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三国之黄梁三国 >

第113章

穿越三国之黄梁三国-第113章

小说: 穿越三国之黄梁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曾得到一点消息。
    巴伦国内根据彼得的建议,发动全国壮丁入伍,复得百万大军,在王城进行集中训练。巴伦国内兵力骤增,财政显得异常紧张。中国水师此时在巴伦后方分头劫掠,这边开支增加,那边收入大减,巴伦国力顿时欲来欲弱。
    赵云、张合两将在巴伦大军撤退以后,果然被彼得料中,分兵攻打其余城镇,胡得统领主力隐藏行踪,又派出少数兵马虚装声势,伪装为主力部队,中国消息渠道顿时失灵,开始出现许多被动因素。
    甘宁、马超两路大军赶到阿蔓时,巴伦主力已经退兵,赵云、张合两将统领部下正在攻打周边镇城,两将统兵暂且驻守阿蔓城,等候金旋军令。金旋此时闻知巴伦国内出现不少变化,在虎卫营护卫下,赶往阿蔓城,就近指挥作战,应对战争出现的新变化。
    胡得统领巴伦主力,此时正在赵云大军周围撒网,准备将赵云部一网打尽。赵云因为得不到巴伦主力消息,也不敢过于大意,攻下阿联城后,在城中休养兵力。
   
第二百二十四回 统一亚欧(五)


