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卧龙逆天 >

第182章

三国之卧龙逆天-第182章

小说: 三国之卧龙逆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尚香还难得的主动给诸葛亮欠身行了一礼,冷冰冰的态度虽然没多少改变。但从她行礼的行为来看,由此也不难看出,她对诸葛亮的冷淡,似乎真有了些改变。
    “妹子。你也一起坐下吃吧。”诸葛亮见孙尚香坐定,看了眼站着的吴苋,微笑着说道。
    “孔明大哥,我刚才吃过了,就不妨碍你和夫人用餐了。”吴苋心知诸葛亮今天回来。显然有话要对孙尚香说,聪慧的她,自是明智的选择了离开。
    吴苋识大体的聪慧行为,自是赢得诸葛亮的赞赏。这个女人诸葛亮越来越觉得,留下她将来再府院内。做个总管还是很适合的。
    诸葛亮的饭菜并不算丰盛,但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碗煮羊肉,一碗青菜,一碗肉汤,一碗白米饭,几乎是所有贫民每日奋斗的目标了,所以诸葛亮对这样的食物,自是很满足的,平时他也不喝酒,所以案几上没有备酒。
    诸葛亮见孙尚香坐下之后,就一直在低头用餐,也就没有开口,同样埋头吃了起来,直到把案几前的四大碗食物全部吃完,诸葛亮才打了个饱嗝,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虽然诸葛亮对膳食要求不高,但每顿要吃饱,却是他对一贯的要求,只要每天保持充足的饭量食欲,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是应对手中繁琐的事务,再加上日常的训练,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呃,我脸上有饭粒吗?”诸葛亮抬头时,却发现孙尚香正失神的看着自己,好奇之下,他不由笑着伸手在嘴角抹了一下。
    “没,没有。”被诸葛亮盯着的孙尚香,娇羞的摇了摇头。
    她刚才是被诸葛亮那津津有味的吃相给吸引了,这些日子以来,还是他们俩单独坐在一起吃饭,这也是她第一次看到,外表俊逸儒雅的诸葛亮,不但饭量这般大,而且吃起来,俨然像个军中粗俗的大汉,没有丝毫的文雅可言。
    “你到蜀地也已经一个多月了,也没顾得上跟你聊聊,最近过的还习惯吧?我还是那句话,你要想回江东了,随时可以回去,当然回去后,想回来,我的家门也随时欢迎,不过就是有一点,走得时候要打个招呼,千万不能偷偷走,这在军中叫逃兵,抓住可是要砍头,这你可要想好了。”
    诸葛亮柔声一笑,一副轻松的表情说道,他以这样的口气说话,就是想缓解一下彼此之间的生分,让双方能够做一些交谈。
    “我不想回去,但就是有点想母亲,她老人家年纪大了,也不知道身体怎么样。”
    孙尚香想起在江陵时,从嫂子大乔还有侄子孙绍处,了解到二哥孙权的一些做法,心中是彻底对自己那位二哥失望了,自己此次出嫁,自己那位二哥,同样是说的冠冕皇,一切都是为了孙氏基业。
    可让她一个无权无势的弱女子,肩负所谓的孙氏基业,孙尚香的的内心,充满着无奈,却无力反抗,因为这事,就连疼爱她的母亲,都对她说,这是命,是作为孙氏家族女子的命,她不能退缩,只能迎往直上,没有退路可言。
    眼前的这个男人,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成为了自己的夫君,可到现在,他们在一起说的话,还没有十句。
    但刚才诸葛亮的话中的诚意,她是听出来了,前次在雒城,诸葛亮说她可以回去,孙尚香一直以为那只是戏言,就如当初在江陵,自己询问嫂子大乔,是不是诸葛亮强迫她下嫁时,大乔却坚定而有幸福的回道她说:“今日的选择,是我自己真正的选择,我也永不后悔,能够嫁给孔明为妻,你才会体会到,女人也是能够获得尊重的。”
