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884章

大明1937-第884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摸过土路,突然他又一扬手,触电般地卧倒在地。随后,身后四个弟兄也都“呼啦”趴在地上了。
    那个清兵刚消失,又冒出来了,手里拎着一只手提式铁皮油桶,沉甸甸的,快步往这边跑来。
    田景生暗骂了一句,盯着那个清兵,瞅准机会一扑而起,掐着他的脖子把他撂倒,紧接着身边四个弟兄一拥而上,接过油桶,没让它落地发出声音,同时把这个清兵死死按在地上。田景生拔出匕首,一刀把他宰了。很幸运,全过程都没发出什么大声音。
    几个人把清兵尸体拖到瓦房的阴影下。然后,田景生提过那只油桶,拧开盖子闻了闻,里面是水。果不其然,是给上面的机枪送的。水冷机枪,必须准备充足的水。
    田景生很高兴,这真是瞌睡碰到了枕头。他提着这桶水,一招手,带着四个弟兄,蹑手蹑脚摸到瓦房后面,找到了门,闪身进去。
    头顶上是木板,木板上“咯吱咯吱”的,有人在动,还有人小声说话。还有香烟味儿不断飘下来。
    田景生打了个手势,让身后弟兄做好突袭准备,然后自己提着水,大摇大摆扶着木楼梯往阁楼上走。
    上边一个清兵靠着木柱子,抽着烟,身心疲惫地扭头问:
    “口令。”
    口令?田景生吓了一跳,没想到还有这码事。他随手说道:
    “送水送水。”
    随即把水桶一放,三步并两步跳上阁楼,抄起冲锋枪一阵猛扫,顿时枪声中惨叫连连,至少有两个人直接栽倒。身后另外四个士兵也一股脑儿冲上来,一起扫射。借着冲锋枪闪光,田景生看清了,小阁楼上一共四个清兵,两个已经死了,另两个趴倒在地,正在摸枪。
    他的冲锋枪弹匣打光了,情急之下抽出手枪,“啪啪”两下,把另两个也结果了。全过程最多十秒钟。
    “停火!停火!”田景生挥动手臂高喊着,然后指指地上的重机枪,“快!”
    两个机枪手立马扑上去,一个抱住机枪,另一个捧起弹链。他们发现,这个视野真是绝了,不但俯瞰整条路,还把对面矮墙下的清军坦克俯瞰进去了。
    主射手一摸枪身,又是一拉枪击,发现和啄木鸟原理差不多。几秒钟后,这挺笨重的水冷机枪就“哒哒哒”的响起来了,火线直接冲着对面的坦克扫过去。
    那团大阴影上顿时火花四溅,周围惨叫连连。但是,坦克也鸣叫起来,炮塔转动着往阁楼指过来。
    但是这时候,瓦屋下面埋伏着的六个士兵听到机枪声,立刻一起扔手榴弹。六颗手榴弹落到对面坦克周围,相继爆炸。坦克巨大的身影淹没在一连串爆炸中,炮塔后面也窜起了火苗。
    随即,更大的爆炸响起来了,坦克旁边几颗炮弹爆炸了。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坦克成了一团大火球,紧接着内部的炮弹也接连爆炸。大火球夹着浓烟腾空而起,半个炮塔都掀掉了。
    ……
    楼下一团欢呼,阁楼上也一团欢呼。田景生骂道:
    “叫个屁,快跑!”
    也来不及走楼梯,就从屋顶的破洞钻出去,沿着坡屋顶滑下去,跳到地下。后面四个士兵也学着他的样子,鱼贯钻出,跳到地下。一个班的人又集合在一起了。
    身后的清兵已经喊叫起来了,“啪啪”的开枪,子弹尖叫着从头顶擦过。田景生喊道:
    “跑!手榴弹掩护!”
