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闯王 >

第567章

新闯王-第567章

小说: 新闯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无处不在,一个相对站立的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你根本就只能看到影子,而捉不到实体的敌人才最可怕。

    “而我。”吕世一指自己的鼻子,肯定的道:“而我,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李自成为人秉性,最了解他的那套战法的人。”

    看看大家不信的样子,吕世微微一笑,站在院子里,背起手,习惯性的开始慢慢踱步,沉思很久,然后慢慢开口,将自己在后世里知道的李自成的几乎所有现在以前的信息一一道来,最后再将历史上最权威的队李自成的评价,转为自己的评价。

    这是一份翔实的叙述,这更是一个客观的,对一个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的一份评价,这样的叙述与评价怎么不让现在的人所震撼?

    现在大家都在心中想,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李自成自己的,绝对不是他自己,而是我们现在的闯王吕世。

    “因此上,对付李自成只能,也只能是我,这样的理由可以让大家认同吗?”沉思很久,吕世抬起头,静静的扫视了小院子里的兄弟们一眼之后,语音平淡的问道。

    对于吕世了解的这些,大家都认为这是闯王的勤勉,更有赵兴遍布朝廷管辖范围那无孔不入的监军士暗探的无尚功劳,是他们的勤勉艰辛,这才让根据地对自己的敌人了如指掌到了这种地步,现在,大家看向一项被大家所不齿,一项被大家所惧怕的监军士总队长赵兴的眼神,已经是一种敬佩,还有一丝感谢。

    赵兴看到这久违的兄弟们的目光,心中不由一阵激动,但是,在他的心中,更将吕世看做了天人,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监军士在吕世提到李自成的第一次开始,就极力收集有关他的情报,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关于李自成的情报是肤浅的,简单到简陋的地步,那么,要么闯王便是先知先觉的神人,要么就是闯王还有一套自己不知道的暗中势力存在,这股势力如果能做到对李自成的调查的程度,那么,天下还有谁敢再和衣而卧?

    好在,赵兴从刚刚吕世起步就追随吕世,达到了形影不离,因此,他深深的知道,吕世除了自己之外,再无任何黑暗组织,因此上,剩下的就只能是先知先觉的神人,因此上,赵兴躲在角落里,但对吕世的神态却是越发恭敬了。

    没有人再反对吕世亲自带兵出征,没有人能够有理由再劝阻吕世的决定。包括三叔,而只剩下三婶低声的哭泣。

    “我要跟着你去。”春兰再次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那红艳艳的脸庞,没了羞涩,有的只有坚定。

    吕世上前,轻轻的拉起他的一只手,淡淡的笑着道:“本该如此。”

    就此,一场闯王对闯王的真正争锋开始上演。

    (这章是我在两天两夜没睡觉之后坚持写出的,还请书友看正版的本书,谢谢支持)

1023 2:06:14|9367709

第七百一十六章 东施效颦



    李自成的日子很不好过,尤其是十几万人聚拢在地瘠民贫的商洛山之后,他终于感觉到更不好过。

    首先是这十万大军的吃饭问题,这在当初,李自成很少乐观,原因是在当初进入商洛的时候,很是打下了几个堡寨,得到了许多粮食,按照当时的人口消耗计算,完全可以维持到夏季的到来,只要到了夏季,那么,自己就有了将近半年的休整时间,以十万大军,再加上半年休整,最主要的自己得到了吕世的练兵之法,那么,了使用了不到两个月就在当初卧牛山小成,而后在葫芦峪短短三月便成就强军,那么,自己以其之法,再有半年时间,那么,自己什么还做不成?

    但是,半个月后,李自成真切的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无限差距,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的道理。

    同样的流民,同样的装备,但李自成却比当初吕世多了近乎十万的随从,结果,现在呢?却陷入了一种让李自成绝对无法想象的境地。

    首先,还是粮食。

    按照吕世练兵之法,每天都在操练,但结果不但没有粮食的好,反倒让粮食的消耗无限制的增加,这的确让李自成等将来不能理解。

    原先,作为一个老杆子,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杆子里的所有人,原则上包扣那些大小头领,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粮食配额。

    首先,一定要确保那些战兵的口粮,然后便是可以填补到战兵序列的老人,最后才是孩子和妇女,当然,孩子还是以孩儿兵为先。

    口粮是多少呢?按照正常的标准,战兵一天两顿,一顿干饭,一顿稀粥,而后依次递减,直到妇女孩子能够活命就行。

    当时,李自成对这样的标准,按照自己打下几个堡寨的储备之后,还是比较乐观的,毕竟几万石的粮食在,这些供给绝对会支撑到夏收。

    于是,为了表示自己是义军,也同时为了安抚随营老小,最主要的是高夫人的一再争取,所以,李自成大手一挥,按照战兵两顿吃饱,老弱妇孺一天两顿稠粥的新规定发放粮食。

    当时的场景李自成依旧历历在目,这是这些百姓流民从来没有过的好待遇,当时是欢声雷动,看大帐外面,黑压压的,跪满一地。所有的人都在用自己最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激情,感谢大闯王的仁德。那时候,自己也感觉自己真的便是这世界穷人的救星。

    但是,一切都不随人愿,不过是刚刚过去一个月,这还没出正月,境况就已经相当的严峻起来。

    第一,那些按照自己偷学来的吕世练兵**,加紧训练的四万战兵,在一天两顿饱饭的情况下,在按照吕世的道理训练下,纷纷累倒。

    这个结果的确大大的出乎了李自成的意料。

    怎么,同样的杆子,吕世的杆子却可以每天先跑上十里路,然后还要刺杀,列队,直到日头落山才罢,我的为什么就不行?

