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761章

满江红之崛起-第761章

小说: 满江红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整洁,明媚的风光,安逸的民众。然而另外还有一层新的、迥乎不同的东西:帝国的统治。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帝国的统治正在一点点的改变着这个古代的东方国家,可是帝国的统治固然在改变这个国家,可它所带来的改变,使得这个根究竟扎得多么深,却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的确,在过去的几年间,这个国家发生着一系列的剧变。然而在这些外表后面隐藏着什么呢?是一股强大的发动战争的潜力呢?还是大抵上仅仅是表面上的改变?
    在美国驻华大使馆,马歇尔这位刚刚抵达中**官,一边沉思着一边书写着这份递交国内的报告,这或许是一个在中国呆了一个月,一直在试图真正了解中国的美**官对中国的初步印象。
    “众所周知,自一九0五年以来,在发动一场革命式的民族大起义之后,中国一度曾不计代价的发展其军备力量,正是这一系列的努力,使得他们可以在对rì冲突中击败rì本人,随后其出人意料的地开始停止扩充军备,尤其是海上军备,而现在其甚至用可以弥补多年损失的决心,进行大规模的重整武装。
    相比于过去,其将军力伪装于表面上的和平不同,在过去的三年间中国重新武装的行动更为加紧,并且完全公开化了,在经过长期的军备限制之后,重新yù建立完全武装的中国,推进武装力量建设是速度是极为惊只的。但,现在问题是:这个差距在什么程度上已被希特勒赶上了?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战斗力量是个大规模的工业进程。它需要物资、人力和时间,不管中国的政客们做出什么样夸夸其谈的宣告。
    根据本人所搜集的事实,可以得出两个有趣的初步结论:
    1.至少在未来数年中华帝国还没有把差距缩短到足以同英国海军相抗衡的舰队。
    2.相比于海军。其陆军建设,在过去多年间一直都受到某种程度上的加强。
    底下五页包括十年来中国工厂生产、工业扩展以及机器和物资生产的数字——和马歇尔初来中国时所读到的许多情报方面的报告大不一样。他的资料主要来自他自己的阅读及探索。他将这十年来美、英、中三国的全国生产总额以及陆、海、空军力量作了比较。这些数字——按他排列出的——表明除了陆军以及空中力量外,其他各个方面在作战上都处于劣势。而他们也并未十分加紧推动工业生产以迎头赶上。
    然后就来到报告中最紧要的一段。打这一段时,马歇尔停了好多次。打完之后,他又担心地把这段文字读了几遍。
    下面转入预测,因而也可能被认为是轻率的。或是带有新闻记者的味道。然而马歇尔所获的印象强烈地指向一种可能xìng,似有必要将此判断写入这一报告中。一切迹象都向世人表明中华帝国目前正在积极准备着一项旨在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作为支持这一看法的论据是——在中国东北、蒙古、xīn jiāng三个方向,已经集结了超过三百个陆军师,这是前所未有的一次集结,而在伊郎北部。亦有超过二十个中国陆军师,可以说,中国已经在“援助俄罗斯”的表象下,完成军队部队准备。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中国舆论界自从俄国爆发革命之后,就不断的对俄罗斯临时zhèng fǔ加以攻击,尽管中国已经承认临时zhèng fǔ,而在报告中他还引述了一位在陆军参谋部处于指挥职位的一名高级军官的那段话:
    “注意俄罗斯。那边很快就会有所动静。”
    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间。通过参与到西伯利亚大铁路以及中亚铁路的改造、修建,中国人已经完全掌握了两条铁路,至少其未来同俄罗斯发生冲突时,可保证其可迅速控制两条铁路。
    尽管马歇尔也承认所有这些都汇集起来既构不成确凿的情报,也不足以引起大使馆职业外交官们的重视。他们说,戏剧xìng突变的谣传总是有的。他们坚持要立足于基本事实——对于中国而言。一个混乱的、革命动荡中的俄罗斯,远好过一个稳定的、蒸蒸rì上的俄罗斯。无论中俄两国在这场战争中如何的亲密,最终这两个国家因其地缘原因。仍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新的对抗。
    至于中国可能出兵俄罗斯,在大使馆的职业外交官们看来,更是没有一丝可能xìng,因为中国是协约国成员,至少在俄罗斯仍为协约国成员时,中国绝不会冒着同协约国家开战的风险,向俄罗斯宣战。
    可是即便是明白这些道理,马歇尔依旧认为这样一个行动不但讲得通,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在北方投入了太多的军队,而且现在中国又无意在俄罗斯政局恢复稳定之前,向俄罗斯派出远征军,即便是所谓的东亚远征军,亦停止派出,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仍然不断的向中俄边界各地调派着物资。
    根据目前的情报,显示,中国在中俄边界沿铁路地区,布置了超过一百座兵站,每一座兵站都屯积着大量的军需物资,这些物资足够进行一场规模前所未来的战争,而且,其物资储备仍然在不断的增加之中。
    “而我之所以坚信中国很有可能出兵干涉俄罗斯,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俄罗斯被刺杀的末代沙皇米哈伊尔二世的女儿,和中国皇太子之间的婚事,使得中国得已确信,其对俄罗斯政局有充分的理由加以干涉,当然,这只是推测!”
