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597章

满江红之崛起-第597章

小说: 满江红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一直以来,对陛下,袁世凯却不怎么放心,无论自己怎么干,干了什么,他总觉得陛下对他像是防着些什么。
    过去,或许自己手里有北洋军,陛下防着也应该,可现在?那北洋军改编的部队不知换了几代了,虽说不少北洋的老伙计身居高位,可他们手下的官佐却都是陛下的人,就是当年那些老伙计,又有几人可能会为了他这个大帅和陛下扛上?
    可陛下却依然防着自己啊为……
    突然袁世凯双眼一睁,脑海中再一次浮现出陛下那句话来。
    “尉亭啊,算年头,你这也有几年没回河南老家了吧,”
    这话里话外,那里是想让自己陪他去河南,分明是告诉自己,……袁尉亭离家这么多年,是时候回家了,这是什么意思,这意思就是……
    汗从袁世凯光洁的额头上涌了出来,他的双手微颤着,难道……。

第15章 达累斯萨拉姆港
    第15章达累斯萨拉姆港
    1914年7月30日,为保卫同为斯拉夫人的塞尔维亚王国,俄罗斯帝国向奥匈帝国宣战,8月1日,根据德奥同盟条约的义务,德国对俄罗斯宣战。
    俾斯麦在几十年前调停巴尔干危机时所预言的世界大战,随着俄罗斯、德国的加入,而真正爆发。相比于欧洲的混乱,非洲相对平静一些,但这种平静却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一场风暴正在非洲大地上酝酿着。
    在德属东非首府达累斯萨拉姆,原本计划在港内迎接中华帝国海军第三训练舰队的“柯尼斯堡”号轻巡洋舰在7月31日下午4时30分离开码头,驶入印度洋,出港之后不久,三艘英国巡洋舰就悄悄的围了上来,他们是“风信子”号、“柏伽索斯”号、和“正义女神号”,这些军舰的火力加起来超过“柯尼斯堡号”,但是他们的舰龄更老、航速更慢,“柯尼斯堡”号不久就加速摆脱了这些来意不善的尾随之客,朝亚丁湾和苏伊士运河的方向驶去。
    8月1日上午十时许,在达累斯萨拉姆港,数以万计的民众挤于港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华人,而海因里希。施内总督以及警备队司令官勒托。富尔贝克则率领德属东非的官员、军官们着在港边,军乐队不断的演奏着军乐。
    “勒托上校,中国舰队来的正是时候”
    望着正在缓缓驶入港内的三艘军舰,领头的是“镇远”号二等战列舰,那是中国海军俘获的日本海军富士号战舰,居后的则“号”装甲巡洋舰,那曾是德国海军的俾斯麦号战舰,再朝后是“仁川号”训练舰。
    “现在的印度洋上,没有比它们更可大的舰队了,说实话,少校真的太过于谨慎了,如果他留在这里的话,也许要不了几天的,就会传出中国参战的消息,到时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在印度洋上袭击英国人的军舰和商船”
    而勒托。富尔贝克则是不予置否的随口应一声,事实上在德属东非,很多人都知道,作为警备队司令官的勒托。富尔贝克同海因里希?施内总督从第一次见面,双方从未喜欢或欣赏过彼此,两人只是不得不待在一起罢了,同样的这也很少赞同对方的意见,不过无论如何,规矩是明摆着的,像其它德国殖民地一样,施内作为德属东非的总督,对当地的全部军事和警察力量拥有管辖权,而这一条规矩是军人非常痛恨的。
    勒托的态度施内看在眼里,只是在心下哼了一声,他笑着转过头去看着身旁的中国领事。
    “李领事,你赞同我的说法吗?”
    “当然”
    李子诚点下头,然后解释道。
    “尽管中国渴望和平,但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中国将不得不卷入战争”
    勒托。富尔贝克在心下哼了一声,他看着驶进港口的中国战舰,他很难想象,在欧洲局势空前紧张的时候,中国还会向海外派出训练舰,难道他们就不知道收缩有限的海上军力吗?印度洋可是英国人的澡盆。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德国的“盟友”,中国肯定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撤回自己的军舰,无论是中立也好,向英国宣战也罢,实力有限的中国海军都应该集中所有的力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不仅未利用未宣战的时机撤回军舰,反而把军舰派来“宣慰华侨”。
    反常的举动不能不引起别人的怀疑,至少在勒托。富尔贝克心中,这甚至有可能隐藏着什么阴谋,在中国的经历使得他明白中国人非常善于完弄阴谋诡计。
    正因如此,勒托。富尔贝克才会在之前向施内总督进言,应该婉拒中**舰访问,同时提醒他们返回国内,但施内那个短视的官僚却拒绝了。
    “但却不知道是向谁宣战”
    勒托。富尔贝克接腔吐出这么一句话来,按照他的本意,他甚至想动员部队,至少将警备队主力撤出达累斯萨拉姆,以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可是却被施内制止了,甚至出于“展示”德属东非“强大实力”的需要,命令全部68名军官中的62人参与港口的迎接。
    勒托。富尔贝克的敌意至少是警惕,李子诚看在眼里只是一笑。
    “勒托司令官,我相信界时陛下和国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在说话的时候,李子诚朝迎接人群中的那些军官看去,这可真是一网打尽的大好时机啊
    “你们可得抓住这个时机啊”
    从阳台处看着港口处的德国人,邵清零在心里轻祈一声,有比现在更合适的机会吗?或许,德属东非殖民地警备部队有三千兵力,但其中却有2742名非洲人,还有一支2286名被称为“阿斯卡里”在斯瓦希里语中意思是战士的非洲人士兵。
    可是核心却是68名欧洲军官以及60名欧洲士官,可现在在码头迎接舰队的却有62名军官、6名士官,嗯,其中还有那位勒托。富尔贝克司令官。
    瞧着望远镜中的勒托。富尔贝克,确的唇角一扬,他是一个天生的职业军人,1900年的时候他曾随德军前往中国,参与镇压义和团,后在又在德属西南非洲镇压过那里的土著人起义,可以说,在整个德**队之中,恐怕没有别的军官比这位勒托。富尔贝克中校的履历更丰富的礼宾司了,在一年前,他被任命为德属喀麦隆警备部队的指挥官,但是在他离开德国赴任之前,又收到新的委任令,前往德属东非殖民地,担任同样的职务。
    勒托。富尔贝克是个麻烦,几乎是在第一次得到他的资料之后,邵清零就在心里认准了这一点,而事实上,正像他猜测的一样,这位标准的职业军官,根本就是一个**烦。
    正是他提出拒绝舰队访问德属东非的建议,如果不是因为海因里希?施内总督和他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恐怕……舰队也只能在今天强攻德属东非了
    总之,施内总督那个在外交情报资料中提到的“此人思想即不开放,又缺乏修养,给人的印象是小气而卑劣,不是一个可信任的家伙……”总之,他和勒托。富尔贝克的区别非常明显,勒托。富尔贝克是个出色的军人,能力出众,是一位绅士,而海因里希?施内则是属那种典型的律师阶层,精于算计,诡计多羰,对不是一个傻子,但肯定也不是一个绅士,不过还是外交情报档案中的点评最为准确。
    “一个很有意思的小人特,没有个性,具有二等文官的所有典型特性”
    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文官,却在两年前被任命为德属东非总督,这个职位之前一向由职业军人或贵族担任,而最为重要的则是,正是这个文官和勒托。富尔贝克的“不对路”,让他坚持必须“邀请”训练舰队访问德属东非。
    “老天保佑”
    想到施内在前天下达的那个命令,邵清零的心里只剩下一个冲动,就是抓住善解人意的施内总督好好的亲上两口,他的那个玲等于把整个德属东非的大门都敞开在训练舰队的面前。
    “娘来,这是送上门让咱们俘虏的啊”
    在“镇远”号战列舰上的一处舷窗,施明生拿着望远镜朝港口上看去,看着那码头上一个个衣冠楚楚的德**官,此时施明生这位镇远号上的陆战队指挥官,已经全副武装,原本按计划应该是进港后伺机夺占,而根据领事馆发出的情报,才临时改变计划,给这些德国人来个突袭。
    “长官,机枪已经在架到顶桅上了,锅炉队和损管队抽出了三百人,再加上另外两舰,一千两百人,拿下达累斯萨拉姆完全没有问题”
    “让兄弟们作好准备,舰一靠岸,咱们就动手”
    在镇远号的罗经舰桥内,身站一袭海军礼服的陈季良只是冷眼看着越来越近的港口,尽管明知道达累斯萨拉姆港根本没有任何岸防力量,但是他的表情依然非常严肃。
    “长官,步枪已经发下去了,只要……”
    “知道了”
    轻应一声,陈季良走出了罗经舰桥,他的表情之所以严肃,不是因为此时的偷袭,而是因为……这次不宣而战,在某种程度上是非法的,直到现在,他没有接到海军部的宣战电报,那意味着这次偷袭,实际上是出于陛下的自作主张。
    或许陛下持有国家宣战权,但倾国而战却未经议院批准,怎么……摇着头,陈季良在心下叹口气,做为皇家军人,他绝不会拒绝陛下的命令,事实上,对于军人而言,他知道他所效忠的是何人,是陛下,如此而已经
    皇命不可违这是身为军人唯一的信条。所以,尽管内心有着种种想法,他所做的选择依然是服从军命令。
    走出罗经舰桥,展出些笑容,陈季良朝着眼前的达累斯萨拉姆港看去,此时这座处处带着热带风光的城市,很快就要降下德意志国旗了。
    “向德国宣战至少,还能得到这座港口……”。

