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698章

执宰大明-第698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这是张太后的意思,那么意味着张太后对朝局被文武权贵把持不满,很可能会出手强化君权,届时他将受到重用。
  可要是这是越王自己的意思,事情就变得比较复杂,或许越王是在为太子考虑,但也可能他别有居心,到时候如果支持越王的话势必会受到太后和朝臣们的双重打击。
  所以陈泰不得不慎重,想要弄清楚这件事情究竟是谁的意思。
  “如果不是太后传召,义国公认为本王能从那些锦衣卫手里脱身赶来京城?”越王清楚陈泰的用意,微笑着反问了一句。
  陈泰的眉头不由得皱了皱,当越王出现在宣德帝的灵柩前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偷偷跑回来的,可后来转念一想越王是被宣德帝派锦衣卫押走的,如果没有张太后的懿旨越王根本就不可能回来。
  因此,越王究竟是自己偷跑回来还是被张太后用懿旨招来的都有可能,使得外界开始对张太后的言行举止进行揣摩。
  虽然张太后从不干涉朝政,可如今涉及到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张太后要是再不出手的话可就是有些失职了。
  “王爷,你想本公如何做?”陈泰无法分清越王所说话的真伪,他现在并没有其他的选择,于是沉吟了一下后问道。
  “本王希望义国公能在朝堂上站在本王这一边,一起巩固大明的江山社稷,免得其落于贼人之手。”越王郑重其事地望着陈泰,一字一句地说道,“等朝中局势稳定后,本王一定不会忘了义国公的功劳!”
  “王爷言重了,效忠皇上是本公的职责,本公届时会支持王爷。”陈泰沉吟了一下,一本正经地回答道,他要是不答应越王的话恐怕越王会想办法先除掉他。
  “皇上和太后也会记住你的功劳。”越王听出了陈泰言语中依旧效忠皇权的意思,嘴角流露出一丝笑容,“本王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办,希望义国公能给本王派来两名信得过的手下,最好是生面孔。”
  “好,本公这就安排。”陈泰不清楚越王这是何意,他没有办法拒绝越王的这个要求,因此沉声问道,“王爷什么时候需要?”
  “明天。”越王沉吟了一下,叮嘱陈泰道,“义国公,此事事关重大,只有你清楚就行了,不要让其他人知道。”
  “本公明白,明天就把事情办好。”陈泰没想到越王要人要得如此之急,虽然心中觉得有些意外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越王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他并没有久留的意思,与陈泰寒暄了几句后就告辞离开。
  为了避免惹人怀疑陈泰只是将越王和王杰送到了客厅所在院落的院门口,望着两人远去的背影微微皱起了眉头,也不知为何他隐隐约约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同时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或许他的命运将迎来一个巨大的转变。


