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396章

庚子猎国-第396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宇是不用担心自己的八股文,而且他对于杂学如世界史和中国史他也并不害怕,可是他还是担心自己的体育成绩,唯恐落后太多。每天都在后花园练习跑步。曹跃见他辛苦,便让杨彦卿教一教王宇,有没有什么速成的方法让王宇能够跑下来3000米。
  杨彦卿挠着头想了半天,为难地说道:“多吃,多运动。”
  曹跃一脸冷汗,这算是什么法子,当然,王宇也是太缺乏运动,而且饮食不规律,一天不喝酒都难受的很。为了支持他科举考试,曹跃下令曹府上下不准为王宇提供任何的酒。王宇难受至极,却又无可奈何,府上有两个仆人因为偷着给王宇拿酒,被曹跃下令毒打一顿之后,送去开滦煤矿挖煤了。再也没有仆人敢触怒曹跃,违背曹跃的命令了。


第541章 曹府绯事

  因为张之洞重新复出主政,曹跃终于过了几天平静的日子,他特地请假三天回家陪伴妻子家人,并且专门给自己家里的电路重新安装排线,甚至还给电灯泡刷上颜色做成了彩灯。在冬日的夜晚,曹府中的彩灯炫彩夺目,许多客人来到之后纷纷希望自己家里也有这种彩灯。曹跃哈哈一笑,将自己染色的方法简单地说了一遍,大家恍然大悟,连忙回家自己做出来彩灯来,供给孩子们和女人们玩。
  只是因为北京城里越来越多的人用上了电,导致电压不稳了,有时候忽明忽暗的蛮吓人的,幸亏日本工程师帮忙,建立了几座变压电站,稳定了电压。曹跃随后批准,在北京东侧通州建立起一座中型火电站,专门为顺天府负责发电。这单生意又被日本人抢去了,可见日本人在中国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生意网络,能够提前得到许多商业信息。
  日本人在中国的布局远远比其他国家更甚,其他国家仿佛只是认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巨大但潜力非常小的市场,在许多领域都被动与日本,而因为中日关系逐渐恢复,中日之间的贸易成为了中国对外的主要贸易。
  曹跃在家想了几天福,女管家水玲珑赵雅忽然向曹跃汇报了一件家里的绯事,曹跃问什么绯事,赵雅抿嘴一笑,才说龙大家好像是和王宇有那么一点意思。
  曹跃好奇地问:“他们怎么认识的?”
  “因为龙大家的戏唱得好,人缘也好,而夫人和二夫人又特别喜欢听她唱戏,所以龙大家经常来府上看望大夫人和二夫人,他们之间关系甚好。”赵雅说道,“起初我们都以为她想入我们曹府,但是夫人着我打探了一下之后,发现龙大家只是在大人不在家的时候来陪夫人们,并非想要加入曹府。后来我和金管家猜测一番,觉得应该是因为她之前经历的事儿之后,想和夫人打好关系,找一个靠山而已,免得受到别人欺负。”
  “一个弱女子,想要找靠山帮衬自己,却也无可厚非。”曹跃很同情地点点头,心说这很正常,龙大家虽然备受广大戏友的欢迎,可毕竟只是一个戏子,没有社会地位,被人召之即来挥之则去。如果龙大家靠上了曹夫人这棵大树,怕是再也没有人敢对他动心思了,只不过她和王宇是如何认识的呢?
