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208章

庚子猎国-第208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今年的大规模移民并非自发性的,而是因为天灾驱动导致,1899年6月份,短短一个月内有二十万灾民从河南跑陕西避难。
  曹跃将安置灾民一事交给容闳的学生,曾经在北洋西学堂担任教员的蔡绍基和在清政府供职于户部担任文员的蔡锦章,这两个人都是来自于广东省香山县有名望的蔡唐邓钟四大家族之中的蔡氏家族,但回国之后留美幼童大多数都不被清政府重视,过着郁郁不得志的生活。
  蔡绍基曾经跟随袁世凯前往朝鲜,因此算是过得还算好的,而蔡锦章更惨,在北京的户部担任极小极小的官员,因为他是广东人,说官话不利索,还时常受到排挤。但是历史书清末蔡锦章被朝廷派去测绘修建京沪铁路,在修建的过程之中染病病逝,还没施展在耶鲁大学学习的才华,就消失于云际了。
  这两人也是因为老师容闳的邀请,从一个从天津一个从北京来到西安,一起在容闳的西北大学堂担任教员,又经过容闳的推荐,纷纷在曹跃的幕僚处任幕僚。这次曹跃将移民工作交给他们,也是在考验他们的能力,是否有资格在幕僚处担任幕僚。
  这两人随后向曹跃推荐了另几位香山的老乡帮助他们,却是让曹跃意想不到,其中之一居然是后来的民国大总理唐绍仪,此外还有唐致尧、唐国安、唐元湛三位广东省香山县唐氏家族的公子们,而他们的身份全都是留美幼童,唐致尧是第一期,唐国安和唐元湛是二期,唐绍仪是第三期留美幼童。
  此时的唐绍仪其实并不是来投奔曹跃,而是陪同唐致尧、唐国安、唐元湛三位亲戚从老家来这里。唐绍仪是袁世凯的秘书和得力助手,两人在袁世凯驻军朝鲜的时候就结下深厚友谊,后来袁世凯回国,但唐绍仪一直留在朝鲜担任清帝国驻朝鲜汉城商务委员。本次回国是因为唐绍仪父死奔丧,到了唐家镇后从同学兼亲戚的唐致尧三人口中听说他们要去西北,看一看西北的广阔天地和传说中的西北大将曹跃。
  唐绍仪何等聪明,立即从三人对话之中获悉其实在西北,有人正在暗中推动维新办法的成果,唐绍仪很是生气自己的堂兄们对他小心谨慎,逼问他们到底要做什么。三人被逼问无奈只好据实以告,说老师容闳在西北建立了西北大学堂,容闳对西北的一切都推崇有加,三人左右都在衙门里担任闲散工作,不如去西北看一看。唐绍仪这才决定随他们一起来看一看,实则为袁世凯打探消息。
  只是进来容易出去难,曹跃对人才的渴求使得所有来到西北的人才和百年后进入传销窝里的少女一样无法离开,唐绍仪虽然打探到许多情报,可是不能传递给袁世凯,当真郁闷不已。这次唐家四兄弟协助蔡氏兄弟一起办移民,唐绍仪觉得是个好机会,如果放他单独办事,自己的笔记本肯定有机会寄给袁世凯,让袁世凯早加防范。
  西北的一切让唐绍仪大开眼界,不但治安变好了,民族融洽了,农业商业都在慢慢恢复,虽然西北人少,可是这里充满着活力和动力,唐绍仪相信,在曹跃的统治之下,西北一定会逐渐成为整个大清最繁华之所。
  袁项城啊袁项城,你真正的敌人在这里,在这里啊。
  曹跃也仅仅是对唐绍仪略感意外,但他还不至于抱着唐绍仪大喊人才,中华儿女多奇才,每个人只不过是境遇不同罢了。如果不是唐绍仪早早投奔了袁世凯,恐怕在民国时期也没有他的辉煌。而唐致尧、唐国安、唐元湛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只不过是他们跟错了人而已,但论起能力来,三人未必差了。
