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784章

大明1937-第784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早上,镇小学的李老师来铺子里取表,悄悄告诉他这几天晚上都仔细听收音机。这几天很可能要有任务。一旦听到给自己的暗号,就要在当天夜里的12点整,到镇外的指定地点给飞机发暗号,接收空投。
    “……请听好: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重复一遍: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请听好:醉翁之意不在酒……重复一遍: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
    老刘师傅心脏怦怦疾跳起来,稳了稳神,深吸了一口气,再稳稳吐出。然后他又回忆了一下,确认自己没有听错,接着很果断地关掉收音机,藏回原来地方。
    他仍然坐在那里,仍是在黑暗中抽着烟。掏出自己的旧怀表,借着上面的夜光,看到现在快十点了,还有两个小时。他索性打算在这里坐一个钟头,然后悄悄溜去镇外。
    终于,夜里十一点钟了。老刘师傅穿上一件厚褂子,怀里揣着一只手电,提着一条麻袋,把铁锹装进麻袋里,无声无息地从自家后门闪出去,关上门,摸着黑消失在夜晚的街道上。
    半个小时后,来到了田野里。
    初秋的田野,在午夜里特别的凉。惨白的月光洒在田野里,四面虫叫蛙鸣,还有某种不知名的“东西”,一长一短的叫着。很是让人后背发毛。
    如果是年轻人,这时候很可能会有点毛骨悚然。但是老刘头已经是活了大半辈子,见惯世上的恐怖事了。
    ……
    前面一百多步,是棵一百多年的老槐树。这棵老槐树自从老刘小时候记事起,每年都有好多人来上吊。他记得最清楚的第一次,是五十年前。那一年镇上“老蔡家酒馆”生意红火,被官府找借口没收了。蔡掌柜一生积蓄连同棺材本顷刻化为乌有,求告无门,走投无路,老两口就在这棵槐树上上吊了。
    之后的每一年,他都记得有人在树上上吊。
    直到戊戌年,光绪爷开始变维新,此后的几年中,上吊的人越来越少,后来一年中也没一两个上吊的了。
    那段时间,官府修铁路、办新学,民间做生意、开工厂,县城里那些秀才、举人们,也争相买印刷机,办报纸,搞得兴高采烈,不亦乐乎。那段时间官府也都收敛了很多,老百姓自己赚到的钱、挣到的产业,官府看着眼馋,但也不那么急吼吼地来抢了。
    越来越多的平头百姓开始做小买卖,滁州县城里、大王镇上,不断有人因为做生意,从穷棒子成为阔佬,小买卖做成大生意。就连那些自己不当掌柜的人,也能因为帮人做工,挣到比种田多得多的钱,过上比以前好得多的日子。
    那段时间确实非常好,各种从来没见过的现象,都像变戏似的出现了。很多以前官府不让干的事,现在都让干了。城里的洋学生们拿着《大清宪》到乡下,在田间地头上给农民们尽讲些“大逆不道”的话。农民们听不懂,听得心惊胆战的,但却觉得刺激之极。
    维新那十几年的时间虽然短,但对老百姓脑袋的冲击却非常大。刘掌柜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身边的老百姓们,不再像以前那么信“命”了。就连乡下那些整日种田的泥腿子们、那些最穷、最苦的人,心思也都活泛起来了。看着身边一个又一个白手起家的例子,他们都相信,只要自己勤劳肯干,自己也不会穷一辈子,也会像那个谁谁谁一样,拥有自己的酒楼、拥有自己的店铺、甚至拥有自己的工厂。
    那段时间,大清确实富了。大清现在那么多的公路、铁路、桥梁、工厂,都是那时候打下的基础。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切都慢慢变了。
