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556章

庚子猎国-第556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54章 新年战败

  时间到了1904年年底,即1905年元旦,奉天会战再一次迎来了新的**,俄国远东军军团司令利涅维奇发动了一次对日本满洲军的反击战,利涅维奇亲率三万精锐俄军士兵向东突破了日本第四军的防线,并且快速穿插绕到日军身后对日军展开了猛攻。利涅维奇秉承了俄国人不要命的打法,三万俄军不顾伤亡不顾冰天雪地不顾饥寒交迫不顾每人只携带三十发子弹的窘境,发起了决死冲锋。
  即便是再顽强的日军,也抵御不了这伙儿发狂的俄军,第四军阵脚大乱,随即被冲散,仓皇撤推。而第四军的败退也连累了其他日军部队,甚至日军司令部大本营也被迫转移,一时之间,日军狼狈不堪,甚至于日本三个旅团长被俄军杀死。大山岩的满洲军仓皇向后一直撤退了四十公里才停住阵脚,并且丢弃了无数后勤资源,被俘日军士兵高达三万余人,甚至失踪者高达三千人,伤亡者不计其数。
  大山岩这一次失败丢人丢大了,以至于他久久不能平静,甚至于举枪自杀,幸亏被手下参谋官阻止。大山岩发电给明治天皇请求明治天皇治罪,然而半个月前刚刚夺取了旅顺,被封为元帅之神的大山岩俨然是日本陆军的精神代表,明治天皇又岂能让这个精神代表自裁。明治非但没有怪罪,反而鼓励大山岩,并且抽调了六万精壮日本预备役赶赴满洲战场,试图力挽狂澜。
  这一次失败被日本人称之为元旦夜战败,又称之为新年战败。日本人为了追求更加靠近西方,抛弃了和中国一样的农历新年制度,而采用了西方的公历新年制度,将元旦规定为日本新年,故此日本人称之为新年战败。而西方以及中国一般在历史上称其为奉天反击战,此役历史数据不可考据,根据俄方的资料说日军阵亡以及被俘总人数高达七万人,而日方却称阵亡以及被俘人数仅为三万五千人,其中三万人被俘,阵亡不过五千。然而根据中国方面抛出的情报,日军阵亡人数在一万五千人到两万三千人之间,后世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中国方面的数据。
  日本新年战败的原因,既有大山岩的轻敌又有利涅维奇的出其不意,当然新年战败也让日本国内高涨的国民情绪得到了平息,不少文人政客开始指责大山岩司令轻敌大意,将前线将士们的生命视若儿戏。文人政客们当然是不会理会前线的辛苦了,俄**队不是清兵,他们指挥系统地下却不混乱,和一盘散沙的中**队完全不同。日本国内的政客却把日俄战争当做甲午战争来看,俨然是夜郎自大了,别说他们面对的是俄军,就连中国血军也非昔日吴下阿蒙了。
  日本军部方面和元老院还是清醒的,他们意识到之所以日军在圣诞夜战败,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抛弃了与中国一直以来的合作态度。
  这其中大山岩要负有一定责任,大山岩司令经过旅顺战役的胜利之后有一些过于乐观了,他误以为凭借着日本的能力可以独自歼灭俄国远东军团——但事实证明,当俄国不再首尾兼顾的时候,日本人是无法全歼远东军团的。
  当然,如果说俄国能够反攻日本满洲军,并战胜之,也是不切实际的。利涅维奇这一次反攻就将他们的弹药储备消耗了三分之一,现在的俄国人连防守都是问题,就更别说进攻了。得到日本的补给之后,利涅维奇也没有解决弹药的问题,俄国人武器口径和日本人完全不同,除非使用日式武器,但是他们缴获的又不多,只好一部分人用缴获的日式武器,一部分用俄制武器。
