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765章

大明1937-第765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全等于零。”希特勒打断他,冷冷地说道,“我告诉你,完全等于零。在整个历史中,整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思想,都被奥地利破坏了。”
    “但是,总理先生,”许士尼格坚持道,“德意志文化的许多总成就,是不能和奥地利的文化贡献分开的……比如贝多芬,这样一个……”
    “哦?贝多芬?”希特勒嘲笑道,“我来告诉你吧,贝多芬是在下莱茵兰出生的,他是个德国人。”
    许士尼格涨红了脸,仍然坚持道:
    “然而,奥地利是他卜居的地方,是给了他成功的地方……德国诞生了贝多芬,而奥地利成就了贝多芬……其他的很多人也是如此……”
    希特勒不耐烦了,他明显不愿再跟许士尼格纠缠这些鸡毛蒜皮了。他摆摆手,坚决地说道:
    “也许是这样。我告诉你,事情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我负有一个历史使命,这个使命将由我来完成,因为上帝注定了要我这样做。凡是不赞成我的人,都要被摧毁……我选择了任何德国人都没采取过的最困难的道路。我已经获得了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比任何德国人都要伟大,而且不是靠武力手段。我告诉你,我是满怀着对我的人民的热爱的。”
    “总理先生……”许士尼格干涩地说道,“我很愿意相信这一点。”
    ……
    就这样“会谈”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后,许士尼格**得实在没办法了,他要求希特勒把不满意的地方一件件都说出来。许士尼格近乎乞求地说道:
    “总理先生,让我们尽一切可能来清除障碍吧,以便达成更好的谅解……只要这是可能的……”
    希特勒立刻说道:
    “这可是你说的,许士尼格先生。……我告诉你,我要解决奥地利问题,不管用什么方式。”
    “但是……”许士尼格弱弱地问道,“这个‘奥地利问题’,究竟是指什么问题呢?”
    希特勒瞪着眼睛,开始咆哮,吼叫了一大堆关于奥地利在边境构筑工事的话,言之凿凿地确定,这就是奥地利预谋对付德国的。
    但是许士尼格立刻否认有此事。
    希特勒拍着桌子咆哮道:
    “听着!你真的认为你可以在奥地利移动一块石头、而我第二天会不知道吗?我告诉你,只要我一声令下,你们那些可笑的防御工事都将被炸得粉碎!你当真认为能挡住我半个小时吗?我告诉你总理先生,在我的国防军开进去后,我的冲锋队和奥地利军团也会开进去,他们将会展开报复!没人能阻止他们的正当报复,甚至我也不能阻止!……但是我非常不愿意看到奥地利遭受这种命运。因为这种行动意味着流血,日耳曼人自己的血!
    “许士尼格先生,你片刻也不要以为,这世界上有人何人能使我放弃我的决定!意大利?墨索里尼同我站在一边。英国?英国不会为奥地利动一根手指头!法国?……两年前我进军莱茵兰的时候,法国本来可以阻止我。那时候法国可以很轻易地阻止我,那么我将不得不命令德军退回来!但是现在?已经太迟了!……明国?你也看到了,明国不但是德国的亲密盟友,而且我有把握让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公开支持我!美国?美国刚刚为了几个钱,把自己和明国绑在一起了……
    “许士尼格先生,我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给你谈成条件的机会。要是我们现在不能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一切都无法挽回了。……考虑考虑吧,许士尼格先生,好好考虑考虑吧。我只能等到今天下午。过了今天下午,只能怪你自己了。”
    “可是……”许士尼格再次弱弱地问道,“总理先生的条件到底是什么呢?”
    “下午再说。”
    许士尼格:“……”
    ……
    '  '
第170集
    2月12日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在贝希特斯加登山间别墅和希特勒会谈,这件事虽然不是公开宣扬、高调进行的,但也不是多么秘密的。()好几个利益攸关的国家的情报人员,都注意着这件事呢。目前虽然还没有一个国家为奥地利出头,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关注这件事。
    坐视德国吞并奥地利,意味着纳粹势力在欧洲的更大膨胀,意味着《凡尔赛合约》又一次被撕毁。除了意大利,谁也不希望看到这样。但是出手拯救奥地利,又很有可能让奥地利把自己的国家拖下水,最坏的情况,甚至有可能陷入和德国的战争。可以说,现在所有欧洲国家都怕德国。并不是说德国比所有欧洲国家都强大,是因为现在所有欧洲国家都怕打仗,甚至连意大利也怕打仗,只有德国不怕。
    希特勒抓住欧洲几大强国一战后恐惧战争的心理,摆出了一副不要命的光棍架势,动辄用战争来搞外交讹诈。而几大欧洲强国也多少都抱着“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的心理,一次次地不得已惯着德国,甚至不惜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只为的换来希特勒一个“到此为止”的承诺,给自己的国家和选民一个“保持和平”的憧憬。
    英法等国的绥靖心态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害怕德国的扩张,但更害怕自己国家被卷入战争。——两害相权取其“轻”,或者说是“万事先顾眼前”。
