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517章

庚子猎国-第517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小强立即明白了曹跃的意思,便也故意说道:“王恕,你要是没有信心就算了。”
  “可是……别人不会开啊。”王恕涨红了脸说道。
  “你没有教别人,怎么知道别人做的不如你?”曹跃反问。
  王恕想了想说:“好吧,我让别人开,这几天我教他,我对我的作品非常有信心。”
  曹跃微笑着走开了这里,随着张宏伟来到他的发明点,张宏伟将传声装置递给曹跃,曹跃看了之后问他这个传声装置能够传送声音的距离是多远,张宏伟说只要没有干扰,只要有导线,有电,它可以传送到世界上任何角落。
  “主公,如果按照你的要求,发明这种一体式的传声器,我估计不会太久。”张宏伟道,“给我三个月时间,三个月就行。”
  “好。”
  “主公,请你给这个机器起一个名字吧。”
  曹跃道:“就叫它电话吧。”
  “好名字。”张宏伟笑道,“就叫它电话。”他放下草图,对曹跃说:“今天我还有一项发明给您看。”
  “什么发明?”曹跃知道张宏伟绝不会因为电话就将自己叫来,一定还有其他重要发明,于是怀揣着欣喜等待他“出招”。
  张宏伟一拍手,只见一道门帘后走出一个强壮的士兵,神背着类似行李包一样大小的铁盒子,得亏这个士兵身体强壮,否则还真背不动。
  这个士兵走过来之后,转过身去,将铁盒子放在桌子上,打开开关,随后冲里面拔出一条细长的可伸缩式天线。
  张宏伟介绍道:“主公,这才是我此番邀请您前来的真正目的,单兵式电台,可以发报,随时接受电报,并且自动接受电报后,会将电报内容制成01的纸带,我们的电报兵可以将纸带翻译成信息,甚至任何人都可以用它接收信息。”
  “单兵电台?”曹跃惊喜地说道。
  “单兵电台。”张宏伟重复了一遍,笑道:“这个名字的确不错。”
  曹跃狠狠地拍了一下张宏伟的后背,大笑道:“你的发明简直是逆天了,如果你可以用无线电台传递声音,这个单兵电台就更好了,真没想到……”他心里嘀咕起来,真没想到单兵电台居然提前二十年被发明了,而且还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他看着张宏伟,简直看到一座宝藏一样。
  张宏伟吓了一跳,忙说:“这我还没有想过,但是估计并不算是太困难,还是信号接收的问题……”
  “好,好,好,我等着你的好消息。”曹跃大笑道。
  参观完普罗米修斯实验室之后,曹跃等人驱车离开,刚刚走出实验室便看到何顺非常紧张地走到曹跃耳边说道:“报告!第一军团西路军成功抵达俄国境内阿巴坎,并顺利攻克阿巴坎,正沿着铁路朝着克拉斯诺尔克斯前进。”
  “这么快?”曹跃很是惊讶,按照他的估计,从唐努乌梁海破图俄军防线到沿路消灭抵抗,直扑克拉斯诺尔克斯起码要七天以上,没想到这才三天,冯洋和他的16集团军组成的第一军团西路军就一路势如破竹直取克拉斯诺尔克斯去了?
  当真是太快了!
  众人立即回到兵部,曹跃看着地图,询问道:“东路军在哪里?”
  “东路军在库苏古尔德,现在已经越过了边境,朝着东萨彦岭挺进,根据当地向导说,翻越东萨彦岭需要一段时间,但是这能确保他们突然出现在伊尔库斯克西侧,切断伊尔库斯克与安加尔斯克之间的铁路。”何顺道。
  萨镇冰将地图上的代表东路军和西路军的棋子移动好位置,说道:“如故一切进展顺利,十天之后就能抵达伊尔库斯克,只要攻下伊尔库斯克,我们就能够保证俄国人在三年之内得不到弹药补给。”
  曹跃看着伊尔库斯克,叹道:“如果能够顺利夺取伊尔库斯克军火库就好了,据说那里的军火高达一亿卢布。”
  李宁说道:“至少一亿卢布,价值七千万两白银啊。”
  萨镇冰苦笑道:“主公,您想得过于美好了,我想俄国人宁可把军火库炸了,也不会留给我们吧。”
  曹跃道:“那就看聂嘉的了,聂嘉胜利,则我们全部胜利,聂嘉失败,则我们全部失败。”他转过头看了看东北位置,问道:“俄国人有很么响动?”
