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276章

庚子猎国-第276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您出去了未必是一件好事。”贝明德小心地说道,“我只有几分钟时间,这次前来就是想要让皇上您知道,有许多人一直忠心耿耿效忠陛下,您万万不要放弃,一定要等待机会,等待我们逐渐强大起来。”
  光绪略有些失望地说道:“我知道,要等待,不能急。”
  贝明德叹了口气说:“其实我们最怕的就是皇上您受不了侮辱,给曹跃借口让他发动政变改朝换代。皇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你应该知道,不管是什么侮辱,皇上一定要忍住。”
  光绪知道有许多人支持自己,心中非常感动,说道:“好,我明白,你也要小心,这曹跃不是一般的人。”
  贝明德道:“奴才和曹跃相识极早,当年屡次帮助与他,并且暗中透露消息救过曹跃手下两员大将,一是韩铮,二是李宁,这两人一个掌军一个掌握曹跃手下的‘锦衣卫’,他们欠我人情。所以未来我可以骗过他们,他日有机会定会用得上。”
  光绪问道:“这韩铮和李石头怎么也?能否效忠于我?”
  贝明德摇头道:“皇上,这两人都是典型的陕西冷娃,骨子里认主之后绝不会轻易背叛曹跃,将来这些从西北出来的必须都杀掉,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光绪点点头,脸上很不好看,贝明德继续说道:“皇上,奴才会尽量联系更多的人,但希望皇上能够给奴才一个凭证。”
  光绪咬着牙想了想,将自己的白色内衣私下一块丝布来,然后一狠心咬在食指之上,在丝布上写了一篇血衣带诏。他没有玉玺,那玉玺如今在慈禧手中,所有的圣旨都是借着光绪的名字印着玉玺大印却传着慈禧的令,所以光绪只能用血写下自己的大名:**新觉罗·载湉。
  贝明德接好了血衣带诏,贴身藏住,然后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说道:“陛下,忍辱负重,万万保重。”
  光绪忽然说道:“你要找到康师傅和翁师傅,如今只有这两人信得过。”
  “喳。”
  贝明德随后装作一副不屑的样子走了出来,回到岸边,摇头说:“这楼盖得虽好,但是就那么大的地方,跟坐牢没什么区别,尤其是蚊子多,还不如咱老家陕西呢。”
  过了一会儿之后,曹跃带着手下人来到中南海旁边,在贝明德的提前安排下几百个太监举起火把将中南海映得光亮无比,所有的小船都被集中在了一起。掌船的太监一脸的兴奋,今儿个大将军曹跃救皇上了,咱们给曹总督掌船。以后咱们就是有从龙之功的功臣,可比别人强得太多了。
  曹跃带着亲兵,登上了船,船夫太监立即撑起了船,划向瀛台。
  光绪站在下脚的一方不到三平米的台阶上,神色复杂地看着数十艘大船到来,他紧紧地握着拳头百感交集。
  终于,曹跃终于来了。
  从中早上得知曹跃京城封锁紫禁城,一直到刚刚吃晚餐的时候太监向自己报告曹跃的血军接管紫禁城的防御,再到贝明德派人向自己警告,然后贝明德觐见,光绪一直都在紧张不安之中等待。
  尽管贝明德告诉了自己,可光绪依旧不确定曹跃是要兵变自立为帝,还是要再让自己做傀儡皇帝。
  如果曹跃要自立为帝,第一个要杀的就是他光绪皇帝。
  如果曹跃要立自己为傀儡皇帝,他必须按照贝明德的建议苟延残喘地活着,就是为了能够有一天有机会铲除曹跃自己重登大宝,这一天不知道能不能到来啊。
  那船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了,光绪皇帝“翘首企盼”,甚至还差点从石阶上栽了下去,幸亏一旁的小太监伸手拉住。
  “论天下间第一忠臣,非曹跃莫属啊!”光绪故意大声地感慨说道。
  曹跃见到光绪皇帝既紧张又兴奋的脸孔,心中一阵嘲笑,傀儡皇帝就是傀儡皇帝,还真以为自己是前来救他的,现在的光绪和汉献帝没什么区别了!
  曹跃依照礼仪,遥遥地跪在船头,冲着光绪的身影大声地说道:“陛下,罪臣曹跃救驾来迟,陛下受苦了。”
  光绪的眼泪噼里啪啦地掉了下来,不知道是真情还是演戏,或者二者皆有,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曹跃没等船停稳靠岸,便是一个箭步从轻舟之上跳了下去,三两步走到光绪皇帝面前,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道:“让陛下受辱,罪臣该死,该死啊。三年了,三年了,陛下不知受了多少苦了!”
  光绪也哽咽着将曹跃扶了起来,却不知说什么话来了,只是猛点头,是啊,三年了,可未来不知道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还要过多久啊。
  曹跃立即说:“陛下,随我走,请前往太和殿,重登宝座。”
  “好!”光绪紧紧地握住了曹跃的手,充分了表达了自己的激动和感激之情,语气恳切地说道:“曹**卿,你不是罪臣,你是功臣!你是天下最大的功臣,没有人比你更忠于大清。”
  曹跃道:“陛下,微臣是忠于陛下一个人。”
  “对,没有人比你更加忠诚与我,没有人!”光绪兴奋地说道,这两个演员非常尽职尽责地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一个叫做忠君一个**叫做臣。