  赵雅眠嘴一笑说:“科举考试不是要考跑步吗?所以王先生最近一直在湖边练习跑步,又与杨军官联系武术。王先生在跑步的时候遇到龙姑娘的,两人巧合地撞在一起了。我听丫鬟们嚼舌根子说是王先生先是赔礼道歉,龙姑娘还以为王先生是家里的家丁,打碎了她送给夫人的琉璃灯,气得哭了。后来王先生赔了她一盏一模一样的琉璃灯,龙姑娘便就此认识了王先生。再到后来龙姑娘知道王先生的身份之后,非常佩服王先生。两人一来二去熟络了,便书信来往,所以奴家猜测,他们两人似乎……”
  曹跃捋着胡子哈哈大笑道:“很好,很好,只要王先生喜欢就好。”
  赵雅为难地说道:“奴家只是担心,这种事儿发生在曹府有些不太好。大凡大户人家,都避免府内教习和……”
  “龙大家又不是府上的丫鬟,所以不妨。”曹跃摇摇头开怀一笑道:“没什么不好的了,曹家又不是阎罗殿,王先生和虞先生是非常有分寸的人,不会做荒唐事儿。既然王先生和龙大家暗生情愫,我们就顺其自然,大家全都当做看不到。”
  赵雅为难地说道:“可是……可是龙大家和王先生是注定没有未来的,龙大家只是一个戏子,王先生是名满天下的智者,两人地位天上地下。”
  曹跃心说你们女人啊,怎么真以为谈朋友就会一生一世吗,他们便是镜花水月犹如呢,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罢了。于是曹跃淡然一笑道:“王宇这个人绝不会被世俗所压垮,算了,这件事儿他们怎么发生发展都不要在意,我们不要搀和就好。”
  “是,老爷。”赵雅撅着嘴说道。
  曹跃笑道:“你是不是觉得府上不应该有下人怀有私情?”
  “是啊。”
  曹跃道:“但王先生不是下人,你一定要记住,任何人不能得罪了王先生和虞先生。”
  “奴家记住了。”赵雅道。
  女人之间没什么秘密可言,很快,陶悦和陶怡都知道了龙大家和王先生的事儿,陶悦自然是希望龙大家不要纠缠曹跃才是,有一个常常骚扰的格格已经够受了,龙大家这等天下间一等一的美人若是也来,怕是陶悦都会自怜自哀。的确,龙大家貌若天仙,与蓝祺儿格格不相上下,且因为龙大家是戏曲艺人,一颦一笑都格外带有特别韵味,更是让人担心。
  所以龙大家和王宇暗生情愫,确实让曹夫人们格外支持,甚至连蓝祺儿格格也来凑热闹,出谋划策,弄得龙廷芳格外羞臊。龙廷芳逐渐地忘记了光绪皇帝了,本来两人感情浅薄,再经历这么多事儿之后,两人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关系了。
  倒是曹跃暗地里让黄然打听一下皇帝如今怎样了,是不是对龙大家还有那么一丝丝的想念,却得知,兰妃在民间给皇帝物色了几个美女,都是一等一的扬州瘦马。而宫中自从慈禧痴呆之后,再也没有人敢管皇帝了,什么祖训汉女不入宫早就被抛开到九霄云外了。
  皇帝陛下猛然见到如此之多的绝世美女,早就忘情于山水之间酒池肉林之中,反倒是对曹跃格外有所帮助。
  皇权已经不出紫禁城,这是曹跃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他现在比谁都希望能够看到光绪活的更久一些。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整个大清国似乎都在讨论一个话题,新科举考试。
  科举改革的话题从去年就开始了,只是期间因为中德之战和庚子魁首大审判而被人们所淡忘,但随着科举考试的来临,全国再一次陷入了大讨论之中。
  不管是反对的人还是支持的人,现在不在讨论科举考试改革的对错了,越来越多的人在报纸上专注于这些科目的考题,出现了许多“专家”和“内部人士”,这其中甚至包括曹跃自己也凑了一把热闹。


