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的竹马是男配 >

第241章

我的竹马是男配-第241章

小说: 我的竹马是男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时代,当婆婆的有意刁难媳妇,那是再容易不过了。只要陶氏不再与她为难,老夫人是不会对她一个孙媳妇指手画脚的,到时候还愁日子不惬意?
    更何况,魁首之位她势在必得,这场诗会过后,她在京中的名声就不再局限于闺阁之中了。
    今日程微没有穿道袍,一身打扮既不高调亦不刻意素淡,混在人群之中,毫不起眼。
    只可惜她如今名声在这里,容貌又太出色,便是想低调,还是引来许多目光落在她身上打转。
    程瑶见了,暗暗咬牙,走过去道:“微表妹来了,怎么坐在这里?那边特意给你留了位置呢。”
    程微顺着程瑶所指的方向看去,暗暗冷笑。
    程瑶真是看得起她,把二人的位置安排在一起呢。
    这是为了等会儿作诗时,又把她这个不学无术的拎出来作对比吗?
    程微站起来,不冷不热道:“既然大表嫂安排了,那我当然却之不恭了。”
    程瑶伸手去拉程微的手:“今日微表妹赏脸,我可真高兴,还以为你不会来呢。”
    程微毫不客气抽回手,似笑非笑问:“大表嫂为何这样认为?”
    程瑶一窒,随后笑道:“微表妹不是整日研究道法符术吗,我还以为无心理会这些俗事。”
    程微淡淡一笑:“大表嫂这话可说的不对。替将士们募捐,从来不是俗事,而是大梁子民该做的事,特别是我们这些平日得边关将士们护卫国土才衣食无忧之人。”
    说罢,她不再理会程瑶,径直走到座位坐下来。
    诗会正式开始。
    
