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383章

庚子猎国-第383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
  霍元甲走过来,跳下擂台,道:“唐兄说的没错,此二人必定大有来头。那叫曹四的年轻人工夫更胜一筹,他今天不愿与我打擂,的确是不想占我便宜。此人心高气傲,必定不是等闲之人,大有来头啊。”
  唐凤起笑道:“郭掌门徒子徒孙满天下,肯定也不会知道还有这么两个徒孙。”其余人不禁笑了起来,回到京师,这一战霍元甲名声更是大噪了。


第523章 六扇门是什么

  丁世荣与张**回到兵部之后,两人也讨论起来这霍元甲的工夫,霍家拳当真有精妙之处,尤其是步法与行法尤为精妙。此时曹跃将丁世荣叫了过去,告诉他将出任六扇门统领,协助大理寺与御史台缉拿抓捕罪犯。
  清代大理寺是属于国家高等法院,有纠察案件,审理案件,以及负责大案要案的判决工作,但大理寺卿只有三品,所以有时候不免畏首畏尾,受影响太大。曹跃将大理寺的管辖权从刑部直接归到了军机处之后,就相当于让司法**更进一步,不受到太多其他影响。
  御史台的职能相当于后世的最高检察院,负责监督官员的,御史台的御史很多,一般来说都是由翰林院学士们来出任,御史的级别不高,但他们可以直接弹劾各级官员,所以他们也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但是历来官员没有不贪的,御史台的御史们被皇帝指派巡视各地的时候,私下也收取贿赂,然后给皇帝报喜不报忧。当然,如果地方官员得罪御史,御史们也会故意栽赃陷害地方官员,清代哪有官员廉洁不阿的,所以一抓一个准。还有一些御史脾气古怪或者真正的刚直不阿,会将自己所见所闻如实禀报,但这种人往往不和主流,三五年后便随波逐流或者泯灭众人了。
  丁世荣没想到自己成了六扇门统领,很是意外,他想曹跃问询自己能否跟他要一个帮手,曹跃说只要不是张**就行。丁世荣心中一阵冷汗,心说我就需要张**,但见曹跃态度坚决,丁世荣只好罢了,只跟他要了一个幕僚。军机章京杨士琦向曹跃举荐了湖南神童之称的变法派接解职官员熊希龄,这熊希龄曾经与谭嗣同一起共事,支持维新变法,戊戌政变之后被免职回家,后来写信给张之洞自荐,张之洞唯恐他维新派的身份未予重视。其后被袁世凯幕僚杨士琦看中,推荐给了袁世凯。万没想到,曹跃夺取大权袁世凯被迫入京,他的幕僚们只能在山东搁置,一部分人自行寻找出路,一部分人观望,一部分人迷茫。
  后来袁世凯一死,曹跃立即启用了袁世凯一系的官员,杨士琦得到重用进入军机处担任军机章京,从而更加接近曹跃。那熊希龄大老远从湖南跑到山东济南,还没见到袁世凯,袁世凯就被调走了。他只能跟在杨士琦身旁,担任起幕僚的幕僚来。杨士琦得到重用之后,自觉得对不起人家熊希龄,找了一个时间向曹跃推荐起来熊希龄。
