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兵在1917 >

第1112章

天兵在1917-第1112章

小说: 天兵在19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哈切夫斯基没有改变战术,准备再第二天故技重施,利用火箭炮惊人的火力优势打开局面。不过他的敌人也不傻,料到了他会这么做。

“把炮兵观察员放在最前线,让空军也帮忙校射,我的要求是,只要敌人开火,最迟十分钟内,我们就要用炮火反击将其压制下去!”

应该说协约国的对策是合理的,但合理并不代表就能取得成功。毕竟图哈切夫斯基也不是傻瓜,他很清楚火箭炮的劣势在哪里,他从来就没想像使用传统身管火炮那么使用火箭炮。

“快就是我们的最大优势!”图哈切夫斯基很严肃地对火箭炮兵说道:“我的要求是,发射完成之后,立刻快速撤出阵地,一秒钟都不要犹豫,敌人的炮火反击将很快覆盖过来,所以你们必须快打快跑。”

当然仅仅要求炮兵快也是不现实的,图哈切夫斯基又对工兵建议道:“你们应当尽可能的保障交通畅通,保证炮兵兄弟能快速从阵地撤下来,其次应该多修一些坚固的工事,你们的表现好坏,将直接决定明天战斗的胜负!”

图哈切夫斯基很清楚,利用黑夜的掩护进入阵地,打完就跑,只能保证第一次能够成功。但是战斗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谁也不能保证火箭炮一次齐射就能摆平对面的敌人,战斗往往会陷入拉锯,步兵需要持续可靠的支援火力。而他又不能将火箭炮至于敌人的重炮威胁下不管,唯一的办法就是保证发射阵地和后方的交通畅通,快速进入阵地、快速发射、快速撤退。

应该说火箭炮还真比较适应这种战法,传统身管火炮进入阵地慢,发射也慢,撤出来还是慢,来回折腾几次炮兵就得尿血。不过这样的战法对于刚刚诞生不久的火箭炮兵们来说就是极大的挑战了,之前他们所接受的训练跟传统炮兵差不多,突然之下让他们转变,真心有些适应不了。

不过适应不了也得适应,战场上从来就不会给你慢慢调整的机会,生存还是毁灭往往就是那么几秒钟的事儿。当第二天黎明时分,当火箭炮再次发威之后,一场关于时间的赛跑就开始了。

协约国的炮兵观察员飞快地向后面阵地报告观察参数,这些参数将被飞快地解算,转化为射击诸元。然后炮兵们将摇动高低机,装订引信、装填炮弹最后发射。

对于熟练的炮兵来说,这一套程序也就是十几分钟的事儿,放在一战那个环境,这样的速度是足够了。可惜,火箭炮不是属于一战的武器,它快速高效猛烈地优点,使其完全可以在炮火反击来临之前逃之夭夭……(未完待续。)

523形势不妙

不知道该说图哈切夫斯基是幸运还是不幸,按照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实力,铁定是干不过协约国干涉军的。但是因为某仙人的加入,有了火箭炮这等“神兵利器”,一时间竟然让图哈切夫斯基占了不少的便宜。

通过快打快跑战术,白俄罗斯方面军一举突破了协约国干涉军在波兹南城外的防线,让接下来的战斗转变成了巷战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重炮等“大杀器”的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这方面协约国干涉军的优势无疑是极大的。没有了引以为傲的火力优势,这种近距离的颜射战斗让他们很不适应。

而另一面,对白俄罗斯方面军来说,这种战斗模式虽然也不能说很适应。但总比之前被人家用重炮按在地上一通猛轰强吧?纯粹比轻武器,他们倒是不怵。而且在之前的内战中,白俄罗斯方面军又不是没打过巷战。

总而言之,协约国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反倒是白俄罗斯方面军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强势的开始了碾压!

仅仅五天,波兹南就宣告失守,当毕苏斯基带着残兵败将和干爹派来的打手狼狈地从波兹南突围而出的时候,那一刻这位大总统的心情是相当恶劣,通俗点说那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必须重新估计俄国红军的战斗力,虽然总体而言这支军队战术素养不高,士兵素质堪忧,但并不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的士气非常高昂,而且不怕牺牲,最重要的是,这支部队的火力并不像之前想象中那么单薄。他们拥有强大的支援炮兵,使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式火炮给予了我军极大的杀伤……建议情报部门追踪这种新式火炮,最好能赶紧加以仿制……”

波兹南一战结束之后,协约国的高级军官们得出上述经验教训,虽然并不是完全准确,但也不是完全偏颇。当然,他们的上级对于红军是不是能打仗完全没有兴趣,打心眼里他们就看不起俄国人,真正让他们感兴趣的还是火箭炮。

协约国的情报机构立刻就行动起来,加强了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活动力度,想方设法的打听一切关于新式火炮的消息,哪怕是小道消息他们也趋之若鹜。

不过这帮傻缺真心是找错了地方,火箭炮产地并不在彼得格勒也不在莫斯科,而是在维堡。而且其生产加工中心完全就没有一点儿高大上的意思,用李晓峰的话说,一个生产钢梁脚架的厂子有什么高科技的,根本就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言好不好。

确实,对于喀秋莎来说,发射机构(也就是所谓的定向器)真心没有技术含量可言。不客气地说后世做防盗网的小作坊就能干这个活,无非是几根钢筋焊接一下的活,真心没有什么了不起。

对于火箭炮来说,真正的技术含量在弹而不在炮,火箭弹倒是跟高科技沾边了,固体发射药剂考量化工水准,发动机对冶金什么的有一定的要求。当然,如果你对弹药散布的精度没有太高的要求,就跟后世的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一样,把火箭弹当成大号的窜天猴,只要能给出去就成,其实那也简单。

