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106章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06章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们尽力即可,夫君你今年才二十岁,还有好多个三年可考呢,当初我外公也是将近而立之年才考中进士的。而我爹……”她顿了顿,微笑道,“考了几次都没中,大家都说考进士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夫君,无论你考得如何,我都不会感到失望的。”
  顾青云释然地点点头。
  不久,羊肉汤端上来了。闻到香气,顾青云此时肚子也犹如雷鸣般响起。今天早晨他回来后只喝了一碗白粥和几口素菜,再喝下一碗药汤就直接睡了。此时已将近午时,那点白粥早已被消化完毕。
  喝了一口羊肉汤后,香、微辣,却正合他胃口。
  见顾青云吃得香,简薇很是高兴:“本来外婆还想买牛肉的,黄芪牛肉汤也是可以驱寒,还不燥热,没想到今天没有牛肉卖,采买的人跑了好几家肉摊都没有找到卖牛肉的。”
  顾青云点点头:“买牛肉得有点运气。”牛又不能随便杀,就算是皇帝,想每餐吃牛肉估计都会有御史说他奢靡。
  因羊肉汤颇为性燥,简薇怀孕后很少吃,甚至不吃,所以顾青云就不客气地把它都吃光了。此时,迎香又端上一碗白饭和几碟精致的小菜,顾及到他的肠胃,都不是大荤的。
  吃完饭后,听慧香回来说方子茗等人还没醒来,顾青云就和简薇说一声,自己走到隔壁的书房,把第一场考试的答案写下来,打算等考完试后再给方仁霄看。
  至于现在?还是算了。他肯,方仁霄也不肯,而且方仁霄现在还在官署上班。
  等到下午,其他三人才一一醒来,大家陆陆续续吃午饭后,顾青云等三人这才聚在一起聊天。方仁礼早就回房了,他一向和他们没什么话题聊,偶尔说几句,就会训斥方子茗,让他们颇为尴尬。
  何谦竹的脸色苍白,即使睡了一觉,看起来还是精神不振。
  顾青云见状,颇为忧心,就劝道:“你现在有一点受寒,万一在号房里再发热什么的,说句你不爱听的,到时最好放弃考试,反正又不是只有一次机会,下次还可以再考,还是身体最重要,要好好保重身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今年的考试纪律比以往要宽仁一些,只要举人们主动要求放弃考试,是可以提前从号房出来,到达指定地点等候贡院开门的。
  新皇的这一举措,让广大举人对其感恩戴德,更别提他把木板房改成砖瓦房了,更是被夸为仁政。
  顾青云已经决定,后面两场考试自己的身体真的不舒服的话,就会提前弃考。他可没有那种带病上场的精神,还是小命最重要的。
  归根结底,考取功名始终比不过他好好活着。
  以往考试时,有考生考到昏迷不醒,等出来后不乏高热不退的,如果能病愈还好,算是有价值,万一直接去世,那真的给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这种坚持的精神他虽然很佩服,但绝对不会跟着学习。方仁霄和他的想法相同,考前他就反复跟他说过身体的重要性,宁可弃考,都要保重身体。
  何谦竹此时穿着一件厚厚的大棉袄半躺在椅子上,他头发乌黑,两鬓有发丝垂落下来,更显得他脸色苍白。闻言,他看了一眼顾青云,沉默地点点头。
  他身后的何叔松了一口气,感激地朝顾青云拱拱手。他家侄子刚长途跋涉而来,身体刚养好,又碰上现在天气变冷,身体很容易受寒,可把他担心坏了,就怕他一时倔强,非要争那口气。
  大家聊了一会后,其他人回房休息,顾青云睡了一上午,现在精神很好,就没打算再睡。
  他在院子里走走,看看正在寒风中盛开的梅花,再回房看看诗集,和简薇说说话,心情颇为平静。
  很快,刚过凌晨,他们又得拿着考篮去贡院门口排队了。
  只是这次,他的衣服除了外面和里面那两件,其他都是原来的。毕竟现在天冷,不好洗,而且不可能为了一次考试,就做出十五件衣袍来。
  他们家还没那么富裕。
  这次他换了一个号房,不过都是同样的格局,顾青云没察觉有多大差异。唯一的不同,估计是他的左邻右舍比较活泼了,经常窸窸窣窣地弄出点小动静,偶尔还打断他的思绪,让他颇为苦恼。
  遇到这种事情,也只能自我调节了。
  第二场第一天,考的是策论,有三道题,算是题量大的,毕竟只有一天的时间作答。策论很注重实际,有两道是从官府里直接把真实案例改头换面让你作答,主要考察举人们的实际执政能力。
  说真的,这非常有难度。可能那些官宦之家的举子会有优势,毕竟他们耳濡目染,总会听父辈讲过类似的事情。
  顾青云觉得自己这方面的积累可能还不够,方仁霄平时指点他,也很少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但他在市井听过一些类似的传言,绞尽脑汁,总算是磕磕碰碰做完两道题,之后检查一遍,觉得还行,自己已经尽力作答了,就是不知是否合乎考官们的心意。
  郁闷,前世他看到所谓的官场文学,都是绕道走的,也根本没关注过这方面的内容。现在的很多知识,都是靠这世的积累。
  最后一道策论题,是关于是否开海禁的。
  顾青云的观念当然要开海禁,平时就思考过,有了思路,不大一会就洋洋洒洒写下上千字,再仔细修改,删删减减,调整句子的顺序,使其结构完整,观点清晰明确,最后一算,删改成几百字,又从头读了一遍,心中非常满意。
  这道题,貌似自己超水平发挥了。
  前面两道题花了很多时间,这天晚上他是点了一根蜡烛后才做完交卷的。
