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480章

庚子猎国-第480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持续作战,第2军士兵疲惫不堪,大山岩司令下令补充第2军,并以第2军连续作战疲惫不堪为理由,下令第2军撤入大连港休整一周的时间,并下令乃木希典率领的第3军代替第2军进攻旅顺。
  乃木希典,曾经率领军队攻陷过清军把守的旅顺,用乃木希典率军攻击,一来是因为乃木希典对旅顺的防御熟悉,二来也是图个吉利。
  日俄双方战争的焦点在于旅顺,如果日军攻占旅顺,则再无后顾之忧,而俄军也看到了这一点。
  阿列克谢耶夫向尼古拉二世告状,说库特帕罗金消极避战,坐视旅顺丢失,沙皇尼古拉二世于是对库洛帕特金警告说:“如果旅顺丢失,将是新的最沉重的打击,不仅有损于俄国在远东的政治军事威望,而且有损于在近东、中亚和欧洲的政治军事威望。无疑,俄国的敌人将利用这一点尽可能使我们为难,而朋友则将把俄国视为软弱的同盟者而加以抛弃。”
  摄于沙皇的警告,库特帕罗金不得不派出援军,他下令斯托尔克率领西伯利亚第1军南下支援旅顺。
  是的,就是这个斯托尔克,前俄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斯托尔克。
  斯托克尔抱阿列克谢耶夫的大腿却惨遭遗弃,他一气之下转投了库洛帕特金。斯托克尔,顶着中将的军衔,美其名曰帮助库洛帕特金了解中国东北以及远东。
  库洛帕特金“龙颜大悦”,他正愁着没有办法瓦解阿列克谢耶夫势力呢,将斯托克尔收入麾下,相当于千金买马骨啊,于是库洛帕特金为了给所有军官一个范例,便让斯托克尔一个海军中将率领1万陆军支援旅顺。
  原本斯托克尔就对旅顺很不舒服,他岂能那么痛快地去救援,于是在路上拖拖拉拉,甚至纵兵抢掠中国老百姓,最终十天的路程,让他走了一个半月。
  而日本陆军第2军在休整了七天之后,忽然得知俄军派遣了一万人对旅顺的支援部队,大山岩司令于是下令第2军北上阻击增援部队。
  如果库洛帕特金能顾孤注一掷派遣更多的军队南下也行,却只派遣了1万军队。当1万俄军遇到了已经补充完整的骁勇的日军第2军,结果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马屁将军斯托尔克的指挥能力甚至不如俄国版赵括扎苏利奇,除了会指挥俄军冲锋之外,他什么都不会,其结果就是俄军冲锋,奥保巩指挥日军炮击,将俄军打得七零八落,随后奥保巩下令三个师团反冲锋,俄军打败,一万支援部队仅有三千人逃了回去。但是战败的斯托尔克却什么处罚都没有承受,依旧做起了他的参谋。
  当库洛帕特金向其询问是否愿意回到旅顺继续担任太平洋舰队司令,斯托尔克立即吓得说他再也不想回到那个鬼地方了。
  斯托克尔的战败导致了库特帕罗金在与旅顺失去联系之后,但双方陆陆续续的消息也传了过来,尽管马卡洛夫阵亡,但是旅顺将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数次将日本击败,尤其是康得拉钦科为首的地面防御部队,让乃木希典的军队损失惨重。
  库特帕罗金在仔细判断之后,决定在四个月之后于阳与日军展开一场会战,此时日军的第1军、第2军也抵达辽阳,由于连番交战,双方疲惫不堪,而辽东地区也在这个时候下起了春雨。
  地上结着冰,天上下着雨,这种冰冷的天气里,双方养足精神并且从后方得到后勤,准备进行下一番的决战。
