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541章

满江红之崛起-第541章

小说: 满江红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权代表阁下,如果写入英国条款,我们可以承担更为广泛的责任与义务当然,这是在德国需要的前提下”
    面对杨晟的坚持,亚哥夫很不满意地动了一下肩膀,用急速的动作把雪茄熄灭掉,把烟蒂按在水晶玻璃烟灰碟的底里。
    “好吧”
    亚哥夫点点头说道。
    “我想我们可以暂时入下这个条款,直接进入下一条款”
    知道亚哥夫对此无权做主的杨晟并没有坚持,而是直接用德语念出了第二条。
    “第二条,如果缔约国一方遭受另一国家的进攻,缔约国另一方承担义备不仅不得支持侵略者以反对其盟国,而且至少应对该缔约国采取善意的中立态度。
    但是,如果在此情形下,进攻国家得到英国的支持,不论这种支持是积极合作,还是一进构进对被进攻的国家的威胁的军事措施,本条约中第一条中所规定的以全部战斗力量实行互助的义务,就应该同样生效,并且在此种情形下,缔约国双方应共同作战,一直到共同缔和为止。”
    “我认为,”
    亚哥夫在杨晟念完这一条后,开口说道,
    “如果我们暂时排除指定国家的话,这一条,德意志帝国可以接受。”
    “当然”
    杨晟并没有反对,这只是广泛条款,而广泛条款内的一些基础则是以第一条为基础,即便亚哥夫需要请示,自然不需要坚持。
    “第三条,根据德意志帝国和中华帝国互助之精神,德意志帝国将向中华帝国提供全面的技术帮助,以帮助中华帝国在短期内实现国家的全面工业化,而作为回报,中华帝国将向德意志帝国支付货币或以矿物、农产品作为等价交换。”
    念完这一条款,亚哥夫则开口说道。
    “全面的技术帮助,根据条款内容,我们将向贵国转让包括技术标准、机械设备专利、冶金技术、军事装备技术等多项技术转让,这涉及到太多德国公司的利益,所以,我们认为,这应该以商业合作为基础,而德国政府愿意从中配合中国政府的采购”
    “我们希望能够将此纳入条约之中”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杨晟的脸上仍旧保持着微笑,这一条,国内的给出底线非常清楚,必须要得到条约的保证,杨晟隐隐猜出,或许对于陛下而言,他最看重的应该就是这一条款,甚至远比第一条更为看重。
    对于中国这么一个落后的国家而言,他更需要的是快速的工业化,并在这个过程之中引入外国技术。
    “我们认为,在条约缔结后,我国将全面引入德国专家帮助我们制定全面的国家发展规划,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得到德意志帝国的全面配合,因为,我们届时将会开放本国的全部,向贵国”
    特意强调的最后一句,杨晟又继续说道。
    “我们希望贵国派出最优秀的技术人员,指导我们的生产包括军事工业的生产,同时,我国的陆海军基地,也将向贵国派出的军事专家开放,贵国将负责指导我们建立更现代化,更正规化的军队,同时我国的军事学校,还需要贵国派出更多的军事教官,陆海军同样需要大量的顾问,总之”
    强调着,杨晟看着惊讶的亚哥夫说道。
    “我们将完全向自己的盟友敞开自己的一切,而这却必须要条约的形式加以巩固,我想,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请求而且……”
    在亚哥夫依然惊讶于中国人向德国的“开放”之余,杨晟又继续抛出早已经准备好的诱饵。
    “一个强大的中国是符合德国利益的,中国越强大,在未来的战争之中,越有可能成为德国最有力的帮手,中国距离德国太过于遥远,这使得我们不可能在战争期间,从德国进口机械、进口钢材、进口武器,所以,我们才需要德国向中国转让这些技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的成为贵国有力的盟友,而不是一个拖后腿的盟友。”
    “当然,德国认为”
    慢慢平静下来的亚哥夫慢吞吞地继续说下去,把每一个字眼都说得清清楚楚,
    “全权代表阁下提出的这一点,的确非常正当,但是考虑到涉及太多的商业利益,我们必须要谨慎对待,但德国,并不反对德国和中国展开最为全面的军事合作……”
    亚哥夫还是不能够直接给予回答,毕竟这不仅涉及到国家,同样还涉及到很多德国企业,而那些企业又是私人企业,德国政府不可能为他们作出决定。
    “当然,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将考虑到贵国的商业利益,作为回报,我国可以保证将70以上的对外机械设备定单交给贵国,同时在专利转让过程之中,充分照顾贵国企业的利益,而我们所需要的仅仅只是贵国政府在条约的框架内给予协助”
    阖上一半眼皮,端坐在一旁,亚哥夫接着说道。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
    接着他停顿了一下,突然把身体向里杨晒太阳冲出一些,继续说下去,但现在口气已经变得强劲有力了。
    “你必须要明白一点,德国的技术都掌握在私人企业之中,对于德国来说,我们感觉兴趣的不是言词,也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实际的行动”
    接着他继续说道,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坚决,
    “我们当然会向贵国提供帮助,当然这必须建立在德国企业愿意转让的基础上,并且也愿意促成这些交易,但是,假如那些企业不愿意,那么这个条款也就成为了一纸空文,这一点,我们希望贵国能够理解”
    亚哥夫迅速而又清楚地一一列举了自己的理由,好象不愿意给杨晟时间来考虑答复似的。
    接着是片刻停顿,而杨晟在沉默片刻之后,摇着头说道。
    “我们坚持这一条款必须写入条约之中,我们相信这是符合德意志帝国利益的,同样也是符合中华帝国利益的”
    “那样的话,我们今天很难就这个条款达成共识”
    亚哥夫如实的回答道。
    杨晟则点了点头。
    “没关系,我们有的是时间”
    (无语的新书已发布18天,更新已达近13万字,这个更新速度怕就是小市民也无法与之相比吧没法子,存稿太多,都愁的慌,呵呵,新书书名:新纪元1912,欢迎大大们光临,谢谢)。

