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266章

满江红之崛起-第266章

小说: 满江红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那一个发现比这个发现更令人震惊的。
    瞧见执政的神色,蔡元培的心里有些敲着鼓,东序大学招聘的近500名外籍教授、讲师都是他一手负责的。
    “执政,我们在国外招聘教授时,虽说开出高薪,但真正的知名教授学者愿意来中国的毕竟只是少数,这些人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其中不少人在欧美,或许并不是具备教授资格,但是对于我们来说……”
    的语中多少的带着些无奈,
    “相比于欧美一流高等学府,一流的教授往往不会接受的东序大学的聘书,这使得东序不得不放底要求,虽说放底要求,但目前的东序的教授和讲师,大都具备真材实学,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由名师推荐,我们同他们签定的亦是五年至十年不等的合同。”
    “鹤卿,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不必有什么顾虑,没有凤巢岂能引来凤凰,这东序大学草创,能聘请来这些教授、讲师,已经实属不易,咱们这个国家说好听了什么都有,说难听了什么都没有”
    点燃一根香烟,陈默然稍沉默了一会。
    “可一无所有也不错,一张白纸好做画嘛这些教授、讲师在国外或许不受重视,但在这里我们可以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和支持,让他们去从事教学和研究,你不是和我说过,办大学要守着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义的精神吗?对学生是,对教授、讲师亦是如此,谁能说在合适的条件下,我们引来的这些教授不会出现几个影响世界大学者呢?”
    在蔡元培的面前,陈默然当然不会说这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将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将会改变整个世界,毕竟现在的他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甚至根本不具备担任大学讲师的资格,可未来呢?只要这里能够给他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十年,我曾说过,中国富强的关键在未来的二十年,而在这二十年中,教育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中之重,现在东序若许没有任何名望,但二十年后谁知道呢?”
    说话的时候陈默然用手指轻点着桌上爱因斯坦的档案,然后抬头看着蔡元培。
    “也许二十年后,这个人会成令整个世界为之景仰的科学家,同样的东序也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理工学府,而这就是我们需要去做的,用二十年教育去改变这个国家,一年内,我可以练出百万强军,但是对于这个国家来说,二十年才能培育出一代人,”
    陈默然的语气突然变得严肃,神情也显得极为认真。
    “鹤卿,你的肩上之责,可远甚于我啊”

