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闺中记 >

第552章

闺中记-第552章

小说: 闺中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脉!”
    萧利天双眸里有两簇火光,烁烁看着云鬟,又道:“我费尽心思,冒险在此同你说这许多话,便是知道你是真心为了他好之人,也是他所最看重之人,故而同你说明我的心意,到底如何选择,趁着覆水难收之前,你且仔细想想。”
    萧利天去后,云鬟退后落座,不多会儿,便见门口书吏前来,道:“尚书请主事过去。”
    此刻,云鬟就如同身在惊涛骇浪之中,整个人几乎都禁不住地微微晃动。
    仍是坐着,原地调息片刻,才起身出门。
    来至白樘房中,案前见礼,云鬟垂首,耳畔兀自层叠回响着萧利天方才的一句句话。
    却听白樘道:“头上怎么样了?”
    云鬟一愣,抬头看了他一会儿,才道:“没什么大碍,……多谢尚书。”
    白樘道:“你从来最冷静自持,今日竟也能做出这样冲动怪异之事,是怎么样?”
    云鬟只得低头,无法回答。
    白樘见她沉默,便把此情撇开,只淡淡问道:“叫你前来,是为了问你。萧利天先前来,同你说了什么?”
    云鬟心头转念,不答反问:“尚书觉着,皇太孙是个何等样人?”
    白樘淡声答道:“国之良将,天纵英才。”他打量着云鬟:“你如何问这话?”
    云鬟道:“请尚书恕我冒昧,再问一句,尚书可知道殿下是因何入狱?”
    白樘道:“圣上言说,乃是夤夜闯宫,抗旨不尊。”
    云鬟道:“尚书可相信这话?”
    白樘慢慢道:“圣上金口玉言,岂敢质疑违抗?”
    云鬟道:“我可以将萧利天跟我说的话,毫无隐瞒地告知尚书,或者尚书想知道什么,我都可以一无隐瞒,只求尚书答应我一件事。”
    白樘道:“何事?”
    云鬟道:“于国于民,就质疑违抗圣意一回。”
    “抗……旨?”白樘皱眉,眼底神情有些异样。
    黄昏将至,残阳斜照。
    他的双眸浸润在金色的夕照中,半暖半凉。
    这一夜,赵黼便是在刑部天牢度过。
    期间,巽风曾来探过一次,见他沉默面壁,身形于黑暗之中,宛若一道魅灵。
    后,王书悦也又提了新鲜食盒前来,然而赵黼仍是如泥雕木塑一般,任凭众人百般探唤,仍是理也不理,饭菜等更是丝毫也没动过。
    王书悦求了半晌,见左右无人,便又道:“殿下,可要保重身子才好,可知东宫部属都甚是忧虑殿下,太子妃听说事变,也进宫求情去了,如今跟太子皆在宫中呢。”
    但不管他说什么,赵黼只是恍若未闻。
    王书悦不得已,只得又将食盒放下,无精打采地去了。
    次日早朝,以静王为首的群臣,几乎除了沈相之外的所有文武百官,均都出列请求赦免皇太孙赵黼之罪。
    面对群臣如此恳切求赦,皇帝面色森然,未置可否,只挥袖叫退朝而已。
    入夜,宫中寝殿。
    赵世扶额沉思,这数日来如雷霆风云般的种种一一从眼前闪过。
    早朝上群臣的跪请,先前太子赵庄的哀告,以及那一夜,赵黼望着自己时候的那种眼神。
    赵世长长地叹息:“萧利海,你就算死了,也不肯让朕安宁……”
    萧利海前来和亲之时,却已经并非二八少女,她在大辽成名甚久,甚至可以跟男人一样领兵带将,有“大辽明珠”之美称。
    赵世第一次见她,却并不是因为和亲,而是在很久之前,两国交战的时候,对万人丛中那辽国少女,一眼难忘。
    他只是没想到,有朝一日,辽人竟会把这明珠似的女子送来京城。
    虽然后来他也隐隐知晓,这跟辽国皇族的内斗有关,萧利海不过是身不由己地当了一回筹码。