  时间的车轮碾压而过,曹跃的西北越发繁荣稳固,去年冬天的降雪虽然给黄河下游带来了滔天洪水,但是作为上游的陕西和甘肃却难得地雨水充沛,整个春夏,陕西与甘肃都越发欣欣向荣。
  从六月份开始,孙汝祺派人运回来的钱越来越多,曹跃感到心惊肉跳,他特地派遣章程带领一个团的士兵负责运送银子回到陕西。


第287章 曹跃赚了多少银子

  一千万两,两千万两,三千万两……
  前前后后,孙汝祺总共赚了7300万银子,这其中4000万银子是从百姓、地主、钱庄、票号中赚来的股票钱,约800万是从各地官员手中赚来的,2500万是从外国银行手中赚来的。
  出去前提投入的成本以及过程之中为欺骗全世界所必须使用费用500万两外,这次股票连环计让曹跃一共赚到了6800万两银子。
  所以当孙汝祺对曹跃说我们的杠杆已经太大了,现在应该想办法撒手的时候,曹跃立即想到嫁祸给日本,于是才有了让“列宁”向日本的三井工业、三菱工业、富士工业订购价值三千万两银子的采矿机等各种机器的订单,为此还付出了百万两银子的订金。
  随后列宁将石头当做银子搬到船上,“遮掩”之后被青帮发现,最终货轮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将船炸沉。
  虽然计划得当,但执行者才是至关重要的,若非孙汝祺和他的三哥孙汝祥联手,其他人恐难办成,便是曹跃也自认为无法做到。曹跃也觉得孙汝祥这个当初秘密调查火朝天和三点头的孙家三公子,这苏州孙氏一门五虎之中的三虎,当真是个人才啊。
  用王辏г说幕袄此担茉旧肀呔奂烁髦秩瞬牛愎凰梢环笫乱盗恕S辛饲茉镜比灰渥耙幌伦约海墒怯植荒芴髂空诺ǎ蚯梗鹇胱约旱木硬角挂课渥昂谩K婕此靡丫谖洳乃锶觎骱驮谔旖虻南钠樟侄┕旱鹿7。92毫米子弹口径步枪,不管是最新的毛瑟g98步枪还是已经在德国陆军淘汰的1888式委员会步枪,并且订购足够多的步枪子弹。
  德国人乐傻了,这些中国人有来送钱了,好么,照单全收,并将库存全部运到了西北。除了大规模购买之外,孙汝祺还让自己的手下伪装成土匪和小军阀、小地主、小财主以及乡绅家族的武装队,分别分批购买军火,一度导致德国武器在华断货。
  曹跃随后要求他们向所有洋行后买手榴弹,但是这次购买被西方洋行嘲笑为愚蠢的军购。
  西方国家对手榴弹的研究和生产是从15世纪就开始的,到了现代(1899年)手榴弹的杀伤力和二战时期已经相差无几。但是人们却逐渐放弃了手榴弹,因为西方国家还没有意识到战壕站的作用,双方士兵使用步枪排枪对射,步枪的射程更远射速更快,炮火足够猛烈,则将获取更大的胜利。所以手榴弹这种暴露在野外中的武器,完全被步枪所压制,理所应当地被西方军事学家们抛弃。
  当曹跃得知各个洋行们给出的手榴弹单价之后,很多洋行如礼和洋行怡和洋行等乐得上气不接下气。被西方人抛弃的手榴弹,反倒在东方得到大量订单,赶紧把库存卖给他们吧。
  曹跃又要求孙汝祺和夏普林不但要购买手榴弹,还要购买手榴弹的生产线,最好弄一些熟练工人来帮助建设乌海兵工厂的手榴弹生产线回来。夏普林便找到洋行的负责人洽谈购买手榴弹生产线,对方一听都傻了,这手榴弹技术太简单不过。只要你们有钢铁厂,有一定基础的化学工业就可以制成,根本不需要什么手榴弹生产线嘛。
  夏普林因为不熟悉,倒也闹的一个大红脸,电报发给曹跃,曹跃郁闷坏了,回电说:“如果可以的话,购买几个火车头,由对方运到陕西。”
  购买火车头可是一个大生意,意思是陕西要修建铁路了,但是陕西那穷地方能修的起铁路吗?
