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闺中记 >

第575章

闺中记-第575章

小说: 闺中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领着进内换衣裳,因见云鬟脸色不大好。晓晴便问:“怎么了?”
    云鬟定了定神,道:“无碍,薛先生如何了?”
    晓晴道:“快放心,今日恢复的越发好了,先前因见下雪,便叫人扶着到窗户边儿看了会儿飘雪呢。”
    且说且换好了衣裳,云鬟道:“我也去看看他。”
    晓晴忙拉住她,说道:“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主子。先前将军府里有一位张爷来见……”她迟疑地看了云鬟片刻,又小声说道:“但我看……那分明是个女孩子。”
    云鬟闻听,便知道是张可繁,因问她所来何意。
    晓晴道:“她并没有说,只是我看她似乎有些忧愁。因等了半晌不见主子回来,她便自去了。”
    云鬟点了点头,料想张可繁并没什么要紧大事,便暂且压下。
    只往客房探望薛君生,进门后,见君生果然并未卧床,且靠着炉子坐在窗户边儿上,透过那半掩的窗扇,正扬首在看外间雪花飘零。
    云鬟道:“好兴致,只是且也留神,这会儿身子弱,再叫风吹了又害了病,那可不知怎么说了。”
    君生见她回来了,便起身微笑:“在这里养尊处优的,还敢害病,岂不是对不起主人了?”
    两人落座,有小丫头奉了茶上来,云鬟吃了口,又问了他三两句话。
    君生一一回答,因见她面上隐约透出忧色,便问道:“你有什么心事?”
    云鬟将茶盏放下,迟疑片刻,才说道:“我方才去刑部来着。”
    君生问道:“哦?你……是去找尚书大人的?”他竟一猜便中。
    见云鬟点头。君生复道:“看你的样子,倒不像是个有所得,反像是碰了壁。”
    云鬟苦笑:“我……我本对尚书大人十万分敬爱,只不知怎地,一对上他,每每便得罪,又惹他不喜,实在非我本愿……”说了这句,便低下头去。
    君生眼中透出些若有所思之色,却一笑说道:“你这样儿,倒是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云鬟好奇:“什么话?”
    君生道:“《太平广记》里说,钟毓钟会两弟兄去见魏文帝,钟毓流汗,钟会无汗,文帝便问他两人为何。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钟会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云鬟怔了怔,笑道:“你是在取笑我,说我在尚书跟前战战兢兢?”
    君生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实则是说,尚书在你心中,必然地位殊然,故而你半点儿也不想他不悦,但正因这份‘关心情切’,便越发似如履薄冰似的不知该如何应对,时而汗出如浆,时而汗不敢出,十分矛盾。”
    云鬟瞠目结舌,又若有所思。
    君生轻轻一笑,复低声说道:“我想了想,除了尚书,你对任何人,不管是其他皇亲贵戚,季行验白少丞,或者是进宫面圣,甚至是六爷。又哪里似对尚书一样惶惶栗栗?照我看来,你便如同对待我们任何一个人一样,坦然应对、不必格外小心就是了。”
    云鬟眨了眨眼,似有所悟,又轻轻地叹了口气。
    君生道:“怎么了?”
    云鬟想起白樘的形容举止,半晌才道:“听君一席话,倒是叫我……好,我尽量就是了。”
    君生见她鬓边仍有一丝略湿了的发丝,转头看向窗外,道:“这雪愈发大了,我听说,云州那边儿,八九月就开始落雪,也不知这会儿是怎么样了。”
    云鬟也跟着转头看去,却见那窗外的雪花鹅毛似的飘落,果然如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云鬟心头一动:“云州……”
    片片雪花落在双眸之中,也交织凌乱起来,此刻,云鬟忽然想起很久前赵黼说的话:我们去云州……成亲……
    手不由捏紧了衣带,倘若那时候答应了他,现在又会是什么情形?