  库特帕罗金此时改变了自己的战术,将俄军第3军、第4军、第5军从哈尔滨调到了奉天,并且效仿阿列克谢耶夫下令征召16岁——36岁之间的俄国男子入伍,使得集结在辽阳附近的俄军迅速增加到了26万人。
  日军第1军与第2军总兵力仅仅达到8。8万人,他们小心翼翼地与俄军,并且期望第4军扫荡好朝鲜半岛之后,迅速调集到辽阳地区,他们更希望乃木希典的第3军能够迅速占领旅顺,然后集中兵力准备与俄军进行辽阳会战。大山岩司令已经下了死命令,从国内调集8个补充旅团,对第3军进行补充,要求乃木希典务必在一个月内攻克旅顺。
  曹跃虽然不知道日军的这道命令,然而他也知道,旅顺不攻克,日本人的这场战争就必须持续下去。


第635章 再战英军(一)

  恰在此时,中国国内也开始渐渐出现了关于日俄双方大战的新闻报道,毕竟纸里包不住火,日俄强盗居然在中国的后花园里打架,当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国人大怒,于是各地御史纷纷要对干涉日俄双方,要求驱逐日俄军队。各地书生们也纷纷暴跳如雷,甚至在报纸上要求对日俄宣战。各地百姓也议论纷纷,尤其是北方百姓,更加对日俄愤怒不已,表示希望朝廷出兵,而南方百姓对朝廷的软弱和让步表示极大的愤慨,要求朝廷作出解释。从南北双方百姓来看,北方百姓更加愿意相信朝廷,而南方百姓更加有**思想,也许因为历朝历代在北方发生过太多外敌入侵,北方百姓需要与朝廷共御外敌有关。
  虽然报纸逐渐开始报道,但是大清帝国的报业毕竟控制在朝廷手中,除了有一两篇叫嚣战争的文章,其余的文章依旧关于经济,建设,民生等方面,仿佛日俄的战争与中国无关一样。反倒是外国人办的报纸添油加醋乱写一起,很多报纸流入中国境内。尤其是在租界里的报纸,更是肆无忌惮,不少人跑到外国租界办报纸,指责清政府懦弱。
  杨度立即向曹跃报告此事,曹跃随后提出要求,鸿胪寺向个各租界施加压力,要求取缔报纸,鹰扬卫密探进行暗杀,同时兵部的参谋总部也派遣一些参谋写文章辟谣,并且将日本与俄国的经济,战争,国土,动员能力全方面的展示给国人。
  最后,各地文人开始撰文,将大清国的军力国力等介绍给国人,让国人清醒地看到,大清国不参战,不是不想参战,而是不能参战,以大清国的家底子,这一战就可能亡国啊。
  这边报纸上的事情压制住了,那边东北总督张荫恒派人前来京师报告,关于日俄战争打响之后,东北百姓安置情况。
  在战争之前,清政府就呼吁百姓从辽东撤入辽西,但是撤走的绝大多数都是有钱人和商人,大部分普通农民百姓拒绝从辽东撤走。
  自古以来,中国百姓最重视的就是土地,让得到土地的辽东百姓放弃肥沃的辽东土地,来到土地资源贫瘠的辽西,许多百姓自然会拒绝。尤其是很多辽东百姓都是这些年闯关东从关里来的穷苦人家,来到东北之后,经过数年或者数十年的奋斗,终于成为一个个富农,哪里肯轻易丢掉自己的土地,于是一个个不顾官府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警告留在辽东。
  所以在战争发生之后,这些百姓们随即遭了秧。
  其中因为日本部队是登陆作战,所有后勤补给全都依靠着海运运输,在前期没有打下大连港的时候,日本士兵经常饿肚子作战。所以日本人纵兵抢掠屠杀中国百姓的事屡见不鲜,而在辽东的中国百姓始终认为战争只是军人之间的战争,而且还是两伙儿外**队,根本就对日俄双方没有防备。更多的百姓暗地里还支持日本,在他们开来,小鼻子日本人和俄国人相比,更加好一些。
