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461章

庚子猎国-第461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如果小厂子还行,但是如果是大厂子的话,就不行了。而使用电动机的话,我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投入建造,毕竟现在的电动机输出功率太小。这样吧,郑协理留下来筹备大学,我带着一部分人去承德兵工厂一趟,实地考察一下,如果能够立即解决最好,如果不行我也会回来专门组建团队攻克难关。”张宏伟曾经亲自伏击德*舰,算是军人出身,他明白国防建设是多么重要,如果兵工厂能够早日完善,国家军队就多一分力量,国人就多一分安全。
  张宏伟随后带着自己实验室中的一群怪人跑到承德,实地参观考察了一番。然后通过电报给了曹跃一个答案,以现在承德兵工厂的机械设备,完全可以制造传送装置。他带着手下在承德兵工厂奋战了一个月,为承德兵工厂的子弹生产线更换自动化流水线设备,并要求在承德附近建立一座更大规模的发电站,用以全力保证该兵工厂的现代化设备的使用。
  张宏伟说他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完成,但是曹跃不太相信,给了他半年的时间,没想到一个月之后,徐建寅报告说,张宏伟完成了子弹车间和步枪制造车间两个车间的传送装置的组装。
  子弹生产车间传送装置组建完毕,总算有了一套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子弹生产线。采用机械化传送流水线作业的方式让承德兵工厂的工人生产效率更高,且单一技术熟练度越高,子弹质量越容易得到保障。
  建成当天子弹生产车间里,6。5毫米尖头弹的生产速度达到每分钟150发,虽然没有达到曹跃要求的十倍速度,可是比过去快了7。5倍速度也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已。甚至日本顾问佐藤不二郎也傻眼了,没想到生产还可以这么干,有了张宏伟,日本的顾问们其实用不着了,毕竟大家重复一项工作,不需要那么多顾问了。
  于是徐建寅向曹跃提出,解聘三分之二日本顾问,曹跃随即表示同意,解聘了三分之二的日本顾问和员工。日本驻华公使宇多一郎非常气愤,他认为中国人是在过河拆桥,兵工厂刚刚建成半年,就赶走了日本顾问,这是一种背叛。
  曹跃随后说这不是赶走,而是裁员,工厂里不养闲人,如果日本顾问觉得自己还能办得上忙就留下来,你可以向他们求证,他们留下来还有什么用。
  宇多一郎找到坂西利八郎,让坂西利八郎派人去问询,不过坂西利八郎苦笑道:“我们已经问过他们了,中国人采用了一种极为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最大程度上的弱化了单一工人的作用,同时强化了整体性和统一性,增加了生产效率。至于增加多少,根据我们顾问的估计,起码增加两倍以上,所以他们不需要我们的指点了,只保留了复检部门的顾问团队。这并非他们过河拆桥,而是我们的顾问的确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了,对此我非常遗憾。”
  宇多一郎很是郁闷,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肯善罢甘休的人,他明知道解聘顾问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却提出除非派遣日本专家去检查中国的新式设备和生产形势,否则就是故意挑剔赶走“恩人”,实则是为了学习流水作业方式以及设备。
