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悍明 >

第74章

悍明-第74章

小说: 悍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间穿着官服的那个西洋人急忙紧走了几步,扑通拜倒在了顾振华的脚下,一张嘴就是标准的官话。

“下官汤若望见过蓟国公!”

“汤若望?”顾振华一听这个名字,也是吓了一跳,他怎么跑到这来了。

“汤先生,本爵听说你不是给满清做事了吗?”

“国公,冤枉啊!”汤若望吓得面如土色,连连磕头:“下,下官绝对没有投降满清啊,下官也不会给鞑虏做事。那些野蛮人的军队攻占北京的时候,下官就和几位朋友一同南下了,还请国公明鉴!”

其实原本历史上,老汤的确投靠了满清,不过由于有了顾振华的出现,对满清的罪恶提前大加宣传,老汤也预感到不妙,因此早早的跑路了,辗转到了南京。

顾振华向马士英讨要西洋传教士,老汤就被派了过来。

当然顾振华对这些内情并不在乎,他希望用的之时汤若望的才华,让他们帮着自己造枪造炮,带来西方先进的天文数学,推到中国社会的变革。

“汤先生,请起吧。”

顾振华笑着搀起了汤若望,笑着说道:“汤先生,我知道你来大明,是希望传播福音。在这一点上,本爵会鼎力相助,我的军队,我的驻地,你们传教都会受到保护。”

“多谢国公洪恩,我等感怀不尽。”

“哈哈哈,汤先生,说实话,我建议你多研究一下释教的历史,搞清楚一个外来宗教怎么在中国社会生存。我听说大明的官场,乃是宫廷,都有不少皈依基督了,可是你觉得他们是真正虔诚的教徒吗?”

汤若望等人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最大的精神驱动力就是传教,顾振华一见面就谈起这个,汤若望自然十分欣喜,可是顾振华的问题,又戳到了汤若望的软肋。

“国公,说实话,他们并不是真心的,我,我觉得,他们就像是多拜一个神仙而已?”

“没错!”顾振华大笑道:“中国人讲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一个庙里,可以放着佛门的金刚,道家的天王,结果抬头一看,正神是关夫子。这就是中国社会的包容,你们想在中国传教,应该追求的是在同一座庙里,再填上几个天使。而不是把那三尊神都打碎了,唯独留下一个主,你们明白么?”

汤若望沉思一会儿,痛苦的点点头:“的确是这样,只是那些顽固分子会认为我们是叛教的。”

“你们能把福音传播到比西方更大,更强盛的国家,这就是天大的功德,凡事过犹不及啊。”

“没错,多谢国公爷指点明路,只是要做到这一点,恐怕不容易啊。”

“容易,只要我愿意帮忙。”顾振华笑着说道:“我知道你们熟悉天文数学,懂得造枪造炮,你们只要给我的部队传授这些知识,然后帮着他们造枪造枪。士兵只要打赢了战争,就会对你们心怀感激,这时候我就可以在军队设立教堂,设立祈祷室,有士兵牺牲了,你们也可以一同祈福。只要军队接受了你们,我的这支部队征战四方,每到一处,你们的十字架就会随着胜利的队伍一起出现,自然就会深入人心。”

“多谢国公!”汤若望听到了顾振华的话,顿时激动的无以复加,浑身都颤抖起来。

为了传教,他们走过上层路线,也走过底层路线,但是并不成功。上层将西学视作一个玩物,而底层却因为传统观念而难以接受,一旦出格,就会受到老百姓的抵制。

该怎么选择,他们格外的困扰。而顾振华则是打开了一个新领域,从军队下手,让福音伴着胜利的队伍进行传播!