    十颗手榴弹一窝蜂地往枪响的大致方向扔去,爆炸顿时响成了一片。借着爆炸和黑烟的掩护,一个班的明军拔腿就往村外狂奔,一口气奔出了好几十米。
    照明弹的照耀下,村外明军在下令开火之前,总算看清了他们的制服,算是没有一梭子把他们都毙了。
    这一班人一直跑到一辆坦克旁边,都坐倒在地,大喘粗气。一大堆明军士兵围上来,七嘴八舌的问,刚跑出来的一班人也七嘴八舌地说。片刻后,坦克连的连长过来了,把田景生拽到一边。两个人几句话就沟通清爽了。
    坦克连长立刻跳上指挥车,抓起耳麦命令一个坦克排、外加一个装甲步兵连立刻发动,就从这个爆炸的地方攻进村子。
    现在,清军防御总算被田景生他们打开了一个缺口。
    ……
    十几辆坦克和装甲车吼叫着,一连串杀进村子,果然没有遭到炮击。而且这个方向连机枪都没有了。不一会儿,村子里好几处都热闹起来,炮声、刺耳的机枪声、士兵的呐喊声响彻天际。爆炸的火光一个接一个闪过,大火球夹着浓烟一个接一个腾起。
    田景生他们也都抓着望远镜,眺望着村内的战火,估计着战局。现在他们也有经验了,那些大团火球,基本上都是坦克被击毁后升起的。只是,哪些是明军坦克,哪些是清军坦克,就不好说了。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村内的坦克大战打得很激烈,清军坦克肯定比明军想象的多。
    好在这些装甲师士兵都明白,训练时候被反复教导的道理:在复杂的环境——比如夜间、林中、废墟、居民区中,强弱双方的实力会被最大程度的拉平。这时候,拼的就不是谁的火炮更大、谁的装甲更厚,而是谁的训练更好,谁更大胆、更机敏、更果敢。
    况且还有一条,这种短兵相接的战斗中,谁手中的武器火力更猛,经常决定谁能胜利。毫无疑问,这些优势都在明军士兵手里。
    ……
    短暂的十几分钟后,战斗基本结束了。整个村子到处都是火光和浓烟,明军士兵们端着冲锋枪,压着残余的清兵俘虏走出村子。
    经过清点,占领这座村庄的战斗中,明军共阵亡56人,负伤32人,损失闪电…3坦克6辆,疾风…36装甲运兵车4辆。清军被击毙54人,被击伤65人,生俘154人。
    令人惊奇的是清军坦克数字: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明军竟然击毁了巴鲁图坦克10辆、完好缴获巴鲁图坦克5辆!
    清军居然足足有一个重坦克连!
    这真的让明军乍舌。
    还有一组数字:由于这两连清军固守居民区,并且不同意停火、让村民撤出,导致无辜村民死亡37人,受伤28人。
    因此,清军还活着的四名尉官都被挑了出来,带到明军师部,准备请示南京,如何处置。
    '  '
第100集 啃下东南角
    南京统帅部,李根生最先看到了第五装甲师的请示电报。他本想,这有什么好请示的,已经有命令在先,凡是裹挟平民的清军,尉官以上军官全部处决。他本想大笔一挥令前方按律行事呢,又想了一下,觉得有点不对。
    前方为什么请示?……对了,这是北清颁布了“株连令”之后,第一次出现清军裹挟平民,这是新出现的特殊情况。第五师师长是田占元,他大概考虑到,这件事怎么处理,会为今后开个先例,所以便谨慎了些吧。
    李根生看着电文中描述的详细情况,一时拿不定主意。要说这帮清军也真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了。一边是明军的《拯救平民令》,一边是清军的《株连令》,换成自己的话,也真想不出什么第三条路来。李根生拿不定主意,想把这件事报告向小强。但是现在是后半夜,向小强正在睡觉,李根生便让前线先把那四个尉官看押起来,等早晨请示向小强后再做决定。
    ……
    这次村中坦克战,是第五装甲师整个夜间推进过程中,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抵抗。此后的两个多小时内,再没有遇到大的抵抗。
    清晨五点多一点,天还是漆黑一团的时候,第五装甲师侦察营的士兵嗅到了扑面而来的咸腥气息。两侧的农田渐渐稀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的荒滩。车灯照射过,只见杂草、灌木丛生。
    一切都说明,快到海岸线了。
    又行进了十几分钟,最前面侦察步兵脚下的土壤开始松软起来,靴子踩下去,沙粒感明显增强。用手电照下去,居然全是灰白色的沙子。
    一个兵捧起一把来,闻了闻,又弄了一丁点舔了一下,味道苦咸。
    难道已经到沙滩上了?