第829章 各展所能

  大年初八的上午,在景山寿皇殿给宣德帝守灵的周征被孙皇后召去了坤宁宫。
  周征来到坤宁宫时孙皇后正在呵斥一名做错事的宫女,吓得那名宫女浑身发抖地跪在地上。
  “起来吧,下不为例,否则本宫就将你赶出坤宁宫。”见周征来了,孙皇后心烦意乱地冲着那名宫女挥了一下手。
  “谢皇后娘娘。”那名宫女闻言顿时如释重负,给孙皇后磕了一个头后躬身离去,她刚才只不过走路的脚步声大了一点儿就被孙皇后教训了一顿。
  这几天孙皇后的精神很不好,情绪显得有些激动,特别容易动怒,之所以这样自然是因为越王的到来。
  虽然别人不清楚,可孙皇后心里明白,越王并不是奉张太后的懿旨来的京城,因为张太后在得知越王来后也非常吃惊。
  原本,孙皇后以为张太后会赶走越王,可张太后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让越王留下来协助操办宣德帝的丧事。
  尤为令孙皇后不安的是,她已经听说了不少朝廷官员前去拜会越王,这对她而言很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由于大明禁止皇亲国戚从政,而且与皇族联姻的都不是名门望族,因此孙皇后并没有什么人可以依仗的。
  以孙皇后为例,她嫁给宣德帝为嫔的时候父亲只不过是永城县的主薄,所以无法指望娘家人。
  明太祖的这种做法彻底扫除了外戚干政的可能,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出现君弱臣强的局面皇室的人将很难应对。
  为了太子,孙皇后自然不能无动于衷,而且因为宣德帝废除了胡皇后使得她在朝廷里的名声不佳,包括杨士奇在内的众多官员当年都反对废后,因此值得她信任又能对太子形成强有力帮助的朝廷权贵也就屈指可数了,周征很显然就是其中的一个。
  周征是勋贵里忠于皇权的那一部分人,当年汉王用高官显爵都没能将其拉拢过去,因此值得孙皇后信赖。
  更何况,周征是李云天的老丈人,李云天又是太子的老师,周征与太子之间也算有着一层密切的联系。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并没有死在京畿都督府的那场大火里,李云天在朝堂上肯定会站在太子这一边,那么周征也唯有这样做,因为镇国公府和忠国公府同气连枝,肯定会同进共退。
  “臣周征参见皇后娘娘。”等那名被呵斥的宫女离开后,周征上前躬身给孙皇后行礼,在新帝登基前孙皇后依然是大明的皇后,只有新帝登基后才成为太后。
  “忠国公,在朝廷所有的勋贵中,你和镇国公是大行皇帝最为信任的两个人,如果太子有难的话我们孤儿寡母也唯有依靠你与镇国公了。”
  张太后支走了下人,只留一名贴身女官在身边,等周征落座后神情落寞地向他说道。
  “皇后言重了,给太子尽忠是臣的本分。”周征闻言吃了一惊,连忙站起身恭声回答。
  “忠国公,想必你已经知道镇国公逃过了京畿都督府大火一事,本宫对你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如今镇国公不方便出面,联络朝中勋贵的事情就依靠你了。”
  孙皇后有些黯然地一笑,忧心忡忡地望着周征,“越王此次回京来者不善,频繁结交京中权贵,本宫担心他另有所图。”
  “皇后放心,臣会联合朝中勋贵全力支持太子。”周征清楚孙皇后现在的焦急心态,于是郑重其事地回答。
  周征是朝廷勋贵中唯一一个知道李云天还活着的人,作为李云天的岳父他深得李云天的信任,况且李云天也需要周征来配合,所以就悄悄把实情通过雷婷告诉了周征。
  以周征的沉稳和老练,李云天并不担心他把消息泄露出去,而他之所以没有告诉周雨婷等人正是为了防备被人看出破绽,万一躲在幕后的人察觉而按兵不动的话那么以后李云天还要耗费更多的精力与其周旋,很多谜团也无法搞清。
  “忠国公,你是皇上所选的托孤重臣,本宫就将太子托付于你和镇国公了。”见周征表态,孙皇后顿时松了一口气,神情严肃地向周征说道,她很清楚如果事态激化的话届时唯有用武力解决。
  “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征再度向孙皇后一躬身,给孙皇后吃了一颗定心丸。
  周征离开坤宁宫不久,孙皇后又先后把杨荣和胡滢传召了过来,希望借助两人来拉拢朝中的文官集团。
  孙皇后之所以选择杨荣和胡滢并非没有原因,杨荣当年在废胡皇后一事上支持宣德帝,并且出了不少主意,因此是文臣集团中难得的与孙皇后走得近的重臣。
  而胡滢在永乐帝时期就是永乐帝的心腹,被永乐帝暗中派去寻找靖难后失踪的建文帝下落,后来又被宣德帝重用,对其接连提拔一直升到礼部尚书的高位而且还兼理户部,其风头在朝堂众臣中风头一时无两。
  由于宣德帝对胡滢有知遇之恩,再加上其已经位极人臣,因此胡滢于情于理都要支持太子,否则的话不仅要受到外界的非议而且死后也无法去见宣德帝,故而孙皇后对胡滢十分看重。
  其实,拉拢胡滢是李云天对孙皇后的建议,从目前朝堂上的局势来看胡滢在六部受到了吏部尚书郭琎和户部尚书刘中敷的挑战,如果太子不能顺利登基又或者大权旁落的话那么他的地位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越王掌控了朝堂上的政局那么肯定会拿胡滢开刀,既是杀鸡骇猴震慑六部同时也是扶持亲信担任礼部尚书。
  胡滢即便是想要投靠越王,可由于其与宣德帝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能否得到越王的信任殊难预料,礼部尚书是一个与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同样重要的位子,越王肯定会安插自己人。
  再者说了,郭琎和刘中敷为了对抗胡滢,有很大的几率会被越王拉拢,毕竟两人没有胡滢与太子之间的关系亲密,故而选择越王作为后盾。
  宣德帝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他精心挑选的用来相互制衡的十二位托孤大臣会在越王“咄咄逼人”的攻势下发生分裂,进而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杨荣和胡滢随后开始联络朝中关系亲近的文官,准备等宣德帝的头七一过就向张太后奏请太子登基,以免夜长梦多。
  通常来说,如果不是形势紧急的话要等到大行皇帝出殡后新帝才正式登基,可现在的情形很显然对太子不利,因此太子越早登基对其越有利,有越有利于稳定大明的朝局。
  孙皇后召见了周征、杨荣和胡滢,越王也没有闲着,频频与朝中的文武大臣相见,打着张太后的名义坑蒙拐骗,大肆拉拢朝中的文武大员。
  其实对于大部分朝臣来说,无论太子还是越王登基对他们都没有什么影响,毕竟太子和越王都有登基的资格,那种顽固不化的迂腐臣子毕竟只占少数,否则当年也不会永乐帝一进城南京城的纳西文武大臣们就争相前去投靠。
  说到底,太子和越王谁能一承大统,就要看两人谁的实力更强,越王虽然只是一个闲散王爷,但他这些年在京城并不是白待的有着庞大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个时候就充分地得以应用。
  大年初八的下午,越王特意去了一趟镇国公府去吊唁李云天,在灵柩前历数了李云天曾经立下的赫赫功劳,对李云天是大加赞赏,听得现场的人唏嘘不已。
  在京城的各方势力中,越王最想拉拢的就是镇国公府,如果搁在以前的话他没有这个机会,因为李云天是太子的老师肯定会支持太子。
  可现在形势不同,由于宣德帝的猜忌李云天莫名其妙地死在京畿都督府大大火中,这就使得太子与镇国公府之间产生了一道难以愈合的裂痕,正好可以使得越王趁虚而入,对镇国公府进行拉拢。
  作为骁武军一系勋贵的精神支柱,镇国公府的意向决定了讲武堂武官和骁武军将领的态度,而城外骁武军大营的数万骁武军士兵是大明最为精锐的军事力量,将会左右京城政局的发展。
  换句话来说,镇国公府在太子和越王之间支持谁,那么谁就在京城有了压倒对方的军事力量,而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改朝换代莫不是以暴力为基础的,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确保在皇位争夺中有压倒对方的优势。
  对于越王伸来的橄榄枝,周雨婷表现得中规中矩,既没有接受但也没有拒绝,这使得越王禁不住松了一口气。
  考虑到镇国公府与太子一直以来关系融洽,周雨婷没有拒绝他的好意已经达到了越王的目标,这意味着镇国公府依旧对宣德帝有着非常强烈的怨念,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