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628章

满江红之崛起-第628章

小说: 满江红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子阿卜杜拉前往开罗,与英国驻埃及总领事基钦纳元帅取得联系,侯赛因试图获得英国人的资助,以发动起义,以实现其阿拉伯复兴的愿意,不过英国人对他发动起义的提议并没有任何举,而且当时一些阿拉伯人也担心起义会导致英法完全控制阿拉伯地区,希望同土耳其人达成协议,建议奥匈帝国式的邦联国家,由于阿拉伯人内部意见分歧,才使得土耳其直到现在仍然控制着阿拉伯半岛。
    英国人不感兴趣的,并不意味着中国不感兴趣,尽管对于中国而言,中国并无意帮助这位尊长建立一个阿拉伯帝国,但是对于帮助阿拉伯地区获得独立,从而获得这一地区的特权,却是颇感兴趣,而这也正是他的使命。
    “桑平治,我是中国人”
    在站起身行礼时,村内第一次在阿拉伯人的面前说出自己的姓名,而阿里则注意到眼前的这个东方人身上的气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中国人?”
    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先前觉得他是日本人的东方人的突然改口,阿里倒是好奇了起来,尽管他几乎从未离开过阿拉伯,但是却知道,中国同样也是一个大国,甚至对于他而言,中国同样还是他的父亲y…学习的对象。
    在他的父亲看来,中国和阿拉伯非常想象,都受到异族的统治,只不过中国在获得独立之后,迅速实现了国家的强大,在这一点上,中国是值得任何一个y…独立的民族所学习的榜样,也正因如此,他的父亲曾考虑过,是不是应该去一趟中国,不过那只不过是一个念头而已。
    “桑先生”
    阿里点头应了一下,然后看着他那满载着货物的驼队。
    “桑先生的商队是准备汉志吗?”
    “是的,如果阁下能够引见令尊的话,就没有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事情了”
    尽管中国的商社、日本的商社在阿拉伯地区活动了五年,但是却从未真正深入阿拉伯的腹地,阿拉伯人同样有着经商传统,而在很多地区,出于安全的原因,很少有东方人深入,即便是这次前往汉志,那也是承担着风险,毕竟现在中国和奥斯曼帝国都分属两个阵营,尽管两国还未宣战。
    “现在去汉志正是时候,我的父亲和我本人都非常欢迎商队,从上个月,土耳其人向英法宣战之后,很多商人就撤离了阿拉伯,你知道的,战争的原因,所以,现在汉志需要很多商品……”
    在说话的时候,阿里又朝着那些骆驼看去,众所周知,日本商人不过是中国商人“奴仆”,所谓的日本商人能n…ng到一切,可那些商品最终都是由中国商人提供的,这个中国商人能提供父亲需要的东西吗?。

