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珍珑.无双局 >

第111章

珍珑.无双局-第111章

小说: 珍珑.无双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穆澜拱手见礼:“学生的先生是国之大儒。学生总要为他老人家的颜面着想,是以请祭酒大人解惑。”
  她瞄了眼祭酒大人日常处理事务的房间。没有看到任何异常的陈设。话里的意思是因着杜之仙的名声而来。然而目光触碰,两人心知肚明,是为了灵光寺的梅于氏。
  陈瀚方离座而起,缓步走出厢房:“随本官走走吧。”
  两人走进了院子旁边的树林。一直走到那棵著名的柏桑树下。
  “多年以前,本官也是国子监里的一名监生。”陈瀚方望着树轻叹,“后来考取功名,留在了国子监。一步步走到今天。”
  穆澜沉默地听着。
  林中清静,阳光安静地从枝叶间洒落。她不知道陈瀚方想给自己讲一个什么故事。
  陈瀚方话锋一转:“你师父过世前曾给本官写了一封信。嘱本官照拂于你。”
  穆澜猛地抬起了头。
  陈瀚方微笑着望着她:“杜先生是我的恩师。你,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是我的小师弟。”
  他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递给了穆澜。封皮上的字迹很熟悉,穆澜看了十年,太过眼熟。她取出信看了。信写的很简单,告诉陈瀚方,他的小师弟会进国子监,请他多为照拂。无他。
  “灵光寺一案锦衣卫尚未结案。小师弟若写别的故事,本官录你进六堂并无顾忌。国子监终是读书的地方。牵涉到命案,终究不好。是以,我没有录取你。”
  “学生明白了。”
  一个口称小师弟,一个自称学生。两种不同的称呼代表的意义明显不同。
  陈瀚方几不可见地蹙了蹙眉。终于下定了决心:“你进过梅于氏的厢房?所以心有疑虑?”
  “师兄也进过厢房,难道真没看到梅于氏临死前手指蘸血写下的字?”
  听到这声师兄,陈瀚方眼睛亮了亮,温和地说道:“当时我心急,带着两名监生一共入内,是真没有看见。也许慌乱中将那个字迹踩模糊了。小师弟误会我了。”
  穆澜腼腆地低下了头:“对不起。师兄。我以为……”
  “你以为我没有录取你,是因为你故事里的那个踩模糊的字迹?”陈瀚方爽朗地笑了起来。
  穆澜的脸似乎更红了,羞愧地朝陈瀚方拱手行礼,以示歉意。
  陈瀚方很好奇:“你看到梅于氏写下的是什么?可以告诉查案的锦衣卫。”
  穆澜犹豫起来:“师兄才说过,最好不要牵涉命案。我看到的也许是梅于氏挣扎时无意画出的指痕,并没有确切的意思。她毕竟得了健忘症多年……”
  “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认真读书方对得起先生的教诲。”陈瀚方亲切地拍了拍她的肩:“明年还有机会考进六堂。有我在,小师弟前程定无忧。”
  “谢大人提携。”穆澜感激地行礼。
  陈瀚方满意地离开了树林。
  此地无银三百两!梅于氏写下的十字很重要。
  从前因邱明堂案,老头儿列出一堆人名。而让她最开始查的人,就是陈瀚方。然而杜之仙却私下里写信让陈瀚方在国子监照顾自己。老头儿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也许,她的行动应该更迅速。穆澜感觉到那重重迷雾中有一处光亮,离她已经不远了。
  ………
  明天回家,一天一章把大家看得一头雾水。快了。等我哦。爱你们。


