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211章

庚子猎国-第211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前李家还曾经向把女儿嫁给曹跃,但是得知曹跃的情况之后便断了这个心思,后来不知道怎么找到关系,将女儿嫁给了辛洛,算是拉拢住了这一个情报头子。两人都是曹跃的心腹**将,自然不能送小礼,但平日他又没有攒下什么家当,只好跑到西北银行去借。
  石顺惊讶地说:“将军,你来银行借钱?”
  “怎么?有什么不对?”
  “你不是西北宣抚使,难道没有月饷吗?”
  曹跃这才想起来,自己身兼数职,居然没有去要饷银,于是急匆匆来到巡抚司衙门索要军饷。堂堂西北宣抚使来陕西巡抚衙门讨军饷,说出去别人都不信。巡抚衙门如今是巡按使王意之管辖,他立即让人清算,曹跃的月俸是480两,欠了他十四个月,总计是6720两,再加上冬天的冰敬、秋天的炭敬、以及清政府的养廉银子补贴,总计是16600两。今年陕西衙门还是比较富裕的,再说就算不富裕,别人的薪水能欠着,曹跃的薪水可不能欠着。王意之又说你这一份是总兵的薪俸,西北宣抚使,青海宣抚使,陕西新军统制这三项都是朝廷发放,草草算下来应该是28000两银子,不过是户部直接发放。
  曹跃顿时大骂户部太不要脸,这件事都不提醒自己,欠人钱不还,我要讨薪!
  于是曹跃找到吴之英,让吴之英写了一篇措辞严厉的“讨薪奏折”发给朝廷。大概意思就是我堂堂从二品武将,平日忙着军事上的事儿,没记着自己还要去领薪水。这两天我的手下结婚,我随份子钱都拿不出来。我忘记是我忙,你们户部忘记就太不要脸了,是不是千人薪水不还啊?这官司我要让老佛爷给我做主,你们不能欠农民工工资!
  吴之英文笔犀利,且他因为维新变法被贬为庶人,本来对朝廷心怀不满,这次借给曹跃讨薪的机会,对户部一顿挖苦,充分体现了得罪谁都不能得罪知识分子这句至理名言。
  曹跃的讨薪奏折可算是天底下的蝎子粑粑独(毒)一份了,整个大清国没有比他官阶再高而讨薪的了。毕竟像是他这种级别的人,家里人(尤其是女主人,大夫人)自会前去领取薪俸,而这种级别的人通常情况下灰色收入极多,根本也不在乎薪俸到底在自己手里还是在自己老婆手里。
  清朝有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十万雪花银就是灰色收入。而清知府的官阶是七品,曹跃的官阶是从二品,相差九级,按理来说曹跃能够贪污的灰色收入每年至少有五十万两以上,即便西北地方穷苦,曹跃也能贪污三十万两以上。
  可惜曹跃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军队中去了,他不认为那些钱是自己的钱,他以为这些钱是大家的钱,所以曹跃迄今为止只有一个石桥军营家属区的小房子。
  曹跃的“讨薪奏折”成为朝廷上下的一大奇葩,户部连忙给他拨了28800两银子的薪俸,800两算是利息,慈禧又因曹跃清廉特别奖励了他2000两银子。不过曹跃讨薪的故事还是成为全国上下的笑谈,笑过之后人们却也发现,曹跃此人却是一门心思放在军队上,难得的一个清廉的武将。
  曹跃前后得了47400两银子,他拿出15000两银子,第一份5000两银子是给冉东的份子钱,第二份是给辛洛结婚的份子钱,第三份是给郝豹子儿子的周岁压兜钱。剩下其余的钱,曹跃都用在购买西北铁路集团的股票上了,算是占了一个原始股,还是一个小股东。
  尽管王宇和桑治平两人对曹跃的行为大为不解,俗话说当官发财,可你当了官反而没钱是为什么,但以常国良、孙汝礼、孙汝祺、石顺为首的商界出身官员对曹跃能公私分清推崇备至,甚至胡聘之等维新派也对曹跃不沾手军队钱财感到不可思议。曹跃不沾手,别人更不敢沾手“曹家军”的银子了。
