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975章

大明1937-第975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滩一滩的残火在草地上燃烧着,但更多的是焦黑一片,冒着白烟,这是春天,草原上的草充满水分,火海不易形成。要是秋天,那么这么一通炮轰,早就成燎原大火了。
    向小强从玻璃窗往外看着,之间焦黑的“草地”上弹坑累累,死人、死马七零八落。烧焦的轮胎、小炮的零件、机枪的水筒子、挡板,也散落的到处都是。还有一些没死的人,有的捂着肠子,有的抱着半截大腿,躺在地上哀嚎。
    行了。他往后一靠,靠在靠背上,想道:这仗差不多算打赢了。
    ……
    军车群散落在大草原上,一边打着照明弹,一边从西南向东北扑。前后左右的机枪声不绝于耳。越开地上的尸体越少,前方逃跑的敌人越来越多。明军车上的机枪也射击的越来越频繁,前面狼狈奔逃的敌军像割麦子一样,一片一片地倒下。
    向小强注意到,活着逃跑的敌军很多,但是骑马逃跑的几乎没有。他估计因为马的目标较大,又不会像人一样卧倒,所以几乎没有完好幸存下来的。这说明刚才的炮击很成功。至少有半数的敌军是在第一轮炮击中被歼灭的。而炮击过后,剩下的敌军也再也没有有组织的反抗了。即便他们是身经百战的悍匪,此时也只有一个念头:逃命。特别越是这种老兵油子,越知道这种时候怎么做最明智:
    ——无非就是逃跑和投降条路。
    开始没人想当俘虏,都想逃得一条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今后还能自己单干,纵横天山南北,落个快活。
    但他们之前当土匪,和红军打过仗,也和当地民族王公的私人武装交过手,可从没领教过这么猛烈的炮击。在他们传统“骑兵作战”的概念里,都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的。而现在这种让人家一顿炮轰、轰得一匹马都没剩下、只能用两条腿逃跑的情况,可从来没碰到过。
    很多骑兵用两条腿跟汽车跑了一会儿,看着身边的同伴纷纷倒在血泊中,也都明白了,今天是无论如何跑不掉了。别说跑不过子弹,就算人家只用汽车撞,你也跑不掉啊!
    越来越多的敌军骑兵瘫倒在地下,大口喘着粗气、吐着白沫,一只手撑着身子,仍不忘艰难地举起另一只手,意思是投降了,饶命。
    这时候,明军兵分两路,一半军车转向北方,去堵住敌军残兵逃回阿勒泰城的方向,另一队留在战场附近,继续清除抵抗,捉拿俘虏。
    明军四千多人、约两个团的兵力,转眼间就把额尔敦木图的两万骑兵连皮带骨头吃得一点不剩。
    这还仅仅只是汽车部队,还没出动坦克和飞机。
    ……
    向小强和高大义的师部留在了原地,清理战场,搜拿俘虏。这时候,大部分的汽车速度都放慢了,士兵们也从后车厢里跳下来,端着冲锋枪和轻机枪,跟在汽车周围走着,捉拿俘虏,同时搜查躲在草丛里的残兵。
