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赤色黎明 >

第167章

三国之赤色黎明-第167章

小说: 三国之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在中原还有产业就好,明面不行,让他们私下帮忙一下,帮我们把走私通道建立起来。这不仅对他们有好处,对我们有好处。且不说大家都是同胞,或许立场不同存在争议,商业往来,不应该因为敌对被拒之门外!”李煜提议道。

“这个我会派人和他们接触,但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林铭点头回道。

“他们会答应的,只要是合格的资本家,就不会拒绝送上门来的利益!过去所谓的耕读传家,说到底那是粮本位时代的产品。粮价居高不下,这才让他们只需要依靠土地的产出就能获得足够的利益。但如今粮价过低,继续种田价值不大,他们也不得不撕开那层伪装,乖乖去经商赚钱。在这个经济挂帅的新时代,那群资本家依然处于最原始的状态,基本上是只要能赚钱,就要一窝蜂跳过来咬上一口!”李煜笑吟吟的说道。

这话说得有点粗鄙,但奈何在场所有人都没办法反驳什么。事实上就如同李煜所言,他们在特区这里的收入,也绝对不是承包下来的土地。或许也有,主要是种植经济作物来获取利益,不过主要还是依靠各种作坊和研究室。

尤其是研究室,李煜对版权和专利非常看重,对打击盗版和维护专利的决心也是非常巨大。是故只要研究出一种新的,可以获得专利的技术,那么对家族来说至少可以赚上十年二十年的。甚至一些可以作为独门技术的东西,据说李煜那边就有,而且从来不申请专利,也不怕别人会仿造,比如立可拍这种神器。

就如同李煜所言,如今已经是经挂帅的时代,过去鄙视商人,如今却没办法那么说了。一方面鄙视商人,一方面自己也有人经商,传出去那还不把脸丢尽了?

至于那些保持传统,只是种地不去开店的大地主,他们最多只会沦为原材料供应商,而且必然会被资本家联合起来进行打压。换言之,在如今这个时代里,不改变思想的话,那么就注定要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那好,我会以这个作为先决条件,派人和他们进行沟通。说真的,我们也的确缺乏足够的原材料,不少东西都要进口才行。但如今我更担心的是,当杨氏垄断的棉纺行业,继而和我们打价格战,该如何应付?他们扩大生产,压低棉布的价格,然后全部朝着我们这里倾销,又该如何应付?当然,其他行业或许也有这个问题!”林铭提出了疑问。

这也不算是杞人忧天,而是如今已经开始有那么个预兆。

“南方本来不是很适合种植棉花,能够从他们那里进口棉布的话是再好不过。北方产出的棉花不管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比南方要好,有些事情我们没办法强求。

想要保护本土的棉纺业,则只能从两方面入手:对本土的棉纺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和政策优惠,在这方面压低他们的纺织成本;一方面让他们走精工路线,放弃廉价棉布市场,转而走向精品路线,品牌路线。简单来说,就是提高价格,对有钱人进行出售。这要求棉布的手感更加细腻柔软,对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

好在这部分的技术积累,我们已经完成,只是提前拿出来而已!”李煜笑道,他早就料到会有那么一天,所以早早就做了准备。

棉纺在四年前就开始,但棉纺的深入研究却也在同步展开。当时这部分研究林铭其实是带着疑虑,主要是觉得太急没必要,再加上棉布造得那么好似乎也没什么区别。

直至如今李煜提出了高端路线和品牌的概念之后,他才意识到,李煜原来在四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显然已经料想到了这一天的到来。

关键就如同他所言,南方的确不适合种植棉花。他对比过两边的棉田产量,北方主要是种植技术还不行,肥力跟不上,所以产量一般,但居然也和南方非常靠近。

南方提高了种植技术和施肥技术,但受限于虫害比较严重,更有不少的野兽出没破坏棉田,再加上水土的问题,先天产量就受到限制,这就使得南方的棉花产量,和北方没什么区别。但若北方提高了技术,那么棉花的质量和产量超越南方,不成问题!

至于畜牧或者而其他行业就更不必说,南方有南方的优势,北方也有北方的优势。南方多山多林便是先天最大的缺陷,有些东西的确强求不得。

“肉类的进口也这样?”林铭问了句。

“南方的野兽众多,每年需要消灭的害兽就有不少,足够提供肉食供应。这部分进口就能降低一些,关键还是要保证质量,有病的或者死肉绝对不能有一点来到我们南方。控制好了质量问题后,那么剩下南方市场能消耗多少,让百姓决定,我们只需要在一旁监控掌握,不需介入太多。”李煜郑重的说道。

“那好,我立刻就去安排!”林铭点了点头,起身离开。

“元首知识渊博,我等佩服!”袁涣等人都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只能奉承了句,其实何尝不是诉说自己心中的无奈。

要说治理地方,又或者立法,甚至是农耕什么的他们都懂,甚至也擅长。但要说经济什么的,以前没有接触过,或者接触不多,所以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大家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若是一个人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要做的话,那还不活活累死?经济方面的资料,迟一些会为大家提供。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各位稍微了解便是,你们的职位也非常重要,还请以后多多操心了!”李煜郑重的行了一礼。

“元首毋需如此,此乃我等本分!”众人也是纷纷拱手回道。心里到底是松了口气,他们真的担心,因为不懂经济,以后会逐渐被淘汰出去。不过这也给他们敲响了一道警钟,得到资料后,该好好进修一番了。(未完待续。)

第82章货币与经济(上)

