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82章

大明1937-第82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时几块石头飞过来,“叮当”砸在车身上,然后大批学生蜂拥过来,震天喊着:
    “打到东厂!”
    “东厂去死吧!”
    “专制走狗!”
    司机头上一滴冷汗滚下来,说道:
    “不好。”
    然后猛打方向盘,冲出包围圈,避开大路,驶进旁边一条小路。后边两辆车也跟着他驶进去了。
    向小强靠在靠背上,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南京乱了!
    还没刚动员呢,就乱成这个样子!这样还打个屁仗啊!
    到底怎么回事?
    ……
    天上漂浮的无数巨大的防空气球,像一朵朵战争阴云一样,沉重的压在大明首都的上空。沙袋工事里的高射炮指着天空,戴钢盔的士兵们神情坚毅,坐在炮位上监视着天空,一丝不苟。沙袋工事几米外,就是打着条幅、喊着口号、蜂拥而过的学生们≤兵往里缩了缩,只是紧张地盯着他们,不允许他们冲过警戒线。不少人围着高炮工事,向里面的士兵呼口号、漫骂。
    向小强看到这个情形心中不禁生出怒意:
    且不管为了什么,至少这些士兵还在为你们守住天空,让你们还能在这里游行、骂人!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战云密布,清军压境,还有这么多不知好歹的年轻人!都想做亡国奴吗?
    现在口号喊得挺欢,清军炮弹落下来的时候,跑得最快的就是你们这些人!
    ……
    东郴局到了。门口上百米的路面人山人海,交通严重堵塞。无数学生挤在这里,条幅林立,口号震天。看来这就是各路队伍汇合的终点了。
    条幅上除了“废厂卫、清君侧”、“不要打仗、要读书”、“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等标题外,就是写着学校名称的大横幅:金陵大学、江南女子大学、金陵师范大学、江南贡院……其中隐隐居首位的、两支巨大的竖条幅分别书写: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高举中间的是巨型横幅,上书四个大字:东林大学。
    其余各大学校名拱卫四周,如众星捧月一般。
    人群中有男生、有女生⌒不少学生站在板凳上慷慨演讲,周围学生紊团,很崇拜的听,不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除了慷慨激昂地呼口号外,各个学校的学生干部都招呼自己学校的同学归入方阵,给他们倒开水、发给他们印着学校名称的臂章,然后招呼他们坐下,秩序井然⌒些陪同学来的、不太关心的学生,就在边上聊天说笑,海阔天空的侃大山,不时嘻嘻哈哈,一点也不紧张,显得很有经验,见惯这种场合似的。
    ……
    汽车堵了半天,实在过不去,又不敢鸣笛,怕再被认出来遭到围堵,便悄悄地拐到另一条路上去了。
    “日你妈,一有这种事,就是东林大学带头闹,还闹得最欢。”
    司机转着方向盘,愤愤地骂道。
    东林大学……从那幅对联看,应该就是传说中的东林书院了。这个被称作“大明政治家的摇篮”的地方,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东林党人。看样子也把主校从无锡搬到南京了。
    “群聚党徒、摇撼朝廷”。
    这是后世清初统治者总结明朝经验,给东林书院下的评语。经过了这一出,现在向小强也有些理解这句话了。