  恰好曹跃需要一个人给丁世荣做助手,听闻熊希龄大名,顿时心中吃惊,这熊希龄可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民国总理啊。熊希龄是民国提倡实业救国的鼻祖之一了,担任首任民国内阁总理之后,全心全力发展民国经济和实业等,在他的协助之下,民国实业工业蓬勃发展。但是熊希龄在对待国民党的问题上态度是比较暧昧的,他内心反对袁世凯的军政府统治,支持国民党提出来的军政分离(国民党早期口号,后来改为政训,即独裁统治)实现国家之民主。所以熊希龄这个为国家做了许多事实儿的总理,因为热河行宫管理混乱被人盗取宝物一事遭到栽赃陷害被迫辞去民国总理。*曾经给与熊希龄高度评价,说:“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
  由熊希龄担任丁世荣的助手,确实有一些大材小用,杀鸡用牛刀,但熊希龄此时属于被免职的前官员,在履历上有污点,所以曹跃也不会给与他太高的职务,遂正式委任熊希龄担任六扇门统领秘书专员,协助统领丁世荣处理六扇门大小事宜。
  六扇门大概骨架建立了起来之后,这一文一武通力合作,将六扇门打理得井井有条。熊希龄上书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关于维新官员平反一案,因为他就是维新官员,所以他特别希望所有当年维新派官员全都被平方。
  王宇对曹跃说维新官员平反一案不能轻易开启,因为一旦大面积平反,牛鬼蛇神等全都会跳出来,对如今朝纲的稳定会有所影响。曹跃深表同意,如康有为等人,给他们平反,他们必定要求恢复全力,但朝廷官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多出来这些官员怎么办?
  王宇建议说我们可以取缔对他们的通缉令,反正现在对维新分子的通缉令已经名存实亡了,也算是六扇门的一件好事。
  曹跃听取了他的意见,着令刑部向全国通报,撤销对维新分子的通缉令,恢复其读书人身份,但并未恢复他们的官员身份。刑部的意思是有相当一部分维新官员打着维新的旗号,四处勒索百姓和地方官员,贪污受贿,无恶不作,朝廷要查明这些人的过去种种才能平反。当然,朝廷什么时候查,先查谁,那就是一个问题了。
  朝廷要是不查,这个维新官员就一直得等着,永远不能再做官,朝廷要是查这个官员,反倒是要启用这个官员了。所以大量的维新被免官员们纷纷上书刑部要求查自己……这倒是创了清代一大西洋景了,还有人主动让刑部查自己的官员,以往不是沽名钓誉就是神经有问题,但现在一大群正常的官员们纷纷上书,当真是有意思的很。
  此时的曹跃,带着手下官员们来到太医院,来探望他的一名属下,与八国联军之战重伤的章程。章程被一发子弹击中,差点命都没了,经过了半年多的恢复之后,身体好了许多,只是不能做太大的运动。
  章程的军衔也是少将,但参谋部还是建议章程从军中退下来,医生说他以后不能太过操累,一累着身体就受不了。而各地军队的建设是需要相当大的精力和时间的,甚至需要将领们风餐露宿,章程不是不知道,可是让他离开军队的确是让这位沉稳的将领感到难以接受。
  曹跃考虑到章程的身体,来到太医院找到章程,给与他新的职务,紫禁城守备司令,大内侍卫统领。随后曹跃也派遣了张**来辅佐章程,由张**出任大内侍卫统制(副统领),与章程一道“保护”(监视)紫禁城。