  但上海股票交易所中上市了一个叫做西北铁路集团的股票也让洋行之中的人吃了定心丸,各大洋行纷纷询问能否由他们修建铁路。但西北铁路集团的负责人说这条铁路我们准备在中国集资,外国人只负责修建和铺设,不会卖给你们。洋人们对此兴趣大减,最终还是美国的嘉和洋行获得了这笔订单,草签了一份铁路工具合同。
  美国人只负责提供铁轨和车头,甚至连火车司机都不需要提供,铁路也由中国人自己修建。让美国人哭笑不得的是,中国人居然只购买了四个火车头,难道一条铁路只通四列过车吗?但考虑道西北实在太穷了,美国人倒也释然了。
  订单签订之后,西北铁路集团总经理詹天佑开始在北方招工,尤其是在山东招工,因为山东曾经修过一条铁路,后来被义和团的人给拆了,铁路员工也被打跑了。詹天佑招揽了两百多工人,连带着他们的家属,从山东搬到了陕西。
  随詹天佑一起回来的还有首批四万枚各国各种各样的手榴弹,但大多数都是长柄手榴弹。曹跃见到之后欣喜若狂,由他亲自负责,开始了对士兵们进行战壕站防御战的训练。从五月份一直到八月份,曹跃在训练场中黑了一圈,也壮一圈。士兵们则开始学会了战壕站,现代化战斗。
  血军除了大炮一直存在不足的问题外,子弹的消耗和储存也是一个大问题,好士兵都是练出来的,而且一场战斗下来至少需要一个基数(120发)的子弹,至于一场战争,需要的弹药就更多了。
  唯一让曹跃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军队起码从步枪上做到了口径统一。根据新任后勤处副处长严东的汇报,g98,1888式委员会步枪,88式步枪(老套筒)这三种子弹型号统一为7。92毫米圆头弹的步枪已经达到10万支,曹跃的血军正规军仅仅有五万七千人,其中战兵为五万四千人,可以完全满足战兵的武装。
  孙汝祺也通过各种方法购买了两百架马克沁重机枪以及相应的子弹,这些军火花了将近五百万两银子,孙汝祺倒是一点也不肉疼,反倒是曹跃感觉肉疼无比。
  八月底的时候,夏普林给曹跃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奥匈帝国洋行奥华洋行为了让扩大奥匈帝国在华影响力,愿意向西北重武器集团出售二十条步枪生产线,包括曼利夏步枪生产线以及曼利夏8毫米子弹生产线,而他们提出的条件就是由奥匈帝国的铁路公司匈牙利铁道公司来承建西北所有铁路,包括沿线的矿产开发。
  奥匈帝国在华洋行这一番洽谈充满了诚意,曹跃仔细考虑之后答应了奥匈帝国代表,且代表他个人想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一世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同时他还要送给约瑟夫一世皇帝陛下一套金镶玉餐具作为约瑟夫一世皇帝的生日礼物,并对他的妻子茜茜公主遇刺一事表示沉痛的哀悼和万分的尊敬。
  夏普林将曹跃的话转给了奥华洋行总经理之后,这个奥地利人何塞夫大为惊讶,在中国的西北方居然有一个将军如此关心奥匈帝国的皇帝陛下。
  奥匈帝国在中国并没有领事馆,他们因为与德国同宗同源,所以一直受到德国的保护,但这并不妨碍奥匈帝国在中国问题上怀有野心。何塞夫是一个商人,他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他看准了奥匈帝国在中国没有影响力这一时机,为国家做出贡献,以此获得爵位。
  实际上何塞夫也在忽悠夏普林,他根本就没有斯太尔兵工厂的曼利夏步枪生产线,也没有匈牙利铁路公司的授权书,他也在空手套白狼。
  所以何塞夫也是非常忐忑不安,他多次给斯太尔兵工厂负责人发电报,对他说大清国是多么希望购买你们的步枪生产线,但是大清国没有足够的钱,他们愿意让奥匈帝国来修建铁路云云。
  何塞夫又向国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