雄壮的队伍,百姓艳羡敬佩的目光,这时候要是出现了一个十字架……一想到这里,汤若望简直觉得顾振华就是天使下凡,给他指出了最好的道路。

“国公,我编写过《崇祯历书》、《远镜说》,还封崇祯先帝的命令,督造过二十门大炮,我完全有能力帮着贵军建造更多的火器。”

说着汤若望又激动的指了指另外几位传教士,笑着说道:“他们都是从西洋刚刚过来的,带来了大量的西方最新的天文历法的书籍,我认为对大明都是有帮助的。”

“好,汤先生,你现在就是将军府参议了,我会设立西洋局,专门负责吸收西学,同时指导你们传教。”

“多谢国公!”

汤若望他们点头哈腰,顾振华也十分得意,当即就让夏守礼帮着安排,送他们去徐州。

就在这时候,马士英也派人来请顾振华了,眼看就要离开了,顾振华也有事情和马士英交代,因此急急忙忙的就赶了过去。

“元辅大人,不知道有什么赐教啊?”

“老弟太客气了,我哪有什么赐教啊,只是希望老弟能多在京城住一段时间,也好让我安心啊。”

“不成啊,安**又不少新军,还没训练出来,我要是不回去,只怕这帮小子就荒废了。而且战事紧紧,元辅放心吧,只要我北上,半年之内,必定干出一番动静了!”

“那我就静等老弟的好消息啊!”马士英笑道:“说起来老弟你可是帮了我的大忙了,顺案打击了东林的气焰,紧接着又抓了钱谦益,把东林党的嘴脸昭示天下,实在是大快人心啊!”

顾振华也说道:“元辅,国势危机,最需要的就是上下一心,平时他们叫嚷几句,就当是乌鸦了,可是现在不成。他们谩骂政府,指责执政,只会动摇民心,削弱士气,遗祸无穷啊。元辅,你要是借助这两个案情,将东林党一网打尽,尤其是那几面大旗,以及冒出头的几个年轻士子。把他们全都抓起来,只要进了监狱,就想办法弄死,永绝后患。”

马士英一听这话,顿时面露难色:“老弟,这个办法我不是没想过,只是难度太大了,不说东林在民间的影响,就说那个侯方域吧,他已经逃往湖广了,我也没法抓啊。他爹侯恂是左良玉的恩主,现在左良玉拥兵数十万,势力庞大啊。”

“哼,别听他吹嘘,不过是几十万头猪而已,左良玉打过一次像样的胜仗吗?也就是欺负欺负张献忠而已。”

顾振华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是还是比较忌惮的,毕竟安**的新军营没训练出来,那些老兵也没整顿好,如果有半年时间发展,他自然不怕左良玉的乌合之众,只是眼前还不成。

“元辅,你是准备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了?”

马士英叹口气:“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朝廷乱不得啊。”

顾振华眉头紧皱,显然他不愿意放过这个好机会,眼珠转了转,突然笑道:“元辅,我有两个主意,你听听如何?”

“愿闻妙计啊!”

“第一,我们不杀人,不抓人,但是要抄家,把他们的财产都拿出来,一方面可以充作军需,另一方面,也是让天下百姓看看,他们这些正人君子,又不经商,是怎么积累这些钱的。老百姓只要有了怀疑,东林党的根基就动摇了!”

“至于第二条,就是以毒攻毒,东林党为什么能屡仆屡起,原因很简单,他们结成了团队,年轻学子只要投靠他们,日后在科举考试之中,就可以一路绿灯。科举作弊怎么回事,元辅比我清楚,学子一辈子就是为了考中当官,因此他们会源源不断的加入东林党复社。要想遏制这个势头,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办书院,安排先生讲课,录取的时候,只要让士子看到跟着咱们才能当官,就等于是刨了东林的祖坟。”

马士英听着顾振华的话,呼吸都急促起来,伸出了两个大拇指:“高,实在是高啊!”