第524章 一月期限

  章程没想到自己一个“废人”还要被如此重视,感动不已,作为陕西武备学堂一期步兵科,他已经不是那个毛头小子了,他本来想申请回到陕西武备学堂担任教官,也不算是完全从军界退出,但曹跃突然命令他担任大内侍卫统领还是让他惊喜不已的。
  而副手张**又是曹跃身边武功第一的人,张**不再曹跃身边,曹跃岂不危险?随即章程忽然想到了同学陈刚曾经回京的时候与他说过,手下有一位武林高手,在天津的时候白刃战之中连杀三十六个德国士兵,此人是河南陈家沟青年一辈中的绝顶高手,杨彦卿。
  根据陈刚的说法,杨彦卿的武艺比张**还高,刺杀曹跃和袁世凯的林黑儿,也未必能接得下杨彦卿的一招半式。
  当时章程还取笑他说不可能,那林黑儿的武艺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就算是张**也要在林黑儿力战而竭之下才擒住了她,若是杨彦卿武功如此精妙,岂不是高出张**数倍。陈刚打赌说杨彦卿十招之内必胜张**,章程说肯定不能,俩人当人也是闲的无聊,总不能把阎锡山手下大将给调来跟曹中堂的贴身侍卫比武吧——他们却不知道,曹跃的贴身侍卫闲得无聊,居然自己化妆满大街找人打架。
  章程立即向曹跃建议由杨彦卿担任贴身侍卫,曹跃说勇士当在前线杀敌,自己身边护卫足够。但章程唯恐曹跃有什么三长两短,于是写信给陈刚。恰巧此时陈刚要进京汇报19军的一些进展,接到书信之后立即找到杨彦卿,对杨彦卿说:“如今有一个挑战,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得住。”
  杨彦卿依旧是风轻云淡的样子,说:“军座请讲。”
  阎锡山瞪着眼睛说:“军座,你该不会是又要把他弄走吧?我跟你说,他现在是我的营长,你可不能坑他。”
  陈刚道:“什么叫做我坑他,我这是在帮他。听好了小子,主公身边却一位得力的贴身侍卫,章将军向我建议你担任主公的贴身侍卫,保护我们的主公曹中堂。”
  “主公身边不是有张统制吗?”阎锡山问道。
  陈刚说:“张**出任大内侍卫副统领去了。”
  杨彦卿想了想,摇头道:“不,我要留下。”
  阎锡山立即把着杨彦卿的双肩道:“老弟,虽然我一再不让你走,但是这个机会你不能不抓住。”
  “我留下。”杨彦卿道,“3团需要我。”
  “血军更需要你。”阎锡山立即说道,“如果主公出事儿,咱们血军必定大乱,中国必定分裂,我们3团辛辛苦苦地为国家之崛起而付出鲜血和生命,为的是什么?为的不就是国家富强稳定吗?主公安危胜于3团重建。”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阎锡山大喝一声,“你要是还当我是3团长老大哥,你就他娘的给我去京师,保卫主公,听到没有?”
  “是!”
  杨彦卿终于被说动了,随着陈刚来到京师,曹跃见杨彦卿年纪轻轻,不相信这个年轻人就是高手,问了一下杨彦卿年纪多大,杨彦卿说自己二十二岁,曹跃虽然怀疑,但陈刚是自己从潼关带出来的,章程又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军官,这两人的推荐绝对是处于维护自己的目的,而且这小子的老大哥是阎锡山,阎锡山是什么人啊?阎锡山嫡系的人对他绝对忠诚,不但是因为阎锡山对手下好,也是因为阎锡山会看人,人品差的根本近不了他的身。
  曹跃随后安排着杨彦卿跟着何顺护卫在自己身边,何顺作为曹跃的副官非常繁忙,幸好有吴之英吴秘书长在帮忙。
  接下来,各个部队陆续抵达各自的驻地,开始修建驻地营房了,恰好是春末快要入夏了,天气也非常好,所有部队全都成了建筑工队,开始建造住房和训练场地。而地方官员此时必须要全力协助,调拨劳役和粮饷支援军队。这属于互助型的,每一分一钱都要记下来将来好抵税的,所以各地方也积极帮助。
  曹跃也筹措银款给各支部队支援他们的建设,并且要求各部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己建立菜园子田地,另外就是各集团军在各地剿匪,缴获土匪的一切财物全都归各支部队改善营区,抚恤阵亡将士,发放退役补助金,但不允许各长官中饱私囊。这么做也是因为各个部队生活着实太辛苦,上面发不了太多的东西,才给集团军部队一定的自主权,尤其是剿匪缴获自用,的确是让各部队对剿匪事业更加具有积极性。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月了,到了张**和霍元甲的比武时间了,丁世荣早早地画好了妆让熊希龄代班,自己给自己放假偷偷溜了出来找到张**。却见到章程、张**、何顺、李宁这一大圈人,另外还有一个不认识的年轻人,一身劲装大辫子绕在脖子上,眼神锐利充满着杀气,一看就是个练家子,且此人武功应该不在自己之下。
  丁世荣苦笑说怎么这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