    “想母亲了就给她多通通书函,吾会让各地驿站给你传回江东,现今益州平定,南郡的家属衙署,很快就会搬迁到成都。这里气候温暖,比南郡舒适,相信你会慢慢喜欢上这里的。”诸葛亮点了点头,宽慰着她说道。
    在诸葛亮眼中。孙尚香无疑是政治的牺牲品,是值得同情的,自己跟她也没有仇怨,她愿意留下,诚心实意融入自己这个大家庭,他也不会反对,想走,他也不会强留。
    因为幸福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需要自己争取的,自己给她机会,而她不争取,自己也就仁至义尽了。毕竟儿女情长对于他来说,终究只是锦上添花之事,而不是他生命最主要的事业。
    当然诸葛亮并不是不重视家人,相反他把黄月英几个,看得比自己命还重。谁要是敢让他们受到欺负,他绝对会倾尽全力,让对方付出惨重的代价。
    “谢谢你,你果然是个好人。嫂子她说的没错。”感受到诸葛亮诚挚的情感,孙尚香有些感动的说道。
    “你是第一个称赞我是好人的人。相信在你二哥和曹操眼里,我一定是个大大的坏人。因为他们两个在我眼中,同样也是大大的坏人,哈哈……”
    诸葛亮开怀大笑一声,毫不避讳的说道。
    “你今天跟我说这么多,是不是又有战事要出远门?”孙尚香伸手撩了下脸颊上垂下的发丝,抬头反问道。
    “美,当初你在江陵的时候,要是这个扮相,我还真下不得手打你军棍。”诸葛亮望着孙尚香撩发那妩媚动作,忍不住开口赞道。
    被诸葛亮这么一赞美,孙尚香不由娇羞的底下了头,心头隐隐充满了甜蜜的味道。
    “嗯,真被你猜对了,明日我准备巡视各郡,这一去少说也得半个月,所以特来告知你一下。”诸葛亮回了一句,起身道:“那我走了,以后没事多出去走走,虽然你现在姿容很美,可我更喜欢英姿勃发,朝气十足的你哦。”
    “我能跟你一起出去吗?”诸葛亮走出大门时,孙尚香突然鼓足勇气喊道。
    “换上你的戎装,明早在府门口等我,过时不候。”诸葛亮回头看了眼一脸期盼的孙尚香,满意的朗声回道。
    “主公,我们这第一站,去哪里落脚?”翌日午后,诸葛亮率领的出巡队伍,已经出了成都三十里外,这会统军随行的陈楚,驱马来到诸葛亮跟前询问道。
    “仲直,听说此去西北百里之外,就是有名的道教圣山青城山,不知汝可知晓?”诸葛亮骑着马背之上,回首对随行的周群问道。
    “主公,青城山正是天师道天师张陵传教之地,先前的汉中太守张鲁,正是其孙,现今的青城山正一观天师张重,据说是张陵的关门弟子,如今已经年过百岁,却已经神采飞扬,下官十年前曾经有幸拜会过。”周群听到询问,忙上前回道。
    “子杨,此行就去青城山,由汝率前军开路。”诸葛亮欣然点头道,神秘莫测的道教,他还真有几分好奇,如今益州新定,而益州百姓又对正一道似乎也颇为崇敬,诸葛亮也正好可以利用道教这个信仰,好好的笼络一下百姓。
    “诺!”陈楚调转马头,立即前军先行开拔而出。
    “子扬将军,跟随主公这些年,也算是历练出来了,如今他和字义二人,足以列入大将之列了。”赵云在诸葛亮身旁,看了一眼飞马而去的陈楚,不由开口赞道。
    可以说陈楚和刘封二人,是诸葛亮真正一手培养出来的,二人十几岁就跟随诸葛亮左右,转眼十几年过去,二人经历大小百余战,战功赫赫,就算是封侯的功勋也足够了。
    “这俩小子,跟子龙你相比,差的还是太远啊。”诸葛亮淡淡一笑,陈楚和刘封的成长,他自是看在眼里,但正如他所说,二人要想成长到赵云这样的高度,确实还需要更多的历练和机会。
    “主公緲赞了。”赵云谦恭的作揖推辞道。
    “继续前行!”诸葛亮环顾左右的董允和费祎两个小子,骑在马背上一副难受的样子,不由摇了摇头。
    再看看骑在枣红马上,身穿青铜色鱼鳞甲,头戴青铜兜鍪,脸上还挂着皮具的孙尚香,只露出一双水灵灵大眼她,嘴角不由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
    (大章节求支持,请有能力的订阅下,就算不订阅,也给个推荐票什么的吧。。。。。汗!!!)

