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子掌中宝 >

第60章

天子掌中宝-第60章

小说: 天子掌中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蔺长身玉立于窗前,在月色下露出一个很淡,却有些温柔的笑容:“无关诺言,这是朕此生最重要的事。”
  隆平大长公主回到府里,终于把一身公主朝服脱下,并压在了箱底。几十年了,她终于难得舒下一口气,仿佛肩上的担子,变得很轻很轻。
  她的孙女踏着月色进屋,婷婷袅袅的少女在月光下驻足,杏眼里透着浓浓的担忧。她只是轻轻拉着祖母的手,依靠在老太太身边,并不说话。
  程家老太太缓缓笑了笑,拍拍孙女的肩膀道:“孩子,不要为祖母担忧,我早就想通了。”
  阿瑜轻轻眨眼,低声问道:“您会不会恨他呢?”
  程老太太微笑起来:“为什么要恨呢?我的祖宗家业,是被不肖子孙败光的,这是必然的结局了,没什么好遗憾的。只是可惜,叫百姓们陪着周氏一族蹉跎那么多年,是我们对不起他们。”
  阿瑜非常惊讶,祖母竟然把周家皇朝比作是自己的家业,难道皇室公主,不一般都把血脉荣耀看得比甚么都重的么?
  程老太太最后还是解释道:“我父亲,也就是你太外祖父在世的时候啊,他也说,哪有败不光的家业?只有不孝的子孙罢了。所以既然他都把天下比作家业,那你祖母我,也就没甚么好执着的了。”
  阿瑜觉得祖母心里定然是有些难过的,但她也的确想通了,如此她便也不想再提起这些了。
  只要确认过,祖母真的不会为此而做出伤害自己的事体,那她也便释然了。
  嗯,释然归释然,可是阿瑜现下都已经十八岁了啊。
  照着程老太太的话说,那再不嫁出去,可就是老姑娘了!
  可是阿瑜有甚么法子?阿瑜也觉得非常绝望啊。
  瘟疫横行的那些年,京城几乎没几家人还行嫁娶之仪的,一方面是,保命最要紧,谁还有空纠结婚事儿呢?另一方面是,瘟疫实在太霸道了,谁都不敢确认,百万天地父母,要携手过一辈子的人,会不会第二日就得病死了。况且这时候生孩子更不是明智的举动,因为瘟疫这种东西,第一个盯上的便是幼儿和老人家,这几年出生的幼儿也越发少了,许多孩子都没能站住脚,这更导致了婚嫁业的低迷,大多数家族宁可不嫁不娶,也不想让子孙受苦。最可怜的是媒婆们,特别是官媒们,因为这种情况在勋贵家族中尤甚,她们不但要担心自己的身子骨,还非常担心自己会失了活计!
  所以,现在百病尽消了,大家都从昏沉的噩梦中摆脱出来了,才发现京城的大龄未嫁女一抓一大把……
  阿瑜这样的尚且算是年幼,更大的还有二十三四岁了,还待字闺中的。
  全京城的姑娘:恨嫁!
  全京城的男人们:想娶老婆!


