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474章

庚子猎国-第474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给我二十四小时。”曹跃说。
  宇多一郎没有办法,只好将电报打到日本东京大本营,大本营回电说:“二十四小时,就二十四小时。”
  随后曹跃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和自己的核心团队进行商讨是否对日宣战的问题,宋育仁,吴之英,刘名誉、容闳、徐世昌、梁鼎芬、吴殿英等人仔细研究了日俄如果交战,中国的形式和地位,宋育仁提出关键一点,如果中国参战,俄国将会从西部进攻中国,占领新疆;如果中国不参战,则朝廷将承受骂名,而这个骂名将遗臭万年。
  中国能参战吗?
  看一看慈禧就知道了,贸然宣战参战的后果何其严重,甚至有亡国之险,遭受国人唾骂。
  也就是说,日俄战争,大清国是干涉也不是,不干涉也不是,谁来承担这个被迫决定的后果,谁就被盯上耻辱柱上了。当然,他们是绝不可能让曹跃来当这个替罪羊的,那么除了天下第一权臣曹跃之外,还有谁能够承担?
  皇帝!
  光绪皇帝!
  可是如果让光绪做替罪羊,势必会造成国家动荡,而能够组织动荡的只能是……改朝换代!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不用点就通透了,大家纷纷看向曹跃,曹跃笑而不语,看了看军师王宇,王宇拿捏住了大家的心理,这才说道:“诸位,同舟共济,在此一时。”
  宋育仁说道:“此事慎重,朝廷其他大臣也有聪明的,被他们看得出来,必定会阻止我们。”
  吴之英笑道:“看出来如何?不看出来又如何?形势在我,何人敢站出来?”
  “非也非也。”宋育仁说道,“王中堂和许中堂一定会反对。”
  刘名誉说:“这两人却也是个麻烦。”
  王宇坏笑道:“我倒有一计,可以堵住他们的嘴,不过却要麻烦大家来演一场戏了。”
  梁鼎芬看着王宇,心想着天下第一毒士又在想什么鬼主意呢。
  次日,军机处紧急会议召开,参与者三分之二为曹跃派系,由鸿胪寺卿宋育仁将日本俄国紧张局势说出来,最后做出判断:日俄必有一战!
  王文韶、许应骙等一众军机大臣难以相信,日俄会发生战争。不过在曹跃仔细分析前后关系,并且暗示已经从日本得到的情报之后,众人终于相信,日本要对俄国动手了。可是日本对俄国动手的目的不是别的,是抢夺东北利益——日本还是没看得上中国,没把中国当做对手。
  许应骙立即说道:“何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王文韶摇头道:“若是放任日俄在我国关外为非作歹,我大清国脸面何存?”
  一众大臣也是摇头唏嘘,日俄大战,大清国脸面何存啊?
  说的是啊!
  俩强盗跑到我们家的后花园打架,我们该怎么办?
  众人都望向了曹跃,曹跃微微一笑,反问大家有什么办法,这时候谁也不说话了,毕竟怎么说都是错,中国打不过日本,打不过俄国,合着一个病秧子,这才刚刚好一点儿,就跟俩强盗打国战——这不是寿星老上吊,嫌命长吗?
  见大家久久不语,曹跃这才站起来,伸了伸懒腰,说道:“日俄大战,我们要不要插手,我认为不要,让他们狗咬狗,要成两条死狗,我们才好和他们好好谈条件。”
  “但是,如何与天下人交代啊。”王文韶道。
  现在的通讯情况与几十年前不一样了,那时候哪里有什么报纸,可自从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大清国陆陆续续办起了报纸,而当曹跃掌权之后,在朝廷的支持和控制之下,报纸新闻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尽管庚子年之后的报纸都是为朝廷服务的,然而两个强盗在中国打架抢地盘这么大的事儿,肯定瞒不住天下人。
  诸位都是读书人,都不想身后背着千古骂名,所以一个个都不说话了。
  曹跃笑道:“诸位,真的没办法了吗?”