    眉心蹙起,心头竟隐隐地有些做疼。
    这一场雪,直到次日清晨才停了。谢府上下小厮们早早儿便起来打扫庭院,扫清门口的雪。
    那扫帚划在地上,就如巨兽的爪一般,勾勒出一道一道的浅浅雪痕。
    云鬟因要进宫,早早吃了饭后,便乘车出门。
    这段日子她因多有进出宫中,是以全无阻碍,虽然是平明,可寝殿中赵世已经起了,自从那一夜地覆天翻后,皇帝因心生忌讳,便迁出了原先的寝宫,转到了乾安殿作息。
    可就算如此,赵世的睡眠仍是不好,竟然十分浅眠,稍微听见些声响便会醒来,疑神疑鬼,时而暴怒。
    令伺候的内侍宫女们都战战兢兢,不仅出入的脚步要放的极轻,连端茶送水、甚至出声儿,都要极小心,但纵然如此,也无法让皇帝满意,因此竟斩了两名宫人了。
    先前吃了些热汤,赵世却又犯了困倦,正靠在床边儿打盹。
    王治做了个手势,身边几名宫侍恨不得连呼吸也都静止。
    正在这会儿,却是云鬟进宫拜见。殿门处的异动传来,赵世猛地惊醒过来,竖起双眼叫道:“黼儿!”
    王治慌忙跪地:“圣上,是谢凤进宫觐见了。”
    赵世瞪着眼,几乎想不起来“谢凤”是谁,半晌才道:“哦……是她,叫她进来。”
    云鬟上前跪地参见,赵世直直地望了她半晌,问道:“你今日,也是查案来的?这许多日了,还并没有头绪么?”
    云鬟道:“是。请圣上恕罪。”
    赵世眼神变幻,看了她一会儿,忽道:“你总是来来回回,何其麻烦,不如……就从即日起,你且暂在宫中住着罢。”
    云鬟本是照例来参见皇帝,哪里能想到会冒出如此一句。
    连王治也吃了一惊,看看云鬟,又看赵世,似要劝阻,又不敢出声。
    云鬟自不情愿如此,又不能直言拒绝,便道:“这似于礼不合,还请圣上见谅,我……”
    赵世道:“你不愿意?”
    这话却怎么回答?皇帝亲口叫留宫中,却是天大的荣耀,且赵世的语气有些不悦。
    对上赵世阴鸷隐隐的目光,云鬟转念:“既然圣上格外恩典,小民只谢主隆恩就是了。”
    赵世似如释重负,呵呵一笑:“好。这样儿朕才喜欢。起来吧。”
    打量她起身,赵世眼中的寒意逐渐退去:“听说静王将那个薛君生保出了监察院,如今正住在你府里?”
    云鬟道:“是。”
    赵世淡淡道:“倒也罢了,不过是个戏子,到底身子骨弱,如果死在了牢狱里,你心里必然不痛快,呵呵。”
    听着皇帝轻描淡写的话,身上微有些冷。
    赵世又略说几句,复犯了困:“你且去,办完了事儿便回来。”
    将出寝殿的时候,王治跟了出来,叫道:“谢主事?”
    云鬟回身行礼:“公公,我已经不在刑部了,哪里敢当。”
    王治揣着手笑道:“虽然不在刑部,却仍是昔日那个架势呢。叫一声儿也不算什么,不过是个称呼罢了。”
    云鬟不知他是何意,便只垂首称是。
    王治瞄着她沉静之色,说道:“这几日皇上的病症越发有些重了,今儿让主事留在宫中住,倒也是好。”
    云鬟道:“公公所说的病症是指的什么?”
