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591章

庚子猎国-第591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辱国的《新马关条约》,甚至于负责签约的首相伊藤博文都被干掉了,日本还有什么能耐帮助他恢复皇权。
  日本人帮助他铲除曹跃是假,拖延中国重建脚步才是真,日本的打算是在中国崛起前先恢复崛起,重新压制中国。至于光绪皇帝,日本人才不会管光绪皇帝生死,杀掉曹跃最好,杀不掉曹跃对日本人来说,只需要将责任推卸给光绪,让曹跃仇杀满清贵族,导致中国内乱——日本人怎么都赚到了。
  所以光绪皇帝非常明智地拒绝了日本人的请求,也拒绝了日本人的交涉,他当时********想的就是找机会劝曹跃奉行君主立宪制。而唯一能够与曹跃接近的,就是德龄的妹妹,容龄女官。
  光绪皇帝与德龄仔细商量定下计策,又将容龄叫来,两人苦求容龄一定要利用教授曹跃跳舞的机会,找时机劝一劝曹跃,在大清建立君主立宪制,光绪皇帝可以放弃皇帝实权。不过容龄这一个月没有机会见到曹跃,甚至曹跃的家人都见不到他。等容龄有机会的时候,曹跃已经定下计策准备代清大计了。
  光绪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曹跃不是一批吃饱了打盹的狮子,而是永远吃不饱永远吞噬的狼,一匹来自西北高原的******。
  此时朝廷外面已经乱了天了,不知道谁把光绪的诏书内容给传了出去,这下子可不单单惹怒了军官和士兵,更加惹怒了老百姓。好不容易大清国有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胜利,一血甲午之耻,收复了东北一切主权,将俄国人和日本人逼得不敢再打中国的主意,没想到的是,皇帝居然对功臣如此轻描淡写。
  尤其是军人家属,这次中日俄三国战役,中国伤亡同样惨烈,三大战场和海战战场,中国阵亡士兵高达十万人,受伤士兵达到四十万人次,因伤残退役士兵就达到三万余人,这些人再加上他们的家属,就已经达到几百万人之多,再加上他们的宗族,几乎囊括了全国百姓。
  好么,战士舍生为国,不给点抚恤金就算了,连表示都没有表示,诏书之中只字未提伤亡将士们,这让士兵家属和士兵们如何忍下这口气。
  不行,我们不能忍气吞声了。
  抗议!
  游行!
  示威!
  全国的报纸此时也趁机刊登,那些本来在杨度策划下写千字文打算给曹跃歌功颂德的人,顿时有了营生,和后世的网络推手以及那些大v公知一样,在报纸上添油加醋,诉说着对朝廷待将士们不公的愤慨。
  曹跃作为一个穿越客,最是懂得利用舆论压力,这个舆论压力作用可大可小,尤其是对于满清这种少数民族统治的江山,舆论压力极有可能转化为一场暴风雨或者地震。人们在表达对朝廷的不满的同时,在寻找原因的时候常常会将这个原因归咎于外族统治,认为只要是汉族人,就绝对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但是很可惜,清末这种情况,换成任何民族都是一个下场。但聪明的人太少,更多的人则是单纯的接受某一部分宣传,并将这种宣传当做信仰。后世六十年后出现的红小鬼拿着红小本当做圣经,发起红色圣战,那种疯狂尽管只是在电影电视或者纪录片中播放,就让曹跃目瞪口呆。这种疯狂有时候太致命,但这种致命的疯狂有时候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具有破坏力的力量。
  曹跃就是要利用这种力量,只要为我所用,不惜牺牲一代青年人。
  山东济南一间客栈里,几个山东大汉围坐在一起,小二上了一些酒菜之后,说道:“诸位,想听小曲吗,两元红钞一曲。”
  一个方脸大汉道:“行啊,来一曲。”
  此时一个瞎子抱着胡琴走了过来,顿时引起桌上汉子们的不满,大家以为是小姑娘来唱,没想到来了一个老瞎子。那方脸大汉一拍桌子怒道:“小二,你******看看,怎么叫这么一个糟老头子来唱曲,坏了爷爷的雅兴。”
  “噗嗤……”一旁一个瘦子指着方脸大汉笑道:“吴三哥,你可别提雅兴,你的雅兴就是去春华楼里找姑娘吧。哈哈哈……”其他人也忍不住大笑起来,看乐子似的看着方脸大汉和小二抗议。
  小二连忙说道:“各位爷,您先听着,要是不好听,钱不要了,如何?”