第82章 
  改朝换代,百废待兴。
  百姓们对于改朝换代的惶恐,往往来源于不确定性,而新皇特赦因疫情罕见,百姓可蠲免钱粮,并彻底将税赋改重为轻,另特设灾蠲制,将来若有旱灾洪涝,则一样视情况蠲免赋税十中三,或十中五。
  不仅如此,还有更多的革新制度需要改进,故而新皇登基之后的政务十分繁重驳杂。
  繁杂到,短时间内空不出时间娶媳妇。
  阿瑜:……
  其实她完全可以理解,蔺叔叔是真的事体太多,毕竟改朝换代这样的事体,对于新君来说确实有许多原有制度需要落实完善,并有军权部下也需要巩固。
  但这并不能让她的心情变好起来。
  赵蔺虽来不及见她,可是赏赐下来的东西,每日都有许多。
  古玩珍宝,金银珠翠,一样不缺,并且每一件都是稀罕物什。
  皇帝没有言明到底送给谁,但是镇国公和老太太心里明白得很。
  但阿瑜真的缺这些东西么?
  说真的,她身为郡主,自小又是被娇惯大的,这些东西对于她而言不过是瞧个好玩罢了。他有空送这些,若是能写两封书信给她,那才更得她心意。
  于是阿瑜收到礼,便不乐地对着来送礼的太监道:“你把东西送回去,就说国公府地儿太小了,可装不下陛下这些金银珠宝,阿瑜是前朝郡主,更当不起这般恩赐。”
  太监:……??
  这个太监叫周鸿宝,在前朝宫中不过是个不知名的小太监,如今新君登基,才得了些许重用,然而第一件差事就要搞砸了,也是非常尴尬。
  他悄咪咪看看这前朝的小郡主,哎哟喂,一张如花似玉被娇纵惯的小脸蛋呐,一看就是自小到大没吃过苦的。
  但这皇帝送的东西,哪能就……就这么随便退了?当是大街上买胭脂呢?
  况且陛下只说赏给镇国公府,又没说给这小郡主,怎么就跳出来瞎咧咧了呢?
  于是周太监就微笑道:“这个,姑娘啊……”
  老太太摸摸自家孙女的脑袋,发话了,慈祥道:“我家囡囡说了,不收,那就是不收,麻烦您退回宫里去罢。”
  镇国公也说:“对,不收。”
  周太监:“???”
  他现在觉得这世道真奇怪啊,新皇威严甚重,便是前朝老臣都没一个敢说瞎话。他杀伐果断,说一不二,没人说他不励精图治,但同时都觉得新皇十分淡漠不近人情。
  然而前朝的大长公主并镇国公还一个十几岁的小郡主,竟然胆敢公然不收陛下的东西,那也是十分匪夷所思了。
  说他们不想活了吧,仿佛也不是。不然这位大长公主怎么可能去投诚?
  说他们想活罢,老头老太都一副孙女儿说甚么就是甚么脑袋不清醒的溺爱样子,小姑娘也是一副娇纵高傲的样儿,这摆谱也不是这么摆的啊?圣人要是想拿捏,那这一家子都要死。
  然而更加可怕的事体还在后头。
  周太监颤颤巍巍回宫复命去了,跪在地上胆子都抖三抖,只敢埋头说了前因后果。
  不想日理万机的圣人倒是顿了顿,慢悠悠淡笑一声道:“算了。”
  周太监:……
  他能说甚么呢?
  陛下都说了,算了。他们这种做奴才的,这事儿也就算是办完咯,只当没发生过便是了,那是一丁点儿想头都不能有的。至于这事儿隐隐透露出的讯息,周鸿宝也说不上来。他心里有一杆称,就单纯觉得这前朝的国公府不简单。
  伴随着新的皇朝建立,前朝的贵族和宗亲们面对的是最叵测的前路。因为他们的存亡全部系于新皇一人,有些心中恐惧太甚的,则早在之前就流窜出了京城,选择了归隐山林。
  又有一部分对于血统和荣耀极为痴迷执着的,则选择了自杀以证忠诚,连带着院里的老小,全家皆没能幸免,可以说是改朝换代难以避免的惨剧。
  剩余没逃走没自杀的,就和隆平大长公主那样,在府中等待着皇帝旨意。当然,隆平大长公主绝对是特例,因为她是前朝皇室极为重要的核心成员,而剩下的那些大多是边缘人物。
  对于这些人,新皇下令命吏部察访之,据才能以授官职。
  说的十分好听,又十分妥当善良,但其实就是一张空白的银票。
