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兵在1917 >

第1520章

天兵在1917-第1520章

小说: 天兵在19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大队的武装直升机,和地面的反坦克炮以及坦克相比,武装直升机才是最好的反坦克杀手。

这么说吧,KGB的空中突击旅是高度合成化的现代作战单位,除了缺乏装甲能力以及脱离了直升机的支援后有摩托化程度低下的缺点之外,其战斗力是很强大的。而这也是李晓峰有信心让他们去库尔斯克的关键原因。

当然,这些暂时还只有李晓峰了解,包括乌博列维奇在内的一批高级将领认为,让空中突击旅去恐怕是送死,毕竟德军的装甲部队太过于恐怖了。当然,最后乌博列维奇也没有拒绝李晓峰的好意,因为对他来说现在的每一根救命稻草都必须抓住,空中突击旅哪怕就是只苍蝇,但是好歹也算块肉不是!

五月五日的上午,普里卢基的机场被笼罩在一片嘈杂的嗡嗡声中,直升机桨叶的巨大噪音屏蔽了一切其他声音,成群的战士忙不迭的往机舱里跑或者将成箱的装备和给养塞进去。

这样的喧嚣还要持续整整五天,在这五天时间里,红军奇迹般的将两万余人运到了库尔斯克,而正是这两万战士保证了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未完待续。)

279增援

俄罗斯的冬天很冷,当然,这是一句废话,不过对于释能持这样的外乡人来说,这就不是废话了。此前释能持觉得最冷的冬天还是长征中,对于一个彻头彻尾的南方人来说,陕甘宁的冬天绝不是那么可爱的。

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他参加卫国战争,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前,他也不认为俄国的冬天有多冷。暖气烘着,怎么可能觉得冷?反正在俄罗斯的第一个冬天,释能持唯一的感觉就是——这里是天堂!

暖气这种高档享受他是闻所未闻,更闻所未闻的是莫斯科城内基本实现了暖气的供应。相对于落后的华夏,当地主和财主才能享受土炕的时候,有暖气设施的居所怎么不是天堂。

反正,释能持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早日争取革命的胜利,革命胜利之后,要给华夏的家家户户装上暖气,不在让一个穷苦的无产阶级兄弟忍饥挨冻了!

当然,当释能持走到俄罗斯的野外,在冰雪交加的天气里向纳粹匪徒的阵地发起攻击时,他会再次感到:“真他妈的冷啊!”

平心而论,现在的红军比历史上的红军要幸福得多,历史上的红军只能穿着难看的土黄色棉袄去打仗,真心是要多土鳖就有多土鳖。除开土黄色的棉袄,配发的大衣也显得那么笨重。这么说吧,当红军战士静静的站岗放哨时,这样的冬装配置显得单薄。但是当他们端起钢枪或者挺起刺刀向敌人的阵地冲锋时,这样的冬装又会让他们快速发热。

也就是说,当年的红军冬装是静保暖量不足,动保暖量过剩,要么冻得跟三孙子,要么热得满身大汗,这一冷一热的三温暖是让不少红军战士患上了感冒或者伤寒。

而现在,因为某仙人的存在,红军的冬装配置有了很大的改善,再也没有死沉却不太保暖的土黄色小棉袄,统一换成了羽绒或者聚酯纤维填充材料,轻便而且耐寒。

就比如现在,释能持狂奔了1500米之后,也仅仅是觉得有些热,稍微歇歇就能恢复正常。

“一排居左,二排居右,火力排支援,三排充当预备队,出发!”

