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92章

庚子猎国-第92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降服陕北的绿营只是第一步,想要真正将陕北收入旗下,他要面对的另外一种敌人,遍布陕北各地的私人团练武装。既然陕北是自己的,那么这些私人武装就要全部取缔,陕西只能有一个合法的武装力量,那就是他曹跃手中的武装力量。
  但如何取缔民团,倒是比收服康字营还要棘手啊。
  曹跃北上这一千军士包括三百骑兵,七百步兵,全部使用1888式步枪,另外携带两挺马克沁重机枪。随同出行的军官有近卫队长戴建龙,幕僚长王宇、参谋长丛晨、马队队长王三宝、步兵队长风黑子、步兵队长郝豹子、参谋顾问兼陕西武备学堂教官长施耐德,以及四十个陕西武备学堂的学员兵做低级军官,进行行军锻炼,也算是实习吧。
  一路风驰电掣,只用了七天时间行军抵达延安县大营,多亏了曹跃对士兵们每天要求的长跑,一般的清兵还真坚持不下来这种高强度行军。勇营的行军速度之快超过了康字营的预料之外,也让众人既惊喜又害怕。
  如今康字营表面上是康三石的侄子康成做主管,但实际上康字营的指挥官是中营把总董旭。康成也知道自己除了身份外能力和威望都不足以服众,于是便将权利交给了和他关系较好的董旭。与此同时军中还有一股以杜立德为首的派系,也非常想取代董旭的位置,可杜立德的人品不佳,再加上康三石之死和杜立德虽然无关,却死在杜立德身旁,众人不肯支持杜立德。
  康字营如今依旧由前中后左右营五个小营组成,前营把总杜立德,中营把总董旭,后营把总章程,左营把总马涛,右营把总王大力。和当初潼关的代字营相比,康字营未免有些寒酸了不少,五个小营加起来不到一千人,甚至章程和马涛的两个小营只有一百多人。
  所以当曹跃到康字营之后,看到诸将困顿的表情,心说果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啊,潼关富裕陕北穷,陕北穷成这样了,你们还内斗。康成见到曹跃倒是激动的很,请曹跃去青楼玩乐,曹跃拒绝说在军营里不必外出,我们谈正事要紧,并询问到底是谁杀的康千总。
  康字营诸将顿时纷纷看向杜立德,杜立德好不尴尬,王大力冷笑道:“杜将军,你倒是说说,怎么康大人和你在一起,他遇刺了你没事?”
  杜立德恼怒道:“王大力你什么意思?”
  “我没什么意思,有人贪生怕死我还有什么意思?”王大力撇嘴道。
  “你说谁贪生怕死?”杜立德叫道。
  董旭说道:“好了,好了,没人说你害死康大人,杜将军别杯弓蛇影了。”
  “你……”杜立德气得脸红脖子粗。
  康成忙道:“这个,大家不要吵了,杜将军,你仔细向曹二哥介绍一下我叔叔当日遇刺的情况。”


第139章 收陕北(二)

