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33章

庚子猎国-第33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凳翘用氖焙蛱拥每臁W笥炎苈硖嗡淙徊皇亲炫冢谴有⌒慕魃鳎ǹ址噶耸裁创沓械T鹑危缤ι嬉话悴豢爸赜谩
  康三石却让章程的后营做前锋部队,马涛的左营做后卫部队,自己的前营做主力在中间行军。
  曹跃对此很是不理解,康三石苦笑解释道:“马涛办事唯唯诺诺但生性谨慎,让他做个押粮官正好。要是让章小胆(章程)押运粮草,有什么危险他非得扔了粮草跑了不可。我安排章程的人马做前锋部队,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机警得很肯定能发现。这厮,眼神比谁都贼。”
  众将顿时笑了起来,杜文德道:“还是大人运筹帷幄。”
  甲哨哨长王大力笑道:“那两人当真是……”
  曹跃也笑了起来说:“大人当真是厉害,章程的部队还真是打仗不行,跑的比兔子还快。那马涛虽然老实胆小,却性格谨慎,生怕犯错。这两人的安排得才所用啊,尽显大人的用人只能,属下今天学了一招,受益一生啊。”
  康三石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起来,神色间很是骄傲,其余众将也一通马屁下来。
  随后康三石接到了甘陕总督的催促信,他立即让众营将民夫与辎重集中交予马涛管理,率领战兵快速赶往延安县。
  丢了辅兵之后行军速度果然快了许多,曹跃的丁哨此时算上他自己有战兵一百四十七人,一二三汛三十七人(含汛长),四汛三十一人。一汛二汛用红缨枪和朴刀,三汛主用弓箭,四汛配备25支斯宾塞连珠枪,另外三汛和四汛还各配马刀一把。剿灭马太岁一战,缴获了不少马刀,每个人配一把都绰绰有余。
  另外狗娃因为射击出色,曹跃也将自己的快利枪交给他做狙击手。
  丁哨的战斗装备倒是齐全了,只是有些沉重,因此行军的时候众人的武器不得不将武器放在马背上,只带着马刀行军。
  陕西路途难走,纵然是加快行军,代字营援军也用了半个月才从抵达延安县。
  到了延安县众人才知道什么叫做惨烈,虽说清兵绿营安字营也吃兵饷,但是因为驻守在陕北,经常面对绥远的马匪和甘肃和宁夏的民乱以及陕北的响马,因此安字营不得不常年保持一千八百战兵的配置,在安字营做千总那是寿星老上吊离死不远了。
  经过三个月的战斗,一千八百人的安字营仅剩下七百多人,另外还有两百多伤兵在军营之中嚎叫——这都已经补充了四次了,根本就没有人去统计已经战死的人数。
  安字营千总隋平安热烈欢迎代字营支援的兄弟们到来,现在安字营已经无力主动出击,不得不被动防守延安县城。康三石好生奇怪,向隋平安问询县令在哪,怎么不见他出来慰军。
  隋平安苦笑道:“罗县令三个月前就被杀了,延安县三个月没县令了。别说延安县,定边县、靖边县的县令都死了,宝安县和安塞县两个县令居然他娘的跑了,这俩浙江佬跑得比兔子还快。”
  康三石皱眉道:“如此说来,居然整个陕北都没有政务了?陕北战事如此糟糕,我等怎么不知道?你不是没有报告吧?”
  “放屁,我早就上报了。”隋平安大骂道:“大概是陶总督害怕你们得到消息吓跑吧,而且他刚刚当甘陕总督就出现如此严重的民乱,要是上报到朝廷上去不得革职查办了啊。”他拍着康三石的肩膀说:“主要还是怕吓着你们,哈哈哈……”
  康三石也摇头苦笑道:“怪不得之前举办什么比武大赛,原来只选出最能打的来送死。”
  隋平安道:“不过能把你这潼关第一将给派来,我倒是安下心了。”
  曹跃低声问康成说难道大人和隋千总认识?