  此时的整个中国都发生了规模庞大的自然灾害,从今年的7月份开始一直到10月份,一连三个月北方地区几乎没有下过雨。
  上半年的洪涝让人民记忆犹新,下半年的大旱又让人民苦不堪言。尤其是进入秋收集结,干旱导致许多地方粮食绝收,人民食不果腹。义和团趁机宣扬是洋人进入中国,破坏了中国的风水,引起民众的愤怒,全国各地相继发生攻击教堂和教民的案子。
  许多人携儿带女背井离乡逃难,而陕西则成为了很多河南人、山西人、湖南人和湖北人逃难的最佳地点。
  自然灾难来临的时候,安全比什么宣传都有说服力,灾民的大量涌入反倒是让陕西有点承受不了了。上半年洪涝的时候,在唐元湛的统计下总计有超过四十万河南百姓逃入陕西,被妥善地安置在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而这次旱灾以及四川战乱,使得涌入陕西的灾民数量高达百万。唐元湛甚至估计,到年底会有三百万人难民涌入西北。
  曹跃传令给蔡绍基和蔡锦章,由他们负责向南方购买粮食,向陕西运送以缓解陕西的旱情和大量难民涌入陕西造成的饥荒。
  同时曹跃又下令由唐致尧和唐国安负责对灾民进行统计,所有监督赈灾粮的发放。
  王宇此时又站出来阻止说:“赈灾粮不能免费发放。”


第291章 大明国还魂

  “为何?”曹跃惊讶道,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即便是蒙古人的元朝,在面对自然灾难的时候都要开粮仓放粮赈济灾民,后世的共和国中除了给粮还给钱给房子帮助重建家园,早就习惯了后世的处理方式的曹跃对王宇的阻止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王宇淡淡一笑道:“将军,这些人今年吃了你的粮活下来了,明天天气转好之后又会回到老家了,故土难离,人人都想回到老家。你给他们的情他们虽然记下来,可是好处却半分也没有。”
  曹跃挠着头道:“你的意思是……”
  “放粮不如借粮。”王宇阴笑道,“将军,西北发展需要百姓,但家乡受灾的百姓很大程度会发生灾民回流现象,所以我们要全力将他们留下来就不能对他们太好。我们可以将粮食和钱我们借给他们,而房子和土地送送给他们,当他们有了土地和田地之后不会轻易选择离开了,因欠了我们的钱,为了偿还欠款又必须努力工作干活。其实我们可以让他们慢慢还,一次还一点,一次还一点,分成十年二十年偿还,这样下来那些灾民在西北生活十年二十年,就会把西北当做自己的家了,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地防止灾民回流。”
  曹跃没有遇到过这个棘手的问题,灾民还可以回流,我们中国人还真是故土难离啊。唐致尧和唐国安却反对王宇的建议,他们说这样用利益拴住灾民,会导致曹跃在名声上受损。
  王宇反驳道:“赈灾本来应该是朝廷的事儿,西北宣抚使司没有这个义务和必要,灾民若不似感恩,只管去京师去闹好了,义和团现在不是在乱京师吗?”
  唐致尧和唐国安口才辩驳不过王宇,只好相视苦笑,曹跃最终拍板决定,给灾民借粮借钱送田送地渡过难关,并大规模地将灾民安置在陕北、甘肃河西走廊以及宁夏地区。
  因为灾民涌入,曹跃的军队入川又被耽误了一个月,而四川则真正大乱了起来,一个叫做朱重阳的人聚众谋反,居然打起了大明旗宣布大明复国。
  曹跃可以忍受四川战乱不休,但决不允许四川有大明复国出现,他将四川视作禁脔,岂能容许,随即他下令血军第一路军立即进入四川,消灭明军!