    王治道:“这话,我也只对你说,自从太子……走了后,圣上便难以安枕,起初还没别的事儿,只是夜里时常做些噩梦醒来罢了,近几日来,却说自己恍惚能看见人……昨儿晚上醒来,硬说太子殿下在床头跪着叫他……”
    云鬟屏息,王治叹道:“先前皇太孙在的时候,时常进来解闷儿逗趣,如今一个都不在跟前儿,且又有了心病,所以老奴担心……幸而主事留在宫内了,以后也算是有个照应。主事便尽快告诉随行的人一声儿,叫家里不必巴望忧虑,我也立刻给你安置住处了。”
    云鬟并不多话,只仍安静回答道:“是,多谢公公提点。”
    王治又笑道:“如此我就放心了。是了,才下过雪,地上滑,多带几个人跟随着。”
    果然又叫了几个内侍来,道:“好好儿跟着谢主事,若有半点意外,留神脑袋。”
    王治抽身而回,几个内侍围着云鬟,便送她先往含章殿去。
    其中一个小内侍,因跟云鬟有些相熟,便大胆问道:“谢主事,先前已经去过好几回了,如何还是要去呢?”
    经历过那一夜的大部分宫人,几乎都给皇帝扑杀殆尽,这些都是新调过来的,故而竟不知那夜的真相。
    云鬟笑笑不答。那内侍见其他人都跟在后面,便低声道:“难为主事只往那边儿跑,可知底下有人偷偷说,那宫内还时常闹鬼呢。”
    云鬟这才问道:“闹鬼?”
    内侍点点头:“说不清,只说有一天晚上,看见有个黑影……不过王公公不许我们私下嚼舌呢。”心有余悸地停了口。
    不多时来至含章殿,因太子妃死在此处,这殿内便少有人踏足。才进殿门,便有一股阴冷气息扑面而来,叫人周身寒彻。
    几个陪同的内侍不约而同流露为难之色,云鬟会意,吩咐道:“劳烦几位公公,便在这儿等着我就是了。”
    几人如蒙大赦,原先那内侍有些担忧:“主事一个人可使得?”
    云鬟点头,云淡风轻地举步往内。
    几人在背后看着,便道:“这谢主事看着斯斯文文地,不料竟这般胆气正。”
    又有说道:“也不看看是哪里出来的,当初在刑部当差的时候,可是白尚书手底头一号得力的人物呢。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有白尚书那样的人物,手里调教出来的,又怎么会是寻常之人呢?”
    不提几个人在门口窃窃私语,只说云鬟独自一个往内而行,且走且回想当夜含章殿内那些宫女内侍们的口供。
    每走一步,每到一处,所回忆的供述便跟眼前相合。刹那间,就如同从白昼回到那惊魂一夜。
    而原本空旷死寂的含章殿,慢慢地人影憧憧。
    好像时光又回到了事发的那夜。
    带着潮寒之意的秋风从殿外吹进来,烛光摇曳,门口处,是四个宫女跟四个内侍,分两列站立。
    其中一名宫女抬头,供述说道:“太子跟太子妃在殿内说话,我们便守在殿门口,并没有看见任何人出入。”
    另一个说道:“就是风有些大,把门口的蜡烛都吹熄了两根。”
    果然,几个宫人因不堪风吹,或闭眼,或抬袖子遮住脸。
    云鬟环顾周遭,复往内而行,里头,是太子妃贴身的四名婢女,两名嬷嬷。因赵庄在,故而都在外面一重伺候。
    一名嬷嬷抬头道:“我们在外头,隐隐地听见太子妃似是在担心皇太孙……殿下安抚了两句,我们就不敢听了。”
    另一名木然垂首,面容半隐在暗影里。
    旁侧东宫的侍女道:“后来,就是宫内的小李子过来,叫了太子出去。”
    云鬟止步,果然见一名小内侍,从外进来,那侍女拦着问道:“干什么?太子跟太子妃说话呢。”
    小李子道:“我有要紧急事要跟太子殿下禀明。”
    当即放他入内,赵庄回头听了,便别了太子妃,随着他往外而去。
    ——这名负责来传信的小李子,后来被拿下,审讯,又被用了刑。
    但不管是谁审问,就算面对白樘,小李子却始终坚称:“太子殿下向来对我们是最好的,故而我看圣上将皇太孙召了去,便大胆偷偷地来给太子报信儿,本是好心,又怎会想到……此事跟我毫无关系。”
    这一会儿,云鬟站在原地,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