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514章

庚子猎国-第514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钌俚牟慷印31。7万军队外,冯洋所部还管辖一支由蒙古各盟骑兵组成的蒙古骑兵大队,总人数5000人左右,另外还有两支预备步兵旅作为补充士兵,因此它是实际人数为3。2万人。
  在本次对俄的作战计划之中,攻克伊尔库斯克计划是整个对俄作战中最重要的一环,而将伊尔库斯克城内的防御部队调离出来,则需要第一军团的西路军,也就是冯洋的第16集团军的全力配合。因此第一军团司令官聂嘉给冯洋的任务就是收复唐努乌梁海省被俄军占领土地,然后进入俄国境内占领阿巴坎,随后沿着阿巴坎的铁路,进攻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上最重要的一处城市克拉斯诺亚尔克斯,迫使俄军从伊尔库斯克千里驰援,以掩饰第一军区东路军主力部队向伊尔库斯克进攻的战略意图。
  16集团军军长冯洋知道自己才是整个中俄战争的起点,也是中俄战争的风向标,如果第一波作战部队被俄国人打败,那么将会影响整个作战计划。为了迷惑对手,冯洋特地将骑兵部队驻扎在后方较远的地方,且加强了巡逻,防止俄军侦查部队过河侦查,并下令原本一个班一顶帐篷改为两个班挤在一起,因此一番准备之后,给对岸俄国人一种迷惑,仿佛他们只有三四千人一样。
  可惜冯洋的一番疑惑却是表演给瞎子了,北岸的格里高利边防团团长格里高利为了向中亚总督霍米金科表示自己的重要性,于是在明明估计出4000左右中*队的情况下,让通信兵上报4万中国人。他这么做无非是对霍米金科说,看吧,我们的对手有多强大,但是再强大的对手,在我格里高利面前依旧一无是处,他们不敢过河,不敢发动进攻。
  对格里高利性格非常了解霍米金科先是惊诧不已,甚至准备将这个情报上报给圣彼得堡,然而他的参谋长苦笑着说:“这小子又在玩弄数字游戏了。”
  “怎么了?”
  “我估计他们面前的敌人只有4000人,他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要我们给他派兵,拨款,你信不信,格里高利团战一定向您讨要军饷与军械士兵,而不是派遣一支军队过去。”
  “是吗?我们可以打赌?”
  参谋长非常自信地说道:“我赌你的法国三十年的白兰地。”
  “混蛋,你早就打它的主意了是吗?”
  “那就看总督大人是否有这个勇气了。”
  “好吧,我们就打这个赌。”
  霍米金科随后给格里高利发了一封电报,询问是否要派遣西伯利亚第17步兵师前来增援,格里高利立即表示以自己的威慑力,就可以吓得对方逃走,所以不需要诺儿恰诺维上校的第17步兵师增援,但他希望能够将格里高利边防团升级为格里高利边防旅。
  “该死的格里高利。”霍米金科沮丧地将自己的白兰地交给参谋长,迁怒与格里高利,下令不准给他派一兵一卒一分钱,格里高利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赫姆奇克河南岸上,司令官冯洋仔细侦查了北岸的防御阵地,注意到对方的炮较少,至于马克西姆重机枪也仅仅不过有一挺,于是他下令163骑兵旅与164骑兵旅分别从赫姆奇克河上游与下游找到浅滩渡河,准备进攻。
  随着时间的临近,冯洋愈加紧张起来,他检查了渡河的木筏子,并给炮兵团做好动员准备,只等着来自于北京的一声令下。
  9月18日,北京城,兵部。
  曹跃心中千头万绪,心中所承受的压力让他后背有一些痉挛,他靠在冰冷的椅子上,感觉浑身不舒服,甚至胃部隐隐作痛。他向杨彦卿招了招手,杨彦卿走了过来,敬了一个军礼问:“主公,有何吩咐?”