    毕竟是带兵的辽国公主,又曾经是赵世惦记在心上的人,收入内宫,那种风情滋味……自是舜国的这些贵女所无法比拟的,起初那半年,赵世几乎也有些神魂颠倒。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种久违的“心动魂消”,让赵世的心也有些软了。
    其实早在两国商议和亲的时候,赵世便知道辽人的心思,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更何况萧利海更非凡人,就算是悍武辽人之中,也是极出色的。
    若非生为女子而是男儿的话,只怕必有一番不世功勋。
    所以赵世表面儿接纳,心中提防。他开始的想法儿,只是想面上过得去而已,实则并没想到竟会真的“如胶似漆”,而且发生了他最不愿见的那一幕,萧利海有了身孕。
    而且赵世是“后知后觉”知道的,距离萧利海有孕的日期,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赵世很难说清楚,当时后宫内侍是怎么伺候的、竟如此大意……最初他每次都会叫人准备绝子汤给萧利海服用,也许是后来有些懈怠了。
    本来想狠心再给她一碗汤药,萧利海苦苦哀求,而根据脉象看来,她怀的极有可能是一位公主。
    此刻回想往事,赵世也有些分不清楚,当时他究竟是信了“是公主”的话,还是不忍心看萧利海那样失望,所以才默许她将孩子生了下来。
    当知道她生得是个男婴之时,赵世才知道何为后悔莫及。
    萧利海对这孩子甚是喜爱,朝夕片刻不肯离身,辽人的体质大概真的跟舜人不同,又或许是因为萧利海习武出身,虽然才生产了,却恢复的极快。
    那一夜,赵世前来探望,见她正抱着小婴儿喂奶,喜盈盈对他说道:“陛下,你看这孩子,眉眼儿多像是陛下?”
    赵世欠身看了一眼,却也听出萧利海话语中的讨好之意,只好微微露出几分笑。
    萧利海却满目爱意地看着那孩子,竟脱口说道:“这孩子将来长大了,一定会像是陛下这样英明神武……”
    赵世先是笑了笑,继而心头猛地一刺。
    他几乎忘了掩饰,陡然便站起身来,双眼冷冷地看着萧利海跟她怀中的孩子。
    森冷的目光叫人不寒而栗,萧利海下意识地抱紧了怀中的婴儿,而那孩子也仿佛察觉不安似的,哇哇地哭了起来。
    响亮刺耳的哭声,让赵世心惊肉跳。
    后来,萧利海抱着孩子自焚而死,赵世虽然震惊而怒,甚至回想起来,也会忍不住忧伤轻叹,但是心里,却又何尝不是松了口气?
    他惊于萧利海的绝烈,但也佩服她的绝烈,她竟然会做出那样的抉择,一了百了。
    可……到底是因为当时后宫内沸沸扬扬的辽国血咒案子逼得她无法承受了呢,还是因为……
    赵世本以为自己再也不会知道那个答案,毕竟一切的忧心忡忡不得安宁,都埋葬在鸣凤宫的废墟里了。
    直到……发现了赵黼的真实身份。
    赵世才明白,原来一切,尚未结束。
    手指抚过眉端,却再也无法抚平眉间的皱蹙,赵世无声地笑了起来。
    当此秋夜,风急月黑。
    刑部之中,白樘接到宫中使者所传口谕,有些惊疑:“这会儿要召皇太孙?不知所为何事?”
    那传旨太监道:“陛下并没说,只叫快去,请尚书快些协同行事。”
    白樘略一思忖,不敢怠慢,便命巽风跟浮生一块儿去天牢“请”赵黼。
    赵黼数日水米未进,只因他毕竟行伍出身,曾经两军交战山穷水尽的时候也曾熬过,是以仍是精神强悍,未曾倒下。
    若换作第二人,早支撑不住。
    只不过巽风跟浮生相请,却未曾“请动”。
    因使者还在等候,白樘只得亲来相看,开了牢门,问道:“听闻殿下不肯进食,可还能撑得住么?”
