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 >

第277章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第277章

小说: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一个常备步兵师下辖两个步兵旅,每一个步兵旅由两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以及一个工兵营和辎重营组成;每一个步兵团由三个步兵营组成;每一个步兵营则由四个步兵连组成;每一个步兵连由三个步兵排组成,每一个步兵排由三个步兵班组成,每一个步兵班十四人,以班为最小的作战单位。
    其中,每一个步兵团直属一个臼炮连,装备0毫米臼炮6门,以及一个迫击炮连,装备8毫米迫击炮6门。
    而每一个炮兵团则由一个野炮营和两个臼炮营组成,每一个野炮营由三个野炮连组成,每一个野炮连装备75毫米速射炮6门;每一个臼炮营由三个臼炮连组成,每一个臼炮连配备150毫米臼炮6门。
    步兵的装备是,每一个步兵营直属马克沁重机枪4挺,而每一个步兵连直属掷弹筒3具,每人都配备中国仿制的德国188式毛瑟步枪,军官则配备“竹节炮”战斗手枪。
    而由于在抗俄战争中体会到了骑兵的作用,原先对这个时代的骑兵具有一定偏见的孙纲这回改变了看法,在师一级作战单位当中配属骑兵团,每一个骑兵团由四个骑兵连组成,每一个骑兵连由200名骑兵组成,配备长刀和骑枪作战,作为一支快速机动的兵力。
    这样的话,算上工兵营和辎重营,整个一个常备作战师的总兵力约为15000到20000人,共装备75毫米速射炮18门,150毫米臼炮36门,0毫米臼炮24门,80毫米迫击炮24门,马克沁重机枪48挺,约150具掷弹筒。
    由于此次抗俄战争中加特林机枪的射速太快,以及笨重不灵上弹费事等缺点暴露了出来,使得战斗中的机枪手常常处于危险当中,孙纲的“美女学生”金舜姬就是在操作加特林机枪时受伤的,那还是在防护比较好的装甲列车上。因此很多官兵偏爱马克沁机枪,结果导致了中国陆军装备的又一次重大变化。
    因为“美女学生受伤”这件事对孙纲的“刺激”很大,是以让他决定在新建陆军中取消加特林机枪的使用,全部采用相对安全性较高的马克沁机枪。
    孙纲原先对“水冷式”的马克沁重机枪的笨重枪管存有“偏见”,曾经和手下人商量想采用法国的哈乞开斯式“气冷式”机枪,但后来发现这个“气冷式”比“水冷式”还沉,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外国没有合用的,他就准备自己想办法让那个什么“理工研究会”的牛人们想办法弄一种火力强大的轻便机枪出来。
    打题目时才发现,一不小心四百章了,简直不敢相信,谢谢大家的支持!分页封推啦!加油啊!   