  “去给我倒一杯热水,加一些糖。”
  “是。”
  很快,热糖水冲好了,曹跃慢悠悠地喝着糖水,整理着心头的思绪,三个军区七支作战部队总计四十万人,这是一份庞大的作战计划,在把俄国人打疼之前,他要先确定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为此他不得不反复斟酌,且利用夏天的时间加快后勤建设,尤其是中国的东西大铁路以及南北大铁路建设。
  沙盘上,所有军队都严阵以待,参谋总部的参谋们也不停地忙碌着,评估着情报和价值。
  此时的曹跃恨不得现在亲自在蒙古前线,但是现在他只能指望着聂嘉了,黄雀计划,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聂嘉,只要聂嘉打得漂亮,后面的战事极为顺利。
  “报告!”忽然负责东北战区的情报参谋官慌张地跑来,说道:“主公,俄军擅自越过大辽河,穿过我军阵地,我阵地37军军长郭利可下令军队向后撤退二十里,并请求予以消灭过河之俄军。”
  曹跃嘴角抽动了一下,忽然哈哈大笑起来,他笑得几乎流泪了,一旁的萨镇冰也喜形于色,段祺瑞更是握着拳头不住地挥舞着,所有参谋们都被这一份天降大礼惊喜得不知所措了,这实在是一份太及时的战报了。
  曹跃冲着众人大声说道:“看来老天爷都站在我们身边。”
  萨镇冰道:“俄国人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啊。”
  段祺瑞附和道:“这个家伙,要为历史负责。”
  曹跃忍俊不禁,对段祺瑞说道:“你的话非常有创意。”随后他对情报参谋官说:“给郭利可下令,痛击不灭,放残余而归。”
  “是。”
  随后曹跃立即对李宁说道:“石头,立即准备好通电,以俄军擅自越过我大辽河以西阵地为借口,要求俄军方道歉。”
  “是。”李宁笑道,“这下子俄国人反倒不占理了。”
  “凭白给了咱们开战的借口。”兵部满尚书成俊也看出来了,哈哈大笑道。
  是的,自古以来战争都是需要借口的,一战的借口是萨拉热窝事件,日本侵华的借口是日本兵失踪,二战的借口是德国要求波兰归还一战战败被瓜分的领土,不管那一场战争,总要有一个借口不是。也许是俄国人疯了,给原本跃跃欲试的中*队一个如此好的借口,不能不说战争之中,很多事儿都是人们想象不到的。


第678章 中俄战争开启

  9月18日夜间,俄军一部擅自越过了大辽河,进入大辽河西岸中国阵地,妄图绕到日军后背对日军进行攻击。
  而此时驻防部队血军第37军在军长郭利可首先下令军队向后撤退,给俄军让出空间,同时他给第三军团司令冉东以及北京的兵部总参谋部发电,请求予以攻击。
  在得到曹跃的允许攻击的回电之后,郭利可握着电报放声大笑,说道:“你们说俄国人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咱们全副武装军事演习,随时想打他就打他,他们倒先冲上来了。”
  参谋长袁采文冷笑道:“他们估计是认为我们不敢攻击。”
  “打,怎么不打,打他****的!”郭利可说道,回头对说副官夏名扬问道:“你去准备一下,通知各部队,尾随俄军,随时准备决战。”
  等夏名扬发令之后,袁采文才说道:“不能一口气吃掉。”
  “怎么?”
  “吃了他们,对咱们来说没什么好处,不如把他们赶到河对岸去。”
  “你的意思是放他们过去?”
  “放他们不行,赶他们过去,把他们打疼了打怕了,让他们知道中*人的厉害。”
  郭利可哈哈一笑道:“你他娘的果然是秀才,鬼主意一串一串的,不过上面让我们好好教训他们,会不会让上面不舒服?”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袁采文道,“军座,你忘了?”