当然,李晓峰肯定不要粗制滥造的窜天猴,他对火箭弹的精度和威力还是有要求的,当然要求也不是特别高,反正这么说吧,他这个版本的喀秋莎充分体现了俄国当下的国力。

请注意,是体现了俄国的国力,而不是体现了俄国的科技实力。这两者是有显著区别的。体现俄国国力的意思是,这种武器必须能大规模制造,一定得用得起。不像后世的火箭炮,一按电门一辆宝马的钱就没了,甚至更贵一点的一发火箭弹就是一辆宝马。那种玩意儿某仙人是用不起也不敢用的。

反正这么说吧,某仙人版本的喀秋莎技术含量不高,找几个过得去的钳工焊工和几台很凑合的车床就能解决。成本也不算特别贵,当然,比普通的152毫米的榴弹还是贵不少,毕竟前者没那么多讲究。

所以协约国集团一门心思的以为火箭炮很高大上,很高精尖,是挖空脑袋往俄国高科技机构打探消息,怎么可能有收获?而更坑爹的是,这就是个恶性循环,越是没有收获,那帮傻逼就以为火箭炮的保密级别特别高,所以还就死咬着那些高精尖机构不放,最后自然不会有任何收获。

直到一战结束,当协约国停止干涉俄国革命,双方的关系正常化之后,当他们花费了不菲的代价用俄国买到这种想象中特别机密特别高大上的高科技武器时,那真是裤衩都惊掉了一地。

尼玛,这种粗制滥造的东西真是战场上那种大杀四方的高科技大杀器?这尼玛根本就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好不好!

当然,在震惊之余,这帮傻比还不得不感慨一声:“北极熊真是将暴力美学发扬到了极致,用最简单的办法攒出了一件最犀利的杀人利器。恐怕只有北极熊这种头脑简单的一根筋才能想出这种路数!”

这些都是后话,反正在1919年,协约国的间谍们完全想不到,火箭炮是由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甚至干脆就是俄国大妈在简陋的小作坊里手工制作出来,然后送到芬兰攒出来的家伙事。对于上级的要求,他们只能表示俄国佬对火箭炮的保密级别太高,根本打探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破解不了俄国佬的大杀器,可仗还得打不是,总不能就这么举手投降吧?

对于协约国干涉军的头头脑脑们来说,怎么想办法化解俄国人的优势就成了当务之急。还别说,这帮人真有办法。经过一番仔细的研究,他们发现了火箭炮的最大弱点——精度太差!

这一点算是说对了,火箭炮没有别的缺点,就是这个精度要人命。它那种吓人的火力优势,其实就是用来弥补精度劣势的,而就是这儿,还不一定能弥补得过来。

尤其是对于一战的阵地战来说,火箭炮有点啃不动坚固的工事,每每几十发火箭弹砸下去,爆炸、火焰什么的怪吓人的,但实际上根本就只给人家的工事挠了挠痒痒,仅仅将人家工事的伪装给掀开了而已。谁让火箭炮精度差,基本无法直接命中工事呢!

实际上,协约国集团经过研究,认为火箭炮更适合打防御战,对于暴露的目标,它的效果更好。要想敲掉坚固的防御工事还得要大口径的重炮。

鉴于这一伟大的研究成果,协约国干涉军立刻做出了调整,要修筑更多更坚固、更密集的工事,用坚固的堡垒抵消俄国人的火力优势!

这一招管用吗?还别说真的管用,至少图哈切夫斯基被希维博金这座小城周边坚固的地堡群吓了一跳。那一眼望去密密麻麻都是地堡,里三层外三层的都望不到头。反正图哈切夫斯基是没见过这种规模的防御工事,简直就是一个乌龟壳!

不,不光是乌龟壳,应该说这是一个大刺猬,为了最大程度地削弱红军的火力优势,驻守希维博金的协约国部队获得了大量的炮兵支援,图哈切夫斯基的前锋部队进行的第一次火力试探,就被人家完全不讲道理的炮灰覆盖淹没了,整整一个连的士兵,只有两三只三脚猫逃了回来。

“情况非常严峻,”当天下午,图哈切夫斯基在给托洛茨基的电报中这么写道:“希维博金的守军修建了密不透风的工事群,每一座机枪火力点都被至少三层原木保护起来,火箭弹哪怕直接落在上面,所起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部队迫切地需要重炮!否则,恐怕难以继续前进一步!”

其实图哈切夫斯基还是给他的部队留面子了,他很清楚,哪怕有了足够数量的重炮,他恐怕也没办法继续前进了。希维博金周边的协约国干涉军师一级的番号就有四个,军一级的有两个,最低限度的估计,这里也将有两个军的敌人。

图哈切夫斯基很清楚,白俄罗斯方面军根本是吃不掉对方的。敌人完全可以利用坚固的工事消耗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冲击力,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之后就可以逆推白俄罗斯方面军了。

而图哈切夫斯基之所以找托洛茨基要重炮,那不过是想让老托知难而退,因为他估计老托是凑不齐那些重炮的。然后图哈切夫斯基可以就坡下驴,可以选择退回波兹南进行防御,让躲在乌龟壳里的协约国军队出壳之后再打。

图哈切夫斯基的想法不能说不好,反正继续硬冲眼前的乌龟壳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根本就是白白往里头搭人命。以退为进,将敌人引出来了,图哈切夫斯基认为以白俄罗斯方面军在内战中锻炼出来的脚板,在机动中歼灭敌人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不过情况真有图哈切夫斯基想的这么乐观吗?恐怕是不见得的,白俄罗斯方面军确实擅长机动性作战,就像一个灵巧的剑客,在内战中每每能剑走偏锋一击制胜。但问题是,现在对手换人了,不在是内战中实力弱小的白军,而是膀大腰圆的协约国干涉军。

协约国的军队确实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