(四百零一)重组海军
    (四百零一)重组海军有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再想研发新式武器就要容易多了。''
    孙纲现在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又有了一定的发展时间,只要抓紧时间不走弯路,中国就会在下一次挑战到来之前,得到一支前所未有的海陆强军!
    孙纲计划先以他手中的这些陆军为基础,组建十个陆军师,构成中国陆军的骨干,然后再以此进行扩充,建设一支真正的中国“国防军”出来。
    李鸿章随后批准了他的“建军”计划,并让度支部按需拨付款项,让他立刻着手组建新式陆
    李鸿章还批准了孙纲关于任命陆军主要将领的名单,中国新式陆军的框架,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华夏共和国”执政李鸿章以“政务院”的名义,任命了“华夏共和国国防军”的第一批十个师长,分别是段祺瑞、曹锟、冯国璋、吴佩孚、张作霖、马玉昆、刘永福、吴禄贞、周家恩和徐邦道。他们各自所属的部队则分别改编为“华夏共和国国防军”第一师至第十师。
    聂士成部武毅军则改编为“华夏共和国国防军”近卫师,作为守卫京城的卫戍部队,由聂士成任师长,詹淑啸的北洋特攻队则改编为“华夏共和国国防军”海军陆战师,独立于海陆军之外,成为了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师长由詹淑啸担任。而象防守天津大沽口的罗荣光部炮兵和防守旅顺地张文宣及防守威海的孙万林等军,则统一改编为海岸炮兵。和一些其它部队一起,做为中国新建陆军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
    新建陆军各师以参加过抗俄战争地官兵为骨干,再从各省练军防勇和旗兵当中挑选精壮无陋习者补充新军兵员。凡有陋习和触犯刑律者都被从军队当中清除了出去。
    中国陆军的重新组建,正在按计划一步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队伍拉得还挺快。”马知道后颇有些赞赏地对孙纲说道。“你还真是挺适合干这一行地。当初银行为什么不用你呢?”
    “都用咱们这样的,那些行长不得去喝风啊。”孙纲嘿嘿一笑。说道。
    “陆军弄得不错,海军你打算怎么办?”马又问道,
    “根据各个舰队不同地职能,重新安排一下。”孙纲答道,
    对于海军,他也有了既定的规划,已经提交给了李鸿章,并得到了批准。
    对于中国海军的四支舰队。他决定按照防守地域和职责的不同,重新进行规划,以适应未来复杂的作战环境。
    因为孙纲看到,宋明以来的海上贸易的发展,已经让中国的经济重心由中原地区移至沿海地区,而沿海地区恰恰容易遭受敌对国家从海上地入侵,如果想要保证这一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必须把中国海军的防守范围扩大,以外海的岛屿为基地,采取“弹性防御”的战略。不能只局限于中国的海岸线。
    而朝鲜。琉球,台湾岛和海南岛。以及南沙群岛这些地方,可以形成一个近海防御岛链,不论谁想通过海路进攻中国,都要把这些“钉子”拔了才能攻入中国本土!
    这样一来,中国的海上防线就可以保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安全!
    所以,中国海军的四支舰队不能只守在家门口,而是应该走出去!
    北洋舰队作为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其成军之初地目地是为了防守渤海黄海地区及守卫京师的门户地区,包括山东半岛一带。而孙纲对于北洋舰队未来地发展,则是要把北洋舰队建成中国海军的主战打击舰队,成为中国的海上铁拳!
    中国海军的第二大舰队南洋舰队则应该将防御范围扩大到琉球群岛,而福建舰队的防御范围应该扩大到台湾岛,广东舰队的防御范围则应该扩大到南海一带。
    这一次抗俄战争中,俄国东调的波罗的海分舰队因为英国的阻挠和主帅马卡洛夫的意外遇袭受伤,没有能够到达中国沿海,使中国沿海地区避免了一场浩劫,对中国来说,应该是运气好的成份多一些。
    如果没有“黑猫船长”余波尔和他手下的海外爱国官兵组织的这次奇袭,马卡洛夫舰队顺利到达中国海面的话,中国海军不知要花费多大的代价,才能阻止俄国海军的进攻。
    这件事也提醒了孙纲,中国海军在有限的发展时间里,必须把海上防守的范围扩大到外海岛链,如果下次对俄作战,俄国海军再从欧洲东来的话,中国海军就可以在外海迎击俄国舰队,阻止战火波及到本土!
    根据这个原则,孙纲通过电报和四洋水师提督商议之后,决定对中国海军的四支舰队进行重组。
    首先,孙纲以军务部长的身份下令,中国海军的四支舰队名称由前清旧式的“水师”变为“舰队”,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的名称保持不变,福建水师和台湾水师合并,更名为“海峡舰队”,广东水师更名为“越洋舰队”,原来的水师提督改称“舰队司令”,以求和国际接轨。
    这样,中国海军由“北洋舰队”、“南洋舰队”、“海峡舰队”和“越洋舰队”四支舰队组成,统一归军务部长节制,平时在各防区内防守,战时组成海军联合舰队,称“大洋舰队”。
    按照孙纲的命令,仿照北洋舰队司令半年驻旅顺,半年驻威海的惯例,南洋舰队司令林国祥半年驻上海,半年驻琉球那霸;海峡舰队司令刘步蟾半年驻福州,半年驻台湾基隆。将中国海军的防守范围扩大到外海岛链。
    为了增强其他三支舰队的实力,孙纲下令将北洋舰队的“海天”、“海圻”两艘巡洋舰调给南洋舰队,“海容”、“海筹”、“海琛”三艘巡洋舰调给了海峡舰队,“海陵”、“海勋”、“追日”三艘巡洋舰调给了越洋舰队。
    林国祥、刘步蟾和程璧光知道后都十分高兴,北洋一下子就分出去了八艘巡洋舰给他们,这“礼”送的也属实大了点。
    北洋舰队司令叶祖圭倒没觉得太“肉痛”,因为他已经知道了,改装后的两艘俄国大型巡洋舰“留里克”号和“阿斯科尔德”号,肯定是自己的了。
    还有一艘六千多吨的正在改装的“米宁”号舰载鱼雷艇母舰。
    甚至北洋船政局从智利买来的那些大型巡洋舰,也肯定是非北洋舰队莫属了。
    包括北洋船政局现在还在日夜赶工的舰船,将来也大都是北洋舰队的了。
    北洋舰队将成为中国海军的主战舰队,这个消息让叶祖圭和北洋舰队的海军众将们听了都兴奋不已。
    孙纲随后还向李鸿章建议说,“己亥之乱”前的清朝政府曾要在天津大沽口举行“海军会操”,并邀请各国参加“海上阅舰式”,各国政府都已经答应了,但因为中国发生战乱而未能举行,“华夏共和国”取代清朝成立后,不妨向各国“重申前意”,表达“同友邦敦睦之意,且可扬我国威军威,使列国不敢轻易启衅。”
    李鸿章召开政务院会议商议后表示了同意,并让外务部再次向各国驻北京使馆发出了邀请的正式照会,各国都作出了积极回应,连俄国人都表示要派船参加。
    俄国人的这个养气功夫,属实非同一般。
    由于“华夏共和国”现在取代了清朝,在一定程度上给原来和清朝保持“宗藩”关系的中国属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经过朝鲜的率先“表态”,这个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在清王朝全盛的时候,中国周围的好多国家都向中国朝贡,和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象朝鲜、琉球、拉达克、哲孟雄、不丹、尼泊尔等山外诸国,苏禄、越南、缅甸、南掌和、暹逻等东南诸国都是中国的宗藩,这种“宗藩”关系并不是近代的那种“保护国”和“殖民地”关系,而是基于传统文化理念上的名义上的不会被宗主国干涉内政的自治属国和宗主国之间的关系。清朝与周边国家存在的这种宗藩关系表面上看来是一种“以小事大”的不平等关系,周边国家要向清朝“称藩纳贡”;接受中国的册封,并由中国赐与印玺。而实际上这种宗藩关系只是维系中国和周边各国友好关系的一种形式,并不具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实质性内容。并且,作为宗主国的中国统治者,是以一种“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不干涉主义”态度去对待这些国家的。原则上并不干涉藩属国的内政。
    中国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作为“天朝上国”的富有与大度,总是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对朝贡者给予大量的赏赐,其价值远远超过朝贡者所进贡的物品,所以,各藩属国总是乐于来华朝贡。虽然有些国家有时不按规定而提前来华朝贡,中国政府也都给予了热情接待。   

(四百零二)货币制度的“两”“元”之争
    (四百零二)货币制度的“两”“元”之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