    城南的秦淮区还挺肃静,但昌平侯府门口仍是人山人海的记者。大家都知道女皇这段日子在这里,各大报馆的记者24小时轮流蹲守,消陛下回宫的时候能拍到▲且自从皇室宣布陛下康复后,陛下还没公开露过面呢,再加上这次清虏、大明先后战争动员,战云密布,这几天都是首辅大臣和内阁在出面,讲话、声明都是他们。女皇陛下倒很低调,一直没出来。
    加上这两天全市大学生反战大游行,公然提出“清君侧”口号,全大明的报纸都想采访陛下对此的“感想”。
    东厂的三辆车在附近的腥逍∷低子里停住。
    “我们不能开着东厂的车进侯爷府,特别是陛下在那儿的时候。”
    江美庐说。
    不错,向小强也明白目前的形势,街上那些“士子”们认为是厂卫为了满足野心,阴谋挑起了战争(其实的确是),这时候千万要把陛下和皇室撇干净,不能让人觉得是皇室在背后操纵(其实也的确是)≈在那些狗仔队都练就了认车牌的本事,眼睛往后车牌上一搭,就知道这车是皇家的、厂卫的、zf的、警察的还是军队的。
    向小强甚至怀疑,有些学生心里已经想到女皇就是幕后主使人,毕竟都不是傻子。但他们示威的矛头总不能指向陛下吧?于是厂卫便理所当然的承担了所有罪责,成了唯一的坏人。
    他们把两辆小轿车停在这里,所有人都上了那辆大巴。大巴绕道后门,那里也有不少记者,但每天府里的禁卫军换班,就坐这种大巴进进出出。记者们显然对大巴不感兴趣。
    ……
    这次学生大游行时机太巧了,正好在两边快要打仗的时候,他们再有秩序、再守规矩,也会给明朝战争动员带来很大的影响。起码南京市内几处关键地段交通都瘫痪了,而且他们是反战游行,明军除了征召预备役入伍外,街头大概就很难招到志愿入伍的青年了ˇ,这些学生都不懂事吗?
    一句话,这个时候出这种事,帮了清朝大盟。
    向小强坐在十四格格身边,望着她,悄悄说道:
    “你做的很漂亮啊!”
    “这次游行?”十四格格摇头悄声道,“和我没关系。”
    和十四格格没关系……向小强转念一想,也对,这几天十四格格先是全扑在“女俘”这件事上,后面又跟着他们逃亡,清朝战争动员的时候,她已经被自己人通缉了,不可能谋划煽动反战游行。那会不会是粘杆处别的负责人呢?
    然后十四格格看了他一眼,又轻声道:
    “你别琢磨了,我们粘杆处从没弄过这种事,这次也来不及弄。是你们明朝内部的问题。”
    ……
    众人下车。这是一个铺着细卵石的小庭院,周围是粉墙黛瓦,墙边一块瘦透嶙峋的太湖石,拥着几丛竹子,墙上嵌着几块长条形青石板,镌刻着历代名家的书法。
    但是墙边用沙袋堆了个简易掩体,顶上用厚木板盖上,铺上沙袋。形状像个乡间简易厕所一样。
    这应该是遭到轰炸≮击时,临时躲避用的吧。很突兀,让人一下从鸟语花香中感受到了战争气息。
    秋湫和她手下的女孩们下车都很新奇,都知道自己来了什么地方,兴奋地打量四周,尽量压低声音小声说话◎小强的手下们也东瞅西看的,每人两只眼好像都不够用。
    庭院当中,两个少女亭亭玉立。她们一个鹅黄,一个淡绿,都穿着传统的明朝宫装,比甲领口轻柔的狐毛拥着粉颈,头顶梳着宫式发髻,配着环佩玉簪,很正式,很庄重。
    向小强擦擦眼睛,像看戏一样。这种明式宫装他穿越来后从未见过,很像《红楼梦》里的风格,只是明显经过近代改进的,简化了很多,没有古代那么繁琐。
    估计这就是皇家女子的正装了吧。
    两个女孩,一个十八九岁,是竹璁,另一个十五六岁,向小强不认识。但他看这个女孩长得很像朱佑榕,估计就是朱佑榕的妹妹。皇帝的女儿叫公主,姐妹叫长公主,姑姑叫大长公主。这个女孩估计就是某位长公主。
    那个小点的女孩悄声贴近竹璁问:
    “表姐,哪个是十四格格啊?”
