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王侯 >

第584章

锦衣王侯-第584章

小说: 锦衣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自己下场,也未必有什么意义,不管他怎么锻炼,他也是个才子,不是拳师,不可能真的打的赢杨承祖。但是现在这个样子,似乎自己不该坐视下去。
  不等他做出决定,左顺门里忽然冲出几十名长身大面的锦衣卫,一名宦官尖叫道:“万岁有旨,宣杨承祖进宫面圣!”
  一名身才矮小的小中官,在宣旨完毕后,从人群中冲出来,三两步来到杨承祖身边,关切的看来看去,随后猛的冲到一名离自己最近的翰林身边,来了一个看上去热情如火的拥抱。
  这时候不流行拥抱,被一个太监拥抱的感觉更奇怪,尤其当这名小宦官拥抱的同时,还抬起了右腿的膝盖,与这位翰林一处重要部位来了个亲密接触,那滋味就更不好受。受害者惨叫着倒在地上,翰林们再次夹紧了腿,一个小宦官哪来的勇气袭击翰林,这让他们实在想不通。
  杨承祖呵斥了一声,那小宦官就乖乖的跑到他身边,扶着他走进宫门。看到两人这种亲昵的样子,很多翰林身上都觉得一阵恶寒,这个时代南风又叫翰林风,他们比别人更清楚这里的调调,但是一个大臣和太监……这也太重口味了。
  身后的锦衣无言的抽出了长刀,直瞪着那些翰林,让他们出刀砍人,他们未必有这个胆量,但是这么多人冲出来,保护住自己的长官是没问题的。杨承祖大喊了一声“臣遵旨!”随后一记重拳,打在一名翰林的下巴上,那人连叫都叫不出来,面孔扭曲的倒在地上。行凶者对于这个结尾非常满意,挥了挥手,大摇大摆向着左顺门里走去。
  那些冲出的锦衣,筑成了一道人墙,横在杨承祖与翰林之间,不动如山。
  地上,横七竖八,躺着十几个伤员,来回翻滚,发出阵阵惨叫声。交手的时间很短,这些人受伤的并不多,但是这么多人围攻一个人,反而是被打成这样,气势上的打击,却不弱于身体上的伤害。
  杨承祖在方才的打斗中,身上也受了些伤,地上还散落着一些飞鱼服的碎片,但他是从战场上回来的,抗击打能力远胜常人,这些翰林给他造成的损害,在他身上也看不到迹象。风中还传来,他阵阵的唱声“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这阵阵的唱腔,仿佛一记记响亮的耳光,在众人脸上反复作用,不停的抽打着。一众翰林面面相觑,众人的目光又看向杨慎,后者咬了咬牙“列位年兄年弟,先把伤者送去就医,然后大家去金水桥,拦住那些散朝的大臣,这件事在今天,必须有个了结。”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哭谏