  对俄国人而言,由于日本人经常伪装成中国百姓窃取情报,所以俄国人对中国人更加残忍,但凡有所怀疑,直接格杀勿论。再加上战争开始之后,俄军也损失惨重,看到黄种人的中国人,心里的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屠杀中国百姓的情况更加严重。日本人只是抢掠,但俄国人是在屠杀,相比之下,辽东百姓转而支持日本人。
  可对日俄双方种种暴行,东北总督张荫桓也感觉到很无奈,提前一年要求百姓撤出辽东,并给他们提供土地与工作,百姓们宁可承受荼毒也不愿意离开。
  承受,默默承受,中国百姓的千年以来的习惯。
  张荫恒报告说,根据一向粗略统计,日俄战争打响之后的这一个月内,辽东百姓死伤达到三万余人,尤其是旅顺、金州、大连的百姓,更是伤亡惨重,许多伤痛情况无法统计出来,当然,日俄战争中暂时还没有出现屠杀中国百姓的情况,这三万伤亡百姓大多数发生在日俄征集粮草抢夺百姓钱财食物的时候。
  尽管张荫恒一再要求日俄双方不得伤害百姓,辽东各地衙门全力救助百姓,但是在交战区,这种呼声都被忽略不计了。
  曹跃并没有责怪张荫恒,要怪也只能怪此时的中国国力衰弱,成为板上的鱼肉吧。而对于辽东百姓宁愿承受屠杀和迫害也不愿意离开交战区,曹跃仿佛想到了非常类似的98年印尼那次屠杀来。
  当年中国政府屡次警告华侨赶紧离开,可是人家印尼华侨反而对好心的中国政府破口大骂,什么毒菜什么包奘祸心,自己舍不得自己在印尼的财产反而说中国政府是在忽悠他们,再加上台湾岛上的那群炮党人宣称有美利坚,印尼绝不敢犯下******罪,你们放心好了,其结果最终造成了那一场惨绝人寰的98印尼华人大屠杀。
  而到最后,国内公知们却反倒攻击中国政府不作为云云,说中国政府是软蛋,不能解救同胞——丫的人家自己都不承认是同胞,公知们上蹿下跳非要认亲戚。
  而自98之后,湾仔的炮党的声望一落千丈,因为他们也是害死数千印尼华侨的幕后黑手之一,如果不是他们到处宣传有美国人保护,一些印尼华人就算不会回国避难,至少也会离开印尼。然而恰恰是他们的盲目的****宣传,导致华侨们盲目的信任,害死了许多人,所以炮党声望不但在岛内一落千丈,也在国际上名声极差,最终却反而造成了湾仔独党的崛起。
  现在的情况既相似也不相似。
  相似的是,清政府屡次告诫劝诫辽东的百姓暂时离开辽东,等到战争一结束,所有财产土地全部归还给他们。然而农民百姓就是不愿意离开,甚至有人说你们都走了,这土地就是别人的了,吓得很多人也不走了。
  不同的是,辽东是大清帝国的领土,在大清帝国上交战的日俄双方,对百姓来说是侵略者,清政府无论如何也有直接保护中国百姓的责任,不管这个责任如何推卸,全都是执政政府的错。
  在中国的土地上,代表中国的清政府不能保护百姓,百姓们还何须要这个政府?所谓的政府,不过就是用来维护百姓利益,保护百姓权利的一个公推组织,这个组织没有能力,没有胆量,还出卖百姓,谁还要这个组织呢?
  随着战争的推移和扩大,辽东百姓遭受更多的痛苦了,迫使许多受到日俄抢掠的百姓们不得不从辽东逃向辽西寻求避难。但是这些在战争之后才举家逃难的人因为逃走得太过匆忙,甚至许多人就是带着衣物来的,身边的财产也不多,过着非常苦的日子。中国老百姓有一个习惯,有了钱买土地,其结果是土地没了,钱也没了。有些人为了活下去卖儿卖女,甚至有人自己卖身做奴。
  数十万辽东百姓逃入辽西,导致辽西粮价飞升,东三省总督张荫恒立即下令,平粮价,制定统一粮价,并派出密探查访各个粮店,如果有惜粮不售或私抬粮价者,立即交给东北军士兵,东北军会将这家粮店所有财产全部充公作为军粮。张荫恒的强硬手段,使得辽西的粮价稳定下来,也给安置百姓带来了便利,稳定了军心民心,得到百姓们的交口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