第23章 外交(求月票!)
    第23章外交(求月票!)
    弱国无外交
    对于这句话,或许没有任何人比中国人更有体会,自64年来,自从国门被洞开的一刻起,从满清官员不知外交为何物,到交了学费从知其然不以所以然,再到知其所以然,又因弱国之势而依无外交。(手打小说)
    外交可谓是让满清的外交官们尝尽了其中苦涩。满清外交权丧,一部分是因国弱,另一部分却是因其骨弱,两者相叠令国权尽丧。而在取代满清之后,外交自然成为新政权的要务,而作为外交部长的梁敦彦,在出任外交部长时,作为执政的陈默然只交待其一句话。
    “弱国无外交非也强国以强权力量外交,弱国以精神力量外交”
    只是一句话,让梁敦彦琢磨了足足一个月,才品出其中的味道,而对于其它部门在涉及外事时,依然如此,所谓的精神力量,无非就是,国势弱点没关系,可若是说连骨都头都弱了,那就怪不得不成他国鱼肉了。
    骨头要硬,要进退有节,该争的权益要寸步不让就是这个依然是个弱国的中国,目前办理外交的核心。话说起来很是容易,谁都可以说,可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这满清的64年,基本上把所有该卖的权益卖完了,还有什么好争的。
    可被卖掉的权益往往又与新政权的利益息息相关。几乎是交通部刚一组建,便遭遇了这么一个问题,满清最后的几年,晚清的“借债筑路”活动,虽说有均衡列强在华势力的目的在其中,但同样依使列强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渗透有一定程度的扩大,这绝不是执政府所乐意见的。
    “借债筑路”虽说有列强政府的影子,可毕竟还是“商办”,自然的在交通部成立后,立即通知各持有铁路股票外国公司来南京商讨铁路事宜,这些公司不得不买帐,毕竟铁路所经之地在执政府的控制区于,便纷纷派出代表前往南京与交通部协商。
    而铁路自然的成为了执政府外交第一案,从7月12日开谈一月来,倍为各界所瞩目,这是民族政府外交第一案,执政府同样也是关注至极,开始时是“卢汉铁路”、“粤汉铁路”、“关内外铁路”、“沪宁铁路”、“津镇铁路”、“汴洛铁路”谈判,随着光复省份的增加“柳太铁路”亦加入其中,谈判不过只展开一月,便因双方分歧造成谈判数次中断,可最终他们又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
    交通部的会议室内铺着红色呢绒布的谈判桌前,一边坐着比利时公司的代表、卢汉铁路总工程师俞贝德和公司代表,比利时领事之所以未来直接参加谈判,无非是想留些回旋的余地,同时对于他们来说,这场“路权谈判”又是他们直接观察这个新政权的最佳时机。而另一边则坐着外交部、交通部的官员,谈判的气氛显得有些紧张,或许从谈判一开始,就注定了谈判的气氛不可能融洽。
    “……贵公司为了加速工程进度,节省费用,偷工减料,结果建筑的线路质量极低。”
    作为交通部铁路工程师的詹天佑,一边斥责一边展着自己收集的证据。
    “不仅线路如此,甚至连像黄河大桥这样的重要工程,总长3010.2米,共102孔,是卢汉线上最长的桥梁。但贵公司为了减轻投资负担加快施工进度,基桩深度不够,施工期间就有8个桥墩被洪水冲毁。根据贵国条程,该桥建成后,保固期只有15年,行车时速仅为10公里……”
    拿着对方的图纸说话时,詹天佑盯视着俞贝德。
    “我请问,俞贝德工程师,你在欧洲修筑铁路时,是否曾修建过如此低标准铁路?即便是光复军修筑的战时铁路,恐怕都超过阁下主持设计的铁路,这究竟是贵公司意图降低成本偷工减料,还是说俞贝德先生以及贵公司本身就不具备设计修筑铁路的资励”
    “你这是在侮辱我以及公司的信益”
    面对斥责,俞贝德立即站起身急声答道。
    “是你们自己的行为在侮辱自己”
    詹天佑毫不客气的回了一句。
    对方的毫不客气,让俞贝德顿时一哑,之所以设计如此低标准的铁路和路格,根本原因是为了降低成本,就在他一哑的同时,在他旁边的哈弗雷德则立即接腔说道。
    “根据借款筑路合同,贵国并未对路线和桥梁条件施以任何限制,而且贵国亦没有相应的铁路修筑规格所依……”
    见对方从技术上加以责难,哈弗雷德便狡黠的从技术上加以反驳。
    “那是满清,而不是中国我提醒哈弗雷德先生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
    梁敦彦抢先答道,而哈弗雷德更是立即补充了一句。
    “根据国际通行标准,铁路以筑路期规格为准,请恕我们无法遵守贵国新制定铁路标准。”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筑路期间,发生修筑规格变化,未成路段需严格遵守新规,这一点哈弗雷德先生没有诧异吧”
    詹天佑拿出早已经准备好各国铁路工程规范,翻开其中一本比利时王国的铁路工程规范中的一页,摆到了哈弗雷德的面前。
    “贵国铁路工程规范亦作如此规定”
    “这个……”
    哈弗雷德尴尬的笑了一下,有些悻悻和身边的同僚们互视一眼,即便是如何狡黠,他都无法改变未成路线必须依造的新定工程规范的事实。
    “那么贵方是否同意在未建成路段、桥梁、隧道,遵守执政府新定工程规范”
    詹天佑追问一句。
    “这自属应该之事”
    与同僚们取得共识后,俞贝德点点头,难得的没有进行多少反驳。
    这一切并未出乎他的意料,用言语或者国势相威夺回路根本没有一丝可能,先前的一个月中,谈判进行的同时,执政府就已经签署了新的工程规范,异常苛刻的规范条程,从技术上加以驳斥,从而迫使对方作出让步。
    “请将这一句写入《卢汉铁路》追加条款备忘录中比方已认同未成线遵循新规之国际惯例这一点我想大家没有异意吧?”
    得到众人的点头后,梁敦彦方才再次请随员记录这一条款。
    “不过在更改之前,我们需要得到贵国的新工程规范,用于修改设计图纸”
    “你们当然会得到的而且现在就会得到”
    说着一份法文的铁路工程规范由随员取出递给了俞贝德,几乎是在接过工程规范的第一时间,他就翻了起来,不过是一两分钟之后,他就猛的抬起头来,直视着面前的梁敦彦、詹天佑等人,大声喊了一句。
    “这不可能贵方的干线铁路标准,远超过欧洲同行标准你们根本是以技术为由施以调难”
    在喊出这句话时俞贝德几乎瞪大的双眼,他意识到,从一开始,他和其它公司一样,都掉了该死的中国人设计的陷阱内,他们先是拿着旧的《详细合同》,与各公司商定工期,像卢汉铁路按合同原本应在三年前完工,而因四年前的北方动乱,工程受到意外阻碍,影响了进度,再加上光复战役。
    虽说有分歧,但最终双方还是达成协议明年12月31日份之前完工,对此已经补签了合同追加条款,根据合同规定每迟一天,比方就要支付三万五千两的罚款,三十天后罚款翻倍,随后每三十天日罚款增加一倍,直至合同到期,而如提前一天交付,中国政府则提供三万五千两奖金。
    看似公平的条款,现在看来根本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准确的来说是几年前的欧洲标准,目前英美法德都已制新标准,我国铁跌标准均系参照欧美各国标准,绝无任何调难之意”
    詹天佑的表情依然没有任何变化,这份铁路标准规范是昨天晚上执政刚签署的,从一开始,整场谈判就完全是一个精心设立的骗局,甚至于交通部根本没想过继续履行满清签定的任何借款筑路合同书,这是上个月甚至不惜作出让步,也要与各公司签定合同补充条款的原因。
    “这绝不可能,以三千七百万五十万两的筑路款,如按新铁路标准,超出投资至少超过70%以上我们业已购买的所有路轨都成为废品损失将近千万两之多”
    俞贝德大声喊叫的同时,哈弗雷德夺过那本铁路工程规范,翻看两页后,同样惊得面色煞白,这那里是什么工程规范,这根本就是想让他们破产的规范。
    “出于对合同书的履约,我们会根据合同补充条款规定,追加最高不超25%的投资”
    詹天佑的表情依没有任何变化,可心里却已经是乐开了花。这条补充条款是一周前双方商定的,理由非常简单,在过去五年中,比利时公司已经,先是的以债券利息过低,无法承销为由加息,又以原料价格上涨、路线困难等为由要求追加投资,也正因如此,在上个月的谈判之中,与各公司商定补充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