    照明弹漫天飞舞,每个士兵也是人手一支强光手电筒,像蹚兔子一样在草丛里搜索着。汽车上的扩音器喊着话,用本地汉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等几种语言命令着,让那些躲藏的残兵放下武器,举着双手出来,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同时,明军士兵们端着轻机枪,看到高草茂盛、颇有嫌疑的地方,就“哒哒哒”扫射半梭子。还有一些士兵背着火焰喷射器,对喊过话却没人出来的高草地带,“嗖嗖”的喷上两下火焰。
    多数时候也确实没有人,只有整块草地在燃烧。但有的时候就会一下跳出一个火人,浑身燃着烈火,凄惨地嚎叫着,挥舞着双臂蹒跚着。这时候,周围的明军就会举枪纷纷射击,将其击毙。
    看着这一切残酷的情形,向小强仍倒是很淡定。他是上过多少回战场的人了,残酷场面见得多了。虽说后来不大亲临第一线了,但经常也是从刚惨烈战斗过的地方走过,各种残肢断臂、脑浆肠子、烧焦的尸体什么的,也没少见。现在基本已经是“心中**”了。
    此刻他倒是想跳下车,也拿上一只冲锋枪,亲自在草丛中“蹚兔子”。但是他知道这很不现实。高大义死活不会放自己下去的。向小强自己也知道,虽然战斗结束了,但现在反而是最危险的时候。不知道哪块草地里就藏着一两个敌军残兵,冲着自己这个将官打冷枪。那自己可死得太冤了。相反只要老老实实坐在驾驶室里,谁也看不到自己。既可以完整看到战斗结束,又不会有一点危险。
    向小强并不是憷头,他之前无论在北清还是在南洋,都经历过比这危险百倍的时候,那种危险连高大义都没经历过。但那时候是没办法,冒险也冒得很有价值。现在冒险,可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刺激欲了。高大义也不容易,就别难为他了。
    向小强就一直很老实地坐在驾驶室里,乐呵呵地从头看到尾,直到天色黎明。
    ……
    六点多,天色刚刚发白,草原上也不再是一片漆黑,而是蒙上了一层淡蓝色,天上就响起了引擎的轰鸣声,一组又一组的三机轰炸编队掠过去了。地上的明军士兵们挥舞着钢盔,跳着脚的欢呼着。
    现在大家都长出了一口气——假如敌军真的有残兵跑出去了的话,那他现在也彻底跑不掉了。这种高度的草地,夜里趴进去还能藏一下,到了白天,那是根本藏不住人了。即使在天上看,也会一清二楚了。
    “大人,”高大义看看表,跟向小强请示道,“我们是继续彻底搜一搜呢,还是待会儿抓紧向北赶,去进阿勒泰城?”
    向小强捏着下巴,犹豫了一下。
    这场歼灭战打得那么顺,确实有点出乎意料。他们本来都还以为只能把敌人打散,然后要在草原上大兜圈子的“围猎”一番,然后天亮再配合飞机进行更广泛的歼灭战呢。现在倒好,一下就把敌军打碎在原地了,看样子没有几个跑出去的。
    从纯军事上来说,现在怎么都应该抓紧北进阿勒泰城,趁着敌军被伏击消息还没传回去。
    不过,不知道这两万敌军是不是有额尔敦木图亲自带队的。初步审问了一些俘虏,他们都说不知道有“皇帝陛下”随军亲征。可万一敌军中真有额尔敦木图,那么就算花上一整天,不,花上一个星期在这里搜索,都是值得的。
    向小强考虑再三,看了看表,拍板道:
    “好了!再搜索半小时,半小时后我们挥师北进,去阿勒泰城,直接端额尔敦木图老窝!就算有敌军漏网,任他再快的马,也不可能在一小时内赶回阿勒泰城!……那啥,我饿了,有饭吗?来个羊腿先!”