第二百六十章 青城问道
    第二百六十章青城问道
    青城山古名天仓山。(百度搜索。
    e。c
    m,)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
    自第一代天师教创教人张陵,从鹤鸣山学道有成,到青城山创立正一道观,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汉末因张角以道教起义,后来张鲁又利用传教机会,妖言作乱,占据汉中与刘焉对抗。
    从而使得道教这个道统,彻底沦为人人喊打的邪教,也使得张陵在蜀地创建天师教,一度被被刘焉父子打压,要不是张陵名声太大,刘焉有所顾忌,此刻的青城正一观,必然早就成为一片废墟。
    如今的天师教,在蜀郡几乎是名存实亡,因为刘焉和刘璋都有严令,凡是有道士下山传教,抓住即以谋反论罪。
    坐落在青城山腹地的正一观,占地数千亩,拥有九重四进,东西纵横十八座道观,房舍庙宇千间,虽然年久失修,但昔日的辉煌,仍然可见一斑。
    诸葛亮领着亲兵卫队,抵达正一观山门时,早就闻讯而来的正一观当代天师张重,率领着门下百名弟子,正立于道观两旁恭迎。
    为了不打扰山中清净,诸葛亮并没有率大军入山,而是让陈楚率领的三千兵马,在山脚下安营扎寨。
    “无上寿福。贫道不知楚侯光临寒观,有失远迎,还望见谅。”站在诸葛亮面前作揖行礼老者,须发皆白,红光满面,双目精光内敛,身披着一件鹤氅,倒也真有几分仙家风范。
    “主公,此人正是天师张重。”周群低声跟诸葛亮解说了一声,学着张重的样子,拱手还礼。
    “冒昧打扰,还望天师勿怪才好。”诸葛亮作揖道。
    “楚侯大驾光临。此乃我道门之幸也。”张重欣然点头道:“贫道已经命弟子备好了茶点,请楚侯入内一叙。”
    “天师请!”诸葛亮欠身礼让道。
    进入内堂,诸葛亮只带了周群和赵云二人陪坐。孙尚香此次随行,被诸葛亮委任为亲兵卫队队率,督率亲兵卫队。
    董允和费祎两个,是诸葛亮的侍从。自然也受卫队节制,列队守卫在内堂走廊之上。
    分宾主落座,诸葛亮待送茶的小道士上完茶,坦然举起茶几,轻抿了一口。赞誉道:“青城的茶,清香甘醇,与道家清静无为,到有几分契合的意境。”
    “楚侯喜欢就好,吾道教一门,说起来也与道家出自一门,据师祖所言,吾道教的《太平经》。也正是脱胎至《道德经》的思想而来。”张重虽然没有周群说的那样。已经百岁,但他的真实年龄,确实已经高达八十七,二十出头学道至今,已经六十多年。
    张重对道教经典,研究之透。比之张鲁这个所谓天师张陵嫡系后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他主张传播的道家思想,执政者要以仁义治国。百姓要本分守纪等理念,如此方能天下合一,而不是像张鲁一般,以道教思想,蛊惑百姓,窃据权位。
    对于今日诸葛亮的到来,他虽然有些揣摩不透,但他却感受到了诸葛亮的善意,如今天师教败落,若能够得到执政者的支持,这无疑对于光复天师教的门楣,是件莫大的荣光。
    “无为而治,乃是黄老思想的道家治国思想,汉初高祖,文景二帝皆以此道行事,却也是使得大汉得以中兴,然时至今日,此法无疑是不在合适,但黄老之学,教化百姓,却也是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