  第二天是律法和诗赋,这两样都难不倒他,只是有一道律法题让他颇为犹豫。
  题目的大概意思是某地有一文人嘴巴厉害,什么话都敢说,时常得罪人而不自知。有一次他得罪一名官员,官员不忿,就设计害他,关进大牢,打算秋后问斩。文人十几岁的儿子知道这件事后,就持刀闯入正在办宴会的官员家中,刺杀官员成功,之后少年坦然自首。
  题目很简单,顾青云理解起来非常容易,可就因为这样,反而让他苦恼。因为夏朝的律法规定,除了过失杀人、误杀等不用判死刑外,其他都是杀人者偿命。
  毫无疑问,少年杀人的目的非常明确,尤其还是杀官员,他父亲还没死。
  按照律法来说,这道题最多是把律例写出来,按律法来判刑还是很容易做的。可中国又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地方,“百善孝为先”,甚至皇帝还“以孝治天下”,这道题算是涉及到孝道。
  如果这个少年是个女子,顾青云也不会如此纠结。古往今来,翻开史书,如果是为了孝道杀人的女子,一般都可以法外开恩,历朝历代皆是如此。甚至还有杀害仇人的女子可以得到官方的赞赏,最后赐她田宅,送她嫁人。
  男子的话,就会苛刻一点,但大致相同。这道题的唯一在于,他父亲还来得及没被害死,他就先刺杀官员。
  想起邸报中皇帝流露出的“依法治国”倾向,顾青云叹了一口气。可是现在不是殿试,他的试卷不会到达皇帝的手上,而是主考官的手中,他要揣摩的是主考官的意思,不是皇帝的意思。
  皇帝的想法和主考官的一样吗?这就是他想知道的事了。如果他平时和主考官有过接触,还比较熟悉的话,他现在就知道怎么答题,但他没有,根本没见过考官,这就很令他苦恼。
  考场之险,在于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是不同的后果。顾青云此时深刻理解这句话,一个不同的选择就可能导致不同的结局。
  或是金榜题名,春风得意,或是名落孙山,黯然退场。
  所以说,他最讨厌这种模棱两可的答案了,都各自有理,难以下决定。
  最后眼看时间已经到了下午,顾青云还是决定按照律法来裁决。
  这次他用完两根蜡烛才把试卷做完,等上交试卷后,才发觉自己的脚都已经冻僵,变得麻木了。
  见状,他赶紧喝下几口枣酒暖下身体,跺着脚等待晚餐的到来。
  不过一想到那冷食冷水,他就一点胃口都没有。幸好,明天早晨就可以出去。要不是现在是夜晚,有宵禁,其实他们早就可以回到温暖的家了。
  说实在的,他还真有点不适应北方的天气。阳春三月,在家乡已经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只需穿一件薄薄的袄子就可以很好地度过,但在京城,却还是没见到多少绿意,连青菜都非常贵,棉袄还得穿在身上,尤其是现在的天气比后世冷很多,更是如此。
  这两天的寒冷,让他现在感到自己的头都有点昏沉了,思考的速度已经减缓,尤其是手不灵活,即使左手上带着一层薄薄的手套,右手为了写字方便,还是不能戴,这让他颇为不安。
  千万不要受寒才好。
  第二天出去的时候,发现何谦竹全身发热,已经陷入昏迷,这还是考场的士兵帮忙抬出来的,据说已经吃了药。何叔对此是急红了眼。
  为此,跟来的方管家当机立断,让何谦竹自己坐一辆马车,何叔上车照顾他,其他人挤在一起。
  车内,方子茗等人面面相觑,颇为焦躁,都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回去再请大夫一看,果然是染上风寒了,于是何谦竹就被隔离开来,送到方子茗的家里,力求不让其他三个考生感染上。
  何叔已经决定不让何谦竹再去考了。
  顾青云很是不安,毕竟古代的风寒可是能死人的。
  “青云可是担忧何谦竹?”两人睡醒后,正一起在室内烤火时,方子茗见他闷闷不乐的样子,开口问道。
  这年代,男子二十而冠。何谦竹和方子茗等人的年龄早已超过二十岁,也已经取字。按照惯例,一般的人会称呼他们的字,只有长辈和亲密的朋友才会直接呼其名,所以顾青云等小伙伴也一直没改称呼,毕竟已经叫了上十年了,早已习惯。
  顾青云知道自己也快有字了,方仁霄早就在上个月开始琢磨,只等他三月二十一日的生辰一到,就赐下。
  “是的,风寒谁不怕?”顾青云只恨自己是乌鸦嘴,竟然说中了。
  “他的程度还算是轻的,请的大夫医术精湛,何谦竹人又年轻,只要精心照料,一般是不会有事的。”方子茗安慰道,“这次考试直接考倒了上百人,我听管家说今天被抬出来的就有几十人。对于会试,不止考学识,还是对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身体是非常重要的。你看那些世家弟子、书香子弟,他们从小就锻炼身子骨,泡汤药强身健体,骑射都很不错,加上考会试前还会特意把作息调整得和会试差不多。”
  见顾青云认真倾听,方子茗喝了一口茶后才继续说,“他们还在每年的三月初到三月十五,就只穿单衣,一年年下来,他们考会试就不受天气的影响,加上他们世代积累,总有些考试的技巧,还有主考官喜好方面的便利……总之,你看每次寒门学子的上榜比例就知道了。”
  顾青云默然,忍不住瞪了他一眼,道:“我怎么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你从哪里听来的?”
  “这都是他们的不传之秘,要不是我运气好,听到两个世家子在吵架,也不会知道,可我知道的时候太迟了,之后几天就是会试。”方子茗俊美的脸上也流露出不甘。
  方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