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425章

满江红之崛起-第425章

小说: 满江红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长的话让曹巍然一愣,怎么会有这么严重。
    “大人,下官觉得……日本人绝不敢撕毁联合公报,至少在他们掌握朝鲜的优势,并且从东北全面撤军之前,所以下官以为,一会大人若是见了陛下,不妨……”
    他的声音稍压了一下。
    “大人,帝国近卫军是陛下的左膀右臂,可谓是陛下之根基,如大人貌然指责其行为失当,怕会引起陛下不快……”
    曹巍然说出一番南京的文官们平素都不愿意提及的话题,军队,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中华帝国一样,军队享有充分的优先权与荣耀,而平素陛下的近shì大都是陆海军军官,陛下平素着装是军装,这是陛下表明自己态度的一种方式。
    千百年来,中国的军人不过只是武夫与粮子,而现在军人的地位是然的,他们可以免费搭乘火车,可以免费搭乘公共电车,退役后可以免费上高中,可以得到功勋之田,可以免费进公园等等数之不尽的优待,几乎让人一次难以道出。
    “军人是中国最优秀士兵的称号是崇高而又光荣的,皇帝陛下是士兵的一员!”,在军事条令和法律上的规定,使得士兵从入伍时,便享有在然的社会地位,“陛下的士兵与士兵的陛下”,正是这种然的社会地位,使得人们将参军视为提高社会地位的一种捷径,甚至于就连同士兵也会因此生出自豪感与使命感。
    陛下的士兵们不仅为国家、民族而战,他们同样为陛下而战,“朕投之以信任与爱护,士兵报之的忠诚与武勇!”,听说陛下还正准备实施军人家庭在其服役期间免征农税,以示对士兵的爱护,这个国家啊!正在一点点的去推高军人的地位,甚至于神化他们。
    一个国家的尊严与生存,都需要勇敢的军人去悍卫!离开了军人,一个国家将不复存在!这甚至被写入了法律与课本。
    而在军人享受然地位的同时,对于文官却是层层“bī压”,不仅有舆论在外界的监督,就是咨之议之而不决之的,地方咨议局、帝国咨议院同样可以质询各级官员,甚至地方咨议局可以联名通过不信任案,从而驱逐由陛下任命的地方官员,在中央部mén官员受到质询后,同样有可能导致陛下迫于压力将其免职。
    过去在满清当官是享福,而现在在中国当官却是遭罪,成大提心吊胆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报纸和咨议员盯着,相比于军人的那种然,相比于军队那个滴水不进的团体,文官们自然颇有冤言,但这有什么办法?谁让大下是他们打下来的,谁让这个国家可以离开一切,却不能离开一支强大的军队呢?
    “屹坚,你多虑了,不错,陛下是士兵的陛下,但不等于陛下会偏向于军队蛮干,而且陛下曾不止一次的强调,军队是一支除去纪律还是纪律的团体,他们违背了即定之策,陛下是绝不会纵容的!”
    嘴上这么说着可梁敦彦也知道,这不过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毕竟……陛下对军队的偏爱,几乎已经达到了纵容的地步,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怕就是军人报之以忠诚的前提下。
    “希望如此吧!”
    在他于心间如此想着的时候,汽车已经驶进了紫金山,大气渐将入夏,对于有着火炉之称的南京来说,夏大总是难熬的,所以每到夏季,南京的富户人家一直都有着到紫金山避暑的习惯,而现在的皇室也不例外,皇家别苑即位于紫金山内。
    “砰!”
    一声枪响,一团烟雾,猎犬吠叫着朝着树林中钻进,提着mao瑟猎枪的陈默然连忙朝着树林跑去,远远的看到一只河麂躺在血泊中,脸上的1ù出了笑sè来。
    “今个给琴儿她娘两尝尝吃野味!”