  “没有。”何顺报告道,“俄国人主要目标还是日本人,他们只是武装恐吓一下,他们暂时没有得到我军已经进入俄国境内的消息,所以并没有任何表示。”
  “日本人呢?”李宁笑道,“你们说日本人是不是很郁闷?我们宣战了,他们以为我们会将集结重兵的东北当做主战场,没想到等了我们半天,我们愣是在东北一动不动。等到他们知道我们在北亚用兵之后,估计他们就会跪下来感谢我们了。”
  曹跃冷笑道:“不需要小日本感谢,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自己。他们郁闷就让他们郁闷好了,小鬼子对我中国,也没有抱着什么好心思。黄雀计划,最终一定要把日本搞垮。”


第682章 唐努乌梁海之矛(一)

  日本人很郁闷!
  大山岩司令本打算在中*队进攻俄国人后坐收渔翁之利,等着中俄交战再向俄国背后发起进攻,可是他与中国血军东北军区联系之后,得到的回复是中日双方尚未确定协作,因此双方暂时不交换情报。于是日本人只好耐心等待,然而苦等了三天,中*队却毫无动作,他们每天都在自己的军营之中进行了军训和演戏——简直就是玩弄大日本帝国的感情嘛。
  “混蛋!我们不能指望中国这个懦夫了!”大山岩深感自己被耍了,气得哇哇大叫,他立即下令日军向俄军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俄军也放下心来,开始与日军展开作战。俄国人一直非常紧张中国会借口萨留埃尔霍夫联队过境而真的向俄国远东军团发起进攻,但是他们发现中国“宣战”之后玩起了“过家家”,这下反倒是硬气了。
  俄国远东司令库伊特帕罗金立即要求中国人为阵亡的近三千名俄军士兵负责的目的不在于真的让中国人赔钱惩治“元凶”,而在于试探中国人的态度,这是一着险棋,幸而得到了尼古拉二世的支持。而尼古拉二世则对中国人杀了俄国人之后居然屁都没放大感颜面无存,他这才让俄国大使提出抗议。
  曹跃没理会尼古拉二世这个神经病,而是跑去普罗米修斯实验室参观了一圈,然后回到兵部继续观看战报,中*队的出击是在宣战的前一夜,即9月19日下午开始的,中国血军第16集团军就已经越过唐努乌梁海与俄国人擅自定夺中俄的边界赫姆奇克河,并包围了赫姆奇克河北岸的格里高利边防团。
  9月20日凌晨零点,第16集团军1。7万人就将格里高利边防团800人全部消灭,随后大军继续向北。
  军长冯洋下令,沿路上所有俄国人,一律宰杀,不得泄露他们行军到消息,因此格里高利边防团的俘虏们被屠杀殆尽,同时一路之上俄国村庄也毁于一旦。
  9月21日,冯洋要求部队强行越过阿拉萨山,许多士兵开始犹豫,冯洋勒令行刑队站在队伍后面,天黑之前没有读过阿拉萨山的士兵,全部杀死,血军不需要懦夫,更不需要浪费食物的牲口。
  越过阿拉萨山之后,第16集团军马不停蹄地前进,一路上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挡他们的脚步了。
  9月22日,第16集团军抵达俄军阿巴扎镇,凤阳下令163步兵旅对阿巴扎发起进攻,其余部队继续前进。
  仅仅三个小时之后,只有100名俄军士兵和200名俄国民兵防御的阿巴扎落入中*队手中,163严格执行军令,阿巴扎小镇上所有人被屠杀之后尸体扔在了山上,任由野兽啃食。
  9月23日,第16集团军以骑兵为前锋,马不停蹄地继续向俄国北方进攻,沿着阿巴坎河的乡间小路直扑阿巴坎。
  阿巴坎小路泥泞不堪,两旁长着半人高的蒿草,时不时地窜出来一两只狐狸和野狼,早就被这连绵不绝的中国骑兵吓得逃到远处去了。