第16章 没必要
    第16章没必要
    1910年德国人在俾斯麦群岛中的新波美拉尼亚岛北端的红树林的沼泽上填土建镇,并将它命名为拉包尔镇,在当地土著语中的含义就是K的红树林,这座德属新几内亚的首府坐落在一座大型火山的火山环上,三五不时遭受受火山爆发所带来的损害。
    这只是一座热带小城,除去几百名德国官员和军警之外,还有一些传教士,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这座赤道小城,平静且详和,甚至这里都未曾受到欧洲战争阴云的影响,在拉包尔,德**警和英国传教士依然保持着亲近。
    8月1日,在距离拉包尔数百海里的海面上,由五艘军舰和训练舰组成小舰队在海面上分道扬镳,其中一艘“九江”号训练舰,径直驶向了拉包尔,“九江号训练舰”是建成于的帝国元年,由一艘4800吨英制商船改造而成,作为海军训练舰,舰上不过只有2门105毫米舰炮、4门45毫米反雷击艇机关炮,顶多再加上几架机枪和两座单装黑头鱼雷发射管,武备不可谓之简陋。
    在热带的阳光曝晒下,“九江号”的甲板滚烫,使得穿胶鞋的王平甚至感到烧脚。他看着士兵们从宽敞的船舱走出,然后和他一样站在甲板上,再有两个小时就要到达拉包尔了,所有的水兵都是提着步枪走出来的,尽管他们身上依然穿着洁白的海军军装,但两小时后,他们却在执行陆军或陆战队执行的任务。
    阵雨刚过,在热带阳光的照射下甲板甚至冒出了热汽,水兵和训练学员持着步枪站在甲板上,每一个都显得很是兴奋。
    “诸位,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任务”
    王平平静的说道。
    “但同样也是很简单的任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