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子掌中宝 >

第31章

天子掌中宝-第31章

小说: 天子掌中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3章 
  隔天待阿瑜去老太太那头请安的时候难得有些懵,因为喜鹊在外头只对她淡淡点了个头,往常都笑盈盈的问候,现下却十分冷淡的样子。
  她心里头打个突,撩了帘子进去。不过老太太倒还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看着也不像是生气了。
  阿瑜就更有些紧张起来,她倒是不怕老太太横眉冷眼的,怕就怕这笑眯眯的一副菩萨样,瞧着便像是要出招了。
  经过文思思的事体,阿瑜也明白过来,老太太和蔺叔叔的关系绝对算不上好,蔺叔叔有许多事体都不对老太太提,而老太太也在背后算计亲儿子。
  诸多陈年旧事阿瑜其实并不晓得,然而她慢慢的也能觉察出一些细微的分别。
  两人先寒暄几句,老太太便和蔼道:“阿瑜啊,你文姐姐新来咱们王府,你有事便多帮衬着她些,她这孩子性子羞涩得紧,你甭与她客气,只管每日多去瞧她,她定然是极高兴的。”
  阿瑜微笑着点点头道:“我也想着多去瞧瞧文姐姐的,只这阵子身子总是时好时坏的,总是受不得风,又怕过了病气给姐姐,那岂不是坏事。”
  老太太嗯一声,笑容便有些淡下来,两人又闲撤了些事体,老太太又道:“阿瑜来咱们王府也有好些年了罢?”
  阿瑜微笑道:“承蒙老太太照顾。”
  老太太叹口气道:“你既来咱们王府住了这么久,也算是我看着养大的了……瞧了你这么些年,你也快及笄了。”
  阿瑜有些疑惑,还是点点头道:“是,不知老太太有何指教的?”
  老太太摇摇头,神色有些忧伤道:“我人老了,最最见不得那些生离啊,死别的。想着你到了年纪,又要嫁出去了,便时常用不下膳食。”
  阿瑜:我瞧您老人家用得挺香的。
  她也跟着叹息起来,垂眸忧伤道:“阿瑜也舍不得老太太……”
  老太太忽然道:“不若阿瑜,就嫁进咱们王府里,那不就两全其美?”
  阿瑜:“……”瞧您这话说的多直啊,这样真的好么?
  她佯装害怕道:“老太太,阿瑜一向视几位哥哥作亲兄长,敢以性命起誓,绝不会有半分非分之想。”
  老太太摇摇头,含笑道:“几位哥哥不成,那叔叔呢?”
  阿瑜有些震惊,难道老太太知道她和蔺叔叔的亲事?
  接着,老太太便不紧不慢,慢条斯理道:“你看,我的二小子,可如何?”
  阿瑜茫然地愣了愣,才反应过来这是谁,想起赵苍那副不正常的样子,她连忙摇摇头道:“这……我这样的身份,如何相配?衡阳的贵女这般多,阿瑜实在羞惭!”
  阿瑜一直以为,自己爹爹年轻时候就是个富家子弟,但应当算不上是权贵阶级的,不然也不会带着她流落茂县那么多年,也乏人问津啊。
  尽管有了梅氏的事体,但从前那些家族辛秘,也没人告诉她,所以她是认真的认为,自己就是个穷教书先生的女儿。
  嗯,尽管这个教书先生很有才,但他真的还是个教书先生嘛!
  赵苍这样的王府嫡公子,配不起配不起。
  老太太拍拍她的手,慈祥道:“这是甚么话!你是我膝下养大的孩子,如何就配不起苍哥儿了?有我老婆子做主,我看啊,谁敢有半点儿闲言碎语!”
  阿瑜有些懵,手心都冰冰凉的,顿了顿才轻轻道:“老太太,我……”
  老太太道:“好了好了,这事儿咱先暂搁,横竖待你及笄前,咱们就讨论出个因果来,不急于今日!”
