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兵在1917 >

第1774章

天兵在1917-第1774章

小说: 天兵在19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老牌殖民者就是这么直截了当。至于李晓峰和赫尔情况就稍有不同了,李晓峰没兴趣背着T共做幕后交易,那么搞只会恶化两党之间的关系,当年T共准备百万雄师过大江时,苏联和美国捣鼓出的划江而治方案,就让T共很反感和恼火,最后T共顶住了压力横扫南下才有了后来的发达,要是全听老大哥的建议,那华夏不定是什么鬼样子。

李晓峰很清楚,T共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想让他们放弃统一祖国重新崛起的机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么弄的话,分分钟就翻脸了。更何况对苏联来说,T共勇往直前扩大在东亚的影响力分担压力是一件好事,对苏联是有利的,而且T共也完全有这个能力,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让步。

李晓峰之所以来参加这个会议,实质上是虚与委蛇,就是想看看英美这是在打什么鬼主意。所以在参加秘密会议之前,他就向T共方面说明了这件事,阐明了苏联的态度:“苏联无意干涉华夏内政,更无意划定什么在华势力范围。苏联和联共布始终视T共为阶级兄弟,不会做妨碍阶级兄弟核心利益的事。苏联政府之所以参加这个会议,仅仅是缓兵之计而已,为的是搞清楚英美的真实态度。”

T共方面对此也表示了理解,认为老大哥能把话说明白,没有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是对其最大的尊重。T共也理解老大哥暂时所采取的策略,希望老大哥能如实的告之会议的主要内容。

李晓峰也是够绝的,直接将会议的内容录了下来,在每次会议结束之后直接原封不动的转交给了T共,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那么这些秘密会议上究竟谈了些什么呢?自然是一系列肮脏的幕后交易。会议一开始艾登就急不可耐地表示:“盟国之间在华夏问题上应该采取一致立场,务必给刮民党和T共施加压力,迫使他们放弃一切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要求。如此才能防止华夏再次陷入内战,保障华夏民众之人身安全。”

看上去挺高大上的?实际上这话全是不可明说的恶毒居心。所谓的一切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要求究竟该怎么界定?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算不算这一类要求?反对帝国主义追求民族独立自由算不算?

所谓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要求是以华夏人民的利益为准绳,还是以英美苏三国的利益为准则呢?很显然,英国人的意见是后者,他们所希望见到的华夏是一个跟二战爆发前完全相同的华夏,这样大英帝国的利益将得以保全。

而且英国人做得更赤果果的是什么?英国人认为由英美搞定刮民党,由苏联搞定T共,让T共和刮民党按照他们设定的台词发言,那样一来舆论也不能说什么了。英国绅士完全可以向世界说:“这是华夏两党自己的选择,怎么能说不公平不合理呢?”

说白了,英国人还是希望华夏维持一个四分五裂的状态,这样如他一样的幕后老大可以遥控指挥,那多爽!

那么英国人逞心如意了吗?嘿嘿,恐怕是不太可能的。首先在华势力划分就是一个大问题,按照英国人的意思,长江中下游是他的传统地盘,那还是归他的,此外云南靠近缅甸也得归他。美国人可以接管法国在两广以及海南岛的势力范围并在江浙享有同英国的同等权力。至于苏联东三省、蒙古、新疆给你们,就偷着乐吧!

问题是,就不说李晓峰的态度,他是肯定不答应的。就说美国人,恐怕也是完全不能同意的。你丫的英国佬在华夏问题上出力最少,还想拿大头,美死你了。你丫的麻溜的给老子滚蛋,应该这么分配:东北、华北、西北是北极熊的,华东、江南、华中和华南归老子。至于你们英国人能保住缅甸就偷着乐吧!了不起了俺们大美利坚会在华夏问题上给你们一点优待的。

很显然英国人是错误的估计了国际形势,以为可以在美苏之间施展他们最擅长的外交战术——既拉拢美国克制苏联,又示好苏联挖美国的墙角。然后刻意的放大美苏之间的矛盾,坐收渔翁之利。

这一套把戏英国人玩了几百年,太纯熟了。只不过这种老套路玩了这么多年,别人也熟了不是。尤其是当前的国际势力上,英国已经被挤到了第三把交椅,老大和老二说话有你丫插嘴的份吗?

对美国人来说,华夏这块蛋糕只有这么大,三个人分实在太多了,两个人分多愉快。所以英国人根本就没有想到,在他们三家秘密谈判额同时,美国和苏联还有秘密接触。

在美苏之间的秘密接触中,两国基本达成一致,未来在华势力划分以秦岭淮河为界限,以北的归苏联,以南的归美国,至于英国人,没抢走其占据的香港就算好的,还敢唧唧歪歪?

当然,我们都知道,李晓峰跟美国人谈不过是缓兵之计,先假意同美国达成一致,挤走了讨厌的英国佬再说。没了那个搅屎棍,后面的事儿就轻松多了。至于以后,以后华夏的事儿真能他们两家说了算?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老蒋从来就没有真心实意听过干爹的话,就是骗东西而已。到时候老蒋和T共打起来,事情就会完全脱离美国的控制,这个分赃协定也就算废了。

所以很快在谈判中英国人就郁闷了,为什么?因为不管美国还是苏联表现得都是那么大义凌然,张口闭口尊重华夏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全反对殖民主义的****,还很不要脸的表示要废止一切对华不平等条约,今后将同华夏发展平等公平的战略伙伴关系。

好吧,英国人完全傻眼了,这个剧本完全不对哈。怎么看这里面都像是有猫腻,他们还就不信了,这天下有不偷鸡的狐狸?