    胡得围绕赵云大军,部署部下兵力,在阿联城四周完成战略包围,各军按照胡得军令,开始迅速往前合拢,待到赵云闻警,巴伦大军已经将阿联城团团包围。
    赵云胆略过人,并没有因为敌军围攻表现出一丝慌乱。天竺降兵在赵云麾下连战连胜,最初见到巴伦兵马众多,不免有些惧意,后来发现赵云谈笑风生,丝毫未将城外敌军看在眼里,军心逐渐稳定下来。
    其实赵云对于此次被围,同样心中没底,毕竟部下不是汉族精兵。倘若五十余万汉族精兵在此,那会将城外敌军放在眼里?天竺籍士兵的战斗力与汉族士兵相比,所差的不单纯只是战斗素养,更多的作战的信心。因此,赵云在城池被围后,与李严等将谈笑如常,照常巡视城池,稳定部下士兵军心。
    李严智谋不亚于赵云,巡视四城,想出一条计策,道:“巴伦大军围住四门,扎下四座大营,兵马分布非常均衡。我军在入夜以后,兵分四路,三路兵马佯攻,重兵攻打一处,可以大胜一场。如此敌军胆寒,我军士气高涨。”
    赵云欣然从之,分派兵马,入夜出城。李严等将各领五万士兵,虚张声势,同时出城佯攻。三座大营接连闻警,胡得不由大为紧张,不知中国兵马虚实,下令各营坚守营寨,不得出营接战。
    赵云统领三十余万精兵此时出城,对城南巴伦军营发动猛烈攻击。城南军营主将刊利,最初以为中国兵马意在骚扰,等到发现攻营兵马人多势众之时,中国骑兵已经破寨而入。两军激烈厮杀,中国兵马折兵五万有余,刊利手下损失更重,死伤人数接近十万。正在刊利危急之时,胡得统领援兵赶来,赵云闻得消息,统领部下迅速退回城中,刊利因此侥幸逃过大劫。
    此战打得胡得全无脾气,对方以劣势兵力,竟然敢于主动出击,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让胡得既愤怒又佩服。刊利部下因为损失惨重,胡得升彼得代替刊利之职,又从各军调配兵马补充南大营,将刊利降到东大营为副将。
    赵云一战成功,军心大振。次日晚上,又是同样策略,统兵观战。赵云似乎与刊利前世有冤,此次战斗的矛头对准东大营。因为东大营兵马为巴伦精兵,因此厮杀异常激烈,赵云部最后小胜,以损失五万余士兵的代价,换取巴伦七万余精兵性命。
    赵云部两次小胜,城中守军顿时士气高涨,巴伦兵马则无精打采。胡得恼羞成怒,几次统领重兵攻城,都被中国兵马击退。甘宁部此时急速前来增援,胡得闻讯,不得已统兵撤离。
    胡得因为此战,对中国军队感到深深的恐惧,意识到如此争战下去,巴伦兵马必然不可能胜利,中国军队最弱的部队都有如此的威力,汉族精兵的战斗力,不知将会如何的强大。
    彼得因为智谋出众,渐渐取得胡得信任,被提拔为兵马副元帅。彼得身居要职,尽心尽力,竭尽所能,操练兵马,巴伦军队面貌一新。彼得治理巴伦军一段时间,成效显著,胡得见彼得练兵有方,让他返回王城,训练新兵,自引大军与中国兵马相持。
    巴伦军队信息封锁严密,兵马战斗力骤然提高,让金旋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金旋认为巴伦大军中必然有足智多谋的大将主持,通过巴伦国内间谍,获知巴伦大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重用一名叫彼得的将军。
    中国安全司接到金旋命令,让巴伦国内间谍往巴伦大军渗透,探听巴伦主力动向。中国间谍在巴伦国根基很深,闻知长安任务后,即将全面动员起来,巴伦主力的动向及军中细节,开始从秘密渠道传递情报。
    金旋闻知彼得现在王城训练新兵,统领兵马攻打胡得统领的巴伦主力。胡得听闻中国四路兵马同时行动,都往主力驻守处杀来,连忙命令彼得统领新兵百万前往支援。巴伦合国兵力集合一处,兵力与中国大军相若,一场大规模的决战开始酝酿。
    金旋在听闻巴伦主力与新兵合兵后,集合四路兵马与巴伦大军相持,并未马上与巴伦展开决战。在金旋得知巴伦王城空虚的消息后,命令周瑜、陆逊两部水师主力登陆,打开通往巴伦王城的通道,直接攻打王城。
    周瑜、陆逊两路兵马驻军之处,离巴伦王城不远,奉命开始展开攻击,巴伦内地防守空虚,周瑜、陆逊两军如两只出弦之箭,迅速攻到巴伦王城城下。
    巴伦王城内顿时乱成一团,国王召集文武重臣商议,决定马上调回东线大军返回,保护王城安全。胡得此时已经做好决战的各种准备,然而王城危急,不敢怠慢,统领大军迅速撤退,无疑将东部城市拱手让给中国。
    中国水师闻听胡得大军撤退,并不逼近王城,而是南撤百里,攻打沿途城镇。金旋派遣水师攻打王城,目的是让胡得大军西撤,打乱胡得的军事部署。
    金旋此时传下将令,命令赵云、马超两将统领轻骑,随于巴伦军身后追击,金旋自统余军尾随在后。中国骑兵速度极快,骑兵均配备强驽,巴伦后军因此损失惨重。
    胡得无奈之下,只好让彼得领兵断后。胡得如此决定,正中金旋下怀。金旋听闻彼得统领后军的消息后,命令马超、赵云两将统领轻骑骑,绕路向前,截住彼得后路,亲领大军全速赶路,将巴伦后军包围起来,欲借此战击杀彼得。
    彼得足智多谋,打探到中国兵马如此动作,早已料到金旋心意。此时若是下令全速撤退,尚有生还机会,但是身为断后军队主将,临阵逃脱,乃是失职的死罪,因此彼得硬着头皮,统兵往侧翼迂回,意欲将中国追兵引到南方。
    金旋此次追击,给各将下达的任务是击杀胡得或彼得之一,因此赵云、马超等将见彼得在后军中,绕过彼得部队前方后,放缓行速,与彼得部保持距离,等待金旋大军到来。此时因为彼兵统军往侧方移动,赵云、马超两将随即调整方向,从战略上包围彼得部下。
    金旋统领重兵在后,听闻彼得落单,命令全军加快行速,所有骑兵全力冲刺,很快赶上彼得后军开始接战。彼得统领的断后部队以新兵为主,虽然彼得练兵有方,但是毕竟操练时间过短,士兵的装备也不如巴伦主力,因此二十余万巴伦后军被中国大军成功完成合围后,生还的机率降到极限。
    胡得得知彼得后军被困,引军回头接应。中国重兵的效率确实惊人,胡得大军行程尚未过半,彼得后军已经溃不成军。胡得为人果断,计算救援已经不及,引领部下弃了后军,全速退往巴伦王城。
    中国兵马全歼巴伦士兵二十余万,巴伦军中重要将领被赵云击杀,巴伦军队因此元气大伤,胡得等虽然久经战阵,谋略比起彼得相差太远,在此后的战斗中屡战不利,直至背城一战,全军覆灭。
    中国水师此时奉金旋将令,沿水路陆路两条路线,攻打巴伦西部各座城镇。金旋又让庞德、严颜两将,统领部下十万兵马,从东往西,逐个攻打巴伦东边城镇。金旋引领重兵,在巴伦王城东侧扎营,严密关注巴伦主力部队动向。
    中国军队兵力略优于巴伦国大军,军队屡战屡胜,士气高昂,胡得统兵出战几次,皆以小败而终,巴伦军队龟缩王城之中,不敢出战。金旋因为此时攻城,纵然得胜,部下士兵损失严重,因此并不着急进攻,又分出姜维统领二十万兵马,劫掠附近城镇仓库、富户钱粮,以为军用。
    刊利以前曾经提议,将巴伦东部各城粮草运到王城,担心中国军队劫去当作军粮,后来因为彼得反对,此事作罢。彼得战死后,刊利又提起此事,胡得以为可行,因此命令各城镇想法将钱粮运到王城。
   