第172章 捕鱼的人
  夜幕降临。
  内阁首辅胡牧山用了晚饭,沿着后花园那十来株美丽的辛夷花树朝后行去。服侍的老管家挑着灯笼,小心照着路。
  绕过花树后小小的池塘,靠近后院墙的假山与藤蔓花草小心遮掩着一间不起院的院子。这是胡牧山的内书房。
  院外看守的护院上前见礼。胡牧山摆了摆手,提襟迈进了门槛。老管家安静地跟进去,将院门关了,站在了门口。
  院子很小,正面是一排三间正房,左右两侧各有一间厢房。
  胡牧山独自进了正房,掩上了房门。
  打开墙角的柜子。胡牧山从衣襟内取了柄钥匙,熟练地在柜壁上找到了锁孔一拧一推,柜壁像一道门轻轻被他推开。他提着盏小巧的琉璃罩灯盏走了进去。
  在通道里走了片刻就到了尽头。他再次推开一道门出去,出现在一间极阔的房间里。
  五间打通的厅堂极其宽敞,书架密密堆到了顶,摆满了书籍。
  屋顶没有搭卷棚设承尘,露出高高的房梁。室内正中摆放着一张极其宽大的书案,足足占去了两间屋子的长度。书案正中放着一盏烛台,灯光不弱,却无法将五间厅堂映亮。书案另一头坐着个男子,昏暗的灯光模糊了他的面容。
  胡牧山走到书案旁,将手里的灯盏放在了桌子上,吹熄烛火,坐了下来。
  两人隔着长长的书案沉默的对坐着。书案尽头的男人扭动着脖子,看着四周高大的书架发出一声叹息:“没有再送书来了。”
  胡牧山明白他的意思,苦笑道:“总算没有再送书来了。”
  幸亏陈瀚方查看的是御书楼收藏的杂书。就算是这样,两年间换掉的书也堆满了五间厅堂。总不能将御书楼全部的书都给淘换了。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对面的男人吟出了陈瀚方出的试题,微嘲地说道,“陈瀚方忍不住了。看来他也没有找到书里的东西。”
  胡牧山佩服的朝对面看了过去:“您目光深远,多年前就在国子监布下了眼线。那时您就知晓陈瀚方有古怪?”
  那人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当年于红梅出宫,去了一趟国子监。我一直想不明白她去国子监做什么。如今看来,她是去找陈瀚方。”
  胡牧山微笑地奉承道:“您深谋远虑。”
  “小心谨慎一点总是好的。我的人在国子监盯了那么多年都没有发现端倪。也许于红梅只是无意中经过。这么多年,我本已放弃。若非两年前皇上亲政后派禁军保护御书楼,安插进去一个百户。也不能发现陈瀚方有古怪。盯着他,这才找到了梅于氏。所幸不晚,赶在梅于氏开口前灭了口。”
  “梅于氏死了。陈瀚方还有留着的必要?”胡牧山看向对面阴影中的男人道,“此题一出,有心人都能嗅到其中的味道。依本官看来,断了这条线才算安全。”
  “陈瀚方的命已如蝼蚁。”那人望着四壁的书,话语里露出不甘与愤怒,“他在找什么呢?于红梅那贱婢一定留了东西给他。这东西万不能流落出去。”
  胡牧山轻声说道:“陈瀚方已经忍不住了。他这道题,不是给新监生们出的。是有意透露,想把水搅混了。”
  那人冷冷说道:“从前陈瀚方是我们想钓出的鱼。如今他已经变成了鱼饵。他想搅混了水,我也想看看这水底下究竟还藏着多少条漏网的鱼。东厂的眼睛不是瞎子。谭诚的义子已进了国子监。一石二鸟之计。他也在等着捞鱼。”
  胡牧山沉默了会,赞同了对方的话:“做渔夫也不错。”
  鹤蚌相争,最终还是渔夫得利。
  那人转移开话题:“你亲去穆家吃了碗面,还有记忆?”
  胡牧山笑道:“记不住了,并无熟悉的感觉。谭诚亲眼看过杜之仙的关门弟子,似并无可疑之处。”
  “那阉狗眼力不错。他瞧过无疑,便就是了。”那人似想到了什么,轻笑道,“杜之仙老谋深算,断不会将意图轻易暴露人前。他的关门弟子大张旗鼓奉旨进国子监,用来迷惑人罢了。”
  “虽是枚过河小卒,也有几分本事。得了皇上青睐,发现了花匠老岳。”胡牧山淡淡地提醒对方。
  那人不以为然:“皇上看在杜之仙的份上对穆澜青睐有加。若无几分本事,杜之仙也不会将她抛出来。不过,锦衣卫丁铃接手灵光寺一案。前些日子,他去了掖庭查阅宫人档案。”
  胡牧山清楚,丁铃自然是查不到的。
  那人似想到了什么,蹙眉道:“侯继祖夫妇进京了。毁灭河堤者不知是谁。”
  “总之是与东厂过不去的人。”
  “且看着吧。”
  胡牧山知道谈话到此结束。他点亮了灯,沿着来路回去了。
  ………………………………………
  层云之中突然刺出道道闪电,雷轰隆炸响。大雨滂沱。
  京郊驿站内,东厂大档头李玉隼站在回廊中,望着檐下如线般的雨幕出神。天明就能押解侯继祖夫妇进京城。如果锦衣卫有心破坏,这是最后一夜。
  从淮安进京,沿途他严防死守,一路无事。难道对方早就打定主意以逸待劳,守在进京的最后一站?
  “小心戒备。挨到天明。”
  他吩咐着下属,回头望了眼身后的厢房。到现在侯继祖夫妇尚不知道沈郎中在金殿撞柱身亡,独子抹喉跳了御书楼。侯继祖情绪尚算稳定,只盼着进京申冤,尚算配合。
  是谁在嫁祸东厂?三十万两库银造假,对方的势力不可小觑。迎着扑面而来的风雨,李玉隼仿佛感觉到暗处的狂风骤雨向东厂扑来。
  “锦衣五秀。莫琴。”李玉隼念着这个名字,想起临行前督主的叮嘱,眼中露出强烈的战意。
  他是东厂最锐利的刀。莫琴会不会也是锦衣五秀中最强的那个人?
  李玉隼站在厢房前,握紧了手里的刀。厢房内外至少有十五名东厂高手。莫琴能以一敌十六?他不相信。
  这时天际再次被闪电耀亮,雷声如霹雳炸开,震得他的心脏巨震。李玉隼瞳孔猛然收缩:“来了!”
  雷劈中了相邻的院子,不知是何缘故,燃起了大火。风雨声中,驿站马嘶人声响成了一片。
  唯独东厂所居的院子,仍保持着静默。
  李玉隼冷笑,这种拙劣的声东击西之计也能引开自己?
  混乱之中,他耳朵微动,刀瞬间出鞘,人如鹰隼飞出了回廊。长刀划开雨幕,将一枝羽箭斩成两截。就在这刹那间,他看到不远处,另一枝羽箭雪亮的箭簇刺破雨幕钉在了屋顶上。
  轰地一声,屋顶炸开,火沿着瓦檐不惧风雨燃了起来。
  对方竟早在屋顶上埋下了火油!李玉隼在空中倒翻落在了回廊上,一脚踢开厢房的门,退回了房中。
  头顶被炸开一个洞,火顺着房梁在大雨中无惧地燃烧起来。


