在了身后的西侧。渐渐的,四周再也看不到什么东西了,除了海水还是海水。当然,还有东南方天上刺眼的太阳。
    ……
    现在,已经彻底驶出舟山群岛的范围了,四周被大洋完全包围。两艘潜艇就像两只小蚂蚁,在大平原上一寸一寸地向前爬着,显得异常渺小。
    要是平时的潜艇出航,到了这时候,就该分道扬镳了,分别驶向各自的“狩猎范围”展开巡航,各自搜寻敌船。但是现在,倚天号和青G号丝毫没有分开的意思,依然是结伴而行。鉴于这是防空潜艇第一次出航狩猎,意义重大,只许胜不许败。两艘潜艇结伴而行,可以成倍提高对空火力。因此在作战计划中,两艘潜艇从始至终,都必须紧紧相伴。
    指挥塔上,四架机枪位置同时也是四个观测位。四个机枪手同时也是观测手。除了这四名观测手之外,每艘潜艇的指挥塔上又添加了两名观测手,分别是六人。其中三人分别负责12点钟方向、9点钟方向、6点钟方向的观测,按照目前的航向,也就是正东、正北、正西三个方向。这三名观测手还要兼顾三个方向之间的方向,也就是东北、西北、西南。
    也就是说,北边的三人要负责六个方向的观测。
    但是另外三人负责的观测范围则少得多,就是东南、正南两个方向。观测东南方的同时是两个人。因为东南方正好是太阳的方向。而敌机但凡有经验的,总是喜欢利用太阳掩护,直到飞得很近了才俯冲下来攻击的。一句话,现在东南方向是高危方向。到了下午,就是西南方向了。
    东南、正南的两架望远镜镜头都是有深色镀膜的,可以直视太阳。当太阳角度改变时,或者潜艇转向时,两架镀膜望远镜也要变换位置,永远要对着太阳的方向。
    ……
    “目标——轰炸机群!!!”青G号正南方向的通讯官、兼观测员突然尖声大叫起来,“距离——5000米!!!”
    旁边一个下级军官二话不说,冲着舱口高喊道:
    “紧急下潜!!!”
    随即,尖利的警铃响彻潜艇内外,指挥塔上的观测手们飞快地鱼贯钻进舱门,前后甲板的炮组也手脚麻利地解下安全带,钻进指挥塔侧舱门。
    青G号前甲板已经被海水吞没了。通讯官是最后一个下去的。她下去,前先拿着信号旗冲倚天号挥动了两下,示意它紧急下潜,然后也钻进指挥塔,旋上水密门。这时候,海水已经没到指挥塔的顶端了。
    几百米外的倚天号也在紧急下潜,前甲板已经钻进海水里了。
    片刻后,两艘潜艇都完全钻进水下,海面上只留下一大片白色泡沫在翻腾。很快,连泡沫也不见了。整个海面恢复平静,好像两艘潜艇从未存在过一样。
    ……
    青G号潜艇内部,红色警灯飞快闪动着,警铃大作,所有艇员都没命地往潜艇前部的鱼雷舱跑,整个潜艇里充斥着杂乱的脚步声、尖叫声、杯子盘子茶缸子摔在地板上的声音……乒乒乓乓、稀里哗啦。
    水手长缩在过道旁边,大喊着:
    “快!快!快!就跑快!不然没命了!快跑快跑!!!”
    女孩子们娴熟地在狭窄的过道里冲刺。前面一个人滑倒了,后面的人双手一撑两边床铺,像跳马一样异常矫健地从她头上跳过去。然后跌倒的那位也飞滚到一边爬起来,继续向前冲去……
    最前部的鱼雷舱里已经挤满了三四十个人,都趴在地上,互相依偎着,堆成了“人山”。后面还有人不断冲到,直接往“人山”上一扑,加入进来,溅起一片“哎哟”声。
    很快,所有非重要岗位的艇员全都挤在了鱼雷舱里。几十个人让潜艇前部的重量大增,大大加快了潜艇的下潜倾角,也加快了潜艇往深处钻的速度。
    水手长最后一个钻进来,扫视着几十个堆成*人山、脸色煞白的小姑娘们,把食指放在嘴上,瞪着眼睛,小声说道:
    “嘘……”
    同时指指上方。
    每个人都把嘴闭得紧紧的,谁也不吭声,几十个人挤在一起竟然是那么安静。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