第九十七章秦淮女

马士英对于顾振华的提议,是一百个赞同,不过老马想了想之后,又忍不住说道:“老弟,办书院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且就算是开科取士,太过偏袒同样惹来物议,想要立刻破坏东林的根基,恐怕难度不小啊。”

放在平时,或许可以事急缓办,徐徐图之,可是放在眼下,绝对是不成。顾振华眉头紧皱,想了想之后,突然眼前一亮。

“元辅,科举大事不好下手,可是我的将军府没有问题,我现在手下只有一帮武夫,能办事的文人并不多。况且我准备恢复中原,需要人才众多,正好可以开一个临时考试,招募合用的人员。我想天下的士子会足够聪明的,只要他们看到有路子可以当官,就知道怎么选择了!”

顾振华这么干,既刨了东林党的祖坟,又给自己招揽了人才,两全其美。马士英一听,也频频点头,他也没有雄心恢复中原,顾振华愿意怎么折腾,就随他去吧。更何况考试招募官员,正好可以给这帮闲的没事干的读书人找点营生,也省得天天抨击时政,给自己找麻烦。

“这么一说,是非要老弟去经略中原了,也罢,没有别的,马某敬酒三杯,给老弟践行!”

喝完了酒,顾振华又照例去辞别小皇帝朱慈烺和监国福王朱由菘。小皇帝自不必说,他这一路走来,对顾振华是既敬又怕,把他当成了最大的靠山。

“蓟国公,此去北伐,安**兵不满万,钱粮又有限,朕有些担心啊,更何况朕也离不开国公啊!”

“陛下,臣北上走得越远,陛下就越安全,要是哪天臣跑回来,那才是天大的危险。至于军队的问题,臣尽量想办法解决,也希望陛下,监国,还有马首辅能够提供帮助。从京城出来,兵不过几百,现在已有上万兵丁,只要有足够的自主性,臣有把握建立起一道铜墙铁壁,挡住满清南下!”

“有蓟国公这句话,朕就放心了。中原的事情全都托付蓟国公,您一力承担就是了!”

一切都交代妥当了,顾振华就正式辞别了小皇帝,直接前往了码头,准备北上。

“七哥,我们刚刚查抄了几个东林高官的家,别看这帮人道貌岸然的,好像拿一点钱,都玷污了他们的名声,可是谁都不禁查。光是钱谦益的财产,经过清点之后,就有三万亩水田,五千亩桑田,另外金银超过十万。老东西被发配琼州了,其他几个也都差不多,干脆都让他们死在烟瘴之地算了,省得祸害人间!”

周英杰气哼哼的说道:“七哥,他们不光是田产金银众多,府上全都是漂亮的丫鬟,弟兄们都看得眼睛直了,随便挑出一个,都赶上天仙了。”

顾振华哈哈一笑:“那就派几个人,把这些丫鬟都买过来,到徐州之后,谁老老实实的训练,我就帮着他做媒!”

“七哥,你这招太高了,我保证大家伙都得卖了命。”

“安家立业么,弟兄们的个人问题,肯定要重点解决,心安定下来,一切都好办了。”

顾振华说着,拿出了一封圣旨,塞到了周英杰的手里。

“这是我向皇帝讨来的,追封周总兵的,你们周家一门忠烈,朝廷也特别褒奖,追封晋王,准许周总镇配享武庙!”

周英杰一听这话,扑通双膝跪在了地上,将圣旨高高的捧过头顶,涕泪横流。

“多谢七哥,我们周家谢谢您了。”

“不用客气,该谢的人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以后凡是战死的弟兄,咱们都要建祠堂供奉,他们的家人也要好好照顾!”

“叩谢国公洪恩!”

刷拉,码头上的士兵全都一同跪倒,感动的热泪盈眶。他们愿意跟着顾振华,除了顾振华言出必行,给他们丰厚的待遇之外,还有一种东西更为珍贵,那就是尊重。

发自内心的尊重,顾振华可以十分自然的和他们坐在一起,啃着干粮,同甘共苦,绝不会像其他的将领一般,高高在上,视士兵为家仆,任意打骂。

其实等级制度,是中国文化当中,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