  “能有什么办法?”许应骙双手一摊反问道。
  鸿胪寺卿宋育仁向曹跃望了望,曹跃也冲他点了点头,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计策,宋育仁站出来笑道:“诸位,我有一计,知道当讲不当讲。”
  “有话就说,别啰嗦了,没看到诸位军机大臣都没办法了吗?”另一位演员户部尚书刘名誉说道。
  “是啊,有什么办法你就说吧。”多年的专业托儿新任吏部尚书吴之英道。
  “只有他能交代,别人无法交代。”
  “谁?”
  “万岁爷陛下,整个天下都是他的。”宋育仁淡淡地说道。
  “不行!”许应骙立即说道。
  宋育仁反问:“难道许大人还有其他办法?”
  “不能让陛下背负如此骂名。”许应骙气呼呼地说道。
  宋育仁哈哈一笑道:“好,那么由许大人来担此骂名吧。”
  “你……”许应骙指着宋育仁,看到他的笑容,只觉得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倍感气愤,这朝廷上下都是曹党的人,如自己这般中流砥柱,却被排除在核心权力之外。对俄国宣战的朝论,自己和王文韶两位大人居然是最后知道,到了朝廷之上他们才明白这次会议是研究是否对对俄宣战,这说明他们两位老家伙,已经成为了财神庙里的塑像。没来由的,许应骙觉得一阵阵劳累,比身体劳累的就是心理,他已经不再是二十年前那个叱咤风云的许中堂了,已经不是那个能够和李鸿章掰手腕的许应骙了。


第627章 慈禧之死

  宋育仁见他无话可说,嘴角勾起了一抹冷笑,许大人,属于你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我们的时代了。他缓步走出,终于说道:“许大人,我也不想提出这个建议,只是除此之外,诸位还能想出什么其他办法吗?如果能,我立即双手支持。”
  众人还是一阵低声议,因为八国联军和德军之战的原因,大家其实心中很清楚地意识到战争是什么,尤其是在座的诸位大臣,比起普通小民来说他们更加知道打仗不但要死人的,还要有人丢官负责任的,谁能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新任吏部尚书吴之英忽然说道:“王中堂,您如何看?您老成持重,一直以来都是吾辈楷模,您给大家伙出个主意,到底是打还是不打?”
  老狐狸王文韶半眯着眼睛,眼神扫了扫曹跃,道然后打了一个哈欠,老态龙钟地咳嗽了起来,只让人担心他是否会把肺给咳出来,就当人们被他憋得够呛的时候,王文韶这才说道:“老臣已经老了,当不起这个重任了,这眼睛也不好了,耳朵也不好了,唉……老咯,老咯。人老呢,脑筋转的就慢,不如你们这些年轻人呢。当今国际风云突变,英法美俄日等列强你来我往好不热闹,要是让我说什么,我只能说,我看不清,看不清啊。可非要让我说,我觉得大家还是听听曹中堂的意思吧。曹中堂贵为军机首辅大臣,当由此决断之责,其他人岂能做主?”