简单有力的命令之后,释能持的连队很快就分散开来,在这一片一望无际的原野上,身着冬季伪装罩袍的他们能骗过不少德军,这极大的降低了伤亡。

释能持的任务是攻占235。7高地,在这座高地及周边,驻扎着大约两个排的德军,他们控制住了山下的公路,不赶走他们,第五集团军就没办法继续向科诺托普前进。

战斗在几分钟之后打响了,终于有眼尖的德军哨兵发现了身着伪装服的红军战士,98K缓慢有力的开始射击,然后MG34也开始吼叫。

不过释能持却没有多紧张,这种场面他见多了,以前刚刚上战场的时候还觉得德军的火力很逆天,比鬼子要牛逼多了,什么时候咱们八路军也能这么开火该多好。

但现在,释能持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反而觉得德国鬼子的火力爆弱了,98K每开一枪,红军战士就能用SKS30还击三枪,而红军的PK机枪比MG34还要强点,以至于很多班长不得不频繁提醒机枪手注意节约弹药。

在释能持看来,德国人这也太小看他的部队了,迫击炮怎么还能憋着不出声?再不出声,老子就不客气了!

终于,德国炮手安奈不住了,尖锐的呼啸声后,迫击炮弹在一排周围炸响。不过释能持依然不太紧张,一排是骨干排,都是老兵,对他们来说躲炮弹跟玩儿一样。他们不害怕敌人炮击,反而更怵德国人的机枪。

“观察员,找到敌人的炮位没有?”释能持不耐烦地催促道。

“差不多了,”年轻的上士在图纸上写写画画,飞快的解算出一系列的坐标,不到两分钟,他就通过野战电话联系自己的炮班:“坐标XXX,高度XX……”

又过了不到一分钟,另一种更加尖锐的声音响起了,释能持对这声音太熟悉了,这是红军在炮击。是的,红军为了增强炮击的威慑力,特意在炮弹上做了点小文章,装了一个类似于哨子的工具,这使得炮弹在空中变得更加刺耳了。当然,效果也是很不错的,能将德国新兵吓得屁滚尿流。

轰隆隆!轰隆隆!

猛烈的炮击打哑了德军的迫击炮和机枪火力点,刚刚埋首于积雪之中的红军战士赶紧爬起来,端着步枪大踏步的向前冲锋……

一个小时之后,一面红旗在235。7高地升起,付出了轻微伤亡代价之后,释能持干净漂亮的攻占了这个小山包,当他命令战士们休整的时候,柴油机的轰鸣声从道路另一侧响起,蛰伏已久的红军坦克部队终于可以重新上路了。那一刻释能持又看见了老赫姆斯特拉,老头坐在坦克上经过他身旁时,抖动着两撇大胡子给了他一个豪爽的大笑:“伙计,咱们科诺托普再见!”说完,老头丢给了释能持一支雪茄。

释能持习惯性的将雪茄放在鼻子下面嗅了嗅,抽过了一次雪茄之后,他不得不承认这比家乡的烟叶给劲多了。自从上次帮了老头一把之后,接下来每次见面,老头都会给他一只雪茄。这似乎已经成了他们之间无声的约定,也许在攻占柏林之后,他们也可以好好的坐在一起抽烟聊天。

朱可夫的第五集团军进展说实话不大,原因是部队很疲劳,毕竟他们刚刚参加完基辅解围战役,而且在战役后期还挡住了德军的猛烈攻击。部队急需休整和补充。其次,是德军的抵抗比较顽强,每向科诺托普靠近一步,都要付出代价。

同样的,原属于罗科索夫斯基的第6集团军也遇到了麻烦,不过他们的麻烦跟朱可夫还不太一样,用胖伊万的话说:“这该死的天气!这该死路况!这该死的敌机!”

天气很糟糕,第6集团军这一路几乎都有大雪伴随,鹅毛大雪一夜之间就积累了一尺厚,没有任何汽车能在这样的积雪中前进,胖伊万的连队就被积雪困了整整一天,直到第二天早上师部派遣了两辆携带有推土铲的T34才将他们解救出来。

接下来的两天中,胖伊万、装甲列车和叶甫根尼不得不暂时放下钢枪,转而拿起铁锹跟积雪搏斗,他们只能一米一米的向前推进,很多时候刚刚清扫干净的道路马上又会被新一场暴雪覆盖,导致他们不得不不断的返工。