    地方官府终于忍受不住诱惑,开始尝试着把手伸向民间的那些生意,强制合伙、找茬查抄、没收,然后要么变为官办的,要么直接交给自己的子弟、亲友经营。开始那些受害的老百姓还尝试着去打官司。后来发现,“变”变的那个“”,根本就是摆设,从《大清宪》往下,全是摆设。
    人们发现,像以前那样“白手起家”,现在越来越难了。大到工厂,小到早点铺,想把生意做好,勤劳干活、用心经营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了。三百六十行,无论哪一行,只要官府一来,民间的竞争者很快就都干不下去了,关的关、卖的卖。很快,在这一带就只有官宦子弟经营的独一份。那些物美价廉的东西,渐渐的再也买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只能花更多的钱、买更差的东西。
    民间开始百叶凋敝,而那些垄断的官宦资本却肥得流油。老百姓越来越穷,权贵们越来越富。穷人正当发财的路都被堵死了,由此,大清也陷入了“为富不仁,为穷不义”的恶性循环,坑蒙拐骗盛行,道德风气败坏。
    就在老刘掌柜三十五岁那一年,光绪爷驾崩。宣统爷上位第一件事,就是下诏,宣布进一步变,要全国剪辫子。但是,宣统爷诏书中说,既然是变,就要把以前变中不好的部分去掉。现在民风败坏,奸猾之徒甚多,就是报纸今天骂这个、明天骂那个,把老百姓都带坏了。从此,禁止民间办报。
    那时候老百姓也都真相信。他们也希望,不让民间办报之后,能恢复从前淳朴积极的风气。不料民风没有好转,而随之跟来的,却是吏治的迅速败坏。官府连最后的忌惮也没有了,在几年之内就成了吃人的活阎王。那些各地的军队,也成了穿制服的土匪。老百姓连起码的安全都没有了。
    从那时候起,刘掌柜清楚地记得,这棵老槐树上吊死的人,又是一年比一年多了。四周村子里因为各种原因发疯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每到晚上,乡间小路上都能听到不同疯子的凄厉叫声。夜晚的坟头边上,经常能看到黑乎乎、人不人鬼不鬼的“东西”,靠在树干上自言自语、唱歌……
    年复一年,逃往南明的人越来越多了。各地杀官造反的流匪也越来越多。朝廷把户籍制度发挥到了极致,所有人都被捆在自己的家乡了。如果没有路条、离开本州本县的话,甚至有掉脑袋的风险。每月都有好几次南逃的人被抓回来,当着乡亲们的面被砍去脑袋……县城里、镇子里、村子里,整日的抓人……到了前朝嘉德的时候,大清的老百姓已经像奴隶一样了。
    从那时候到现在,二十多年间,简单算了一下,这棵老槐树上的吊死鬼起码有上百。
    ……
    老刘师傅苦苦地叹了口气,坐在田坎上,看着天上的明月,看着远处那棵鬼气森森的老槐树。他又掏出怀表看了一眼,11:50了。时间快到了。
    远处隐约传来了一声凄惨的叫声。
    这个叫声老刘很熟悉了。这是镇上的女疯子秦寡妇在发疯。每天晚上快十二点的时候,秦寡妇就会跑到镇外野地里,漫山遍野地疯叫,又哭又笑又唱,周围几个村子都能听见。
    远处的女疯子嚎叫了几声,又哈哈大笑了一阵,然后声音小下去了,伴随着呜咽的哭声。很快哭声大了起来,成了嚎啕大哭,然后又变成了狂暴的干嚎。干嚎中,还在唱着什么。
    这种干嚎声凄厉可怖,干嚎声中能明显听出满腔的怒火在迸发,仿佛要把天地都吞掉。
    “你塌了罢!老天爷……你塌了罢!你塌了罢!……”
    秦寡妇嚎唱的这个,大清老百姓都会唱。据说这是三百年前北明末年最黑暗的时期,当时老百姓的民谣。因为是讽刺明朝黑暗的,所以在大清广播电台里也经常播放,同时对大家说现在的南明是多么黑暗。
    老刘师傅低下头,轻叹一口气,也在跟着她轻声哼哼。
    ……
    “老天爷,你年纪大,耳又聋来眼又花……老天爷,你年纪大,你看不见人来听不见话!