    赵黼冷冷然,更好像什么也没听见。
    白樘道:“如今圣上召见,我陪殿下入宫面圣,殿下若无大碍,且请……”
    见赵黼毫无反应,白樘一挥手,巽风浮生等便暂且退出。
    白樘道:“先前谢主事来见殿下后,可知萧利天也寻过她?”
    赵黼眼珠动了动,却仍不曾出声。
    白樘从后相看,复曼声道:“殿下不想知道萧利天对她说了什么?”
    赵黼这才冷笑:“尚书何必卖关子,尚书向来对别人说了什么是最清楚的。上回她来见我,尚书听得可也满意?”
    原来上次云鬟来牢中相见,赵黼早听出隔壁间有些异样动静,当时他虽心神不属,但只一想,就知究竟。
    白樘见他道破,却仍泰然自若:“原本是我进宫求情,圣上便命我跟王公公一块儿旁听。”
    赵黼复冷道:“难为尚书了,偷听也能说的如此冠冕堂皇,奉命而为。”
    白樘却偏偏说道:“只是,虽然我在场,不至于会眼睁睁看着谢主事自残,可殿下也毕竟心狠了些。”
    赵黼忍无可忍回头:“不错,我是因为听见你在场,所以知道你必然忍不住会出面拦着她,你……你……”
    忽然想到今夕何夕?哪里是好辩论这些的时候,赵黼压了那气,忽地凉凉一笑:“我不跟你说了,现如今说什么都是无用,只有一句,你若真的对她有心,那么……”
    一想到那下雨天所见,心忽然乱跳且绞痛。
    赵黼强作无事,只漠然道:“你对她好些。”
    白樘仍是淡淡地,仿佛不懂赵黼在说什么似的:“既然如此,殿下可随我进宫了么?”
    赵黼觉着已经将心掏出来了,对方却仿佛并未搭理,他愤愤转头。
    本有生无可恋之意,是以就算宫内有诏命,他也不放在眼里,横竖已有必死之志。
    但跟白樘说了这几句,不知怎地,心里竟又有一蹙火苗,有些艰涩地烧灼,当即冷看了白樘一眼,咬牙道:“我怕你们么?”跳下地来,便往外去。
    谁知他毕竟是入定良久,双腿气血不畅,几乎一个踉跄,忙扶着门扇站住。
    又因饿了几天虚耗身子,竟有些手颤心跳,眼前微微发昏。
    白樘在后过来:“殿下如何?”举手将他的手臂扶了扶。
    赵黼将他的手推开:“死不了,若这会儿死了,倒也干净!”
    这一行人出刑部,风驰电掣往皇宫而来。
    正将到皇城之时,忽地见眼前一道雪亮光芒闪过,只听得“咔嚓”一声,一道极长而刺眼的闪电,从紫禁城的顶上斜斜地蜿蜒劈过。
    白樘微微色变,抬头看去,却见在那巍峨的皇城背后,阴雨密布,隐隐地有雷声轰鸣,火蛇乱窜,似一场极大风暴,正在等待拉开序幕。
    白樘心头震动,一念之间,几乎就想要勒住马儿,仿佛这一去,便会有什么骇人的大事发生。
    但是宫使在侧,皇命在身,白樘屏住呼吸,刹那间,耳畔是崔云鬟的那句话:尚书可否质疑违抗圣意一回?
    刹那迟疑,前方宫门已开。
    黑洞洞地皇城大门,像是一头巨大的野兽慢慢地张开了嘴,风雷闪电中,响起隐隐地咆哮声。
    寝殿门口,赵世仰头看着夜空中风云际会,心头竟也有些微澜起伏。
    宫奴长长地报了声:“皇太孙殿下,刑部尚书进见。”
    赵世回身,缓缓地步回龙椅上坐定,目光往下扫落,便见两道人影从殿外前后而入。
    白樘倒也罢了,赵世只是打量着那一身玄衣的赵黼,不过才这几日,他居然憔悴瘦削了许多,腰间的衣带都仿佛宽了些许。
    整个人看着沉默而清瘦,跟赵世记忆里那个明朗的少年……全然不同起来。
    看着,竟有些难掩地心疼。
    虽然知道不可避免,这一刻,赵世心中仍是想:倘若时光倒转,一切还有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