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喜耕田 >

第39章

喜耕田-第39章

小说: 喜耕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一般,所以,很多事就当看不见就那么过去了。
  幼时丧母,从小受尽继母欺凌,还好有一个奶娘将这对相依为命的兄妹视为心尖上的肉一般照顾着。
  兄妹二人在担惊受怕中长大,后来奶娘去世了,哥哥也娶了嫂嫂,又添了侄女。
  一直到了段香瑶十四岁时,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继母不顾兄妹二人的反对,非要将段香瑶许配给一个叫孔二刀的屠夫为妻。
  那孔二刀不但人长得五大三粗令人恐惧,而且还是个有虐待倾向的,前面两任的妻子听说都是被他活活打死的,第二个妻子还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
  段香瑶不同意,继母就又掐又打。
  她找父亲做主,父亲却说从来婚姻之事从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有自己愿意不愿意的道理。在临近婚期的日子里,她曾经上过吊,但是被段新民救了下来。
  后来就在婚期的前一天,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她趁乱冒雨逃出了家中。
  一个常年深锁闺阁的未婚女子,突然一个人孤伶伶地走在大街上,那种孤独无助与心生的恐惧,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大雨一直未停,她就一边哭一边向前跑,不知道前面是何处,也不知道跑了多久,终于,她跑不动了,“扑嗵”一声直接晕倒在了路边。
  说来也巧,此时跑到她身边救她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初次去县里赶考的裴逸之。
  裴逸之素来心肠柔软,又是读圣贤书之人,自然不能看着她晕倒路边而不相救。大雨不停,他只好将段氏背到了一个破庙里,解下自己的行囊给她喂水、喂干粮,又跑到几里路以外的镇上给她买了一套干爽的衣服,和几副退烧的汤药。
  三天三夜里,裴逸之衣不解带地照顾着她。
  但是三天之后,虽然她完全清醒了,身子也好了,裴逸之的科考却因此耽误了。
  正在段香瑶对此事耿耿于怀,懊悔至极之时,段新民找到了破庙。
  段香瑶将这几天的经过对段新民一说,段新民对裴逸之不惜耽误科考,但仍对妹妹倾力相救之事十分感激。连连拱手,谢道不止的同时,又见他少年俊逸,质彬彬,一脸书香之气,与段香瑶倒是极为般配的。虽然是个贫寒学子,身上没有任何功名,但是没有赶上科考,也皆是因为救妹妹所影响,若不是如此,也许今年就已高中。
  思虑如此,便有了将段香瑶的终生托咐与他的打算。一则他对段香瑶有恩,古人有言:有恩不报非君子,二则裴逸之果真是一位难得一见的好少见。若是段香瑶能嫁给他,不知道要比嫁给孔二刀好上多少倍。
  主意打定,段新民便趁裴逸之不在时与段香瑶商量,没想到段香瑶却也直爽,红着脸就点了头。
  于是在那个破庙里,段新民问明了裴逸之也有此意后,便亲手将自己的亲生妹妹交给了他。
  兄妹二人痛哭离别后,段新民回了县里的家中,只说没有找到段香瑶。段师爷气得直拍桌子,吹着胡子嚷着:“跑就跑吧,我就当没生过这个闺女!从今以后就当她死在外面了,家中上上下下谁也不许提。”
  由此一来,在段府里段香瑶这个人就真的如同死了一般,再也没有在段家出现过,一干人等自是谁也不敢提及。
  而裴逸之带着段香瑶回到了兰家沟后,便将这几天发生的事说与了裴玉与叶氏听。
  裴玉倒是表现淡定,也没说出责怪裴逸之的话来。
  倒是叶氏将那烟袋在鞋底上拍得“啪啪”直响,扭着头就嚷道:“我说老二,家里供你读书容易吗?我和你爹盼星星盼月亮的,终于盼到了科考的日子,你可倒好,因为救一个莫名其妙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姑娘,竟然耽误了科考的日子,你倒是说说,你想做甚?”
  “娘,当时我也没多想,我就是看着香瑶她躺在雨中太可怜了,于是,就,就……”
  “躺在雨中就可怜了?”叶氏皱着脸道:“那外面可怜的人多了,你个个都要救吗?你自己还活不活?”说罢,她瞥了段氏一眼,鄙夷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娶妻娶贤,不能只图长得好看,那娶回来又不能当画看。更何况你对她不知根不知底,若是个青楼跑出来的女子可怎么办?”
  “娘,这怎么会?”裴逸之急道:“您看香瑶的样子就知道是好人家的姑娘。”
  叶氏冷冷一笑,哼道:“看样子?她的样子我倒是看了,细皮nèn肉的。你看她那双手,nèn得跟水葱似的,哪像是干过活的人家的姑娘。”说罢,撇了撇嘴问段氏道:“你倒是说说你会做什么,会下田锄地吗?会插秧栽苗吗?会用我们农家这种大黑锅做饭吗?”
  段氏一听,果真是样样不会。随即眼睛一亮道:“我会绣花。”
  “绣花?”叶氏更是冷笑不止,“绣花有啥用?我们这样的穷人家一年到头都买不起一块布料,还绣什么花。你若是想和我们家老二好,就把绣花的念想忘了吧,收下心来学这些屋里屋外的活计就行了。你们俩的婚事我倒是也可以成全,不过你一没嫁妆二没亲人,又是个来路不明的,那我们家对你也就不能厚礼相待了。给你们买两huáng铺盖,一人一套新衣服就算结婚了吧。”
  那天,段香瑶是忍着委屈和裴逸之成的亲。
  婚后,若不是有人求她帮忙绣点东西时,她果真没有再摸绣花针。
  对于家里家外的活计,她不懂就问,问完就学,没过多久,就和其它村里的妇女一样,成了一把农家院里的好手。RS!。