  方脸汉子一想,既然不好听钱不要,那不管这瞎老头子唱得好不好听,我都说不好听,这样不就省了两块钱了吗。这等好事儿不能放过,于是他立即说道:“这可是你说的,你就让这糟老头子唱唱,不过要是唱得难听,把我们给气着了,爷爷的拳头可是要揍人的。”
  小二立即说:“您听着吧。”
  且说那瞎眼的老头,一边拉着胡琴,一边慢慢开始唱了:“六月雪,窦娥冤,可怜十万白骨人……”
  方脸汉子正在喝酒呢,没想到听到这么一句,差点呛着自己,顿时不乐意了,气地说:“给爷爷添不自在是不?我这吃着狗肉呢,你来一句十万白骨人……”
  “吴三哥,别吵,听他唱。”瘦子拍了拍方脸汉子,那方脸汉子这才坐了下来,仔细听了起来。
  只听到瞎老头子继续唱道:“大清国,喜事多,八十万血军破日俄。马关条约是国耻,新马(关)条约将那国耻……洗刷干净。大清血军十万将士埋骨他乡,忠君报国亡于战场终不后悔。捷报传来诶,举国欢庆哟,老瞎子我当年甲午丢了三个儿子,一个字亡于海上,一个儿子战死朝鲜,一个儿子死在辽东,泪流干,眼瞎憾,此次得喜讯呐,老瞎子此生再无遗憾。转眼间,忽闻皇帝下了诏,草草敷衍了曹中堂,要把将士的功劳来抹干。八十万血军何其惨,生生死死为君王,却落得君王把人心来驱散。曹中堂,养心殿前来长跪,滴水不进也要请把将士们的功劳还……功劳还……风波亭,莫再提,仰天长啸,壮志激烈,曹中堂,岳武穆,莫非都要死在奸臣前……”
  “啪!”方脸汉子顿时怒了,站了起来叫道:“老瞎子,你说啥,你说的可是真的?”
  那老瞎子叹了口气,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说道:“回这位壮士,老瞎子我已经六十有二了,活不了几年了,何苦骗人。”
  “你说血军打了胜仗,得了功劳,却没有得到奖励?曹中堂还被人害了?”方脸汉子质问道。
  老瞎子叹了口气,说道:“莫谈国事,莫谈国事啊。”言罢,摸着桌子椅子走了。那方脸汉子正要再问,其他的食客说道:“这位兄台,你不看报纸吧?”
  方脸汉子道:“我不识字。”
  那食客道:“这老瞎子唱的挺好,就是唱的有点乱,我来说吧,这事儿我知道。”


第810章 万民祈福

  方脸汉子看了看这食客穿着一身长衫,好像是个书生,于是拱手道:“这位秀才,多谢,这事儿是怎么回事儿?我们兄弟几个都是粗人,前些天不是听说咱们大胜日本人,舰船都开到了小日本皇帝的家门口了,还用炮把小日本的皇太子都给炸死了吗?”