    “杀人放火的享受荣华,吃素看经的活活饿杀!……杀人放火的享尽荣华,吃素看经的活活饿杀!
    “老天爷,你不会做天,你塌了罢!……老天爷,你不会做天,你不会做天,你塌了罢!……你塌了罢!……你塌了罢!……
    “老天爷,你塌了罢!……你塌了罢!……你塌了罢!……”
    ……
    前几年,老刘师傅听到那女疯子嚎这个调子的时候,还会心中泛酸,眼角忍不住也流些泪水。但是现在,他的心也完全麻木了。每次听到,也就习惯性地跟着哼哼几句,不当个事儿了。
    天上隐隐传来某种声音。
    老刘一个激灵,掏出怀表一看,正好12点整了!
    他连忙拿出手电,对着天上。看看四下无人,推开了电门。
    一道光柱直指漆黑苍穹。
    然后,老刘按照规定信号,一下一下地按动电钮,有规律地往天上发信号。
    很快,天空中的“嗡嗡”声变成了轰鸣,然后好像就到了头顶上。
    月亮下面飞快地掠过一个黑影,然后出现了一个白色降落伞,慢悠悠的往下落,下面坠着一个圆筒。
    老刘师傅仰着头,望着月光下那个洁白的降落伞,望着下面坠着的东西,耳边依旧传来“你塌了罢!……你塌了罢!”的哭嚎声。但是这次,老刘的泪水突然夺眶而出,好像他第一次听到这个唱词一样。不知怎么的,心中猛地一热,紧接着一阵滚烫的热流传遍全身,整个身子都颤动着,仿佛过电一样。
    降落伞掉在地上。老刘抹一把眼泪,赶快跑过去。先顾不得查看东西,先从麻袋里抄出铁锹,在地里疯狂地挖着。没一个钟头,大坑挖好了。他把降落伞卷作一团,小心埋在坑里。
    然后,他双手颤抖着打开这个帆布的圆筒,从里面抽出一样又一样的东西。
    炸药、雷管、引爆器、手枪、子弹、道钉扳手……
    摸着这一件一件东西,老刘师傅突然明白了。
    他顿时明白了,是什么让自己早已麻木的心再次充满暖流,什么让自己这个半截入土的人,再次泪流满面。
    ……
    那就是:希望。
    ':'
    '  '
第195集 朕与先生解战袍
    193年10月3日,D1日,星期六。
    从上午8:00开始,长江防线以南50公里的广大范围内,大规模无线电静默开始了。同时,一场大规模逮捕也开始了。
    八点整往后,这个长条形的广大区域内,所有无线电单位一律不得再向外发送信号,只能被动接收。广播电台不再广播,电报局也停止一切业务。一切通信联络,只能采用电话、有线电报和传令兵。
    整个长条形区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盲点”,几乎和外界隔绝了。
    与此同时,几百辆无线电侦听车开始巡逻。这些侦听车只有一少部分是“原装”的,大部分都是临时用其他车辆改装的。这些巡逻车转着车顶的接收天线,在沿江的所有城市、县城、镇子、村子、以及公路、铁路区域内慢慢开着。每辆无线电侦听车的后面,还跟着一辆军卡。一旦侦听到有无线电讯号,就会以最快的方式辨别方位、然后迅速接近目、锁定。紧接着,后面军车上的宪兵就跳下来,冲进嫌疑建筑物里抓人。
    大规模的无线电静默,让这种侦听辨别变得容易几倍。他们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先辨别哪些讯号是正常的,那些讯号是不正常的。现在只要一发现讯号,那一定是“不正常的”,也就是北清间谍在发报,直接找过去就行。
    南京街头,一辆辆在大街上呼啸而过,里面坐满了荷枪实弹的人民卫队士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