  曹跃干脆直接对无理取闹的宇多一郎说:“如果这是贵国提出的要求,那么我只想说,贵国没有一点大国气概,中国将不会再承认,一个如此小气的国家领导亚洲了,而且我将致电给贵国首相。”宇多一郎一听,赶紧不再纠缠了,只好派坂西利八郎去偷取情报,但承德兵工厂的保密工作非常好,坂西利八郎一时之间也没有办法窃取得到,他用了五年时间才得到完整的流水作业方案,但此时美国福特公司已经公开了流水作业的全部秘密,让坂西利八郎这五年的投入白白打了水漂。
  没等曹跃庆祝兵工厂工作效率数倍增加,徐建寅就又委派毛冬生汇报了一件让工厂有点儿乱套的事儿,还是张宏伟引起的。
  张宏伟认为中国人留着大辫子干活,尤其是在兵工厂干活,流水线设备旁边干活,一不小心辫子卷在里面,有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随后就发生了一幕悲剧,果真有工人因为辫子被卷进了传送装置里,脑袋被机器压扁了。
  所以张宏伟立即要求,工厂所有工人和工程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一律剃发留短发,或者干脆留光头。
  而且张宏伟说兵工厂一定要保持整洁干净,留着长辫子的人特别邋遢,辫子里容易滋生虱子臭虫。并且不顾徐建寅的反对,自己在工厂里组建了一直青年剃头队,专门给兵工厂里的人剃头。
  曹跃哈哈大笑,说:“张宏伟是个怪人,干事儿怪异,见怪不怪了。”
  王宇也忍俊不禁道:“主公,我也是支持张宏伟,咱们大清国的辫子也该剪了,西方文明世界的人哪有留这样难看的大辫子的,西方人称呼它为猪尾巴。”
  吴昊苦笑说道:“主公,其实我们都支持他,只不过张院长太急了。兵工厂里还有许多工人不愿意剪辫子,愿意留着辫子。他没有考虑到那些人的感受,强行的要求所有人剪辫子,否则在升级的自动化流水线子弹生产线操作人员选拔上,一律剔除掉。他的意思是,你不剪辫子,我就开除你。”说着,吴昊摇头苦笑道:“这不是胡闹嘛,我们用了两年时间来培训工人,要是工人闹情绪走了,我们可就惨了。”
  曹跃想了想,说:“得想个办法,像是普罗米修斯实验室或者兵工厂,钢铁厂等技术工人继续的部门,培养的工人跳槽,不但工厂受损,国家也受到相当大的损失。”
  这时候王宇忽然一拍扇子,说道:“主公,属下提议,以后培训工人要签合同,工人培训熟练之后,需要在工厂工作十五年才可以提出辞职,十五年之后,大多数人都成家立业,老婆孩子都要靠着他的工资养家糊口,谁能轻易离开。如果强行离开,需要交纳每年工资的五十倍违约金,避免人才流失。如果不赔偿,就关五十年。”
  吴昊一看,五十倍违约金,估计得赔死,还要关五十年,让不让人活了,这王宇不愧是毒士啊。
  随后,张宏伟的工作团队设计75毫米野炮生产线,75毫米炮弹生产线……张宏伟叫苦不迭,我是科学家,我不是兵工厂的技术工人,怎么把我给留在兵工厂里了。
  但是吴昊向曹跃报告说,尽管使用了流水作业方式生产,中*队的主要炮兵武器75毫米炮弹产量依旧不足。截止到今年年底能够增加到10万枚,比去年预计的要提高了一倍。
  在西北重武器集团成功生产出来仿制克虏伯75毫米野炮之后,他们正在研制第一款完全属于中国技术的榴弹炮,口径为105毫米,依旧采用的是克虏伯大炮的工艺技术。但是宋雪也听说,其实德国克虏伯兵工厂也在研究105毫米榴弹炮,现在就要看是这个学生快,还是克虏伯那个老师快了。当然,西北重武器集团跟克虏伯兵工厂无法相比,即便宋雪以及他的设计团队研制出来了,可生产速度也远远不如人家克虏伯兵工厂。
  “唉,时间,我们缺少时间。”曹跃遗憾地说道。
  吴昊拿出计划表说:“主公,经过了近一周的改进,以及二十天的连续测试,改进型29式步枪已经正式完成,所使用子弹为承德兵工厂设计的6。5毫米尖头弹,弹芯采用铅心方案,整枪在重量上依旧为3。5千克,操作方便,唯一缺点就是因为特种钢的质量问题,29步枪在连续发射之后,需要及时清理枪膛,并且枪管的寿命为4000发,而德国毛瑟g98步枪的枪管寿命为6000发,日本三十年式步枪的枪管寿命为8000发。”