  参加朝会的大臣,已经有人知道了发生在左顺门的一幕,小声的议论着事态的进展,杨承祖以一敌百的事传过来,让一些文臣的面色变的很难看。同时,也有一些文官则眉飞色舞,神情中很有些称道的意思。
  嘉靖天子似乎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还在金殿上就礼议的问题进行探讨,直到一名太监上殿,耳语了几句后,天子这才下旨,宣杨承祖觐见,随后下旨散朝。
  武功勋贵们在那里发出阵阵笑声,有人朝郭勋拱手道喜,恭喜他有一位如此勇武的女婿,郭勋则放开嗓门“我那女婿在东南,成千上百的倭寇,说杀也就杀了。要不是他有这般骁勇,又怎么配的起我那丫头。一些文人与他动拳脚,这话怎么说来着,这叫……以卵击石?大概是这么个词吧,咱们武人读书少,或许说的不准,回头得问问明白人。”
  文官们则议论着左顺门伏击事件到底是对是错,又会带来多少影响,还有人则扼腕叹息,以这么多人,为什么就不能制伏一个人。要是在左顺门扑杀了这个奸佞,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梁储来到杨廷和身边,这位首辅的气色不好,神情有些倦怠,在今天的朝会上也一言未发。这次的伏击事件,主使人基本可以确定是杨慎,梁储可不能像那些大臣一样超然。
  “石斋兄,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没听你透露过口风,这到底是你的意思,还是?”
  杨廷和因为没睡好的原因,声音有些嘶哑,语气倒是很平和“厚斋,你觉得要是出自老夫的安排,还会搞成这样么?升庵年轻气盛,做事有欠考量,我之前只知道他要与张、桂两人理论,没想到居然是要去打人,有辱斯文。我昨天刚刚和赵克正聊过,警告他不要搞小动作,没想到转过头来,自己的儿子就闹了这么一出,惭愧。”
  “石斋不必太谦,升庵世侄这事做的,也不是没有可称道之处,至少可以让权奸知道,我们不会坐视他们祸乱朝纲,蒙蔽圣聪。这种用心,还是值得我们称道,就是手段上,有些欠妥,太过激烈了一些。杨承祖总领厂卫,我恐怕他不会就这么算了,我们是不是进宫面圣,在圣上面前分说一下,让两方到此为止。”
  “我想还是不必了,杨承祖的为人老夫还算了解,只要我还在这个位子上,他就不会做的太出格。他可以不在意一个翰林,但是肯定会在意我这个首辅,再说,现在的情形,升庵那边,怕是也不大想停下来。你看看那边。”
  金水桥是出宫必经之路,大臣们议论着所发生的事情,人已经上了桥,随后就停了下来。在桥头,数名大臣已经张开了双臂,拦住了去路。在稍远处,一大群狼狈不堪的文人,正向桥头走来,为首者,依稀可以看出,正是杨慎。
  “他们?他们这是要?”梁储本能意识到,这事情演变的有点蹊跷,满面狐疑的看向杨廷和,后者依旧摇摇头
  “跟我无关,我也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但是可以看的出来,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这些翰林还有那些拦路的人,未必是商议好的。或许是左顺门这一仗,打出了一些人的血气,也或者是打出了一些人心里的不平和怨气,现在有人想要把事情闹的更大,或是把自己胸中的气散发出来。事情到了这一步,不是我们所能拦得住的,即便是用首辅的权威,也无法让他们冷静。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还有一点,就是我们阁臣不要参与。”
  吏部左侍郎何孟春、礼部左侍郎朱希同、礼科给事中张翀、大理寺少卿徐文华……拦路的十几名大臣,既包含了嘉定四谏这样出名的言官,也包括了六部里,一些手握实权的实职侍郎,随后,那些翰林也加入到了封锁的队列中,拦住了所有人散朝之路。
  兵部尚书金献民是从总宪位子上转过去的,对于言官这些老部下,还是很熟悉,他一步跨出“你们要做什么,有什么话,可以说出来,拦着路成何体统,让开。”
  “金司马,我们不能再让了。天子以藩王而继大统,就该继承先帝血脉,这是天下间最简单的道理。可是我们却没能把道理坚持住,让他把兴献王,变成了兴献帝,让兴献王后,住进了慈庆宫。我们一步步让下去,天子就一步步逼上来,现在连孝庙血脉,也要彻底抛弃掉,我们还该怎么让?”