第173章 洞里的黄雀
  雨挟杂着雷声从破洞中哗啦啦地落下,火却未灭,瞧着极为诡异。
  厢房中七八名东厂番子将侯继祖夫妇围在中央。光亮明暗闪烁间,耀出了这对苦命夫妇脸上的惊恐。
  “若要灭口,东厂有的是办法。”李玉隼再一次告诉这对夫妇,“指望对方救走你们是愚蠢的想法。”
  身为淮安知府,侯继祖也有几分眼力。心里再厌恶东厂,也明白李玉隼话里的意思,咬牙道:“不到大理寺,本官什么都不会说。”
  “如果我防不住,对方杀了你们夫妇,谁替你们伸冤?”
  侯耀祖握紧了夫人的手,一字字说道:“就算本官夫妇死在这里。谭公公也不会接下这盆污水。此案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李玉隼握紧了刀柄,真想一刀宰了这个固执知府。
  督主说的没错,有人想陷害东厂。而侯耀祖已经知晓了是谁换掉了库银。拿到他心里藏着的证据,他们夫妇的死活就不重要了。
  “放心。你们会活着进大理寺。”
  只要坚持到天明。李玉隼镇定地站着,望着大开的房门想,以不变应万变。他不相信来人还能在自己眼皮底下杀了侯耀祖夫妇。
  一道闪电刺破天际,瞬间的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