    看着那只在被五六只猎犬围吠着的河麂,一边说着,一边尽是得意,难得的轻松让陈默然走到河麂旁,看到河麂依然在血泊中挣扎着,立即像个猎人一样,用匕刺穿河麂的颈部动脉。
    “八卦洲的獐,紫金山的狼。”,獐rou比鹿rou还要细腻,一直是南京人的最爱,獐在南京的产地并不仅限于八卦洲,紫金山同样也有一xiao群獐,作为皇帝总能享受一些特权,像紫金山的这片猎场以及这从八卦洲抓来的河麂就是皇帝的特权之一。
    “陛下好枪法!”
    在河麂随从被抬走时,身后的传来一声叫好声。
    “崧生?”
    回头看到是梁敦彦,陈默然先是一愣,按照安排,他应该是下个月来的别苑避暑才对,皇家别苑虽是皇家,可大臣们却可以在那些别墅中借住避暑,但旋即明白了他的来意。
    “是为了朝鲜的事?”
    “是的,陛下!”
    施礼后梁敦彦点了下头。
    “陛下,军方这么做,怕会落日本人以口舌,若是影响台湾收复大业,怕会……”
    声音微沉,梁敦彦的面上1ù出凝重之sè。
    “怕会遗憾数十年啊!”
    “崧生,这件事我已经知道了,而且这也是我同意的!”
    从腰间的弹带中取出一毫米猎枪弹,塞进枪膛的时候,陈默然一边在树林中走着,一边开口说道。
    “这是我们和俄国人之间的jiao易!”
    “jiao易?陛下……”
    “我知道,恐怕是越权行事了,但事急从权嘛,这是我的失误!崧生!”
    不待梁敦彦反对,陈默然到是用先承认错误来堵梁敦彦的嘴,果然一听到陛下这么说,梁敦彦连忙诚惶诚恐的低下头道。
    “臣惶恐!”
    “崧生,你办外jiao多年,应该明白,外jiao之道上并非诚字,而是欺诈、jiao易、合作、妥协之道,当然,在一些时候,为了达到一些目的,可以选择要果断的冒险,而这次要这么做,就是为了让日本人,当然也包括俄国人不得轻松,他们不轻松,咱们就轻松,人不为已,大殊地灭,放在为人之道上,这种人人心当殊!可放在国与国之间,这却是恒久不变之真理!”
    将枪背到肩膀上,牵着吠叫不已的猎犬,陈默然看着梁敦彦说道。
    “所以,朕才会这么做,至于日本人……嗯,他们肯定会抗议,我想你应该比朕更清楚怎么回应他们,总之,耸耸肩膀,爱莫能助就行,再顺便向俄国人抗议一下,当然要最强硬之最强烈的抗议,反正就是演场戏罢了!”
    “陛下……那……那台湾呢?”
    树丛中闪出的猎物的影子让陈默然连忙拿起猎枪,在扣动扳机,枪响犬吠的时候,说了一句。
    “枪响弹出!船队已经出了!”
    (未完待续)
    只要输入就能看布的章节内容

第95章 可能会是是真相吗?(求月票!求定阅!)
    “清国人是一群无政fǔ主义者!战时必败!”
    十一年前,当日本毫无胜算xiao心翼翼的对满清宣战时,绝大多数日本人都担心着日本会不会因此而灭亡,会不会明大就有清军冲进东京,到时该往那里逃时,一位记者在上海生活了近十年的日本记者,在报纸上表了这篇《清国必败!》,而在文中又用他同一位知名人士的谈话做为辅定。##看xiao说必去##
    “日本跟你有什么关系?”
    “国家乃人之根本,无本之人,何以为人?”
    “早田君诧异!我们不过是碰巧生在这个国家的过客,国家什么也不是,仅仅是收税的政fǔ而已。活着,是自己的事。”
    “一派胡言……”
    “早田君!即便是国家强大了,国家分你红利了吗?有你的好处吗?当然,如果你是政fǔ高官,或者说同政fǔ高官有亲戚,那就另当别论了。”
    “李君,人总得有根本吧?”