  康成说:“我听我三叔说他十二年前在陕北平民乱,就是和隋千总背靠背在乱兵之中杀出的,可以说是过命交情。”
  曹跃点了点头,心中猜测也许康三石早就知道支援这必死之地,但是作为昔日袍泽兄弟,康三石毅然决定率军前来,所以才会抛尽家财买火枪北上。枉自己还在庆功宴上分析的头头是道,原来康三石早就明白前后定好计策,只不过是借着自己的口说出来而已,当真惭愧得很。当然,自己也仅仅是分析而已,具体答案恐怕只有康三石自己才知道。
  随后双方介绍了一下各自的下属,这边除了代字营后营把总章程和左营把总马涛外,康三石的四个大将,甲哨哨长王大力,乙哨哨长米老蔫,丙哨哨长杜文德,丁哨哨长曹跃,戊哨哨长即前营粮官魏作农等人。
  曹跃曹二郎的大名似乎也传到了陕北了,隋平安仔细看了看曹跃不禁赞赏道:“这就是曹二郎啊,长得倒是吓人的很,难怪关于你的传说都传到了陕北了?听说你的哨队是代字营比武第一名?这次民乱的马鹞子人称甘陕第一悍匪,你们两个第一相遇不知道会怎样?”
  曹跃自信一笑道:“鹞子不就是鸟吗?我就喜欢打鸟。”众人一阵大笑,隋平安道:“你有信心,我就放心了。”
  马鹞子的乱兵在在定边县和靖边县两个地方作乱,双方三个月来大打几场,都算是伤了元气,各自撤回老巢。马鹞子要休整一下,拉拢山头,然后等待招安。安字营需要休整,补充,等待援军和朝廷的开拔费。


第45章 屯兵不进

  朝廷的开拔费没等来,等来的是新任甘陕总督陶模的一纸命令,务必将马鹞子乱军全歼,陶模唯恐朝中有人趁机对他弹劾,因此在此事上表现了强硬的态度,并且严令各地军情军报必须交由总督府。他向光绪皇帝(此事慈禧已经逐渐还政于光绪)隐瞒了陕北民乱的进展,每日报喜不报忧,声称陕北民乱只是一个村镇之事,没多大波及。
  光绪皇帝刚刚得到部分权利,刚刚要大展宏图,没想到此时俄国人大举入侵东北,并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
  大清开国那一阵子,满清入关之后,下令封关不允许汉人进入东北,十几万满人入关,又不允许汉人出关进入东北,导致东北地广人稀。到了康熙年间,俄国南下发生雅克萨之战,似的满清意识到东北因人口防御极弱,于是开始逐渐将允许部分人去东北。
  但东北天寒地冻,再加上几十年无人开发,没有人愿意去,甚至满族人进入关内也不愿意回去。
  到了清朝中后期,中国人口爆炸,地少人多,一部分人开始逐渐向东北移民。不过在清廷的刻意打压之下,每年去的人数都不多。
  俄国趁机在此南下,修建了远东铁路在中国东北的分支路线,中东铁路。中东铁路就是强行在中国修建的一条铁路,俄国利用这条铁路,彻底控制了东北。
  光绪头疼东北老家,祖宗龙兴之地受到侮辱,光绪岂能罢休,可是打又打不过俄国人,说理人家又不说理,光绪每日忧心忡忡这件事。当陶模的奏折放在光绪帝的桌子上之后,光绪帝扫了两眼就直接回复三个字:“知道了。”
  反倒是慈禧回复说:“尽快平定民乱,还百姓安居乐业。”
  陶模心中苦笑,朝廷不拨一分钱,我们怎么平定民乱?甘陕军队有三,第一支军队就是董福祥的甘军,如今掉入京师,编入武卫军,为武卫后军。其二是甘陕绿营,其中陕西有五大营,甘肃一个营。其三是满汉蒙八旗军,好嘛,这八旗军两百年前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如今唯一能看到八旗兵的,就是西安府内城城门口站岗的几个八旗兵了,再仔细打听打听,这几个站岗的还是雇来的。
  所以眼下陕西能够平定陕北民乱的,只能是陕西五大营。
  但是陕北民乱基本上是几年一发生,朝廷因为赔偿日本人四亿两银子没钱下拨镇抚饷银,陕西五大绿营除了安字营身在陕北不得不剿匪,其他四大绿营谁愿意去?