    '  '
第13集 使馆避难
    阿勒泰城这时候只是一座小城,历史也很短,是光绪元年清政府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喇嘛庙——承化寺,这里才开始有固定居民。到今天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但此地北临阿尔泰山,阿尔泰山脉又盛产黄金,是前清的大财源之一。阿勒泰因阿尔泰山而得名,而“阿尔泰”在突厥语和蒙古语中,就是“金子”的意思。因此阿勒泰城发展的很快,几十年就成为了整个阿勒泰地区的行政、经济中心。当年额尔敦木图起家的时候,始终盘踞在这一带不肯撒手,现在又“建都”于此,也是看中这一点。
    5月13日上午八点左右,阿勒泰城上空响起了引擎的轰鸣,整整一个大队的俯冲轰炸机在小城上空盘旋。下面的牧民吓得失魂落魄,赶着羊群飞奔。城内也是一团慌乱,集市上一片鸡飞蛋打的叫喊,谁也没见过这恐怖的景象,每个人都忙着逃命,钻进任何一座建筑物里。很快,全城的露天地带,一个人也没有了,只剩下一片狼藉。
    用各种文字印刷的传单,雪片般地飞舞在阿勒泰城上空。
    与此同时,明军摩托化部队突然出现在阿勒泰城南的地平线上,并且以极快的速度横扫过来。几百辆汽车在草原上排山倒海,好像沙尘暴一样。
    在明军的前方,是一伙伙溃不成军的骑兵。他们丢盔弃甲,拼命打着已经吐白沫的马,努力地逃避后面“哒哒哒”的机枪。这些残军,就是额尔敦木图留下看老家的后备部队,在十几公里外巡逻时和明军遭遇的。沿途遇见的很多,也经过了一处骑兵大驻地,对方有好几千人,被明军打散了。
    向小强本来可以命令部队就地追歼残敌的,但是这里距离阿勒泰城已经近在咫尺了,他担心耽搁了进取阿勒泰城,让城内敌军有了防备,或者是让额尔敦木图闻风而逃,那就不值得了。因此他命令军队放过残敌,不要纠缠,一路直取阿勒泰城。
    ……
    几百辆军车暴风骤雨般地包围了阿勒泰城。这时候城门紧闭,城墙上一个守军也不敢露头,都抓着步枪缩在城垛下,又看着天上呼啸盘旋的飞机,瑟瑟发抖。
    城头上,“伊犁帝国”的“国旗”仍在猎猎飘扬。那是一面绿色的旗帜,下方是一座金色的山峰,象征着盛产黄金的阿尔泰山,上方是一弯白色的新月,代表这个国家是信奉伊斯兰的。金山上面,交叉着两把阿拉伯弯刀,象征着绝不畏强敌、捍卫家园的决心。
    向小强坐在汽车里,用望远镜远远地看着,发现这个“国旗”设计的还是蛮好看的。不管从配色还是构图,都很是那么回事。就算拿到国联、拿到奥运会场上,都拿得出手。
    很显然,这不是那帮土匪、土包子设计的出来的。设计的人一定是个见过世面、喝过洋墨水的人。八成还就是莫斯科的某位“同志”。
    一辆75毫米自行火炮开到了离城门二百米的地方,慢慢摇下炮口,对准了城门。
    “大人,”高大义偏过头来问道,“先喊话还是直接攻进去?”
    向小强犹豫了一下,说道:
    “等一下,等几个城门都用大炮堵住之后,再喊话。但不要多喊,喊一遍就行。不要显得像求着他们开城门似的。”
    “遵命!”
    高大义说着拿起话筒,命令下去。
    过了一会儿,无线电里报告,说四座城门都用大炮对准了,就等开火了。
    高大义命令道:
    “按原稿喊话。就用汉语和哈萨克语各喊一遍,给他们五分钟时间。”
    ……
    远处的扩音器开始喊话了。第一遍是汉语,很简短,主要是命令守军开城门投降,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保证他们享受国际公约规定的战俘待遇,保证城内所有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进城后秋毫无犯,保证他们的信仰自由,等等。
    汉语很快念完了,然后又用哈萨克语念了一遍。最后向小强看了一下怀表,开始计时。
    一分钟过去了。
    两分钟过去了。
    到了第三分钟的时候,突然远处城头上飘起一丝淡淡的白烟,随即,一个人从上面扔了下来,摔在城门口,死了。
    周围的明军马上都用望远镜看,发现那是个穿军装的,是对方的兵,半个脑袋都被掀掉了,血糊糊的。
    看来,刚才的那一丝白烟,是有人开了一枪,把他给毙了。至于究竟是怎么回事,谁也猜不到。
    向小强在心里盼望,这是对方的小兵“临阵起义”,杀了长官,马上就要开城门了。但是等来等去,还是没有动静,一点也没有想开城门的样子。
    直到五分钟的最后一秒走过,向小强看着高大义,点了点头。
    高大义对着无线电命令道:
    “开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