  阿瑜刚想干脆拒绝,然后就被打断了。其实不到万不得已,她也不想不给老太太面子的,毕竟老太太还算是她将来的婆婆……
  然后两人就照着日常一道用了些膳,虽然还是与从前一般无二,可气氛却总是有些凝滞。
  一顿膳用得食不知味,阿瑜漱了口,又与老太太说了几句话,便有些疲惫地离开了。今日的事体给她的刺激有点大,给她的惶恐和紧迫感更多些。
  不是她不相信蔺叔叔,可蔺叔叔是个凡事深藏于心,极少外露的人。
  他要谋大事,可是她只想要与他过正常的日子而已,一点也不想让自己的日子里掺杂进甚么奇奇怪怪的人或是事体。
  她不知道蔺叔叔能不能够马上做出决断,或者他只是看着她忧虑,却袖手旁观呢?
  然而她一出门,又遇见了正巧来给老太太请安的赵苍。
  阿瑜瞧见他便面色淡淡的,远远的给行了个礼,转身就要离开。
  不止是对赵苍,对王府除了赵蔺以外的男人她都是这样。
  她知道自己的身份敏感,像是江氏赵媛这样的人,向来用肮脏的心思揣度她,使她有些心烦。横竖这些人她也不必多打交道,不若冷淡一些,那样总是好的。
  然而赵苍却挑眉,在她身后出声道:“怎么,见着我就想溜,你对长辈的态度,也不过如此。”
  赵苍的声音很好听,低沉而年轻,可是他说出来的话却让阿瑜有些烦扰。
  她转身又一礼,垂头轻声道:“问叔叔安。”
  赵苍看她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也心烦,于是冷冷道:“你走罢,下次记着礼节。”
  阿瑜没有什么表情地一礼,转身走了。
  她一点也不把赵苍的无礼放在心上。
  反正她是他嫂子,多宽容晚辈也没什么。
  赵苍撩了帘子进去,一见老太太便道:“母亲,您唤我来何事?”
  老太太见小儿子来了,眼里才有了些凝实的笑意,点点头道:“正要寻你说事儿。”
  不过两人都不切入正题,只是说了些不相干的话,又一道用了点心。
  等进了内室,老太太坐在上首道:“苍哥儿,你对阿瑜怎么看?”
  赵苍有些意外地挑眉:“母亲为何这样问?”
  老太太含笑道:“想把她许给你作媳妇,你喜不喜欢?”
  赵苍皱起浓眉。
  他是想娶阿瑜,因为他心悦她。
  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太太向来无利不起早,对人对事都是这样,对他和他哥这样的亲儿子还有算计之心,对阿瑜这样柔弱无依的孤女,又有几分暖和的真心在?
  他道:“您……到底是何意思?”
  老太太抿了口香茶,手指隔空点点他,摇头叹息道:“你啊!娘如何会害你?阿瑜这样的身份,配两个你都足够了!”
  赵苍:“……”
  老太太知道,赵苍并不了解阿瑜的身份,大约觉得自己待阿瑜好,只是因为她是赵蔺带回来的。
  于是她含笑道:“你听娘慢慢与你说!”
  听完老太太的叙述,赵苍皱眉沉思,心中的震惊难以消散,他缓缓道:“她是,程逡之的女儿?”
  赵苍小时候也扮作小厮,偷偷随他哥出去过,他见过年幼时候的阿瑜。
  那时候她还小小的一团,捏着糖人坐在椅子上晃荡着小脚丫,脸上沾了糖渍还笑呵呵的,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
  后来他稍大些了,又随他哥出去,难得才瞄见阿瑜一眼。她稍稍长大了,下巴也尖了,一对小梨涡精致又美好,眼神是干净明亮的,叫他莫名向往。
  但那时他甚么也不懂,只是记着那惊鸿一瞥,少年人哪里能心思细腻到那个程度,过两个月也便忘了。
  至于他哥去教书先生家作甚,他哪儿管得着啊?
  他哥交际的人海了去了,甚么三教九流的都有,又不全是权贵,人教书先生懂大事儿,可能年轻时候还是个富家子弟,学富五车,更会在纸上指点天下,他哥肯听,那不是很正常。
  但他是真没想到,从前那个一身布衣,住在一间陋居里的竟然是镇国公世子程逡之!