    可是车灯远远的打出去,并没看见大海。
    侦察营是分散成一个广阔的凸面的,远处好几公里外的侦察兵也用无线电报告,说脚下踩着大量的盐滩。
    根据常识,即使是海边,也不至于这个样子。这种大片的盐滩,是中亚干旱地区的咸水湖边才会有的。海边气候湿润,不会这样的。
    师部参谋们也很奇怪,都在指挥车里埋头查阅着各种地图、资料。突然一个参谋恍然大悟地说道:
    “诸位诸位,这不是盐碱滩,这可能是晒盐场!海州以南、滨海县以北,沿海都是晒盐场!我们先头部队已经开进晒盐场里去了。前边侦察营脚下踩到的不是沙子,而是粗盐!”
    这么一说,整个指挥车的人也都恍然大悟了。前方的侦察营从无线电里接到这个消息,也都抓起一把“沙子”,放到车灯下仔细看着,果然是粗盐。
    开进了晒盐场,那说明距离海岸线也就几公里了。现在只有五点多,天还没亮,到此可以说是提前完成了任务,基本顺利地推进到了海边。
    果不其然,又行进了半小时左右,最前方的侦察部队开过了盐场区,皮靴真正踩在了沙滩上。
    沐浴着凛冽的海风,呼吸着潮湿、咸腥的空气,耳边听着“哗哗”的海浪声,侦察部队所有人的心中都兴奋的难以自抑。
    虽然天还很黑,但是月亮在远处海面上的倒影,还是比较清楚的。漆黑的海面上,一片银色的碎波闪耀着,美极了。
    远处的黑暗中,隐约能看见一点红光,在一下一下地闪着。这是约定的信号,是大明海军的驱逐舰在目标海岸的近海来回巡弋,点着红灯为陆地上的装甲师做“灯塔”。看见了这个标记,就说明第五装甲师已经抵达了正确的海岸,此处距离北边的海州只有25…30公里。
    已到达预定位置。至此,清军第一道防线最东段——宿迁以东的清军已经被合围。第五装甲师开始集结,重新部署兵力,重新布置调整方向,准备天亮向南边发起攻击,歼灭第一道防线上的清军部队。
    ……
    凌晨五点半,和大多数重要将领一样,向小强也早早的起床了。他一边和李根生一起吃早饭,一边快速扫着这份电报,抬着眼皮问道:
    “有几个尉官来着,四个?”
    李根生答道:
    “四个。清军本来有两个连,现在就剩下一个连长和三个排长了。其他的都死了。”
    “那你的意思是,放过他们?”
    “不是我的意思,”李根生说道,“大人,五师既然发电回来请示,就说明他们也认为就这么处决似乎不妥。清军现在的处境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不能投降,不然全家就要被株连。大人,这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做一些改变。”
    向小强又把电报仔细看了一遍,沉吟片刻,说道:
    “不行,那几十个老百姓不能白死,不能白残废。谁让他们躲在居民区里打仗的,还不让老百姓出来。不想投降,那也行,是男人的话,大家拉出来打。或者你想借助建筑物的有利环境,也可以,但至少让平民撤出战场。这样拉平民垫背,再走投无路也不行。这个先例不能开。不开这个先例,那起码走投无路的还是清军,开了这个先例,清军尝到甜头、都开始这么干,那走投无路的可就是我们了。……回电,让他们照常处决那四个尉官,并且照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