    竹璁轻踢了她脚一下,小声道:
    “枚枚!快站好了。”
    叫“枚枚”的女孩轻吐了下舌头,仍像竹璁一样,亭亭玉立地站好。
    向小强咳嗽一声,自己手下都安静下来,秋湫手下也不再叽叽喳喳。所有人都自觉地和十四格格拉开一定距离。
    十四格格脸色微白,抿着嘴唇,知道这一刻还是来了。她轻轻挣开小五的手,走上前两步,低下头。
    竹璁笑吟吟地点头道:
    “这位便是显姐姐吧?呵呵,一路辛苦了,怎么样,习惯南方的气候吗?嗯,我介绍一下,这位是休宁长公主殿下。”
    十四格格以汉人女子礼节盈盈拜倒,轻声道:
    “见过长公主殿下。”
    休宁长公主“嗯”了一声,说道:
    “我叫朱佑枚。”
    竹璁板着脸轻咳了一声,又踢了她一下,继续笑道:
    “我嘛,是昌平侯的女儿,陛下的表妹,我叫竹璁。”
    十四格格没起身,继续轻声道:
    “见过郑小姐。”
    竹璁看着传说中的十四格格这么恭顺,虚荣心大感满足,几乎喜欢上表姐交给他的这个差事了。
    十四格格这一拜,蚱蜢号的女孩子们看得可谓及其过瘾。仿佛这个清朝格格拜的不只是长公主和侯爵小姐,还拜了她们所有人,拜了整个大明一样。
    只有向小强注意到,十四格格这时候面色惨白,嘴唇轻轻颤抖着,闭着眼睛。
    他略略摇了摇头,心中暗自感叹不已。
    竹璁笑吟吟地把十四格格搀起来,亲热地道:
    “陛下特地让我们在此迎接姐姐≥下现在分不开身,不过晚上会请姐姐吃饭……陛下让我们代她对姐姐说:欢迎来大明。另外陛下对令尊的事情很同情……册封这几天就会办,在此之前就先住在我家里吧,消不要委屈了姐姐才好……来,我先带你去看你住的地方吧……”
    竹璁说着便拉着十四格格往后院款款步去。竹璁很惊异她的手竟是这样的冰冷,不过想到她现在的心境,也就释然了。小五望望左右,犹豫一下,跑着跟过去。朱佑枚“咦”了一声,笑道:
    “你跟我长得很像啊!”
    几个女孩亲热地拉着手,消失在花径深此,江美庐才长出一口气,对众人笑道:
    “好了,大家看够了吧,看够了我们去见侯爷吧。”
    向小强叫上自己的人,经过秋湫的时候往她脸上吹了一下,把她唤醒。秋湫一愣,连忙带着她那十来个看公主看呆了的灰姑娘手下,跟在向小强后边。
    '  '
第2集 权力真空
    现在昌平侯府俨然已经成了“皇党”在紫禁城和东厂之外的一个“巢穴”了。
    突击队员们和蚱蜢号艇员们都被安排下去休息了,准备在今天晚些时候等候陛下的接见。此时,在一座三面环水的水榭内,向小强从郑国和江美庐口中得知了南京之乱的来龙去脉。
    向小强面前放着几份南京的大报,都是这几天的。自从皇室宣布朱佑榕病愈,并得到首辅和几位大臣的证实后,几份大报突然就众口一词地说,陛下受了奸妄蒙蔽,让东郴帮人乘皇室座机到伪清境内制造事端,主动提供给清虏进攻大明的接口,导致大明几千万人民陷于战争阴云之下,只是为了自己的权利欲。因此,虽然宪法上这样写着了,但也不能算。国家权力不能交到这样一帮人手里……
    而且,前几天清朝使劲儿宣称明朝突击队进入清地杀人放火啥的,大明zf一直就是严辞否认的,自从得知朱佑榕一直在南京后,就语调一变,全部认了下来,而且一股脑儿推给皇室和厂卫。
    很快的,以东林大学为首的南京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立刻被组织起来,非常迅速的开始反战、反厂卫的大规模示威。
    “这么快?不会是……”
    向小强问道。
    江美庐道:
    “你猜得不错,这次游行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