  “没有必要和他们比较冶金工业,决定战争的不是步枪而是大炮,希望105榴弹炮尽早研制出来并投产。”曹跃无奈地说道。
  曹跃离开陆海军军事管理总部之后,一路上思考着黄雀计划的实施情况。依照该计划发展,中国参战是在第二阶段,那么也就是说假如按照正常的历史时间来说,日本明年(1904年)3月份发起对俄战斗,后年(1905年)8月份双方媾和,中*队需要在1904年年底参战,但是如果战争能够拖到1905年年终甚至于1906年,日俄将会承受更大的损失,而中国将赢得更多的时间。
  所以,一定要使用方法,迫使双方大打出手,且持续时间更长,交战更剧烈。
  为此,曹跃决定不惜向俄国出卖情报,逼迫俄国向远东增兵,给日本增加难度,给日本添乱。


第607章 黑日本一下子

  打定了出卖日本的坏主意之后,曹跃这才安稳地回到了军机处,在例行会议结束之后与萨镇冰、聂嘉、段祺瑞开始研究起了拖死双方的方法,为黄雀计划赢取时间。
  为俄国透露情报的人选,除了李经方不是别人了,李鸿章与俄国人关系非常好,李经方也曾经担任过大清帝国驻俄国公使,因此他们可以通过李经方的口,传递给俄国人情报。
  李经方不太希望接受这个任务,毕竟是向俄国人传递情报,属于泄密事件了,而且他并没有参与黄雀计划中来,并不能理解为什么曹跃要他向俄国人泄密。只是他后来考虑了一下,还是找到俄国大使卡西尼,向其暗示,中国有可能偏向于和俄国人结盟,俄国想要保持住远东的利益,必须增兵。
  俄国驻华大使卡西尼得知中日即将结盟的消息之后大吃一惊,立即将这个情报通过密电报告给了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财政大臣维特与俄国陆军大臣库洛帕特金就远东问题产生了争执,随后俄国宫廷也分成了两派,主和派和主战派。
  主和派以财政大臣维特和外交大臣拉姆斯为首,他们看到俄国在国内和国际上(包括在欧洲和远东)困难重重,建议不要轻易发动对日战争,而应作出某些让步,同时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战争准备,待西伯利亚大铁路贝尔加湖段通车,运输能力提高,旅顺及其外围要塞竣工,再伺机决战。主和派的思想就是,宁可跟中国打,也不和日本打,因为中俄交界,俄国能够掠夺大量的土地与财富,而日本孤悬于海外,俄国即便打赢了日本,也掠夺不到什么好处。
  主战派以御前大臣亚历山大·别佐勃拉佐夫、内务大臣维亚切斯拉夫·普列维、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等人为代表。这是一群狂热的沙文主义者、帝国主义冒险家;他们过低估计日本的力量,认为蕞尔小邦,不堪一击,“扔帽子就可以把它压倒”,俄国“需要一场小小的胜利的战争,以便制止国内叛乱”,“只有毫不含糊地使日本了解,俄国准备捍卫自己在满洲的利益,如果必要,即不惜诉诸武力’,才能够指望谈判获得成功”,因此主张*。
  尼古拉二世犹豫不决,立即向自己的老师颇别多诺斯柴夫请教,颇别多诺斯柴夫认为俄国准备不足,如果发生战争,则越迟越好,俄国的工业化和战争潜力巨大,然而国土面积庞大,90%的兵力集中在乌拉尔山以西的西线,在东线只有不到10万正规俄军,所以最好能够推迟战争。
  尼古拉二世非常相信自己的老师,他确信推迟战争的最好办法是采取强硬政策,而“让步总是引起新的让步”。这样,他实际上支持了别佐勃拉佐夫一派的主张。
  1903年5月,沙皇排斥了维特对远东事务的干预,重用别佐勃拉佐夫,正式推行所谓“新方针”。与此相呼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