  礼部左侍郎朱希同对于礼法,有着一种病态的敏感,他的情绪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两只眼睛里布满血丝,拳头握得紧紧的,咬牙切齿
  “今日,众位翰林于左顺门扑杀奸佞,就是为了维护礼法,不让天子肆意败坏纲常。我辈忝居朝堂之上,难道只能看着别人为了维护礼法拼命,自己却只坐视成败?我们让的够多,退的也够远,现在,是该大家做事的时候了。”
  给事中张翀也附和着“不错,厂卫鹰犬,凌虐士人,在左顺门打伤翰林学士十余人,内中多有重伤者,我们如果听之任之,明天,这拳头就会落在我们的头上。之前,都察院科道言官无罪下狱者三十有余,到现在还没放出来,这笔帐,今天也要算个清楚。我们在这里,不是为了挡大家的路,而是希望和众位携手,挡住那些奸佞败坏朝纲,离间君臣之路。大明天下,现在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如果我们今天让了路,将来,就是整个天下的罪人。”
  说到这里,情绪激动的给事中,忽然撩起袍服下摆,跪在了金水桥上“张某自小读书,学的就是匡扶天下,辅助君王的道理。君有过,臣当谏之,不闻不问,阿谀媚上,我没办法做到。但张某人微言轻,只有和众位在一起,才有可能让天子听到声音,今日请愿,会触怒天子,张某不敢强求,如果有谁不想参与的,就从我的身上踩过去,张某宁可被同僚踩死,也不愿意活着做个应声虫。”
  他声音洪亮,所有的大臣,差不多都能听见,朝着这里来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大臣开始了交头接耳,议论、或是交流看法。
  礼部尚书毛澄来到张翀身边,伸手将他拉起来“你言重了,老朽忝居礼部,却不能维持纲纪,真正该跪在这里的人,是我。今日老朽,与你共进同退。”
  一个礼部尚书的分量,差不多可以顶上十几个拦路大臣之合,带来的震荡不问可知,一些人忍不住道:“毛老宗伯三思,毛兄慎重。”
  毛澄冷笑一声,伸手摘下了头上的展脚幞头“老朽读了几十年的书,讲了几十年的道理,临老却不如几个年轻后辈有胆色,我已经觉得有失本分。大不了不做这个官,回乡务农,也不能寒了同僚的心,更不能背弃我们的道。”
  话音刚落,一人分开人群,向这里疾走“白斋兄不可专美,护礼之事,怎能少了我乔宇。”
  吏部尚书,六部之首,乔宇的加入,瞬间引发雪崩一般的效果。金水桥头人声嘈杂,报名声此起彼伏
  “秦金不才,愿随二公,死谏君父……”
  “金献民……”
  “赵鉴……”
  “李钺……”
  一个个名字喊出来,桥头上,汇集的人越来越多,已经有大批官员被这种气氛感召,加入到护礼派行列之中,翰林编修王元正这时高呼起来“今日有不力争者,必共击之”
  杨慎看了他一眼,对这位破坏气氛的猪队友,颇有些无可奈何,不等气氛变的冷场,运足力气,抖擞精神大喝道:“朝廷养士百五年,仗节死义,就在今朝!“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我等当效先辈,于左顺门,哭谏天子!列公,随升庵同往。”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戮力同心(一)

  虽然喊出了不力争者共击之这样的口号,但是口号和实施之间,总是存在着遥远的距离,像是那群勋贵武臣,始终站在一边冷眼旁观,也没人想过邀他们加入,也不会因为他们的拒绝而“共击”。
  杨廷和同样是站在一旁看着他们,杨慎亲自过来邀请了父亲,但是杨廷和并没有回应,只是沉默的站着。这种沉默,就已经说明了他的态度。可是给那些人多少胆子,他们也是不敢过来,共击几位宰辅阁臣。
  像是顾鼎臣、严嵩等支持天子一边的,有一些人今天没有上朝,另外一部分则自己形成了群体,与他们对望。确实有一些大臣想过先殴杀这几个奸佞,但问题是再看看那些持金瓜宿卫的武士,再看看那些勋贵,最终还是决定装做没看见对谁都好。
  毛纪道:“石斋,今日之事,俨然宪庙旧事重演,升庵也是他们的首领,你这个做父亲的,难道不帮自己的儿子?”
  “维之兄,今日之事,确实像是宪庙旧事重演,可惜今日的天子,却不是当初的宪庙。他们这是自讨苦吃,升庵年少气盛,总觉得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