第二百二十五回 统一亚欧(六)


    刊利之计从原理上考虑是可行的,但是低估了中国的情报工作,高估了巴伦国的实力。未曾遭到中国兵马攻击的城镇,壮丁全被征召入伍,护送钱粮只有各城区区几百士兵,应付毛贼勉强可以,对付有心夺粮的中国兵马,除了拱手相让之外,恐怕再无良策。
    巴伦国这次命令,像是为中国军队运送粮草。粮草被劫走数次,胡得才理解彼得为何反对这项方法,亡羊补牢,胡得又传下命令,众城暂缓运粮。各城大部分已经启行,此时运粮返回,真是劳民伤财,各城百姓意见纷纷。
    胡得征粮和暂停征粮的两道命令,为中国军队帮了大忙。中国军队分兵攻打各处城镇,城中防守力量单薄,中国军队所到之处,几乎没有阻挡。周瑜、陆逊、姜维、庞德、严颜等将分别统兵攻打各城,巴伦国各城纷纷失陷。刚刚运回城中的钱粮恰好被中国军队劫获。
    金旋统领重兵屯在巴伦王城下,攻打各城的将将捷报频传,月余攻下巴伦七十余城。按照如此进度,约有月余时间,巴伦国只会剩下这座王城。
    国王、议长因为胡得在军中时间长久,作战经验丰富,以特殊时期特殊对待的名义,将大军的指挥权全部移交到胡得手中。胡得此时压力更大,听到各城陷落消息,如热锅里的蚂蚁一般,围着城市团团乱转。
    胡得因为失神,被马车轮轴绊了一下,剧痛过后,触起一个办法,胡得顿时狂喜万分,当即召集众将,分派任务,将城中所有马车改造成战车。
    胡得想将锐利的兵刃安插在战车两个轮轴上,峰刃外露,作战时战车上配备一定数量的长兵刃士兵,依仗马力,冲击敌军。若是彼得在世,闻听胡得所思妙策,定然死力劝阻。这种战法中国军队早已用过,而且已有多种破解方法,故而早被中国军队弃用。巴伦国参加会议的众将,对中国基本了解不多,只是略通一二。中国的经典战役太多,详细的作战过程在中国属于机密资料,部分书籍虽然提及一些,但是只是提些皮毛之事,各将对中国军事略通一些,自然不知道胡得的妙策在中国战场早已使用多次。胡得军人出身,向来讨厌只会研究兵法书籍的学者才人,因此以为自己所思妙计定能克敌制胜,未料到他正是为自己挖掘坟墓。
    倘若胡得现在不是大权在握,仍然由国王、议长共同决策,国王等必然召集文武大臣共同商议,文臣中有部分学者才子,通晓中国兵书,熟悉中国作战典故,必然提出异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