    看看那些刚刚跑完两里路就已经瘫倒在地,无论多少鞭子在身都绝对不起来的战兵,在即便一天为此砍了几十脑袋也不能再坚持的杆子,李自成和他所有的兄弟都迷茫不解。

    同样的办法,同样的流民基础,为什么,他吕世就可以让那些杆子按照吕世的说法奋发训练,而自己却不能?

    后来,终于在原先不粘泥的老手下,现在投在自己手下的一个小头目的反复询问下,才知道了其中的关窍——吕世,一天三顿饱饭,而且顿顿有肉。

    这才是吕世能练出一支强军的真谛,这个真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因为,谁都知道,一天三顿,让大家吃饱吃好,才有力气训练,但是这个道理是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在这大明不要说是杆子,即便是官军斗不能做到。至于肉?那是官绅老爷的东西,不吃也无所谓,那就免了。

    但是,正是免了肉食者个看是多此一举的环节,让李自成皱眉都无法理解吕世的成就,因为,一顿肉食,不但顶上三顿杂粮,而且没有肉食,本来一顿一碗饭,却要三碗来补足,因此事,李自成的战兵随着训练任务的加大,饭量也越来越大,一顿一人吃上五大碗饭已经成为常太,这更加剧了粮食的消耗。

    而这种后世的营养学,是李自成怎么都不会想到的。

    当这个结果被大家得到的时候,大家都互相看来看去,然后一起深深的吸口冷气。

    但三顿饱饭,这是怎么一个奢侈了得?就这四万战兵,那要多少粮食供养?现在,大军当初的缴获虽然很多,但按照当初李自成为收买人心而做的种种施为下,已经存量不多,如果再让战兵一天三顿,那这些存粮还能支撑多久?

    不能稍减原先给老弱妇孺的份额,因为那样会让整个军队和老营发生绝对是在大家预想只能的震动,那时候,有着刀枪木棍,也已经见过阵仗的老营将会哗变,更要命的是,那些老弱妇孺可都是这些战兵的家属,真的要是哗变,自己等连个镇压的人都没有,因此上,削减老营里妇孺的伙食供给的方案,第一个就被那些忧心忡忡的将领所否定。

    那剩下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加大粮食的收罗。

    商洛山中本来就是个人烟稀疏、地瘠民贫的地方,加上连年的大灾和战乱,老百姓逃的逃,死的死,留下来的稀稀拉拉,无衣无食,苟延时日。他用各种办法搜罗粮食,不仅要养活自己的部队渡过严冬和荒春,也要赈济这一带的山乡百姓,使大家不要饿死,也不要再向外逃。

    因为大家也知道,吕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兴旺发达,就是因为他笼络住了百姓,让百姓在不知不觉的蛊惑里,为他生产粮食,布帛,刀枪,以及一切他所要的东西,因此,笼络了商洛山的百姓,也是大家最需要注意和努力施行的。

    当时搜罗粮食不外乎三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他拿出许多银子派当地可靠的老百姓和手下士兵扮作粮食小贩,骑着毛驴,到城池里和附近的县份里买粮食。每人一头驴,两条长口袋。往往十头到二十头小毛驴结队而行,不怕遇到零星土匪或小股乡勇拦劫。这种成群结队的小粮食贩子在这里和豫西一带自来就有,俗称赶驴贩儿,所以官府并不怀疑。自成的老马夫王长顺已经回来,虽然挂了两处彩,都不严重,很快地给尚炯治好了。他对做粮食小贩有经验,自成就派他专负责这个工作。他依然很快活,爱说笑话,同他一起的士兵和老百姓都很喜欢他。

    第二个办法是向附近山寨中的富户借粮,如果遇到抗拒,就杀一做百。当时因官府无力派兵人山,地主们对这股从潼关溃下的农民武装都很害怕,不敢不借。不过托人说情,借多给少的情形也是常有的,自成的第三个办法是派几小队人马到一二百里以外的县份打粮。事先找好底线,查清某一个山寨里或村中的富户情况,派人在夜间送去一封信,或到寨外放几响鸟铣,呐喊一阵,点燃柴火垛,临走时将信贴在寨门上。这些信有一个传统的老套子,这样写着:

    寨财主xx调知悉:只因尔为富不仁,万人痛恨,本军特来向尔索要纹银两,小麦石,杂粮石,赈济百姓。限尔三天以外,五天以里,将银钱粮食如数凑齐,送至地方交付。倘若迟误,定将攻破寨子,烧尔房屋,杀尔人,鸡犬不留!

    财主们有抗拒的,有托人说情,按照另外双方同意的数目把银钱粮食送来的。对于抗拒不交的财主,农民军就设法勾通内线,攻破山寨,用杀人放火和洗劫的办法进行惩罚。

    倘若没有内线,而山寨又防守严密,李自成为着避免损伤人马和威信,便不送去要银要粮的信。

    还有一些财主迁到城里或坚固的山寨中住,乡村里留着田地和宅子。农民军把信交给他们的佃户或邻人转去,如遇抗拒,便放火烧毁他们的乡下住宅。

    李自成的打粮部队所采取的第三种办法是本地“杆子”常用的办法,所以起初当地财主们认为他们是从商州或洛南县来的“杆子”,也把他们叫做土寇,后来见他们行踪神出鬼没,马匹很多,很少奸淫妇女的事,对穷苦老百姓更不骚扰,财主们才知道这是李自成的溃散人马,但长久不知道是李闯王亲自派出的打粮部队。

    尽管用各种办法搜罗粮食,但部队的生活仍然极苦。毕竟是十几万人的人吃马喂真的消耗太大,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