第47章 理由
    第47章理由
    “尊敬的总理大臣阁下
    ……
    目前,我们拥有三十万辆汽车,几乎所有的军舰都以燃烧重油为原料,而受我们间接的控制的油田,仅只限于荷属婆罗洲自治领,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对于我国而言,我们的动力必须以石油为基础。器:无广告、全文字、更
    相信随着我国汽车持有量、商船吨位、海军的扩充,都必然将进一步增加我国石油的消耗。根据农商部所做预测,十年后,我国石油年需求量,将超过一千五百万吨,二十年后,将达到三千万吨,而参与预测之学者无不承认,这是基本保守预测。
    唯一可预见的是,石油正在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安全可靠而又充足的新燃料供应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条件。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间,我国曾投入大量资金于东北、新疆等地进行石油堪探,然而,我国的石油产出与储量,依然十分有限,而就地质上而言,我国受限于地质因素,我国属贫油国这是毫无争议的。
    我国政fǔ在中bō石油公司上所持强硬态度,以及中婆的石油公司在婆罗洲所持有石油开采权,可以保证每年一千万吨石油开采量,然而,鉴于我国于两地并没有军事力量存在,因此,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一但战争爆发,将可能影响到我国的石油供应,当务之急是毫不犹豫地尽快采取行动,在我国建立不少于三年份石油储备,当然,这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但这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未来存亡的紧要事件。
    如果我们现在不建立石油储备,那么未来一但局势紧张,那么我们的海军、空军、陆军,都将因燃料的不足导致战争能力的不足,大量的汽车、飞机、军舰都将因缺少燃料而沦为废物。
    ……当前,欧战日酣,而我国在这场战争中战略目标,则不仅仅只是利用战争特殊市场,充分发展本国工业,促进本国工业经济发展。我们不仅应该利用战争超越我们的工业竞争对手,还应利用欧洲各国陷入战争,从近东等地撤出势力的有利时机,通过战争获得对宝贵资源的绝对控制。
    在欧战爆发后,石油和石油产品开始被列为协约**队必需的主要物品,靠石油才能打仗,靠石油才能赢得战争。没有石油,怎么能保证舰队的机动能力、军队的运输和各种炸药的生产呢?
    现在这种宝贵资源已经被证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原材料,可以说,石油将是我国未来参与世界“大博弈”的一部分——造就一个世界性的全新的中华帝国,一但我国掌握世界的石油供应,那么我国在未来数十年内将无人敢于挑战,这将是在中国国领导的世界新秩序。
    经过充分的地质方面的研究与调查,我们认为,最有希望向世界提供石油的无疑是与bō斯接壤的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控制的近东地区,现在,我国已经向德国宣战,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宣战将不可避免,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应在英法等国介入近东之前,派出军队占领近东地区,在战后控制未经开发的bō斯湾的石油,在确保我国石油供应的同时,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确保我国未来战略的顺利进行……”
    帝国十年九月十二日,中国地缘战略研究所至帝国总理大臣袁世凯一封信机密等级绝密
    香烟的烟雾在陈默然的指尖升腾着,他时而看着手中的信,时而把视线投向墙上的地图,在地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奥斯曼帝国横垮欧亚的国土,而其中最为yòu人的则是被欧洲人称为“近东”的阿拉伯地区,在那片黄沙之下,埋藏着上千亿吨石油,如果说对百年后理解最为深刻的是什么,恐怕除去科技的重要性之外,就是石油的重要xìn3∴35686688
    石油是工业之母、动力之源,任何国家都离不开石油,尤其是对于中国来说,后世曾几何时,中国人在那里似骄傲的说“把贫油国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然后低价向国外出口石油,可几十年后,中国却需要高价从国外进口石油,中国本质上就是一个“贫油国”,在后世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原本,自己还以为不会有人注意到阿拉伯地区贫瘠的沙漠下埋藏的黑金,可没曾想,帝国科学院的地质学家们却通过地质和资料分析认为阿拉伯地区埋藏有石油,除去有些外lù的油苗之外,更重要的是中bō石油公司在bō斯的石油开采活动,使得他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阿拉伯地区同样埋藏着大量的石油。
    既然中国的地质学家可以做出这一结论,那么英国皇家科学院的地质学家和探险家们,又岂不会作出相同的结论。
    望着地图,从亚丁直至卡塔尔,从阿拉伯半岛临印度洋直至bō斯湾一带沿海,几乎尽为英国殖民地,这意味着,一但中国派兵进入阿拉伯半岛,将不可避免的同英国发生冲突。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这一时期中,奥斯曼帝国的重要国策之一是全面控制包括科威特在内的海湾地区。1869~1872年麦德哈特帕夏统治巴格达期间,奥斯曼帝国的这一国策得到了实施,1870年麦德哈特帕夏宣布科威特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受巴士拉管辖,并以奥斯曼帝国的名义,在科威特设置了一些行政机构,授科威特酋长高伊麦高姆(陆军中校)衔。尽管科威特并没有真正使用这一职称,且不向帝国缴贡纳税,但是,奥斯曼帝国自称对科威特拥有主权,将它列为受巴士拉管辖的一个帝国行省,”
    而对陛下的提问,作为外交部少的几名“留学”奥斯曼帝国,并曾在驻奥斯曼帝国公使馆内工作数年,可以说是中国近东问题专家的华林一,尽管好奇陛下为何提到科威特,但他还是先从科威特的历史谈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人将科威特划进自己的势力范围。1899年,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英政fǔ为了避免与奥斯曼帝国政fǔ产生麻烦,与科威特酋长秘密地签署了一个协议,由于英科之间签署了这一秘密协议,从而使科威特、英国与奥斯曼帝国、德国之间的关系出现危机。1900年,德国代表团来到科威特,为建筑巴格达铁路,试图与科威特酋长谈判,购买一块土地,用以建造巴格达铁路的终点站,但科威特酋长拒绝接见。1901年,在奥斯曼帝国派军队到科威特,赶走科威特酋长之后,英国立即公开了它与科威特酋长的秘密关系。1902年,奥斯曼帝国在科威特北部边界地区退缩,科奥关系从此发生变化。昔日科威特在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下以酋长国形式存在,自此之后它作为具有一定自然边界的地区性实体存在,上个月,奥斯曼帝国向英国宣战,穆巴拉克?本?萨巴赫酋长根据英科保护条约,接到英方通知后立即占领了乌姆卡斯尔、萨夫宛和布比延岛,并和其他地区与英政fǔ有联系的酋长合作,出兵阻止奥斯曼帝国向巴士拉提供给养。”
    静静的等着华林一把话说完后,陈默然才微皱着眉头问道。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出兵占领科威特是吗?”
    占领科威特,在本意上这是陈默然的一个愿望,相比于占领整个阿拉伯,他更倾向于控制阿拉伯,而不是占领阿拉伯,毕竟那会导致未来中国有可能成为“恐怖主义”的重灾区,而且对整个阿拉伯实施占领,会jī起的英法等国的强烈反应,相比于占领,通过对阿拉伯地区的出兵,进而扶持地方政权,对阿拉伯地区实施间接控制,并在某一位置派驻重兵,形成威慑,则是对中国而言,最有利的选择,当然在这期间,可以通过贷款、军援换取他们将一些“贫瘠的沙漠”转让给中国。
    “陛下”
    陛下的话只让华林一猛然一愣,占领科威特
    “除非我们冒着同英国发生冲突的危险”
    冒着同英国发生冲突的危险
    不再言语的陈默然锁眉看着手中的外交部报告,事实上,即便是做为皇帝,这份外交报告他也是第一次看到,就像地缘战略研究所至前总理大臣袁世凯的那封信一样,很多时候,作为皇帝并不见得要事事皆知,同样作臣子的也没有必要事事汇报,像这种外交报告根本不会传出他的手中,只有在需要时候,才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内志王国?”
    翻看着报告中提到的内志,陈默然整个人不禁一愣,在这个时代的阿拉伯存在着太多的陌生的国家和地区,这显然又是一个,可接下来,一个名字的出现,却让他整个人一愣,
    “伊本?沙特”
    这个名字却是让陈默然一阵疑huò,尽管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沙特”这个名字却非常熟悉,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