  姜还是老的辣,王文韶何其聪明,他只听宋育仁说话,就判断出来了,今天表态不是目的,做套让他们中计才是目的。所以王文韶只是开始的时候说话,其后一言不发,最后才说出来全凭曹跃做主,只是一句话便扭转局势,顿时大家无话可说,只能看着曹跃。
  不过这一切都在王宇的预料之中,老狐狸之所以是老狐狸,就是因为他们狡猾,不肯吃亏。许应骙的性格或许更加直接一些,可是王文韶绝对是一只深奘不露的老狐狸。
  众人看着曹跃,但曹跃心里明白,朝廷之上多半为曹党,自己一言一行必定会得到众人支持,可是如果自己轻易下结论,那么不战卖国的骂名就要挂在自己身上了。所以曹跃微微一笑,按照先前和宋育仁、吴之英等人计划好的,说道:“我大清帝国之下自然是全凭皇帝做主,我皇万岁必定早有圣决。诸位,与其我等在此喋喋不休,倒不如听一听圣意如何?圣上若要战,我们便战,圣上若要和,我们便和。是战是和,圣上裁决。”
  “还是曹中堂说的对,圣上裁决,圣上裁决。”王文韶一边咳嗽一边说道,同时他心里顿时一紧,看来曹跃是早有准备啊,也不知道皇上会怎么说。今天一定是个圈套,他以为这个圈套是做给自己和许应骙许中堂的,可是看来,这圈套却是下给圣上的。
  许应骙也看出来了,在座的诸位,绝对没有安好心,他望向王文韶,同时王文韶也正在看他,两人四目相对,不由得苦笑起来。
  众大臣相互看了看,纷纷点头称赞还是曹中堂稳重啊。
  当众人抵达养心殿准备向光绪皇帝汇报的时候,忽然从外面匆匆跑进来一个公公,这人是在颐和园里的大太监徐雁,只见他慌慌张张痛哭流涕地跑了进来,哀嚎道:“陛下,大事不好,太后她老人家……她老人家……驾崩了!”
  “什么?”流着鼻涕打着嚏喷正在烟瘾之中的光绪猛然听到慈禧驾崩的消息,顿时震惊不已,顿时泪流满面道:“太后她老人家驾崩了?怎么会?怎么会……”言罢,伤心的晕了过去,一种太监宫女连忙叫喊御医抢救。
  那王文韶紧锁眉头,疑惑地看着曹跃,心想难道是曹跃事先安排好的?可惜曹跃此时也一脸惊讶,慈禧太后驾崩了?她不是在1908年死的吗?怎么提前四年就死了?这……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他同样疑惑地看着别人,却看到王文韶怀疑地看着自己,曹跃只能无奈地冲他苦笑起来,都这时候了,你还在怀疑我?我有必要杀一个没用的老太太吗?慈禧的死有一些太巧了,这件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自己干的,可是这件事却偏偏不是自己干的。
  到底是谁干的?
  王文韶见他眼中真诚,不似残害慈禧,只能叹了一口气,心说太后她老人家去世得真不是时候啊。
  “圣恩母后啊!”光绪皇帝顿时坐在龙椅上一边打哈欠一边痛哭流涕,“我的母后啊,你怎么就这样丢下孩儿了呢,你怎么能丢下孩儿呢,孩儿要随你去,孩儿要随你去啊……”说着,光绪皇帝就要撞墙,其他太监宫女连忙拦住,众人连连劝说起来。最后光绪哽咽道:“劳烦许中堂你来操持母后的葬礼,母后的葬礼一定要隆重,一定要隆重,另外,服侍母后的太监宫女们服侍不周,一律处死,祭奠母后在天之灵。”
  曹跃心里冷笑,皇上啊皇上,你这戏演得不错,好一处母慈子孝,可惜过了一些,让许应骙来操办,不就是查出慈禧太后的死因吗?正好,我也想查出来。
  慈禧太后的死,让所有准备工作全都停滞了下来,国人开始准备慈禧太后的后事了。御医从颐和园中回来之后一致认定,慈禧是死于年老气衰,按理来说属于福死。不过曹跃让陈三针去检查一下,陈三针很快就得到不一样的答案,慈禧太后死于中毒。曹跃立即要求张**秘密彻查慈禧被害一事,一定要找出其真正原因。
  与此同时,光绪也松了一口气,他也知道,宣战或者不宣战都要背负骂名,所以他也难以抉择。
  于是,在这个大家都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时候,慈禧的死成了大家的遮羞布,原本最恨慈禧的曹跃和光绪皇帝,为了慈禧的死而悲痛欲绝,纷纷表示一定要风光大葬,并且宣布今年的2月3月和4月为国丧月份,暂停重大国事,全体国人纪念慈禧。随后杨度控制的报业也开始对慈禧过去种种进行了歌功颂德,其实就是转移群众注意力,让大家不要关注东北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