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赤色黎明 >

第146章

三国之赤色黎明-第146章

小说: 三国之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食卖不出好价钱,袁氏无奈只能专门发展酒楼产业。人多就是力量大,很快就给他们搞出了高端酒楼这种东西,这种结合餐饮和住宿一体,从环境到服务都是当时的一流水平,很快就开满了整个中原地区,甚至开始朝着河北、江南、江州和关中地区发展。

就连荀氏和陈氏等世家,就算不情愿,也开始在商业上进行投入。荀氏以教育为主,在豫州和兖州开设了不少的私立学院,走的是贵族学院的路线。不过把入门标准降低,使得更多寒门能够进来学习。

陈氏则是在文化产品类下功夫,造出了更加细腻更适合书写的纸张,也生产其他类型的文具,由于价格合适,不少寒门甚至普通家庭都能买得起,倒也是在中原地区销售火热。

其实到了这一步,大家心里都明白,在西域没有开拓出来之前,内部销售是必然的结果。世家占据的比例太少,关键还是下面的百姓。

纸张已经没办法阻挡,越来越多的纸张进入百姓之家,连带着不少人都进行了启蒙。有了闲钱之后,百姓首先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都解决之后还有闲钱,一部分存了起来,一部分自然是购买书籍,到底没有谁想一辈子都当文盲,尤其周围越来越多人脱离文盲时。

简体字被世家们接受,这种他们看起来非常粗鄙的写字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百姓接受。他们要再回去写繁体字,反而会变得不适应,尤其如今市场上还开始出现了简体字的《论语》、《尔雅》、《春秋》和《诗经》等书籍,想要阻止简体字,已经不可能了。

于是世家大族把简体字称之为‘民间体’,意思是粗陋的百姓使用的字体。他们本身却还是贯彻繁体字,对于他们来说,百姓就算学得再多也没用,朝廷用人的渠道几乎被他们掌控在手中,只要他们不发话,没有任何百姓有资格被举孝廉。

他们却不知道,当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就算是他们不想变革,也必须要进行变革。更别说,若这背后还有被人进行推动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有了余粮,甚至开始有了余钱。农闲的时候,越来越多百姓选择出去打小工,在无法限制的情况下,世家也放开了工商的压制,百姓本来不傻,继续压制下去对他们的名声来说反而不好。

断人财路等于杀人父母,眼看越来越多人做工赚钱了,还说什么奇技淫巧,说什么满身铜臭,自己却搞垄断,自己却是不断搞这个,这不直接说百姓都是一群傻X?

华夏的冶金技术,在这两年也是获得了提高,钢铁产量开始增加,身在不少世家开始投入到开矿和冶炼之中。比起价格提升不起来的粮食,价格依然有波动的矿石更加值钱。

冶金技术的提高,导致农具也彻底从木质变成了全铁质量,铁铲、铁镐和铁锄等工具不断出现,甚至曲辕犁也开始登陆华夏大陆,据说是特区那里传过来的。

农耕需要的人数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进入工厂,进入矿场进行工作。社会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增加,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进入江南地区进行开荒。

曾经百万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如今只需要二十万人就能做到。科技的提升,百姓体质的提升都使得很多事情变得简单。大量的道路修建了起来,整个中原地区变得四通八达。

连带着,荆州地区,尤其是荆南四郡都变得繁华了起来。扬州也是越来越繁华,更多的城镇,在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修建了起来,最终使得行政区域也发生了变化。

公元188年,汉帝刘宏昭告天下,把丹杨郡、豫章郡、吴郡和九江郡划为吴州,改豫章郡和会稽郡为扬州。

当时甚至碍于舆论,下诏把泾县收回丹杨郡管辖,结果泾县的百姓在这两年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习惯了有权利监督官员,习惯了不被压迫,虽然没有自己的土地多少不习惯,但更多的权力和更好的待遇,使得他们已经开始逐渐习惯特区的生活。

骤然改变,三天后他们发现信任的县令,废除了特区以前制定的一系列的政策,一切恢复大汉原本的情况。一开始大家为可以获得土地而高兴,但很快却是发现承包合同全部失效,厂区全部归朝廷所有。

官府的大门关了起来,原本的小学和幼儿园虽然没有关闭,但已经没有那么好的伙食。甚至今年开始要收学费,而且价格还不低。

这下子百姓如何愿意?公然闹腾起来,差点就变成了造反。最后居然万民请愿,要求泾县回到特区治下,否则就全部搬到特区居住。

朝臣闻言,要求武力镇压,刘宏却说:“难道百姓向往更好的生活是错的?几个人还情有可原,泾县全体百姓都支持回特区,那就意味着特区的生活比现在更好,众卿身为大汉重臣,不想办法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反而要用武力镇压这些百姓,有何居心?”(未完待续。)

第57章匆匆又两年(下)

刘宏的话语,让朝堂之上暂时安静了下来。

袁隗当即出列上奏:“百姓受到特区蛊惑久矣,很难分辨是非对错。特区不过是朝廷为了安抚山越所设,若山越彻底汉化,终究是要接触特区这个存在的。

如今看来,特区的存在,对山越汉化成效如何姑且不知,但在蛊惑人心上却是出类拔萃。久而久之,百姓只怕都只知道特区,不知道我大汉正统!

再则,如今百姓群起抗议,就能逼迫朝廷改变诏令。那日后举国上下,只怕无人不反!”

袁隗这话有点诛心,但也的确是得到了不少文武大臣的认可。这是百姓第一次反抗朝廷,若是不管只怕朝廷的声望和尊严会遭到打击。这也就算了,甚至这给其他百姓带了个坏头,以后岂非有更多的百姓会加入到造反的队伍之中?