英国人知道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不消说就是美苏双方联手将他们排斥出局了。当丘胖子从李尔文和艾登那里听到这个信的时候,立刻就着急上火了,赶紧地给罗斯福写信,试图说服其回心转意。

只不过罗斯福的回信让丘吉尔凉了半截腰:“美国政府认为继续在华夏问题上实施以前的旧外交策略已经不合时宜了。帮助这个有着四亿人口的古老国家走上民主、自由、文明的道路才是当务之急……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这场伟大的战争说明了一点,压迫和掠夺是不长久的,也是美国人民所不支持的。我仅代表美国政府向阁下您发出倡议,放弃传统的外交策略吧,大英帝国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丘吉尔看完这封信算是全明白了,美国人在华夏问题上选择了不带他玩儿。这也意味着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利益需要重新全盘考量了。只不过一时间丘胖子还没有想到太好的办法而已,毕竟要维护大英帝国的传统利益就意味着同时对抗美苏的压力,哪怕丘吉尔也得多掂量掂量。

英国人沉默思考的时候,也就造成了前面让戴笠所困惑的那种怪异局面。根本原因是:T共方面的提出的要求并不过分,在美帝的容忍范围之内,自然不会反对。

而等蒋某人和戴笠搞清楚其中的弯弯绕绕时,对他们来说可供选择的余地已经不多了。毕竟大干爹都不站在他这边,腰板怎么挺得起来?

看上去蒋某人只能暂时咬牙先忍了,今后再撕毁这个协定一条路可走。而就在这时,经过一番仔细的斟酌考虑,丘吉尔那边还是不死心,还是不愿意放弃在华利益。

老烟鬼认为大英帝国完全可以做试探式的出击,只要不是太出格美国人应该不会有太激烈的反应……(未完待续。)

481歼灭战(1)

英国人绝对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下定决心搞风搞雨那还是很难缠的。不过暂时我们将目光转移,先去看看邯郸附近的战斗,在那里八路军115师和129师主力正同鬼子激战正酣。

还是让我们重头说起,当时冈村宁次率领第27、第37及第110师团主力及独立混成第7旅团及坦克第三师团一部从郑州出发,沿着新乡、安阳向北行动。而此时八路军的主力部队正在围攻之前试图返回华北的日军华北方面军一部,这一部分日军被团团包围在了邯郸南面的磁县。这一股日军包括坦克第三师团一部分,以及步兵第三师团的第五旅团一部,如今残存的兵力约五千余人。

此时冈村宁次的第十二集团军刚刚脱离同刮军的接触,是疲惫交加。不过为了北上解救坦克第三师团和步兵第三师团第五旅团,以及寻机歼灭八路军主力,冈村宁次也顾不了那么多,是命令部队快速北上。

实话实说,相对于疲劳,更让鬼子头疼的还是沿途糟糕的交通情况。当时郑州以北这一大片都属于黄泛区。当时的黄泛区,浮土过尺。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便是沙尘蔽天。晴天的时候也不怎么样,一脚踩下去就没到脚脖子,至于雨天更是要命,完全就是一片沼泽地。黄泛区的路只不过是厚不及尺的硬土,下面全都是黄泥浆,车队人马碾压几趟之后就再也没有了路。而且沿途多高粱、玉米等搞茎作物,视野是相当的糟糕,容易遭到伏击。

那么黄泛区千年以来都是这个鬼样子吗?答案是否定的,黄泛区的形成同一个人有紧密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蒋委员长,黄泛区的形成完全是他的“高招”。话说1938年刮军被鬼子打得屁滚尿流时候,蒋某人下令炸开花园口大堤,希望借此阻挡日军前进。混浊的黄河水向东南方向迅猛推进,在黄淮平原随性肆虐,最终形成了跨越豫皖苏3省44个县的黄泛区。

当时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据说多达八十九万人,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黄河水下泄后,西边一路沿颍河入淮河,东边一路沿涡河到安徽怀远流入淮河。然后黄、淮合流后涌入洪泽湖,淮河、洪泽湖沿岸立即变成了一片汪洋。

请注意这场人祸还没有完,凿开花园口大堤后,黄河下游由于没有了固定的河道,于是在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间窜来窜去,这样在豫、苏、皖三省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沼泽区,也就是黄泛区。

当然刮粉们是不会承认这是人祸的,反而竭力的为委员长文过饰非。不过再怎么洗地都没有用,因为民国时期的报纸就这场悲剧详实的记录了下来:1938年6月22日《申报》《办黄灾急振》记载:此次黄河大堤,在赵口、杨桥、花园口一带被炸溃,洪流越陇海路而南,沿贾鲁河入皖,将与淮水合流。豫南首当其冲,中牟、开封、陈留、通许、尉氏、扶沟、鄢陵、太康、西华、淮阳十县,皆成泽国,灾情惨重。黄河北岸之卫河、广济河,亦续被敌军炸决堤防,孟县、沁阳一带,复罹水灾。豫省连年水旱频仍,继以战祸,现又加以空前水灾,截至目前,难民已达四五百万人……

造成了多少损失呢?根据刮府官方的统计,自1938年到1946年,河南共有20个县形成了黄泛区,计有150余万人伤亡,其中死亡32万多人,117万人沦为灾民,房屋损失146万多间。

而当年黄泛区中牟、尉氏等地一些幸存下来的村民,哪怕是年事已高,也依然记得当时的恐怖场景。由于刮军炸堤之没有事先预警,很多人对花园口决堤将信将疑,加上当时正值麦收,辛苦了一季的农民舍不得抛弃即将收获的劳动果实,更不愿意拖家带口离开故土,结果许多人因此遭难。

泛滥的黄河水不但夺命,还把大约100亿吨泥沙带到了淮河流域,黄泛区面积多达5。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苏全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大水冲过之后,留下了最厚有数米深的沙石和黄泥,给黄泛区田地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