    第420章 匣中物
    
    听雪林遍植梅树,这个时节正逢梅花吐蕊、暗香袭人之际,端的是美不胜收。
    这场打着为边关将士们募捐噱头的诗会,其实套路与寻常诗会没有太大区别,不同的是隔帐另一端坐满了饮酒赏花的男客,不是女客们的父兄就是夫君,亦或是心怀倾慕的青年才俊,女客这边气氛就有些微妙起来。
    魁首的名头不是人人都能争到的,那至少也要写出一手锦绣好诗脱颖而出。
    闲谈赏花自是不必赘言,很快就到了作诗的环节。
    赏梅诗会,自然是以梅花为题。参加作诗的女子,人人面前铺开了宣纸,婢女们奉上笔墨。
    程微桌案前空空如也,一个穿玫红比甲的丫鬟走过来,替她铺纸磨墨。
    “把这个撤了吧,我不作诗。”程微抬眸对丫鬟道,随即神情一凝,捏了捏丫鬟悄悄塞入手中的纸条。
    丫鬟从善如流应一声是,把笔墨撤了下去。
    程瑶看程微一眼,笑道:“微表妹怎么把笔墨撤了呢?”
    “不会作诗,用不上。”程微淡淡道。
    程瑶讶然:“怎么会?我听世子说,微表妹琴棋书画都有涉猎,哪有不会作诗的道理?”
    程微看了看程瑶,目光下移,落在平铺在她面前的宣纸上,抿唇一笑:“我这个人就是如此,不能做到最好,干脆就不献丑了。大表嫂还是专注作诗吧,别到时候作不出来着急。”
    程瑶似乎早已胸有成竹,半点不见着急,有些为难地道:“微表妹这话我就不赞同了。一场诗会,最好的只会有一人,若都像微表妹这般不能做到最好就不参与,那还有多少人会为北地将士们出力呢?”
    程微懒洋洋打了个呵气:“大表嫂这话有趣,谁说我不作诗就不能为将士们出力了?”
    她招招手,一个侍女上前来:“姑娘有什么吩咐?”
    “把这个交给卫国公夫人去,就说我不会作诗。不好意思献丑,就提前捐些银钱聊表心意了。”程微把一个不起眼的小匣子交到丫鬟手中。
    丫鬟怔了怔,随后行礼:“是。”
    程瑶盯着丫鬟远去背影,暗暗冷笑。
    这是花钱遮丑么?不知道程微这样大手大脚的人能捐多少钱出来。十两?二十两?还是一百两?
    诗会这样的雅事,她一出手就染上了铜臭气,真是个蠢的,纯粹花钱不讨好。
    程瑶存了看笑话的心思,就一直留意丫鬟的动静。
    陶氏此时正听了满耳朵对儿媳妇的赞许奉承。心情畅快之余,点心都多吃了几口。
    这时穿玫红比甲的丫鬟上前来,行礼道:“夫人,这是表姑娘让婢子交给您的。”
    陶氏扫丫鬟手中捧着的不起眼匣子一眼,蹙眉:“表姑娘?”
    “是,表姑娘说她不会作诗,就提前捐些银钱聊表心意。”丫鬟回道。
    陶氏笑意一僵,遥遥看了程微一眼,心道这可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韩氏就是个不学无术的。轮到她女儿,竟是破罐子破摔了。
    你不会作诗,好歹充充样子也行啊,就这么直接说不会,拿一个小匣子过来充数,简直把国公府的脸面都给丢尽了。
    陶氏越想越觉得丢脸,再看坐在程微身边的程瑶,以往的厌恶散了大半。
    不管孟氏私下如何,至少在场面上绝不会丢人。
    罢了,若是孟氏能一直安安分分的。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谁让儿子自己求来的呢。
    陶氏身边坐的一位夫人开口:“表姑娘?是那位被国师收为弟子的表姑娘吗?”
    说话的夫人乃是章首辅之妻,在场贵妇中身份算是数一数二的,原本这种诗会从不会参与。不过因为打着为边关将士募捐的名头,身为文官之首的妻子,兼之对治好了小儿媳不孕之症的国师弟子的好奇,这才出席。
    “正是。”陶氏觉得没脸,随手把小匣子交给身后的丫鬟。
    另一位夫人开口道:“国师的弟子行事真是与寻常姑娘不一样,也不知这小匣子里装的是什么?”
    又一位夫人笑道:“珠宝首饰之类的咱们不稀奇。也许是国师赐给表姑娘的宝贝呢。国公夫人,快些打开来让我们瞧瞧,也好开开眼界。”
    “这——”陶氏一脸迟疑,心中早已把程微骂了个半死。
    这下好了,她就算想低调遮掩过去都不成了。一个小姑娘家,匣子里能有什么好玩意?撑死了值个百八十两的首饰已经是了不得了。要是几朵珠花之类的,那国公府这脸可就丢大了。
    陶氏这一迟疑,几位夫人不由面面相觑,对那小匣子里的东西好奇之余,就有了些想法。
    一旁的韩氏终于忍不住开口:“既然是微儿捐的东西,大嫂就打开来看看好了。今日这场诗会,本来也是为此而来的,到时候哪位作了诗,哪位捐了多少银钱,不就是要明明白白记下来吗?”
    她的女儿,怎么可能拿出百八十两的玩意丢人!
    在这一点上,韩氏无比笃定。
    众人翘首以待,韩氏直言要求,陶氏不好再说什么,勉强笑道:“既然如此,就看看微儿送来的匣子里是什么吧。”
    陶氏瞧着那材质寻常的小匣子就心塞,示意一旁的大丫鬟青娥打开。
    青娥打开小匣子,见里面躺着一叠纸票,先是面色寻常,随后眼睛猛然睁大,愣在那里。
    陶氏见素来沉稳的大丫鬟当着诸位夫人的面失态,不由蹙眉喊了一声:“青娥——”
    青娥回过神来,再看手中匣子,就觉得无比烫手,小心翼翼捧着奉到陶氏面前,一开口,声音都有些颤:“夫人,匣子里是银票……”
    “呃,原来是银票,难怪匣子不大呢,你数数有多少,回头给表姑娘记好,也是她一番心意。”陶氏淡淡道。
    银庄的银票,最小面额是五两,这匣子里说不准有个几百两,虽然不如国师所赐之物拿得出手,好歹比几样首饰要强多了。
    “青娥?”见大丫鬟没动,陶氏纳闷起来。
    青娥抖着手把匣子递过去:“夫人,里面是……是一万两银票!”
    