  前朝加上平兴帝一共四任帝王,除了高祖皇帝全都早死了,所以基于皇朝没多少年,宗亲繁衍也没到鼎盛的程度,但人数仍旧不少了,虽然都翻不起浪花,但要让皇帝再给他们地位权柄,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所以大多数宗亲,考核下来都是无才无能无德,抱歉,您每月领点补助金罢,这个真帮不了您。
  宗亲们能说甚么?
  他们甚么也说不了啊。活着不好么?
  原本他们就是边缘人物,也没什么权柄,这样的结果早就能预料到了。况且新皇不曾查抄他们的家底,那就还有日子过,就是没有从前那么富裕罢了。
  至于前朝留下的几位公主郡主之类的,公主本来就没几个,国破的时候除了隆平以外都死了,郡主呢,那就不好意思,你们是前朝封的,不关本朝的事情。
  当然,这些公主郡主县主翁主的,只是皇帝过了眼的,在国家大事方面不过是小事一桩。
  至此,前朝的宗亲贵族们都成了平民百姓,除了祖宗留下的一些财富,他们过得甚至比寻常百姓还辛苦些。
  毕竟新皇登基,百姓受益,而前朝贵族肯定是不受益的。
  嗯,除了前朝寿安郡主和隆平大长公主。
  圣人特赦寿安郡主仍保留原位,不过换一个封号,很显然圣人仿佛不喜欢前朝皇帝给的封号,被扣在这位郡主头上,而隆平大长公主则赐一品诰命,仍保留前朝高祖赐的封号。
  原本夹紧尾巴的贵女贵妇人已经无话可说,她们能说甚么呢?本来该最没落倒霉的,反倒仍旧过得有滋有味的。
  大部分人都认为,大长公主和小郡主还得以保留原本的地位,都应当时归功于镇国公和胡烈将军,毕竟改朝换代那样顺利,这两人都有一些功劳在里头,而他们身为郡主和公主的家人,皇帝自然不会无视,并会着重赏赐这两位女眷。
  毕竟是两个女人,大长公主即便年轻时再厉害,现在也老了,并也有了足够的诚意,这个时候自然该行安抚政策,以示本朝的仁慈公允。
  对于这件事异议最大的自然是程卓玉。
  她非常听信那些谣言,都说程宝瑜和祖母能保留原位,都归功于胡烈和镇国公的话,那么她身为胡烈的未婚妻子,难道不是最应当得到这些的么?
  凭什么程宝瑜还是枝头的凤凰,她却一点儿腥都没尝到?
  不过程卓玉也不傻,胡烈身价上涨了,她这种时候只要做到一点,那就是等。
  她只要等到胡烈娶她,那她就成了将军夫人,身上的二品诰命可不比任何人差,前朝那些眼高手低的贵女,可没她半分风光。
  至于程宝瑜,那更不值得在意了。
  因为她是前朝皇室留下的郡主,身上流着前朝皇室血脉,她倒是要看看,哪个不长眼的敢娶程宝瑜为妻!
  虽然新皇对前朝宗亲宽厚优待,但不代表他真是这么仁慈。
  想想看,哪个娶了前朝郡主的,在仕途上还能有寸进呢?那不是打皇帝的脸么?
  所以程卓玉即便心里对此愤懑,但内心深处确实是有恃无恐的。
  这点耐心她绝对是有的。只要安安稳稳不作死,她就能看到最讨厌的人跌落谷底,然后她还能坐在云端吃美酒佳肴,美滋滋享受好日子,这简直是梦里才有的生活呢。
  听说程宝瑜把圣人赏赐的东西给拒了?
  程卓玉冷笑,以为这还是前朝呢?也不看看自己是谁,有一张脸怎么了,真当新皇陛下也是肤浅的臭男人呢?
  还有祖父祖母,怎么都帮着她不懂事,又不是前朝了,祖母这样的在本朝不过是占个名头位分,其实甚么威风特权都没了,竟然也敢瞎掺和,万一惹祸上身了,程卓玉可不想自己的风光前途都被搅黄了!
  程卓玉在这儿纠结了大半天,然而甚么事体都没发生,宫里也没甚么动静,她略一想便得出结论,毕竟胡烈是功臣,陛下再怎么不快,也不会在用人之际出手的,这一点程卓玉越想越自信。
  不过她也管不了这许多,因为她年纪已经到了,这两天正在筹备婚事,而胡烈是本朝功臣,他的婚事定然是万众瞩目的。
  程卓玉这个镇国公府大姐儿,也算是熬到头了,能够在这关头风光大嫁,那可是人人羡慕的好事儿啊。


第83章 
  征和元年,二月十一,镇国公府长孙女程卓玉出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