第200章 香港的变化(新书发布了,欢迎支持!)
    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就是想凭借武力,强行打开中国的门户,为英国的工业品开辟一个广阔的市场,而英国之所以的选择香港,完全是看中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英国占领香港,除了在军事上将经用作侵华的桥头堡外,在经济上,英国人更是处心积虑的将其打造成英国开展对华贸易的基地。
    因此在香港开埠后不久,英国即宣布香港为自由港,以吸引各国商人来港交易,而英国实施的自由港政策,不断吸引了世界各地商人携资金、货物来港,香港台的转口贸易随之发展起来。
    历经六十五年的经营,香港渐渐发展成为英国在远东地区倾销产品的基地和对亚太地区、特别是对中国进行转口贸易的中心,不仅成为对中国内地的贸易中心港,而且还成为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商港。
    作为远东地区最大的商港,每天,都有超过130艘超过十万载重吨的各国货船驶入香港。但是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中英关系的冷淡却给香港的贸易带来了负面影响,进港船只数量的减少是直最直接的反映,而更为直接的反应,恐怕还是滞留在港内的数百艘商船,这些商船滞留于港,大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货物,不得不滞留于泊区,每天支付高昂的泊位费。
    位于九龙的美和洋行是一家专利航运的美资洋行,在过去的几年间,美和洋行早已经成为全香港最大的美资船商,而其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一直从事中国货物进出口承运,作为香港最大的的美资船商,在这场因抵制而起风暴之中,理应受损最为轻微,可是对于欲同香港争取远东商港地位的广州、上海等商港而言,这次抵制恰正是争夺香港远东贸易大港地位的良机。
    在商人们的操纵下,不仅英资遭受抵制,同样的作为英国远东贸易中心的香港也受到了抵制,任何一艘从事香港转口贸易的商船都很难得到货物运单,而在国家的半配合下,这一抵制对香港转口贸易以及船运的打击不可不谓之严重,此时在香港各港泊区上泊停的数百艘从千吨甚至万吨的各国商船,就是明证。
    而港英政府为了维持香港远东贸易大港的地位,不惜在抵制期间提供减免泊费的措施,以确保各国商船不至转移,但事实直,对于船东而言,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商船滞留于港口,无货可运。
    而在另一方面,中国多家航运公司在抵制期间纷纷购买旧轮、开辟远洋航线,这一眼前的冲击,却又是其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上个月,仅招商船局就购买了十二艘计四万三千五百载重吨远洋商船,一个月,中国国内远洋商船吨位增加了十万吨,开辟远洋新航线多达二十三条,三天前,中国商船第一次驶抵纽约港……”
    在美和洋行三楼的办公室内,布鲁斯?福尔萨斯看着面前的洋行大班杰克?约翰逊做着汇报。
    “现在,可以说,我们每停于香港一天,中国人就会开辟一条新航线,低于我公司10的运价,使得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定单,英国公司或许可以为了英国的利益牺牲公司的利益,但是对于美国公司而言,我们完全没有这个义务”
    看着大班,布鲁斯又特意强调道。
    “美国人没有为英国牺牲的义务”
    “可是,布鲁斯,你必须要知道一点,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们曾多次得到英国银行的支持,在这个时候,他们向我们提出了请求,无论是出于什么,我们都必须要帮助他们这关系到我们的将来”
    杰克?约翰逊显得有些无奈,作为一名冒险家,二十三年前,他购买一艘旧式的飞剪船来到东方,用了二十三年的时间,才建立了现在这家拥有十二万吨远洋商船的船运公司,而在这个过程中,曾得到英国汇丰银行的支持,他知道,现在是自己回报英国人的时候,其它的德国、意大利、奥匈甚至荷兰公司都可以离开香港,但自己却不能,至少眼下不能。
    可是作为船东,他却清楚的知道,现在自己滞留在香港的九万三千吨商船,每天需要支付超过的十万元的泊位费,尽管根本港英政府的指示,公司得以享受70的优惠,但每天超过四万元的泊位费和白白支付的人员工资,却使得公司正承受着严重的经济损失,虽然汇丰银行在一个月前,向公司提供了一笔一百万港元的无息贷款,但是事实上,这一百万元,还无法弥补公司一个月的损失,每天损失数万元,这绝不是美和可以承受的损失。
    但是在道义上,他知道自己必须要这么做。
    “大班,自中日宣战之后,我们已经损失了超过三百万元,我们在道义上再也不欠英国人什么了,他们和中国人之间的矛盾如果在未来一年都得不到解决,那么是不是我们就要在这里呆上一年,如果是那样的话……”
    稍做沉默,布鲁斯不无遗憾的说道。
    “我想我本人和公司每一名职员都不得不去考虑接受其它公司的聘请,那时美和洋行将因为巨额债务,而不复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