  杜立德不敢抬头去看曹跃,只好低着头说道:“回报将军,半个月前我陪同康千总前往神木县视察边关,恰逢一队偷运私盐的盐帮经过,康大人便勒令盐帮不得在陕北走私青盐并截扣了这部分私盐。岂料到半夜之时有刺客翻进了康大人的房中,将康大人头颅割去,到现在我们还没寻回千总的头颅,尸体也一直无法下葬。”
  曹跃皱眉道:“这不是很明显盐帮的人做的吗,你们怎么无法追杀,都他娘的干啥吃的?还有他们是哪一支盐帮?”
  杜立德愤恨地说道:“对方是天龙寨的,贼首叫做胡霸天,原来在豫东作案,抢了官银之后被官府通缉跑到蒙陕边境来。他靠着手中的银子买了几百条枪占山为王,先前只是在山蒙边界打家劫舍,今年改行走私青盐和人口。”
  幕僚长王宇在曹跃耳边低声道:“将军,就是这胡霸天的天龙寨和火朝天、三点头一起不接受我们私盐垄断条件。”
  曹跃转头问道:“他们态度如何?”
  “天龙寨的人倒是客气,他们的大本营在漠北,山高皇帝远,说双方没什么合作可能,也没交集。倒是火朝天和三点头仗着山高寨险,还把我们的人打了一顿。”王宇愤愤地说道,“这胡霸天在河南做山大王,算是有点见识,知道官府的厉害。所以他虽然不合作,倒是客气的很,若是有可能,将军倒是可以利用他,让他们狗咬狗,我们坐享其成。”
  曹跃大笑了起来,笑容之中充满了阴冷,道:“有见识就不会杀了朝廷七品武将了,这算是什么见识。”
  王宇笑道:“所以匪永远是匪,有见识没头脑,一冲动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
  曹跃冷笑不已,转头对杜立德说道:“杜立德,我且问你,那批私盐现在在哪?”
  “还在我们手中。”杜立德答道,“当日康大人被杀身亡,我们更不能把私盐还给他们了,免得堕了面子。”
  曹跃眯着眼睛站了起来,来回踱步思考一番,众人都静静地看着他,希望能拿出主要。
  忽然,曹跃笑着说:“杜立德,你明天就带着这批私盐去天龙寨,把私盐还给胡霸天,换回来康把总的脑袋。”他见众人震惊地看着自己,不明白为什么一向以刚烈著称的曹二郎会向天龙寨示弱,曹跃解释道,“我能有如今之地位,全赖康把总一手提携。虽然中间发生不快,那只是我和康把总个人之间的恩怨,一如今切都算了。让他入土为安死有全尸,也是我能给他做的一些微薄之力吧。漠北之地,我们人生地不熟,又不知道他的巢**在哪,现在对敌示弱,将来等我们把地形搞熟了,再报仇雪恨不晚。”
  康成感激得几乎哭了起来,看来二哥还是重情重义的二哥啊,尽管自己的三叔当时对他那样差,可是人家曹二哥怎么做的,还想着替三叔寻回尸首啊。
  倒是杜立德听到让他去漠北找胡霸天之后害怕不已,颤声说道:“将将将将军,您让我去天龙寨找胡霸天?找胡霸天做交易?我……我……”
  曹跃点点头,反问道:“你和康把总截了他们的私盐,不让你去难道还有更适合人选吗?”
  杜立德哭丧着脸说:“那胡霸天还不把我活活扒皮了啊?”
  曹跃摇头笑道:“不可能,胡霸天除非和官府死撑到底,但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我们把私盐交给他们,算是给了他大面子了。”
  杜立德不由得怀疑曹跃是不是要借刀杀人,还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人家都把康三石都杀了,这表明人家胡霸天就要与官斗到底。想到借刀杀人,杜立德越想越怕,整个人冒着虚汗坐立不安。
  到了晚间,杜立德不得已又跑到曹跃门前请罪,却被戴建龙挡住了道路,戴建龙冷冷地说道:“杜把总,这深更半夜的,您来这儿是什么目的?莫不是也想学天龙寨的人?我二哥可不是康三石,别说刺客了,就是一支马队来了都奈何不了他。”当日韩铮和戴建龙两人差点被康三石害死,所以戴建龙对康三石和康三石的狗腿子杜立德非常不满,言语之间冷嘲热讽。
  杜立德忙点头哈腰笑道:“戴兄弟教训的是,戴兄弟教训得好,我鲁莽了,鲁莽了。兄弟我这就回去,打扰了,兄弟早点休息啊。”
  此时曹跃在屋里喊道:“是不是杜立德杜兄弟在外面?”
  “是,是我。”
  “杜兄弟进来吧。”曹跃点着了油灯,屋子里亮了起来。
  杜立德忐忑不安走了进来,不知道该坐下还是该跪下,他虽然在拍康三石马屁的时候什么话都舍得说出来,可是面对曹跃却半句都说不出来了。一来曹跃比他年纪小,二来当初自己屡次坑害人家,此时面对曹跃有一种深深的恐惧感和内疚感。
  曹跃看他扭捏的样子有些好笑,你看看人家总兵魏风琛,能屈能伸,堂堂二品武官说跪下就跪下了,也难怪魏风琛能做到总兵位置屹立不倒。再到了杜立德这里,又扭捏起来,果真是脸皮的厚度决定了仕途的道路啊,也不怪你一辈子最多只能做把总了。
  “坐吧。”曹跃笑道,“大家都是军人,我不喜欢拐弯抹角,咱们把话挑明了说,我知道你来的目的。你放心,我绝对不是假手他人除掉你,我还不至于斤斤计较到这种地步。”
  杜立德感动道:“大人,以前我的心是蒙了猪油了,我……”
  曹跃从枕头下拿了一封信交给杜立德,道:“你见着胡霸天之后,把这封信交给他,等一会儿你回去也看看信里的内容。要是你能帮我办好,明天早上就去,不能办到的话。明天早上直接告诉我。”
  杜立德非常好奇这封信的内容是什么,于是告别曹跃回到自己住处,拆开信函,里面先是一大段感激之语,曹跃以山西陆军新军统领的身份感谢胡霸天帮着自己铲除了仇人,随后介绍如今这位带队的杜立德是自己人,可以信任。曹跃希望以后双方合作,一起贩运私盐赚钱,打击其他盐帮,曹跃扶持天龙寨,让天龙寨成为蒙西第一绿林山寨。信函的最后曹跃给了胡霸天四个字,让胡霸天斟酌一下,养匪自重。
  杜立德惊讶得掉了下巴,曹跃能让自己看这封信表明他对自己是真心诚意的拉拢,而不是在借刀杀人。自己还担心曹跃会坑害自己,倒是小人心态了。也是,人家曹跃如今可不是当初那个寄人篱下的小军官了,人家是陕西新军的统领,将来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陕西王,哪里天天想着会与自己这种小人物做斤斤计较。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自己就是那个小节。
  想到这里,杜立德高兴起来,再看看养匪自重这句话,顿时大感曹跃着实有胆色,也无怪于他最终能成为陕西第一人啊。