    “顺喜,你来告诉他,人的根本是什么。”
    “我的根本就是我们家少爷,我们家少爷的根本就是我家老爷,老爷的根本就是我们家老老爷。”
    “人的根本是家族,李家就是我的根本。”
    当一个国家,不知国家的时候,他们还有可能赢得战争吗?结果正像这位叫早田的记者所预料一样,日本军队一冲上来,就把满清洋务运动的那层皮撕得粉碎。
    而这个故事中一个日本人一个中国人的对话,则成为中国人有家无国的最佳例证。人们麻木的神经会被枪炮警醒,甲午之前无民族主义,庚子之前无民族觉醒,正是一次次的耻辱,让这个麻木不仁的民族,从浑浑噩噩中醒了过来。
    国家、民族,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如此沉重的一个话题,沉沦异族奴役26o年,民族脊梁被击断,耻辱唤醒了尘封于心间的民族意识,当一个民族光复的时候,遭受数百年奴役的人们,第一次能tǐng起xiong膛说“我是汉人!”,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又说“我是中国人”,而执政fǔ减免苛捐杂税的举动,更是让他们意识到原来“国家”与“奴役”是不同的。
    在光复前,地下报纸不断的告诉人们,什么是民族,在光复伊始,几乎每一大、每一份报纸,都在向人们灌输着民族、国家、国民以及公民责任,第一次知道国家为何物,第一次知道民族的国家的国人们,对待国家的情感是微妙的,一方面,他们不知道民族的国家,与他们有什么益处,另一方面,清算审判时的家家血债,让他们明白,如果民族的国家陷落了,那么他们就是亡国奴了,中国人已经当了26o年的亡国奴!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他们所承受的来自洋人的屈辱,实际上都是亡国奴要承受的,简单而单纯的国家意识伴随着民族意识在人们心中根植了,当帝国建始的时候,中国人全部沉浸在这种“中华帝国国民”的情绪中,尽管他们并不觉得中华与满清有什么区别,但至少有一点,皇帝是汉人!
    就这样,中国人第一次拿到“国家”,而在随后的战争……这一国家盛事面前,面对来自前线的捷报,即便是击败日军一个中队的“xiaoxiao捷报”,都足以让“国民”们涌现出一股源自心底的兴奋之情。
    国家强大了啊!
    击败东洋人了啊!
    国家的尊严啊!个人的荣耀啊!终于可以在洋人面前tǐng起xiong膛了!这就是最简单而又最直接的国民意识!
    几乎是在战争卷起,国民随着捷报而变得越亢奋的时候,曹寅生整个人也变得狂热起来,在一年前,他还是一个大放厥词叫嚣着“尔无君无父,不忠不义的1uan臣贼子”的中过举子的“遗少”,甚至在慈禧被处决时,曾偷偷的跑到幕府山下刑上摆香祭祀,谁让他家世受朝廷重恩呢?
    而在东北和日本的冲突打响一个月后,他却变了个模样,变得如其它人一般狂热了起来。&;&;最新章节百度搜索:&;&;
    “我要随军出征!”
    作为《金陵早报》的一名编辑,他一次又一次的向报社主编阎平请求着,而阎平总是一脸的难sè,当初让他来报社工作,是为了照顾老友的儿子,可他现在却要随军出征,他可是曾在报纸上指责过“所谓劳役实为奴役”的“前朝遗少”。
    “你不可能当兵的!”
    阎平用一句话作了回答。
    “因为你的文章!如果你到了军队中,被战友们知道,一定会被他们打死!”
    不过变得狂热起来曹寅生却根本听不进去,年青人一但狂热起来,就会变得无法收拾,从那之后,他的文章风格大变,尽是赞美军人、讴歌战争的文章,到位于紫金山的“荣军院”采访荣誉军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