  单单是个世子,可能也就没什么。
  然而程逡之是大长公主的儿子,镇国公独子,皇帝的嫡亲表哥,全朝读书人奉若圣贤的程大公子,敢朝堂之上怒斥皇帝的清流士子……
  反正好听的名声多了去了,就算单单拿出一个名头,那都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难以企及的。
  赵苍也听闻过程逡之的名头,但他不是甚么读书人,所以程世子在他眼里就是个,他觉得大约会千古流芳的名人,然而与他认知的一切都格格不入。
  现下老太太说,要他娶程逡之的女儿,所以程逡之很有可能变成他岳父。
  赵苍想了想,还是道:“京城里,大长公主和镇国公还健在,这事儿望您知。”
  他想娶阿瑜为妻,但前提是这样的婚约,不能是算计。
  他赵苍虽是个浪荡的混蛋,但也不舍得她受委屈,他要阿瑜心甘情愿带着笑嫁给他。
  老太太皱眉道:“这事儿,我自有定论。你迟早要去京城,他愿不愿意认你还是一回事,若是有镇国公和大长公主在,你定然能得到一切你应当拥有的。这样不好么?”
  赵苍心里冷笑起来,面上淡淡道:“母亲,你当初决定这一切的时候,何曾问过我的意见?只这次,我绝不娶阿瑜,除非她的族人都知道。”
  老太太看着小儿子的样子,内心太多的复杂难言,只是叹一口气道:“罢了,这事儿容后再议。”
  她是不肯放下阿瑜这块儿肥肉的。
  大儿子把阿瑜带回来的时候,她便知道,镇国公府定然毫不知情。看看梅氏就知道了,他们或许甚至不知道,阿瑜这个嫡亲的孙女还存活于世。
  当年程逡之之所以能躲避镇国公府那么久,除了他确实吃得起苦,人又绝顶聪明以外,还有赵蔺的帮忙。不然以大长公主的性子,如何能让自己的宝贝小孙女流落在外那么多年?
  大儿子把阿瑜的身份告诉她,是怕她亏待了这小姑娘。毕竟阿瑜不能放在他一个大男人身边养着,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养在她这个老王妃的膝下。
  老太太心里摇摇头,她不知道大儿子为什么这么笃定,她知晓了阿瑜的身份就不会做出什么事体。
  但她为了大局,只能先行一步了。
  让阿瑜嫁给小儿子,然后再把事推到大儿子这个衡阳王身上,顺理成章地让阿瑜带着小儿子回京城。
  阿瑜的存在,简直就与通关玉碟一般了。
  外头下起春雨,淅淅沥沥地坠落下来,没有半点声息,赵蔺执伞在林见缓缓漫步。他来到一处亭子里,外头便有人来报道:“王上,府里有要事。”
  赵蔺擦拭着修长的手指,垂眸淡道:“说。”
  那人道:“老太太要把瑜姐儿嫁给七爷。”
  赵蔺露出冷淡的笑意,散漫道:“那就让老太太明白一件事。”
  “使她知晓阿瑜的身份,不是叫她动歪脑筋的。”
  那人请示道:“那,主子想用甚么样的分寸,较为合适?”
  老太太毕竟是王上的亲娘啊,太过分可能会被打死的吧?
  赵蔺道:“她是什么分寸,你便是什么分寸。”
  那人会意,悄无声息地退下了。
  赵蔺背手看着亭外春雨霏霏,神色淡淡。


第44章 
  早春时节,宁氏身上的病更重了些。
  不晓得从甚时候起,她就已是这幅苍白虚浮的模样,可她即便病的再重些,每日该处理的族务仍是一点儿也不少。
  赵嬷嬷捧着册子进去,却见宁氏靠在官帽椅上,脸上浮起一层粉,唇色略带桃红色,瞧着多有些不自然,只一双眼睛还是坚定有神。
  她不敢懈怠,忙把册子呈给宁氏,又把近期发生的一些族务纠纷都如数家珍地说了。
  宁氏没有犹豫多久,果决地给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