第140章 收陕北(三)

  曹跃之所以收服杜立德的原因很简单,杜立德如今走投无路,除了他曹跃,谁还能用他杜立德?随同主将外出,主将死了他活着,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这叫做“克夫命”。
  根据康成和董旭对他曹跃的态度,他知道康字营归顺自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下一步就是整合康字营。而整合康字营必然会裁去一大堆旧军官,杜立德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是被裁撤对象,他不投靠自己只能回家种田去,更或者因为他之前得罪了人,回家都可能被人追杀。
  所以杜立德不投靠自己,别无他路可选。
  次日杜立德一早就找到曹跃,表示愿意前往天龙寨和胡霸天谈判,表示自己尽可能带回康三石的头颅来,曹跃也承诺道:“将来陕西陆军整编,必有你的一个位置。”
  杜立德一番保证之后带着二十几个士兵随他押送私盐去北方寻找天龙寨了,曹跃随后发现一部分小盗匪因为康三石的死再次陕北出现,非常恼火。自古以来陕北多盗匪,这里地势险要,三五个人成一小队,**个人就能立山寨,官府来了再度为民,且此地民族复杂,动辄相互攻伐,尤其是历史书同治年间发生的甘陕之乱导致千万人死亡,更是将霍乱根源埋下来。
  但是好在曹跃的凶名在外,再者说他前一次保护了清真寺,很多西族人对他充满感激之情的。曹跃剿匪令一处,一部分土匪立即返乡做农民了,还有一部分人则投靠了各县各乡的团练。
  陕北时常不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清代各地地主武装操办民团,他们起初是为了保护了自己,但后来民团逐渐被人利用成为欺压百姓的工具,各个民团之间也相互攻伐。而此时一部分有野心者就挑拨民族仇恨,则会导致更大的霍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