第373章 兵变——金銮殿上

  曹跃扶着光绪上了船离开瀛台岛,光绪却坚持要站在船头,任凭风浪吹在自己的身上,一种前所有为的解脱感徜徉在他的身体之中,可同时又有新的阴云笼罩在心头。
  光绪非常想大喊几声驱散内心之中的恐惧和压抑,但出于皇家的尊严他奋力地压抑自己,他目光炯炯地看着四周,看着这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切。
  只听得耳边曹跃在岸上突然说道:“来人啊,把那几个小太监砍了。”
  光绪忙回头看过去,曹跃走过来拱手报告道:“陛下,这些人都是太后派过来监视你的,留之不得。”
  “可是他们也并非奸诈之徒,不必杀了他们吧?”光绪犹豫道。
  杀人是假,试探是真。
  曹跃心中冷笑,光绪啊光绪,凭你这性格怎么能做皇帝,杀几个太监都这么心软,如果是慈禧的话,必然杀无赦宁杀错不放过了。这就是你和慈禧斗争失败的原因,你心软,心太软啊。
  曹跃道:“既然陛下开口放过,就便宜了他们,算是他们上辈子的造化。”
  光绪很满意曹跃能够听自己的,高兴地说道:“今日重登大宝,不宜杀戮啊——曹**卿,不知道你有没有派人去救珍妃?”
  曹跃一拍脑袋,忙道:“陛下,我只顾着救你了,没记着救珍妃。”他大喊道:“小强,带一队人去救冷宫就珍妃,待珍妃殿下梳洗打扮之后,保护珍妃到太和殿与陛下团聚。”
  “是。”郑小强转身带着人前往冷宫去了。
  光绪兴奋地握紧拳头说:“一切还好,一切还好不迟。”他转头对曹跃说道:“曹**卿,和洋人的战争怎么样了?”
  曹跃道:“天津被攻破之后,八国联军举兵三万余人,沿着津京铁路一直打到了大兴,距离京师三十多公里,明后天就能到北京城。不过我已经排兵在丰台和通州一南一北两处大营进行布防,八国联军想要进攻北京,就必须先解决这两处大营。”
  “诶?为什么要先解决两处大营?”光绪这个军盲忙问道。
  曹跃耐心解释说:“丰台、京师、通州,这三处成一个三角形状的防御阵地,如果连接不打破丰台和通州,直接进攻京师,势必会被我军掐住他们的后脖颈。而且如果他们进入这三角形的中间,那就不是攻打我们,而是被我军包围了。所以为今之计,必须全力以赴守住丰台和通州,丰台和通州若有失,则京师不保。”
  光绪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道:“果真有道理,不愧是沙场久战之将。”
  曹跃一阵冷汗,心说这算什么道理,大故障的都懂得吧,当年你的老祖宗可比你厉害多了。
  船到了岸,曹跃扶着光绪下了船,坐上了十六个人抬的轿子,随后曹跃骑上了战马萌萌,一行人重新走进皇城,太和殿去。
  一路之上光绪见到了每一座宫门门口都换成了血军战士,朝廷的禁忌不知道去了哪里,当然他此时兴奋的不想别的,只要能重新登上宝座,那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皇宫内的石板地面坑洼不堪,但十六个力士太监却满身干劲,一点都不累似的。他们的感觉和船夫太监感觉一模一样,都认为自己见证了历史,是从龙功臣。不过今天晚上最大的功臣不是别人,正是直隶总督、大将军曹跃。
  光绪兴致勃勃地向曹跃问起来这么年来在西北的一切,曹跃倒是三分真七分假地一一回答,光绪今天晚上兴奋得很,一路问个不停。曹跃心中烦得要死,但是脸上依旧挂着笑容回答他所有的问题。
  临到太和殿的时候,光绪忽然抛出来一个问题,道:“皇爸爸呢?她怎么样了?”
  曹跃反问道:“陛下,您希望她怎么样?”
  光绪心头立即涌现出了慈禧狠毒地对待他的一切来,但是要是让他杀了慈禧,光绪一是做不出弑母的行为来,二是活着的慈禧比死去的慈禧对他更有利,此时曹跃已经成为皇族最大的敌人。所以光绪的拳头几次握紧几次松开,内心挣扎犹豫了许久,却也无法做出最终的决定出来。
  曹跃误以为光绪心软做事犹豫,有时候做事有极其冲动,和他的堂兄载漪一样,典型的能挑事儿不能担事儿,于是便劝说道:“陛下,太后的事儿暂且放到一边,她在慈宁宫老老实实地颐养天年也不错。再说关于怎么处置太后,我觉得应该是问问珍妃的意见吧?”
  “你说得对。”光绪立即说道,“总得问问珍妃的意见,她怎么还没来?”
  曹跃忍不住笑道:“陛下,这才过去十几分钟,珍妃再见陛下,怎么也得梳妆打扮一番啊。”
  光绪笑道:“是我自己着急了,着急了。”
  眼前,太和殿到了。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太和殿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殿,也是等级最高的宫殿,长64米,宽37米,高27米,连同台基总高35米。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米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殿内金砖铺地(因而又名金銮殿,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但是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苏州特制的砖。其表面为淡黑、油润、光亮、不涩不滑。
  太和殿的明间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两侧排列六根直径一米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九龙金漆宝座的另一个名字,就是龙椅。
  实际上太和殿并不是用来上朝的,由于建设庄重威严,却导致君臣之间距离太远,大臣们说什么皇上听不见,所以太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