  第050节:出门    
   
  记忆就像一张挂满风铃的卷帘,一旦触碰,所有的神经都会跟着“铃铃”作响,牵动不止。无论它是好的,还是坏的,无论它是你愿意在脑海保留的,还是努力想要屏蔽的,都会一丝丝、一段段地闯到你的眼前,令你措手不及。
  无法藏匿,亦无法遮掩。
  故而,十几年未见的兄妹二人,此时此刻,思潮翻滚,过去的一切种种,就如冲破了河坝的洪水,记忆的闸口,无论如何也将止不住。
  虽然二人面对眼前一切,早已是今非昔比,物也非,人也非,几乎是事事非。但是,一旦说起了从前的事,就像是有人递上去一根竹竿一般,二人顺着竹竿爬了过去,爬出了好多的眼泪,也爬出了好多的辛酸。
  是啊,不过区区两个时辰,又如何能道尽数十年别离后的各自辛苦。
  别离后,兄妹二人沿着各自的生活轨道,各自走着。只有心中的牵挂与想念,却从不曾有任何交集。段新民曾经以为,他这辈子都见不到这个唯一的妹妹了。哪曾想到,此时此刻,她就这般活生生的站在自己的眼前。
  着实不能不令人感叹世事万端,奇妙莫测,仅这一番小小的人事沧桑,便足够耐人寻味了。
  二人说得越久,段氏的眼泪越多,到了最后,她已经泣不成声,哭成了泪人,她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抽抽噎噎地问道:“哥,咱爹他还好吗?”
  段新民一怔,沉默了良久,才摇了摇头,缓缓说道:“香瑶,咱爹他,他已经不在了。”
  “啊!不在了?”段氏愣怔了一下,忽地又大哭起来,嘶声喊道:“爹!”
  “香瑶,”段新民有些诧异地说道:“咱爹当年那么对你,你难道不恨他吗?”
  “恨过。”段氏抽抽搭搭地说道,“哥,咱娘就是被他气死的,你说我能不恨他吗?后来他又娶了那个女人进门,那女人对咱们兄妹又是如何苛刻的,他不是不知道,但却装做不知道一样全然不管。再到后来,那女人要将我许配给屠夫孔二刀做继室,他也不出来拦一下,那时候我已经恨极了他。可是,”她顿了顿,又道:“可是他毕竟是咱爹,我有千万个理由恨他,可还有一样必须要感激他,那就是,是他将我带到这个世上来的,是他将我养大的。而且自从我生养了几个孩子以后,越发知道了对父母感恩,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了,那恨就淡了许多了……”
  “唉!”段新民叹了一声,仰头说道:“你离开家三年之后,那位知县因为政务有错卸任归田了。之后朝中安排的知县就没有再重用过咱爹。所以自那以后咱爹也就一直闲置在家,靠着以前的积蓄和一些薄产过日子。但是继母生的孩子,是一个浪荡子,很快就败光了家财,所以咱爹的晚景也是很凄凉的。”