    第421章 震撼
    
    一万两银票是什么概念?
    大梁一个正五品的官员,年俸不过两百石左右,折合银钱百两。像章首辅这般大员,不算冰耗、火耗等额外收入,年俸也就是四百两银左右。由此可知,这一万两是个什么概念了。
    在场贵妇,一万两不是没见过,可这么一场诗会上,一个小姑娘一出手就是一万两,那实在是太震撼了。
    好一会儿,章夫人才开口,语气唏嘘:“表姑娘不愧是国师的弟子,真真是不同凡响。”
    她的幼女与程三姑娘年纪仿佛,这个时候还只知道拉着她的手讨要脂粉钱呢。
    陶氏愣了好一会儿,忍不住看韩氏一眼。
    早知道小姑子身家丰厚,可也没这么给女儿造的吧?
    韩氏小心肝得意地要飞起来,强压下上翘的嘴角,咳嗽一声道:“这些都是微儿治病救人,被治好的病人非要塞给她的。我一直说让她好好存着当嫁妆,她说银钱不过身外物,够用就成,多余的银钱自然是用在需要的地方。呵呵,如今看来那丫头不是说着玩的,还有什么比给保家卫国的将士们募捐更需要的呢?”
    几位夫人纷纷赞道:“表姑娘果然深明大义。”
    瞧着韩氏得意的模样,陶氏暗暗咬牙。
    这完全是拿钱砸人,哼,有什么可得意的!
    韩氏斜睨陶氏一眼,从袖中摸出一物递过去:“既然女儿都捐了,我这当母亲的当然不能小气了。大嫂,这些银票你也记下吧。”
    陶氏盯着那厚厚一摞银票,笑得勉强:“大妹,你就算想捐,也要等大家把诗作出来再说吧。”
    韩氏不以为然笑笑,把银票推过去:“大嫂知道,我呢,是不懂这些风花雪月的。等下让我品评也评不出好赖来,就不凑这个热闹了。再者说。这场诗会目的就是为将士们募捐,难道没有好诗,大家就不捐钱了吗?这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陶氏嘴角挂着僵笑把银票收下:“既然如此,那我就先给大妹记上了。”
    一旁的大丫鬟青娥把银票点过。不多不少,韩氏捐的同样是一万两。
    眼角余光扫着陶氏表情,韩氏大为畅快。
    怪不得昨晚微儿跑过来,要她准备一万两银子捐了,原来是在这里等着陶氏呢。
    这种花钱打脸的事她最喜欢干了。何况是把银钱花在有用的地方,她半点不心疼。
    回想起昨夜女儿试探她能捐多少银钱的情景,韩氏不由一笑。
    她韩明珠别的没有,就只剩下钱了,能为浴血奋战在前线的将士们出点力,还能扬眉吐气一番,有什么舍不得的。
    诗还未曾品评,韩氏母女就各捐一万两银子的事很快就传到了隔帐另一端,瞬间成为男客们议论的焦点。
    程二老爷身为少詹士,又自诩才子。自然没有错过这场盛会,隔着屏风帷帐恨不得把帐子盯出个洞来。
    两万两!他就是干到致仕也赚不来这么多银钱!
    这对败家母女,可怜伯府上下节衣缩食攒钱填补韩氏的嫁妆亏空,她们一出手居然是两万两!
    这不只是往他心口上插刀子,更是往他脸上甩耳光啊!
    果然一旁同僚就笑嘻嘻道:“程大人,没想到你这前夫人与女儿出手如此阔绰,怎么前日同僚们叫你去吃酒,你还推脱不去呢?”
    程二老爷被问得哑口无言,满脸通红,若不是觉得就这么走了更为丢脸。显然已经坐不下去了。
    他脑海中不由划过一个念头:若是他未曾与韩氏和离,今日捐出这两万两的就是他的妻女,那在场这些人该以何等艳羡的眼神看他?
    程二老爷万万没去想,若韩氏与他并未和离。这两万他是打死也不让捐的。
    那同僚鄙夷撇了撇嘴,扭头与一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