  “明军”的皇帝朱重阳不过是成都的一个地痞流氓而已,他纠集了手下四五十人,趁着四川总督奎俊自杀,清兵闹饷之际,带着兄弟们深更半夜流进了成都满城的军火库,并搬走了军火库里的所有武器。
  本来朱重阳目的是把这些武器拿出来卖掉,赚一些银子来花花,但是他遇到了一伙儿不讲诚信的会党,不但从他们手中骗走了十条曼利夏步枪,还打死了他的一个兄弟。
  这下朱重阳火了,他要为兄弟报仇啊,便武装了自己的四五十个地痞,拿着步枪和马克沁重机枪,跑到会党那里一通开枪,打死打伤十几个会党成员,逼迫对方一百多人乖乖投降。这一次让朱重阳名声大噪,成都府许多人纷纷前来投靠,朱重阳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到十天自己的手下扩充到了两千多人。
  靠着从满城偷来的武器,朱重阳占领成都外城,但是对成都内城的满人却不敢轻举妄动。朱重阳成为了成都王之后,大肆封赏手下,又让手下攻打成都府各地,随后地盘扩展到整个川中和川西。此时朱重阳头脑发昏了,有人鼓噪他说既然你姓朱,明朝皇帝也姓朱,现在天下这么乱,为什么你不能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自立为皇帝呢。朱重阳一听,对啊,我也能当皇帝啊,于是在手下人的忽悠下居然竖起了大明日月旗来。
  随后朱重阳的“明军”开始攻城掠地,从川中打到川南,基本上是打一个地方抢一个地方,打不下来就跑到其他地方去,和流寇无异。地盘虽大,但没有一处重要地方,便是“明军”的老巢成都,内城满城依旧牢牢地掌控在八旗兵手中。成都知府刘心源一面巧妙地应对朱重阳的威胁,一面奋力抵抗,成都将军恭寿日夜巡城,几次打退了朱重阳的进攻,导致朱重阳的手下无心应战裹足不前。而刘心源又委任威远县县令陈兆棠为剿匪经略,率领成都府清兵剿灭朱重阳叛军。
  这陈兆棠的父亲是清朝中兴名臣陈士杰的儿子,说起来他的为官之路颇为坎坷,陈士杰的几个儿子都入了翰林院做编修,而陈兆棠年纪最小,等到他中举之后,父亲先去世守孝三年,等三年守孝刚过,母亲又去世,又守孝三年。陈兆棠无奈只好捐了一个五品同知的官衔做了知县。但他擅长的不是治理断案,而是剿匪,在他的任期内的各县大小土匪全部被杀绝,刘心源正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才让他来剿匪。
  陈兆棠的清兵和的“明军”在成都府多次交锋,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朱重阳没什么文化也不懂得各政治,却投机取巧地举起了明旗,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了,清廷允许地方乱起来,绝对不允许地方造反,更不允许大明复国。
  慈禧前脚刚刚得到大明复国的消息,后脚就收到曹跃下令西北军入川,对众臣感慨说:“还是曹百川忠于我大清国啊,这小子虽然有野心了一些,但毕竟是忠于咱们大清国,忠于咱们的。”
  “太后圣明。”以载漪为首的一众大臣现在已经进入权力中枢,将荣禄等人逐渐从慈禧身边排挤走了。荣禄靠着支持慈禧太后软禁光绪皇帝获得慈禧的信任,但在废帝的问题上,荣禄持反对态度。慈禧由此对荣禄不甚满意,并撤了他的直隶总督的位置,改由裕禄担任直隶总督,由启秀担任内阁总理大臣。
  而在关于废立皇帝问题上,瑞郡王载漪、庄亲王载勋、大学士徐桐、刑部侍郎徐承煜、礼部尚书崇琦、各国总理衙门大臣启秀、兵部满大臣刚毅、山东巡抚毓贤、惇亲王载濂、辅国公载澜、军机大臣赵舒翘、武卫后军统制董福祥、顺天府因何乃莹等人表示支持。
  各地总督和朝廷中的兵部汉尚书徐用仪、户部满尚书立山、工部左侍郎许景澄、礼部左侍郎联元、总理衙门章京袁旭表示反对。
  此时洋人明确表示反对之后,慈禧不得不停止废除光绪皇帝的行为,载漪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