  那食客笑道:“那倒是没有,不过咱们把军舰开到日本国京城,把大炮架起来对着小日本的皇帝,吓得小日本赶紧签了城下之约,把十年前从咱们中国抢走的全都吐了出来。我听说日本因为没钱了,不得不赔了十万个女子来充当钱财,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举动。”其实这食客也是道听途说,因为47军从朝鲜撤军的时候带了许多朝鲜女眷,所以导致了很多人以讹传讹说日本赔钱赔不出来,就拿女人抵债。估计造谣的人联想到的就是宋朝靖康之难之后,大宋国每年向大辽国上贡金银珠宝和南朝女子。有时候造谣的也未必是诚心,他们不过是把自己所见到的和心中所联想到的捏到一块去了,再加上三人成虎的传播,就成了谣言。这十万日本娘们当赔款一事,恰好符合了中国男人的心理,所以不但被人接受,还被广泛传播。恰巧日本因为战败导致许多日本女人来中国****生活,更是让很多人相信了这个谣言了。
  “哈哈哈哈……十万个娘们,过瘾,太过瘾了!”方脸汉子大笑道,“俺老吕还没娶媳妇呢,早知道俺也当兵了。弄个日本娘们回家做老婆,嘿……听说日本娘们比咱们中国女人可贤惠多了,见着当家的都得下跪。你说我一回家,一个小娘们跪在我面前给我洗脚捶腰的,那是得多舒服……想想都睡不着觉啊。”
  “吴三哥,你这是**了啊。”瘦汉子笑道,“谁让你不当兵的,当初招兵的时候,你娘死活不让你去,你呢?怂蛋!怂蛋!”
  “滚你娘蛋蛋,那还不是因为我老娘以死相逼,唉……老子到现在都后悔极了。”方脸汉子吴三说道。
  瘦汉子大笑道:“真能往脸上贴金啊吴三哥,你就学学我,我当初就是怕死,上战场哪有不死人的。我邻居家二狗子参军了,死在唐努乌梁海了,唉……”
  “那也好了。”另一个四方大嘴的汉子说道,“听说血军对战死者很优厚,家属会得到一大笔丧葬费。”
  “那有什么用。”瘦汉子道,“我们老陈家八辈单传,所以我……唉,我的确是怕死啊。”
  吴三哥说道:“得了,没人听你怕不怕死,对了,那秀才,你继续说,你继续说。”
  那食客喝了一口酒,估计也是一个嘴碎的人,许久都发愁没有人听他说话了,这会儿有这么几个乡下人向他打听故事,顿时眉飞色舞地说了起来,道:“这大清国八十万血军可不是吃醋的,血军你们都知道吧?那为什么叫做血军?曹中堂当年在西北平叛的时候,杀反贼杀得军旗成了一块血布了,所以久而久之,人们就给他的部队起名血军。”
  “原来血军是这么得名的啊。”周遭听那食客讲话的人越来越多,纷纷围了过来,方脸汉子吴三握着拳头说道:“这他娘的过瘾,曹中堂乃是大清战神啊,有他坐镇大清国,谁他娘的赶来惹我们?”
  “这位兄台说的太对了。”那食客笑道,“那英国在咱们**搞事儿,让曹中堂手下大将一顿胖揍,那俄国人不是欺负咱们吗?不是非要在咱们满洲修铁路吗?让曹中堂的大军一顿毒打,跪地求饶。那小日本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见着咱们中国爷们就绕道走,可算是丢大人了。”
  “哈哈哈哈……”
  “可惜啊……可惜……”那食客随即由叹了口气,众人不禁叫道:“咋回事儿?你快说说,咋回事儿?”
  那食客道:“自古皇帝怕打仗啊,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众人被他调动了情绪,连忙问道。
  那食客很满意大家的反应,说道:“打仗要花钱啊,有那钱用来修皇宫修亭子广招天下美女多好,打仗多花钱啊。不过呢,咱们曹中堂做了宰相之后,大家也都看到了,就说咱们济南城吧,从济南到徐州已经修好了火车,从济南到天津的火车已经修到了德州了,另外从济南到威海的火车和从济南到河南郑县的火车也在修建之中,且不说火车了,你们没注意晚上吗?济南城有钱的大户人家,晚上都有电灯。”
  “电灯我知道。”吴三立即说道,“我们去过郑县,郑县很多有钱人家都有电灯,那玩意神奇的很呢,风吹不灭雨扑不灭的。”
  “对啊。”
  “大家记不记得,四年前闹义和团那会儿,大家不了解电灯,拆电线杆拔电线?”
  “那会儿大家都不懂嘛。”
  “是啊,要不是曹袁大人及时制止,恐怕咱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