最后刘宏迫于舆论,正式下达诏书:泾县百姓者,限一个月内迁徙到特区范围。若不迁徙,则必须要遵守大汉法度,否则将以谋逆论处。

诏书下达后,九成百姓搬迁到了特区范围内,泾县顿时十室九空。新任县令算是彻底悲催,无奈只能上书求援,好在这年头空闲的百姓开始增加,于是迁徙了一批百姓过去,总算是把这个空子给填了起来。

“所以说,刘宏这是什么意思?”李煜非常不满的拿着诏书,向林铭询问到。

要说舆情才逼迫刘宏,把泾县给收走什么的,李煜可不信。刘宏和世家的争斗开始逐渐白热化,关键是明年他就要倒霉了。这个时候他更应该的是拉拢好所有能拉拢的势力,而不是算计自己。

不管是下诏,还是后来煽动百姓起来抗议,里面不仅有刘宏的意思,甚至还有墨门钜子和部分长老参与其中。好在李煜一直戒备这几个长老,否则只怕更多的县城会跟着一起闹起来。

“刘宏的想法很简单,他已经知道能闹起来的,只有泾县,才专门针对泾县下手;他正是打算通过这种手段,来看看你在百姓之中有多大的声望,顺便打算吸引一下世家们的注意;三则也正是因为世家已经注意到了我们,所以我们只能继续加强和他的联盟,否则的话……”林铭大概知道事情的经过,不过对于没办法控制泾县的问题,他多少有点内疚。

“这是打算让我们给他分担压力啊?你说我们是不是要做点事情,让他了解到我们自己也是不好被人利用的?”李煜反问道。

“让人在枞阳那里闹上一闹,然后想办法出兵前去剿匪,顺便赖在那里不走怎么样?”林铭也知道需要在别的地方弥补一下,于是绞尽脑汁为他出谋划策。

枞阳就在长江边上,与特区刚好隔江而望。林铭的意思是,打下枞阳,为特区争取到一个渡江的据点。如此要越江作战,至少不会那么被动。

“善!”李煜仔细权衡了一番,点头应是。

泾县靠近丹杨郡的治所宛陵,其实从几年前开始李煜就已经意识到,这里会有争议。

刘宏当时忘记了这个可能性,不过以他的智商应该注意不到,换言之完全是故意为之。或许当时就在布局这件事情,看看李煜的治国能耐,还有大汉在特区还有多少威信。

风险也有,这直接导致几个长老被林铭以传承者的身份押解,内部执行了门规。在法治社会来说,这种私刑不可取,不过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也没有法律话说他们不能这样。

权衡利弊之后,李煜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刘宏的实验结果,让他自己心寒,也让真的引起了周围世家的注意。九成以上的百姓选择迁徙到特区,也不愿意继续留在泾县,大汉的威势可谓荡然无存。

李煜的威望如此之高,若是他真的振臂一呼,那么只怕吴越之地就要从此和大汉告别。有谋朝篡位之心的世家,也没办法忽视这个可能性。

不过如此一来,却是把一部分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李煜身上,若是能再转移一些火力,那么刘宏或许会更感谢李煜。

更大的好处不是没有,见识到了李煜拉拢人心的手段之后,刘宏当然不可能完全不学。

一方面,向朝臣妥协,真正收回泾县。一方面却是直接下达了命令,各州各郡即日起,要用半年时间,提前搞好明年的财政预算,然后用半年的时间进行审批和调整。

这个制度率先在司隶地区试行,五年后确定有效果,立刻全面实施。

财产公开刘宏想要搞,奈何没有这个能力,也有太多的顾忌。最后只能在司隶地区全面普及教育,建立小学和中学,太学更是进行扩建,增加寒门就读的概率。

其实以前刘宏就有搞过教育,建立过名为鸿都门学的学院。只是这个学院不教经文,不教武艺,教授的却是舞蹈和音律。

当时刘宏还处于弱势时期,想要中兴大汉也不是没有想过走曲线救国的道路。鸿都门学涉及音律,随着他的权势增加,继续增加君子六艺其他几门学科也未尝不可。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为专门为他培养人才的地方,地位或许会超越太学。

毕竟在太学上学的,基本上都是世家子弟,朝廷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结果却不能为他所用,奈何碍于原有的制度,所以他没办法改变这个情况。

只可惜,李煜出现以前,刘宏的情况一直得不到好转,公元179年时刘郃、陈球和阳球三个给人当枪使的家伙,还害得帝党遭受了强烈的打击。直至183年开始,帝党才重新恢复过来……

至于鸿都门学,也是被世家不断的贬低,最后连寒门的人都不来求学。刘宏当时的财政收入非常糟糕,一方面别人不来就学,一方面又没办法免费支援别人上学,于是只能关门大吉,曲线救国宣布失败。

如今倒是好,有了特区的‘先进经验’,刘宏再次建立起了小学和中学,甚至太学也开始向寒门扩招。不过真正要等到寒门入学,至少也要三年后才行。

不过只要小学和中学运转顺利,那么以后就能源源不断为他提供人才。

至于李煜这边,一开始就没有在泾县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就连安置百姓也尽量避开泾县。随着泾县那边出事,特区的损失也的确最大限度的压低。

这几年,李煜的发展重点,果然还是朝着南方进行。主要还是发展武夷山地区,不仅修了几条大路,使得武夷山和特区再无隔阂,同时也积极帮助地方百姓脱贫。

这里是社会党员最常惠顾的地方,他们甚至深入到最偏僻的乡村,了解当地的情况。能劝的就劝说他们下山,到武夷山经济区那里进行发展。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