    ……
    除了欧洲国家外,世界上还有两个可以置身事外看这件事的强大国家,就是大明和美国。美国自不必说了,现在是中立国家,连卖一点军火都要绞尽脑汁钻《中立法》空子,对德奥合并这件事它是插不上什么手的。而另一个强大国家——地处东亚的大明帝国,它的态度就很令人猜测了。
    大明和德国关系走得非常近,在经济和技术领域有多项紧密的合作。但是大明和德国的社会制度、政治理念、意识形态、价值观都大相径庭——和德国的相去甚远,却和英、美、日等国更加相近。而且,大明不但和德国走得近,和英法等国走得更近,有着更悠久的友好历史。鉴于这些原因,很多人都认为大明帝国将和英法等国一样,对德国图谋奥地利采取一种“半推半就”的纵容态度。既不支持,也不用实际行动来反对。
    但是外人不知道,大明如今的选择可没有那么自由。按照两年前签订的《明德密约》,大明是必须在德奥合并这件事上明确表示支持的。现在面临两个选择:要么遵守密约、明确表示支持,要么撕毁密约。抽身事外是绝对不行了。
    进入1938年之后,大明内阁最担心的就是这件事。他们一直在商讨该采取何种选择。要是两年前的大明,那很好选择,直接支持德奥合并就行了。那时候大明还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世界性大国”,那时候大明80%的精力都放在对抗北清上了。能否在北清的威胁下保持独立、保持生存,是大明帝国的头等大事。那时候谁要是能给大明以实实在在的帮助,大明什么都肯干。跟魔鬼做交易都行。而那个时候也恰恰是德国给了大明实实在在的军事、技术帮助,这些都是英法等国一直没给的。大明也真的和德国做了交易,许诺将来德国图谋奥地利的时候,站在德国这一边。
    从这个角度讲,那时候,大明也是做了和现在英法等国同样的选择而已——和自己国家的安全比起来,其他一切都无所谓。
    ……
    现在时过境迁,大明不再是两年前的大明,德国也不再是两年前的德国了。现在的大明已经一统中华,成为了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反而把战火烧到了境外,在国际上不断主张自己的权益。现在大明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在北清魔爪下瑟瑟发抖的“小红帽”形象了,而已经成为一个浑身肌肉的斗士,西边和“布尔什维克主义”斗争,东边和“日本军国主义”斗争,在亚洲充当着国际警察的角色。
    明军每解放一座苏联集中营、每恢复一块苏联高压区的自由,都会引来国际上的一批溢美之词。这时候,大明也越发看重自己的“羽毛”了。偏偏在此时,大明却要面对《明德密约》的拷问。这时候再没有什么比公开赞同“德奥合并”更伤害自己羽毛的了。尤其现在,美**购之门刚刚打开,而美国国内的**,也是一边倒的厌恶希特勒。这时候站在希特勒一边,绝对没有好处。
    2月12日许士尼格和希特勒在贝希特斯加登的会谈,大明情报机构也是知道的。至于他们谈了什么,东厂是一点也打听不到。但是向小强的人民卫队,却给出了非常详尽的爆料,以至于让东厂嫉妒不已。
    因为这个,还因为当年《明德密约》是向小强一手促成的,现在13日内阁再次开会研究这个问题,也不能绕过向小强了。
    当着一帮喷云吐雾的大臣们,向小强也夹着香烟,边思索边说道:
    “很显然,无论是从情报还是常理看,昨天的会谈,完全就是希特勒把许士尼格叫过去威胁一番的。希特勒步步紧逼,而且每一步紧逼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毫无回旋余地。而许士尼格也毫无还手之力,基本上是任其宰割。他们上午倒没谈什么实际内容,主要是希特勒对许士尼格的精神打压。下午,里宾特洛甫和巴本给了许士尼格一份协定‘草案’,要他签字同意,说这是元首的最后意见,不许修改,不许讨论,必须直接同意。
    “至于协定大致内容,我们也探听来了。主要是命令奥地利必须取消对纳粹党的禁令,也就是说,今后奥地利纳粹党必须完全合法化。此外,所有被囚禁的纳粹分子必须立刻释放。要由塞斯?英夸特担任奥地利内政部长,还要他有主管警察和保安事务的权力。我们知道,英夸特这个人是个不折不扣的纳粹分子。还要让格拉斯?霍尔斯特瑙为奥地利国防部长——此人也是个纳粹分子。此外,还要通过若干措施,让德奥两国有步骤地交换100名军官,意思是让两**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渗透奥地利军队。还有,要委任菲许包克博士为财政部长。当然,也是个纳粹分子。……不用我说了,诸位大人也一看就明白,这份协议是要许士尼格把奥地利政府整个儿交给纳粹分子。”
    '  '
第171集 毁约还是履约
    许士尼格2月12日当天就回了维也纳。()希特勒宽限了许士尼格四天,命令他在2月15日为止,给他这个最后通牒一个“最有约束力的答复”。另外又宽限了三天,到18日止,来让许士尼格履行通牒中的具体条件。
    当天晚上七点半,希特勒批准了凯特尔将军所拟定的对奥地利世家军事压力的命令——“散布并无其事但听起来很可信的消息,使人听了必然认为德国在对奥地利进行军事准备”。
    在德**事入侵的威胁下,许士尼格屈服了。12月15日,他正式通知德国驻奥地利大使冯?巴本,他将在18日之前履行贝希特斯加登协议。16日,奥地利政府宣布了对纳粹党人的大赦,包括那些在杀害陶尔斐斯前总统案子中被定罪的纳粹党人,也将受到赦免。奥地利政府还公布了新内阁成员名单,塞斯…英夸特被任命为警察部长。第二天,英夸特这个纳粹部长就跑到了柏林区觐见希特勒,接受他的命令。
    2月20日,希特勒发表了演说热切地谈到许士尼格的“谅解”以及促成德奥密切了解的“诚意”。但同时,他又说道:
    “……有一千多万日耳曼人住在同我们接壤的两个国家里!有一件事情是绝不能有什么怀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