  “行,就这么办。”两只狡猾的狐狸相视一笑。
  先前中*队放弃阵地,让俄国人通过的行为误导了俄国人,让他们以为中*队怕他们。于是,俄军开始大摇大摆地沿着大辽河西岸向南行军,当骄傲的俄军抵达唐马寨附近的时候,忽然遭到袭击。
  9月19日凌晨3点整,郭利可亲自率领37军的两个主力步兵旅(371旅与372旅)和炮兵部队总计20000人对大意且骄傲的俄军的背后发起了猛攻。
  俄军完全没有想到被中国人攻击,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郭利可将当初在华北打败俄军和打败德军的气势拿了出来,将这支擅自渡过大辽河的5000人的俄军萨留埃尔霍夫步兵联队包围在唐马寨与大辽河河岸中间的高粱田地之中。慌乱的俄军在黑夜之中被中国人的炮声吓坏了,再加上地形的陌生,导致许多俄国士兵就像是没头的苍蝇一样胡乱逃窜。
  郭利可没有给俄军任何交涉的时间,他让炮兵尽快将炮弹咋进俄军的队伍之中,然后开始下令张作霖率领371旅进行步兵冲锋。
  “砰!”
  “砰!”
  ……
  双方士兵在相互靠近相互射击,俄军的机枪被炸毁了,而中*队的机枪在进攻的时候也并不方便,时不时地因为步兵跑得太快,而需要重新向前搬动阵地。
  张作霖见状让士兵将重机枪放在牛车上,然后几个士兵在前面拉车,这样来保持火力的压制,而俄军因为偷袭,并没有携带多少火炮,导致俄军士兵只能被动地趴在河边河塘上进行防御。
  冲锋的中国士兵一边依次射击,一边前进,他们的跑步速度并不快,得益于血军严格的《步兵条例》训练大纲,他们没有莽撞的全速冲锋,而是以班组为单位,三个人为一个作战小组,相互掩护,寻找最佳的前进路线。当然,最佳的前进路线并非是直线,在这片高低不平的玉米地里,走直线只能让人跑得更慢,死得更快。
  月光下,一排排刺刀摄人心魄,而上万名中国士兵的刺刀就像是海洋一样,汹涌澎湃地从三个方向向俄国人冲了过去。
  “砰……砰……砰……”
  一个个中国士兵倒了下去,同伴们立即将他抬到后方,交给军医来救治,其他人就像是机器一样继续前进。
  在距离俄军还有一百八十米的时候,中国士兵开始掏出手榴弹,打开保险盖,然后再距离俄军80米的时候,这才开始加速冲锋,在大约四十米的时候,嚎叫着拉线扔手榴弹,随后前面冲锋的中国士兵立即趴在地上。
  “轰!轰!轰!”
  300多枚手榴弹仍在准备与中国士兵进行白刃战的俄军之中,导致俄军死伤惨重。
  “杀!”
  漫天的杀声响起,中国士兵一个驴打滚重新爬了起来,拎着步枪冲了上去,很快,身后的数千个士兵也一起冲了上去。这一波冲锋的士兵就有5000人,旅长张作霖亲自压阵,这个兼职担任大辽河巡防司令的本地小个子,展现了当年做土匪的彪悍,骑着高头大马,拎着一把马刀,在阵地前不断叫喊着指挥军队,使得血军士兵的士气更加旺盛。
  士兵们非常喜欢这个张口就是“他妈了个巴子的”闭口就是“娘了个腿儿的”的土生土长的小个子旅长张作霖,他身上有一种东北人特有的幽默感,尽管他不识字,但是他体恤士卒,赏罚分明,从来没有读过书的他却能把军规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这是许多读过书的军官都做不到的事儿。
  而张作霖最得军心的一件事就是爱兵如子,他的一个小舅子曾经喝兵血,被张作霖亲自押到军法处,而根据战时条例,这种人就要被枪毙了。军法处的人说你可以求情,把他送到唐努乌梁海的死士营去。但是张作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枪毙,并宣布在他的部队之中,绝不允许存在喝兵血等违纪行为,即便这个人是自己的爹,该杀还得杀!
  士兵佩服张作霖,同时也愿意听从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