其实共和国这里就有各种成人夜校和辅导班,只是针对经济方面的夜校,只能是干部和在校大学生才有资格学习。

也别怪李煜吝啬,经济学的概念目前只有华夏共和国独有。他以后还打算,借助经济方面的漏洞,狠狠坑其他几个势力一把,自然不希望他们能掌握经济学概念。

古代关于经济方面的著作,包括两汉年代,也只有《商君书》、《考工记》、《富国策》、《盐铁轮》和《管子》。说穿了真正牵扯到经济学,或者现代经济学的几乎没有。这些著作体现的是封建社会的经济理论,而逐渐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在,这些著作的帮助已经不大,唯有《管子》还能有点借鉴效果。

李煜胆敢玩社会主义,甚至忽悠北方的世家门阀进入罗马共和制模式资本主义,主要是他的思想理论优先于这个时代,不考虑那些不可控的因素,他能大概掌握社会变化的那些可控规律,再加上社会主义本质和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能避免不少问题。

为了能够利益最大化,简单来说就是让自己轻松一些,李煜这才要避免知识外流。不过这不可能一直有效,对方可以通过观察李煜的执政政策,来自己摸索出来。最终,双方还是要公平的进行经济往来。

地盘骤然扩大了三倍有余,这就给李煜的声望最大上限很大的提高,只可惜仅仅提高到了五百万点。果然仅仅把扬州,甚至可以说仅仅把扬州四郡打下来,意义还不算大。

在这个基础上,李煜第一次感受到了声望值不是一次性补满的状态。以前一百五十万点的时候,几乎是每天都处于满贯的状态,就算消耗完毕,过一天也能立刻补满。

如今却没办法了,每天能收入的声望点就那么四百多万点,甚至尚未到达声望点上限。再加上追随者和崇拜者的限制,说不得两天补满五百点就已经很不错了。

新打下来的地盘,里面的百姓对他还没有什么归属感,自然也不是他的追随者。为此李煜只能想办法扩大宣传,文宣部已经开始组建,这个部门把文化部和宣传部结合起来,主要是目前李煜缺乏人手所致。之后人才和需要提升,再分开这两个部门。

目前主管这个部门的,是蔡邕。从教育局局长提拔到文宣部部长,蔡邕也是抖了起来。当然最让他高兴的是,蔡琰终于有了身孕,是李文出征前的劳作成果。但是李文被李煜抱怨了半天,还真的回去努力了几天,结果还真搞出人命来了。

李文有了后裔,那么蔡家在共和国的地位也就根深蒂固。当然,双方也更纠缠不清,蔡邕也只能为共和国鞠躬尽瘁了。

蔡邕上位,第一时间就组建了宣传团队,按照预定的方案,到地方进行宣传。其实主要还是造神,把李煜塑造成苍天派下来,拯救天下黎民百姓的人间真神。当然这不会明着说,不过以百姓的理解能力,造神比普通宣传更有效果。

李煜固然关注宣传的事情,毕竟这关系到他能调度的最大黑科技程度。不过他身为元首,需要关注的事情太多,现阶段最关注的,莫过于一件事情。

“铸币?虽然共和国已经建立,但铸币是不是还太早了点?”袁涣被李煜叫了过来,说起要铸币的事情。只是本人并不太赞成,在他看来这是李煜好大喜功的行为,与国无利。尤其听说要铸造金银铜三种货币,更是觉得不能接受。

毕竟这年头主要使用的货币就是五铢钱,金银可以作为大宗买卖的结算货币,但金银纯度的要求,甚至是银元宝的样式和纯度等几乎还没有形成。于是用贵金属结算这点,争议非常大,甚至还有赤金这种货币单位,说穿了就是黄铜。

“并不早,甚至有点急切!趁着货币的问题还没有形成,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李煜却是摇了摇头,示意袁涣坐了下来。

“这倒是属下知识浅薄了,还请元首赐教!”见李煜神色严肃,袁涣这才意识到情况没那么简单。是故拱手告了声罪,这才缓缓坐下,倾听他打算说些什么。

“赐教算不上,有些想法我说来,你觉得有必要,那么我们就继续讨论出个章程。若有什么不合实际的地方,也请大方指出来便是。

现阶段共和国的确是由我乾纲独断,但总不能一直下去,以后自会组建人民代表大会,类似这种国家大事,还是大家一起坐下来好好商量商量才是。”李煜笑道。

袁涣没想到李煜居然还有这打算,虽然话不能全信,不过若真的没有这个想法,只怕对方也未必会当着他的面说出来,心中多少还是有了点期盼。

“好了,先不说我要铸币的主要原因。”李煜轻咳了一下,“曜卿觉得,如今这世道,有谁具有铸币的资格和权力,如今五铢钱的发行量又如何?持续这样下去的话,会有什么影响?”

李煜那么一问,袁涣不免一愣,随即回到:“百姓习惯五铢钱久矣,若用新钱难免不习惯。再则大汉本没有金银货币,若我国铸造出来的金银币其他地方不认,那受损失的还是百姓和商人。至于五铢钱的数量多少,会造成怎么样的影响,臣知识浅薄,不敢妄言!”

“铸造铜钱,每一枚铜钱都是全铜制造吗?华夏的铜产量如何?”李煜再问。

“并非全铜制造,全铜的铜钱质地太软,而且成本过高!至于铜产量,属下不知……”袁涣只觉得自己有点惭愧,活了那么久,却除了经学和农学以外,对其他的都不懂。

“首先我要说明白的是,华夏的铜产量并不高,关键是有不少铜矿还没有被发现并且开采出来。就算全部开采出来,产量也完全跟不上人口的增长和经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