  俄国人别扭,日本人也别扭,更让日本人懊恼的是,中国方面按兵不动的表现。大山岩让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前往新民县中国第三军团总司令部,希望能够和第三军团司令冉东进行及时的沟通。
  冉东派遣参谋长陈信与儿玉源太郎进行会谈,而陈信和稀泥的谈话让儿玉源太郎恼火不已,最终儿玉源太郎说:“如果你们以为俄国人会放过你们,那就做梦吧。俄国人是一种最具有报复心的种族,当日本战败之后,俄国人一定会把你们吞并。日本战败,中国绝不可能好过。”
  也许是儿玉源太郎的警告起了作用,1905年1月6日,经过兵部参谋总部的核准,曹跃签署命令,第三军团北方集群三个集团军集体南下,兵指长春,掀起了第二次长春会战的**。此时49集团军李志林部刚刚补充完整兵力,距离形成战斗力还差一些,可是军令如山,49军也必须参加第三军北方集群。李志林请求进攻俄军时间推迟,他需要对军队进行整合,可是时间不等人,曹跃只给他五天整合时间。
  兵部参谋总部内,参谋军官们希望和日本合作,全歼俄军,但是曹跃确认为日本这一次一定不会和中国合作,恰恰相反,日本反而会将情报向俄军透露过去,让中俄双方激战,从而日军获得渔翁之利。
  曹跃语重深长地说道:“日本人,小人也,万万不可轻信。”
  而和中**队想到一起去的还有俄国远东兵团司令利涅维奇,他派出数量众多的散兵对各个方向进行查探情报,发现哈尔滨的中**队异常,随即他召开会议,分析得出中**队接下来会对俄军发起会战的假设。随后,利涅维奇制定了一个反袭击计划,主动出击,对中国第三军团北方集群进行攻击,像奉天反击战一样,一举击溃中**队。
  然而俄军内部也产生了分歧,扎鲁巴耶夫反对冒险反击中**队,他认为应该以逸待劳,放弃长春,反而将兵力集中向宁安县(牡丹江)方向,打通一条交通路线,俄军全军撤回到海参崴,利用海参崴的永久性防御工事和大量物资储备进行最后决战。
  利涅维奇冷笑着说:“胆小鬼,你就在这里吧,击败中国人的重任,交给我吧。”扎鲁巴耶夫气得够呛,拂袖而去,一些支持扎鲁巴耶夫的贵族军官也纷纷离席,俄军内部矛盾再一次爆发出来。


第755章 松花会战(一)

  利涅维奇原本打算在1月底对哈尔滨进攻,然而却得知中国方面突然南下的消息,迫使利涅维奇不得不提前亲率大约八万七千人的军队对中国方面进行反击。
  中俄双方军队在长春以北榆树县以及舒兰县发生战斗,因为两县属于松花江流域,因此此次会战被称之为松花江会战。松花江会战是中国方面向
  这一次中国方面投入的官兵人数为三个集团军总计十二万人,而俄军投入的兵力为八万七千人。
  其中中国方面集群司令为39集团军军长李亮,副指挥官为49军军长李志林,俄军指挥官为利涅维奇众将,副指挥官为他的心腹马德里托夫中将。
  中俄双方都存在着一定的弱点,俄军的弱点有两个,一是弹药不足,二是新兵居多,很多都是临时征调来的普通俄国侨民,上至六十岁,下至十二岁,甚至还有人没有武器,拿着冷兵器。而中国方面的弱点是毫无战斗经验,农耕民族的斗志远远不如渔猎民族强烈和坚决,尽管已经是血军,可是最原始的西北血军在经过扩军之后,俨然成为了中国血军,战斗力和意志力反而下降了。另外中*队同样也缺乏战斗经验,这十二万人中有一半人的士兵属于训练兵补充进来,另外一万人则属于长期训练却缺乏实战经验的士兵,而只有五万人才是参加上次长春之战和哈尔滨之战的见血老兵。
  而在1905年的1月18日,双方正式接触战斗,这一天东北迎来了罕见的爆冷,气温降到了零下三十五度左右,不管是中*队还是俄*队,全都感觉到非常难受,似乎只有跑起来双方士兵才不会被冻僵。