    但随后,马歇尔又论证道,他从新近看过的大量历史书中举了许多例子,而且这种借助姻亲,在动乱时。宣扬自身具备其政权继承权的事件,在历史上可谓是数不胜数,如果一但中国借助这一理由。入侵俄罗斯,以俄罗斯目前的现况,很有可能会导致一个国家的彻底崩溃。
    “总之,现在的临时zhèng fǔ。根本没有能力阻止中**队的入侵,即便在战争结束后的几年间,俄罗斯亦没有足够的能力阻止中国人的入侵……为避免这一切的发生的,美国必须尽早的做好准备,从而避免界的措手不及!”
    在写完报告之后。马歇尔把复写纸撕碎丢进纸篓,把报告的正本和两份副本揣在衬衫里,和衣倒在那张红皮躺椅上睡着了。可是他睡了一会后,却是睡的很不安宁。等他睁大眼睛时,太阳正从树梢间shè进微弱的霞光。
    和以往一样,马歇尔先是冲了淋浴,然后换上了一身衣服,把报告又读了一遍。随后便把报告放入保险柜之中。这份报告并不是他这个初级武官能够递交白宫的,他必须要等待合适的机会。
    因为大使馆内没有什么事物,所以,马歇尔和平时一样,就离开大使馆,然后使馆区朝着光复大街走去。一路上,他的脑海中还思索着那份文件。比起他曾研究过的大使馆的报告来。他这份是对全面战略的冒昧的探讨,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和职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他不可能直接把报告交给白宫。
    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他是根据事实来写的,他觉得做为一名驻外军官,他有充分的理由和职责去书写那样的技术xìng报告,而且他还打算写一份新的报告,是对中国的战争潜力的全面分析的报告,当然,尽管他知道自己有这个责任去写,但是却并不意识着,他有足够的权力能够把自己的报告送交到白宫。
    “也许应该可以寻找另一个渠道!”
    就在他思索的时候,他人已经走近了光复大道,这条大道时至今rì依然是全世界最宽敞、最长的一条街道,在过去的多年间,曾有无数次提议要求将这条大街改名,比如改成“帝国大道”之类的名称,可是最终所有的提议都被那位改变这个国家的皇帝所否决,而他否决改名的原因非常简单,正如那些要求改名的人一样的理由。
    光复大街这个名称可以提醒每一个中国人不会忘记一个历史——中国曾遭受异族殖民奴役的历史,不会忘记国家内乱导致了明帝国的毁灭和汉民族几近族灭以及文化消沦的事实,也正是他的坚持下,光复大街依然还是那个光复大街,在某种程度上这里的一切都象征着这个国家所曾遭受的惨痛的历史和历史荣誉,无论是大街两侧的诸子雕塑,还是军人雕塑,无时不刻的在提醒着人们要注意这一点。
    在走到街口时,街口有一座街心花园,而在街心花园内耸立着一座雕像,那是一座无名军人雕像,花岗石像座上一个衣衫褴褛的士兵,雕像上的士兵显然是受伤的模样,可是他的双手拄持着步枪,神情显得极为坚毅,目光更是极为坚定,似乎伤势并不能阻挡他的进攻。
    像这样的以军人为主题的雕像仅在南京就修建有多达六百余座,而在全中国,几乎每一个城市、每一座公园都可以看到军人雕像,那些雕像中的绝大多数是由皇帝批准的授予某一种杰出的阵亡军人的纪念碑,当然,更多的却是无名军人雕像。
    可以说,在中国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这些军人雕像,而之所以修建如此众多的军人雕像,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提醒中国人注意一点——中华帝国的建立,正是通过这些军人的牺牲,军人们的牺牲光复了这个民族,军人们的牺牲建立了这个国家,同样也是军人们的牺牲成就了这个国家的地位。
    “自光复起义起至中rì冲突,423564名光荣的光复军战士和近卫军战士为民族的解放、为国家的地位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对于军人,我等国民需永怀感激之心……”
    在经过那座雕像时,虽说看不懂中文,但是马歇尔还是知道雕像下的“圣谕”,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任何一个“升平时代”会像现在这样,对军人极尽推崇,极尽提升军人的地位,甚至不惜出台专门的法律以保障军人的地位。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于那位“士兵的皇帝”,那位皇帝对于军人有一种心理上的偏坦和信任。
    “殷股之臣正是朕之强军!”
    或许。正是得益于此,直到现在,军队仍然都是皇家最值得信赖的力量,而其多年来也从未辜负过皇家的信任。多年前“西北教乱”期间。无认是国会或者zhèng fǔ都曾经动摇过,可皇帝却坚决支持镇压,而军队则是这一政策的支持者,准确的来说,在中**队是皇命的追随者。为支持皇帝的镇压决定,军队派出数十万军队,不惜代价的清剿教乱暴徒,最终,军队的刺刀改变了一切。
    在去教策化的过程中,军队出兵占领寺院,将寺院改为学校或者儒教院,同时还派出军队保护学校、儒教院。直接保护青少年接受儒教教育。甚至直到现在,军队仍然坚定不移的执行着当年的去教化策略,从而最终达到皇帝陛下所说的“去教化目标”。
    军队支持皇帝,皇帝信任军队!
    想着在这个东方国家之中,军队和皇帝之间那种极为特殊的信任和那种相互依存的关系,马歇尔不禁在心下暗自叹息。尽管享有**地位的军队表面上从不干涉政务,可是军队却通过皇帝本人直接干涉政治。这或许是当年这个皇帝的有意为之,而现在看来。这或许也是一种稳定的政体形式。
    皇帝本人依靠着军队的支持,在国会和zhèng fǔ之上,处于一种极为超然的存在,不断的平衡两者的权力,这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了中国政局的某种稳定,同时让中国这个具有千年dú cái传统的国家,慢慢的习惯现代政治,进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