  尽管这一路上并没有遇到任何俄国人,但是有两百多个士兵被刺刀捅死了,而捅死他们的人,恰恰是自己的执法队。两天两宿的行军让很多人疲惫不堪,其中包括了一些逃兵,他们错误地把清军的一些潜规则按在了血军上,然而血军的战时守则与训练守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训练守则之中对于逃兵指挥惩罚,而战时守则对逃兵只有死路一条,这是为了避免逃兵的侥幸心理传染,同时也是警告其他人。但自从血军扩军之后,尤其是新战士以及清兵改造过来的战士,不注重这条规矩,甚至漠以为之,导致了这次的杀身之祸。
  西北蛮子杀人不眨眼的,第16集团军军长冯洋,骑兵军官出身,最早跟随摩恪达将军,杀起人来是不分敌我,所以这一路之上那些讲闲话,不服从命令的,质疑的,全都被他下令直接用刺刀给捅死了。
  冯洋时时刻刻牢记曹跃的要求,对于士兵来说,别让他们有时间想什么,还需要给他们发布命令,让他们去做。士兵们宁可被错误的指令害死,也不会接受一个优柔寡断的将军的指挥。
  冯洋将曹跃作为榜样,甚至曹跃留起了两撇小胡子,冯洋也留起了两撇小胡子,两个人是如此的相似,以至于对待逃兵的方式上,简直如出一辙。
  在两百多具尸体面前,所有中国士兵不敢懈怠,几乎是一到休息的时候,士兵就找一个地方睡觉,等人叫醒自己之后,立即跑步前进。
  就这样,经过了两天日夜不停地行军,9月24日早上,中*队疲惫不堪地抵达阿巴坎。中*队骑兵的脚步太快了,令人错不及暇,俄国人根本组织不起来有效的防御。
  很快,中国近一万名骑兵便攻陷了阿巴坎,然后中*队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下来,而是继续将阿巴坎丢给后面的步兵,骑兵继续向北前进直扑克拉斯诺尔斯克。冯洋不顾其他军官的反对,对他们说:“我们是唐努乌梁海之矛,只有这一直矛刺得又快又准又狠,才能给俄国人最大的震撼,才能够将伊尔库斯克的俄军吸引出来。你们累,我也累,但是比起死亡,我们接受累。占领克拉斯诺尔克斯市之后,我们全军休整!”
  回答他的是疲惫的声音,大家心里支持冯洋军令,可是将士们的身体却接受不了了,一部分士兵走着走着就再也起不来了。冯洋看到之后,无奈只能选择让骑兵和骑马的步兵先行前进,步兵、炮兵与辎重休息六个小时之后继续前进。
  克拉斯诺尔斯克并不是阿巴坎以及阿巴扎这种只有少数俄罗斯移民并且只有不到两千人的小村镇,它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一处重要枢纽站,单单是驻军就已经达到两千人,再加上居民,克拉斯诺尔斯克有五万多人。在沙俄时代,克拉斯诺尔克斯凭借着独特的位置以及西伯利亚大铁路补给站的优势,另外还有一座中兴煤矿的资源成为俄国北亚第三大城市。
  (北亚一直以来都是俄国苦役犯传统流放之地,而作为第三大城市,克拉斯诺尔克斯也有一座关押着******的监狱,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就曾经被关押在此,直到四年前他被释放前往德国创建反俄报纸《火星报》。可以说,德国为了反俄也费尽了心机,俄国国内不断爆发的工人运动与起义,与德国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第683章 唐努乌梁海之矛(二)

  尽管冯洋一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