  段新民继续道:“三年前继母走了之后,爹就经常提起你,还说他近两年常常会梦到你。后来他就差人出来四处寻你,但是由于当时你和逸之走得匆忙,并没有告诉我逸之的家住在哪里?十里八村的寻了若干个地方,也没有寻到。后来我还以为你和逸之搬到别的地方去了。直到一年前爹也走了,他临终时千叮咛万嘱咐地叫我一定要寻到你。一直到去年秋天,我被即将卸任的知县大人提为了典狱长一职,这才求人查了县中历年秀才的履历,故而才找到了你家的住处。”
  “哥,这些年你这般苦苦的寻我,也真是为难你了。”段氏极为感慨地说道。
  段新民点了点头,叹道:“只能说好事多磨吧!一路走来虽然不太平坦,但终是老天没有负我,让我把你们寻到了,也算了了我一桩极大的心愿。”他笑了笑,说道:“这下好了,我们兄妹二人团聚了,娘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说得正是,说得正是。”段氏将脸上的泪抹了干净,笑着道:“哥,我去厨房煮饭,你和逸之先聊着。家里还有猪头肉,还有鸡子,这都是哥爱吃的。”
  “好!”段新民也不推辞,笑着说道:“吃了饭,你们一家人就随我回去住几天,你嫂子惦着你呢!再者也算是认认门,日后若是有什么事,差孩子去找我就可。”
  裴逸之忙道:“哥和香瑶十几年未见,这兄妹是该好好聚一聚。香瑶带着孩子去,我就不去了。一则这么一群人去了,哥家里恐怕也要挤,再者我这家中还养着羊和鸡,得有人在家给它们喂食才行啊!”
  段新民见他说得有道理,便也就没再强求,点了点头道:“也好,也好!那逸之就辛苦一点;先留在家中照看着,香瑶带着几个孩子随我回去见你嫂子去。”
  “嫂子定是要见的;还有哥哥的那几个孩子;除了婉秀;我这个做姑母的还都没见着呢。”那边段氏接话道:“但是几天就不住了,子洋还太小,到外面去住怕是不惯,也怕太给嫂子找麻烦。咱们今儿吃了饭,我就带着几个孩子随哥回去看嫂子,待明日一早我就回来。”
  段新民眉头一蹙,道:“明日怎能回来,既然去了何不多住上几天?再说一家人哪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你能去,你嫂子高兴还来不及呢,何来麻烦之说。”
  “哥,咱们不急在这一时,现在来往方便了,日后常来常往的日子定是多的。”段氏笑道:“而且我自从和逸之成亲以来,就从没离开过这个家,虽然这破家破院的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但走出去总归是放不下的。”
  “好吧!”段新民见她态度坚定,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晌午时分,一家人就匆匆用过了午饭。
  段氏又给每个孩子都收拾了一下,幸好过年时,孩子们每人都有一身新衣赏,所以领出门去,也不会太失了颜面。一般村里的孩子,对穿戴上没什么讲究,只要衣服上没有补丁,清爽整洁,就算是比较好的了。
  相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