第542章 不许拖欠稿费

  自从报纸出现之后,人们忽然发现一件好玩的事儿,那就是给报纸写稿还能赚稿费,而最近的报纸上的话题最多的就是猜考题,也就是押题了。对于考生们以及其他人在报纸上押题,朝廷是不禁止的,甚至朝廷鼓励百姓们押题,进行全民参与科举考试,充分调动老百姓们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不但北京地区的报纸,其他地区的报纸也与时俱进第出现了猜考题,这种破天荒的全民参与着实让很多人兴奋不已,不少自诩为儒门圣人学生的官员们也纷纷参与其中。
  新科举考试三项中的体育考试内容已经非常清晰了,所以大家猜测不已的是关于分数最高的杂学内容和传统的八股破题猜测。
  首先就是八股,考什么题目。
  天下间的官员和学者都是学习八股文的,可以说所有读书人都是八股文高手,大家纷纷猜测起来张之洞做主考官,会出什么题。有人说是考圣学,有人说是考忠义,有人就开始分析起来张之洞来,认为张之洞主持新政改革,必定会考一些新政的内容,而还有人猜测说如今朝廷反腐,考题必定会考一些关于清廉的内容,甚至有人说会不会考如何与蛮夷(洋人)接触。
  猜考题成了很多人的乐趣,报纸行业抓住了这次时机,推动了报业的大发展,许多报纸在这个月里销量翻了十几番。
  另外就是杂学,所谓的杂学包括历史、地理、科学、医学、农学、天文等等学科,甚至包括宗教,其中曹跃出了一道关于宗教的题目,就是大清朝的国教是什么宗教,甲乙丙丁分别是佛教、道教、喇嘛教、萨满教。这道题目其实很简单,满清的国教是萨满教,但是满清政府并没有要求所有人都去信萨满教,相反满人中不少人相信佛教和喇嘛教,例如慈禧就是一个佛教徒,康熙相信喇嘛教,而乾隆还研究过回教,只不过因为三十年前甘陕大仇杀,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道题里不可能出现回教选项。曹跃觉得这道题就是送分题,用排除法就可以知道,满清入关前,只有萨满教,但入关之后很多皇帝才改了信仰。
  可是当新科举考试结束之后,在对杂学统计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一半的人在这道题上折戟了,因为慈禧信佛的原因,使得很多人误以为满清的国教是佛教。张之洞在得知这道题之后,顿时气得指着曹跃说以后再也不让他再掺和科举考试,曹跃一共只出了五道题,结果这稀奇古怪的五道题没有一个人能拿满分。
  曹跃出的第二道题是关于中国历史的,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甲乙丙丁四个选项分别是天方(麦加)、阿丹(亚丁)、曼巴萨(肯尼亚的蒙巴萨)、爪哇(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正确答案是甲选项天方,可是很多人在印象里认为爪哇是天涯海角,最远的地方,于是选择了爪哇。
  曹跃所出的第三道题居然是关于军事方面的,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火器是什么朝代,分别是南宋、唐朝、元朝和明朝,正确答案是唐朝。但是火器在明朝达到巅峰,明史之中有很多战役都记载着明军如何使用火器大获全胜或者失败,甚至清太祖努尔哈赤也是死于明军的火炮之下,对于一些书呆子来说,他们相信是明朝最先使用火器。
  至于第四题和第五题,都是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更是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了,所以张之洞才对曹跃大加指责,说曹跃这么出题,简直就是故意难为人,不是来选拔优秀学员的,而是踢走学员的。
  曹跃反驳说我就是为了大浪淘沙去芜存真,但张之洞是坚决再也不允许曹跃碰科举考试了,否则他就立即辞职,曹跃见老张头态度坚决,只好同意不再掺和。
  其实很多人都在报纸上开始重视杂学,并且普及杂学方面的知识,可是由于这个杂学是在太杂了,包罗万象,不知道要考哪一方面,所以学子们尽管每天都看报纸,还是摸不着头脑。
  但是百姓们却因此受益,为什么呢?
  很大的原因是现在百姓们的消息封闭,基本上只能知道身边发生的事儿,最多是县里发生的事儿,根本就是不闻天下事儿,就算是改朝换代,百姓们只要知道头上有一个新皇帝就行,大不了换一个年号嘛。
  而报纸上刊登各种杂学的知识,即是一种文化普及,也是一种知识传播,很多百姓在听到报纸上的内容之后才意识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