  在这种情况下,李亮下令由39军出任主力部队,38军担任左翼军队,49军担任右翼军队,第三军团北方集群像是三把尖刀直插俄军,与此同时,李亮在49军军长李志林的建议下,击中三个集团军的骑兵部队总计近六千人,由自己的参谋长蔡锷亲自率领骑兵部队,由当地土匪带领,由五常县秘密沿着张广才岭,绕到舒兰县,将俄军包围在榆树县中。
  战斗爆发之后,中俄主力部队在严寒之中不断交战,由于中国方面兵力充沛军火补给经过补充之后得到缓解,而俄军尽管斗志旺盛却碍于后勤问题,双方你来我往打了一个平手,每天双方都有近千士兵阵亡。
  俄军反面尽管发起了疯狂的冲锋,可是冲锋的俄军士兵遇到了炮兵缺少但是重机枪却不缺的中国血军,而重机枪恰恰就是俄国决死冲锋的最大障碍。彼时的中国血军一个营(450人)拥有四挺重机枪,而同时期的日军一个步兵大队才有三挺重机枪,甚至于步兵中队不配备重机枪,日军赖以为生的是大炮。日俄双方其实更加重视炮兵的作用,西方国家也同样将炮兵视作战争之神——当然,中国方面难道不知道吗?中*队也知道炮兵的作用,可是现阶段中国国力没有办法供得起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大规模炮群。所幸的是,日俄战争开始之后,日俄双方经过一年的苦战,炮弹几近告罄,战争拼到最后拼的是勇气和人数了,日俄双方的白刃战伤亡甚至有超过炮击伤亡的趋势。
  这恰恰落了中国血军的下怀,所以利涅维奇遇到了中国血军,不得不说是生不逢时,他大声唾骂对面的中*队厚颜无耻,却又不得不想尽办法进行反击,可是双方后勤方面的效率使得俄军越加不利了。
  此时俄国方面立即向中国抗议,说中国不遵守秘密约定,擅自对俄军进行攻击,要求中国要对此负全责。
  而中国代表杨儒则对尼古拉二世说现在,中俄双方密约依旧在谈判之中,因此双方暂时还没有达成共识关系,所以我们还是敌对状态。杨儒直接了当地说,我知道你们最大的依仗是什么,那就是太平洋第二舰队,你们是想等着太平洋第二舰队来到远东并且击败日军再进行谈判,并且推翻先前提出来的一切条件,可惜的是,我们不是被你们戏耍的小白鼠——那是不可能的事!
  杨儒说道:“你们可以等待,也可以拖延,我们不着急,但是远东军团一旦被消灭,海参崴庙街等北亚俄国领土,就极有可能被日军占领,到那个时候,并不是你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了。”
  尼古拉二世无言以对,他被杨儒说道了心眼里了,他就是这么想的,而且他还想着争取夺回伊尔库斯克,并且在中亚准备了十二个步兵师,由叶李赛夫元帅担任指挥官,打一场伊尔库斯克收复战,只要伊尔库斯克收复了,那么整个战场将来一个乾坤大逆转,中国人依仗的东西,全都成为泡影。
  1905年1月20日,蔡锷军队进入吉林省五常县,而五常当地居民得知蔡锷将军率领血军攻打俄军,纷纷牵出自己家的马来要求跟随着蔡锷将军攻击俄军。五常人平日非常温顺,在东北人中也属于不挑事不闹事的东北人。此地书香气息教浓,在东北属于“文弱”之地了,即便是后世这个地方最大的名人就是著名影星李冰冰。因为这里自古以来都是清廷发配南方钦犯的地方,此处反倒是学术氛围较浓厚。五常县原名拉林卫所,后来发配到此处的南方文人根据“仁义礼智信”五常所命名,希望本地人能够秉承儒家思想做忠君爱国之人。尽管五常本地满族人众多,但他们对南方文人非常尊重,在光绪元年改为五常厅,光绪十七年改为五常县,也正因为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