  陶模的命令一而再再而三地下达,其他军队虽说前往救援,却也拖拖拉拉,唯恐身在被人前面,“抢了”战功。
  在约定的日期,居然只有代字营一千六百人抵达了延安城,为了等其他三路援军,代字营不得不在延安县多休整了半个月。随后却得知其他援军因为各种原因还需要不知凡几的时日,这眼看着都已经快入秋了,再拖延下去就是冬天了,而陕北一到了冬天绿营步卒更不可能与马鹞子的叛军作战了,马鹞子手下可还有不少骑兵。
  很明显,其他三个营就是故意拖到冬天,要是下雪立即撤回!
  无奈之下,安字营千总隋平安找到代字营统领康三石商议立即出兵,希望不必等待其他援军单独出兵吧,但康三石婉拒之。康三石不想出兵吗?当然不是,康三石在延安府多一天,就要多花一天的费用,但是打马鹞子和花钱相比,自然是花钱更好一些。
  除了曹跃主张尽快剿灭叛军之外,其他各个小将都表示一定要留下来等待其他援军的到来,不宜单独行动。所有人心里都明白怎么回事儿,就是不愿意自己吃亏罢了。
  在延安县休整的几天里,曹跃又训练手下弟兄们,正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其他哨队却不这么看,只觉得曹跃是不是有点神经,现在练什么兵啊。更让他们吐血的是,曹跃居然还让手下快枪队开枪练习,子弹多金贵?三十发就一两银子,快枪队打一次就是一两银子,潼关小关一天才能收上来多少银子?倒是安字营和延安县的百姓们看到曹跃的手下枪声不绝,兴奋地说这次民乱肯定能平息了。
  康三石以为曹跃练一天两天就行了,子弹金贵,自己这次带来了八万发子弹着实不多,可没想到曹跃练兵还不停了,顿时将曹跃叫了过去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曹跃这才停止了实弹射击,改为哨队军阵。
  康三石见曹跃是一个军队疯子,索性只要他不消耗子弹,便也不管他了。
  几日之后,甘陕总督府一封书信送达了康三石手中,康三石无召集手下奈地说道:“咱们不开拔不行了。”
  “为何?”众将问道。
  “有人在背后给我们穿小鞋了。”康三石苦笑道,“屯兵不进,有人弹劾我等贪生怕死,为将者胆小懦弱,不配为官。”
  曹跃怒道:“大人,这人是谁?怎地如此颠倒是非黑白?”
  “还能是谁,肯定是高英那个小人!”康成忍不住叫道,“三叔,我没说错吧?”康三石摇头苦笑。
  杜文德道:“少爷,您别发火了,谁不知道他的人品啊。”康三石叹了口气,杜文德看了一眼康三石,继续道:“这人一向颠倒是非黑白,唯利是图。”
  “算了,我们还是开拔吧。”康三石道。
  曹跃笑道:“虽然开拔,但是好处不能不要,属下给大人讨要一些好处去。”
  众人散去,曹跃对康三石道:“大人,那隋千总是您的古交,属下不知该要的多呢,还是要的少呢。”康三石哈哈一笑道:“不管要多少,都是你的能力,你办事我放心。”
  此刻的隋平安当然同样很是郁郁,他心知道如果陕北民乱未平,朝廷必定会追究责任。
  但陕北民乱死了三个知县老爷,跑了三个知县老爷,这么大的事儿不可能让一个二品总督开刀的,况且这民乱发生于陶模担任甘陕总督之前。
  唯一的替罪羊,就是自己。
  不平息民乱,自己别说安字营千总做不成,就是小名也难保,再追究下去,或者被人家判一个家产没收充官。自古以来雪中送炭者少,落井下石者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