这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持续了三天,在那三天中胖伊万整整瘦了一圈。而就在暴雪终于结束,天气终于放晴之后,该死的德国飞机又来了。从切尔尼戈夫起飞的德军战斗机和攻击机不断地袭击第6集团军,用一切手段给他们制造麻烦,让第6集团军不断地在行军状态和防空状态之间切换,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唯一能心无旁悸的向前进军的只有华西列夫斯基的第37集团军,该军虽然被暴雪耽搁了一点时间,但在己方空军的保护下可以安心赶路。唯一对他们不利的就是他们离预定目标最远。对此,华西列夫斯基也很郁闷,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之前,为了保卫哈尔科夫,第37集团军被布置在博戈杜霍夫一线,但敌人却去了库尔斯克。摆在集团军面前只有两条路,第一是向苏梅挺进,截断古德里安突击集群的退路,不过这项工作已经交给了朱可夫同志的第五集团军。所以我们只有第二条路可走,先沿路返回哈尔科夫,然后折返北上库尔斯克增援第38集团军。”

“相对于第五和第六集团军来说,第37集团军遇到的麻烦比较少,唯一能阻碍我们的就是暴风雪。集团军主力在别尔哥罗德被困了三天。在这三天中,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是却动弹不得。直到第四天暴雪停止,我们才能重新上路。不过依然是走走停停,两尺厚的积雪覆盖了所有的道路,不管是公路还是铁路都要重新疏通。我不得不动员铁路沿线的所有的公民前来帮忙,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苏联人民和苏联红军一起携手前进,硬生生的在被积雪覆盖以及被冰封的道路上开辟了道路……”

华西列夫斯基对这次“人民战争”的评价颇高,认为正是这场“人民战争”才保证了红军打赢库尔斯克战役,如果没有这场“人民战争”,他的第37集团军绝对不能按时赶到库尔斯克。

不过华西列夫斯基其实还应该感谢KGB的三个空中突击旅,因为如果不是他们及时赶到库尔斯克,科涅夫的第38集团军不说防线崩溃,至少也要丢掉大半个库尔斯克城区。正是空中突击旅的神兵天降稳住了防线,为华西列夫斯基争取了少说三天!

而这三天就是最具有转折意义的三天!多年以后,科涅夫提起这三天时都是心有余悸:“当时的情况太危险了,防线已经是岌岌可危,我也已投入所有的预备队,但是德军的攻势太猛烈了!在那个关键的时刻,安德烈。彼得洛维奇同志派来了宝贵的增援力量,帮助我们抵挡住了德军澎湃的攻势,完全可以这么说,没有安德烈同志,就没有后来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

很有意思是不?对比一下科涅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回忆,不难看出,其中的区别不小。华西列夫斯基没有直说,但意思很明显,他首先认为是他的第37集团军赶到战场才稳定了局势,其次,认为这场战役关键点是他及时的发动了沿途的群众。简而言之,他和第37集团军是关键。

但是科涅夫却不一样,他认为某仙人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某仙人派来增援力量,华西列夫斯基根本就不顶用,所以关键在于某仙人的正确决策。说白了就是拍某仙人的马屁。

那么究竟谁说得更真实呢?嘿嘿,这么说吧,这两位的屁股其实都坐歪了,都属于战后为本集团的脸面贴金,并不能真实的反应战场上情况。

光看他们俩的回忆录是不行的,还得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回忆的,其中乌博列维奇的回忆就很重要了,毕竟他是库尔斯克方面军的司令员,虽然他当时并不在库尔斯克,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能从更全局的角度看库尔斯克战役的问题。

对于第38集团军的困境,乌博列维奇的回忆录里有反应:“伊凡。斯潘捷诺维奇那里的情况不太妙,德国人一波又一波潮水的攻势给第38集团军施加了极大的压力,迫使他不得不投入了所有的预备队。鉴于德军的主战军团还在持续不断的涌入战场,可以断定,未来第38集团军的压力会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